中国画精神“六论”(连载三)

来源 :中国凤凰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中正敦厚
  天见其明,地见其光(1),全而不偏,充实为美(2),是中国画艺术和审美的重要范畴。在中国画创作中,笔墨要趋向充实。如何充实?有内涵即充实。黄宾虹为何讲“一波三折”、“太极笔法”?因为笔墨是文化载体,而“太极”是中国哲学文化的核心范畴,“一波三折”是太极笔法的形式形态。因此,追求“太极笔法”、“一波三折”的笔线,就是赋予笔墨以充实的内涵。单纯看用笔,无非是笔留下的痕迹,但文化不同笔迹就不同。这是中国画根本之所在。孟子说:“充实之谓美,大而化之为道,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3)。中国画“神”的概念,就包括大而充实。大者,正大光明,可化为道。充实者,温和敦厚,文质中正。表现在艺术上就是首先要做一个正直敦厚有道德修养的人,继而把这种人格修养转换成一种审美气质、艺术气象,最终体现在画面上。我们说一个人有一种气质,浩然正气(4),或者说这个人温和敦厚、文质彬彬,就是这个意思。孟子说:“君子所性,仁义理智”(5)。把它转化在画上就增色,比如我们评画说有浩然正气、堂堂正气,比如形容某个人心胸宽大,就说君子坦荡荡、有浩然正气、傲而不骄,而形容一个人的气量小、心眼小,就说小人常戚戚。温和而严厉,严厉而不粗暴,庄重而安详。这些都可以转化为中国画的气象、境界,它是中国画精神的来源。不是画上有点线、小树、小房子就可以,中国画更高的是人文的境界,是道德人格向审美人格的转化,是中国艺术精神的源泉。
  从另一意义上说,人有利益追求、物质欲望。荀子说:“人不以贵,人是精也;不以贱,人之广阔也。”(6)那么,在当代我们怎么面对这些呢?如何通过节制来正确对待物质利益,提高认识,提高觉悟呢?这就要做到“君子谋道不谋食”(7)。表现在画画上就是不能把中国艺术精神采取简单的方法,只看作是简单的卖画。人有情感、欲望,但要作正人君子,不能把画画简单化为挣稿费。君子要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德。”(8)。就是说,画家不要什么都要,今天弄一个职务明天又弄一个职务,好好画画就行了。
  从笔道上讲要中和为美不要过,可以震荡变化,但要有度。中国人什么都讲礼,礼,不是礼貌,而是次序、节制。中国画无处不礼法,笔道、点、线都是先建立理法而后再破。就如踩钢丝,似掉非掉,其巧就巧在一个度字上,度不到位则不险,过度就掉下来,全在度的把握。中国画就是从中延伸过来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9),在一个相对的范畴中作到极致。
  中国画讲敦厚,重大、重和、重厚、重凝聚,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些特征。中国画创作就要把这些因素转化在艺术追求之中。为什么厚重为美,而不是浅薄为美?因为中国人重大,天大、地大、人大。中国画的境界也一样,不是在画的大小、画的高远,而是笔墨传出来的气息大,传出来的境界大。
  
  六.澄明上清
  中国画重厚,但厚而不浊,厚而上清。在中国画审美范畴中有“上清”意识(10),包括上清、上通、上透,清明、清静、清淡,还有清和、清厚、清简,清雅、清高、清空等等,都属于“清”的审美范畴。古人追求清雅、清高、清空,但现在中国画缺乏“上清”意识,创作如吃火锅,又麻又辣,与古人“清”的意识和状态格格不入。
  “清”,即清和自然,描述的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也是道的一种状态。它与中国画的另一审美范畴“和”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清和”,就是自然而然无欲无为的一种境界。它不像现在的世俗那样浑浊,而是清爽高雅。画中国画没有“上清”意识就用不好墨,比如有的人用墨不珍惜,三笔两笔就画黑了。像关东画派,人物画画得很好但用墨黑,给人一种油腻腻的感觉,就是因为缺乏“上清”意识。它不是多层次由淡而浓积墨,而是一下子就画黑,缺乏中间一步一步的过程,结果画得黑而滞、黑而腻。再就是用墨太重、太做作、太矫情,太强调人为的手法。现在工笔画过于强调人为感官的效果,没有“上清”意识,所以画出来既不自然而然,也不清新淡雅。一动笔就想讨好观众、讨好评委,画的黑乎乎一片,只是为了引起别人的关注,结果艺术的宗旨变了。
  “清”,作为一种审美观念,就是要虚静,要澄明,要和谐,要真诚。我们看中国美术馆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四大家展览,作品尺幅不大,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还想看?就在于他们的艺术清和,纯净中包涵有他们的经历,作品中有一种艺术探寻的轨迹,也就是前面说的寻寻觅觅的轨迹。当它与我们寻找的轨迹、自己的生命合拍的时候,就产生非常愉悦的感觉。它不是一个形式外壳,而是与人的内在精神相统一的艺术境界,所以我们就产生了共鸣,就亲和了。一个人趣味淡雅,在艺术创作上就有美的品藻,作品自然有新鲜感,所以古人强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但我们现在的作品雕饰太多、刻意太多,就像有的姑娘本来长得很美,如若涂粉太厚反而不美了。
  艺术有清浊之分。清,就是清爽、俊朗,但我们的笔墨常常是粘糊糊的不爽朗。笔墨有墨有色,但要以墨为主才容易清爽。有些中国画很善于用颜色,但达不到油画的效果,与其如此还不回到中国画墨分五色的本来面貌。可染先生说:“画山水要99%把墨做到位”。颜色用多了就不够清爽。
  “清”字,还与一个“远”字有关,画有远意,高清致远。不是画画得怎么远,而是产生一种远的心境,让人安静的一种远意。清,与空、静、明等概念是相通的。远则能空,空则能静。看一幅画,首先看有没有远意,有远意才清空。我们看古人的画犹如夏天吃冰激凌,而我们今天的画越看越热、越看越燥,就是因为古人的画有远意,而我们今天的画少远意。
  “清”,还与浑厚有关,即清空浑厚,清而不薄,有内涵,所以厚。
  远意,可与“用简”通,即崇尚“简”,就是精练。简而不薄有内涵以一当十,但我们今天是以十当一,就怕别人不明白,加了一笔又一笔。比如房子画的像建筑,但中国画不是这个意思。远、简、淡、清,才是中国画艺术。古人尚简,从书法到绘画,再到各种艺术都崇尚简。现在不同了,连京剧也在搞交响乐,这就乱了。从画评上来说,无论用笔、意境、造境,都用简才有味道。黄宾虹把那么复杂的笔法归纳为“太极笔法”,也是一种简。他在虚实关系、黑白关系等复杂的众多笔墨关系中,看到了“月影移壁”而归纳为“太极笔法”。所以我们看他的画好像什么都没有,但细琢磨又什么都有,再后来又什么都没有了,这就是“月影移壁”,是尚简的结果。我们现在的作品太繁、太浓,观者看到也烦。繁,还表现在为形体所困。中国画的形体只是被格物的对象,但不是中国画的形象本身,中国画不是强调形体造型,而是“无痕”,是“月影移壁”,是“太极笔法”。
  总之,绘画中要有“清”的意识,要把它作为中国画创作中的一个引鉴、评鉴,也作为一个品评标准。画面要清明、静明,不脏不乱,淡雅空明不落痕迹。这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技术,既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也是一种审美意识,但我们作画有时人为的痕迹太多。当代书法也是过多的扭来扭去,过多的人为因素,有的作品非常跋扈,生怕人家看不见。淡雅空灵,是中国画的笔墨意趣,一幅“上清”的中国画要做到笔墨灵动韵致不造作,恬淡、秀远,不死、不板、不实、不结。
  中国特殊的艺术精神、文化精神、审美内涵,要从哲学、美学范畴上来关注和认识。尽管中国画家不是搞理论的也不是搞哲学的,但要清楚中国画深层次的内涵,要把形而上的精神、形而下的技术勾连起来,与我们的创作相结合。(全文完)
  
  注释(1)语出《荀子·劝学篇》:“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2)语出《孟子·尽心下》:“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3)语出《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4)语出《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5)语出《孟子》:“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6)《荀子》言:“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传曰:‘唯君子为能贵其所贵。’此之谓也。”(7)语出《论语·卫灵公》:“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8)语出《论语·子张》:“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德。’”(9)语出《论语·八佾》:“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10)中国画以“清”论高下。与“清”相对的是“浊”,厚重者亦可清而不浊。五代·荆浩《笔法记》云:“王右丞笔墨宛丽,气韵高清,巧写象成,亦动真思。”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序》云:“且夫山水之术,其格清淡,其理幽奥,至于千变万化,像四时景物、风云气候,悉资笔墨而穷极幽妙者,若非博学广识,焉得精妙欤?”《山水纯全集·论观画识别》云:“但看格清意古,墨妙笔精,景物幽闲,思远理深,气象洒脱者为佳。”《山水纯全集·论观画识别》有:“画有纯质而清淡者,偏浅而古拙者,轻清而而简妙者,放肆而飘逸者,野逸而生动者,幽旷而深远者,昏暝而意存者,真率而闲雅者,冗细而不乱者,厚重而不浊者:此皆三古之迹。达之名品,参乎神妙,各适于理者然矣。”明·唐志契《绘事微言》言:“盖逸有清逸,有雅逸,有俊逸,有隐逸,有沉逸。逸纵不同,从未有逸而浊,逸而俗,逸而摸棱卑鄙者。”元·汤垕《古今画鉴》道:“王右丞工人物山水,笔意清润……盖其胸次潇洒,意之所至,落笔便于庸史不同。”并多次以清润高格论画。明·方薰《山静居画论》云:“用墨无他,惟在洁净。洁净自能活泼。涉笔高妙,存乎其人。”明·松年《颐园论画》亦云:“书画清高,首重人品。” 清·石涛说:“俗除清至”(《苦瓜和尚画语录》)。清·王昱《东庄论画》道:“‘清空’二字,画家三昧尽矣。学者心领其妙,便能跳出巢臼,如禅机一棒,粉碎虚空。”
其他文献
张宝松  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南大学本科学士学位,中央美术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吴道子艺术研究院院长,河南省国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人物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疆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河南工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论文答辩委员,政府拨尖人才,享受特殊津贴。从事中国画创
期刊
丁密金  1957年出生于湖北麻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现为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获第二届全国人物画展优秀奖,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傅抱石奖·南京水墨传媒三年展、第三届成都双年展、第六届深圳国际水墨双年展等重要展览。  出版多种个人画集。《美术》、《文艺研究》、《美术观察》等核心期刊曾专栏推介其作品。作品曾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和私
期刊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西庐后人,江苏太仓人。王原祁自幼天赋过人,得祖父王时敏(1592~1680年)亲炙,秉承家学,读书习画。康熙八年(1669年)中举人,次年登进士,时年二十九岁。历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任县知县、刑部给事中等官职。康熙三十九年(1900年)王原祁奉命进入内府鉴定宫廷收藏书画,再数年入值南书房,深得康熙皇帝嘉赏,亲笔题“画图留与人看”,王原祁深感荣耀
期刊
荒寒、深邃、静寂、博大、渺远,一尘不染,神秘中隐含着无穷无尽的视觉与心灵张力,半梦半醒之间进入一个理想的精神世界,在过去、现在、未来之间徘徊……  这便是卢禹舜创造的中国山水画世界——  《静观八荒》《坐观八荒》《八荒通神》《澄怀观道》《观云思古今》《云水观道》《唐人诗意》,加之近些年欧洲写生系列。  读中国绘画史,我们在宋人那里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范宽的《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李成的《群峰
期刊
2007年暮春,范扬工作室湘西黔东南写生。范先生《湘西、黔东南写生纪事》一文道:写生路线是湘西朋友鲁子华、陈子游、王金石、杜慎翔等人策划的。行前,子游兄绘制了行程联络图一帧云云。  9日,张家界第一天。午时,至山上下坪,向毛毛家住下。  陈子游一路陪伴。过午,细雨蒙蒙。范扬先生开画《张家界后花园》。子游开篇问道:“在这伟大的时刻,您有什么想法?”范先生答曰:“我为山川写照。我画了以后,叫大家没法画
期刊
赵孟頫(1254—1322),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五世祖乃安僖王子偁,高宗无子,立子偁之子赵昚,是为孝宗,四世祖崇宪靖王伯圭,即孝宗之兄,赐第于湖州吴兴,遂为吴兴人,人称赵吴兴,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等。应召入元,官至集贤直读学士,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赠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赵孟頫博学多才,擅诗文、通考据、解金石、精鉴定、长音乐、懂经济,书法篆、隶、楷、行、草无所不精。《
期刊
五代石恪以狂草的笔意,画出深具禅意的《二祖调心图》;南宋的减笔人物画家梁楷创造了泼墨法,运用豪放而简洁的笔墨,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神韵,创作了《泼墨仙人图》、《李太白行吟图》等杰出的写意人物画作品;明清时期也不乏优秀的水墨写意人物小品。写意人物画历史悠久,在近现代又得到长足的发展,出现了任伯年、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大力提倡主题性绘画,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迅速,成为一
期刊
王光明  笔名木然。1952年生于安徽淮南,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艺术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画研究院首届高研班杜滋龄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杜滋龄工作室助教、北京凤凰岭美术馆驻馆画家、安徽省中国画研究院画家。    《兵马魂》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  《江南风情》获“横店杯”中国画大赛优秀奖;  《淮南小山图》获全国首届中国画小品精品展优秀奖;
期刊
举世瞩目的京沪铁路是中国铁路史无前例的浩大工程,历经四年多时间,总投资2200多亿元,全长1318公里,其中桥梁1060公里,是迄今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沿线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是中国快速客运网的主要干线。它展示了中国铁路先进成熟的现代化科技水平,将对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性发展发挥至关重要作用。中央领导曾多次表示要全面反映中国高
期刊
你诞生于红烂漫的万木霜天,  从半部电台开始,红军有了自己的无线电学校。  中央苏区小布祠堂,总政委毛泽东上了第一堂政治课。  万水千山的长征路,巍巍的延安宝塔山,  你紧跟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步伐,  毛主席说你是千里眼、顺风耳。  太行山下,西柏坡前,  永不消逝的电波连接着全国各大战场,  把胜利的消息传送到全世界。  从战争的硝烟烽火中走来,  你跨过长城,在塞上重镇张家口,  铸就了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