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疾病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10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激素与雷公藤多甙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方案可提高小儿紫癜性肾炎治疗疗效,降低尿蛋白量,促进肾脏恢复,可作为本病基础用药方案。
关键词: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尿蛋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031【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26-02
有关研究指出:小儿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小儿紫癜性肾炎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以皮肤紫癜、腹部疼痛、关节肿痛为主、严重时可能累及肾脏。本病的发病机制为:小儿血管壁免疫性损伤致使血管通透性水平明显提升,周边血液组织及淋巴组织大量渗出,在IgA参与下,致使患儿出现包括皮肤、黏膜、以及多内脏器官在内的病变反应。为进一步研究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本文选取我院近期所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病理分级均为Ⅲb级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部分患儿以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方案,短期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病理分级均为Ⅲb级患儿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上患儿满足纳入标准:①全身或四肢可见点状或斑块状出血,不高出皮肤,反复发作。或出血斑点略高出皮肤,色鲜红或暗红微痒,可伴腹痛或关节痛等症;②有(或无)镜下血尿,尿蛋白定量达肾病水平。③血小板计数正常,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正常。排除标准为:①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②检出存在其他疾病、或合并症。
20例患儿以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患儿6例,女患儿4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8±0.5)岁;观察组中男患儿10例,女患儿6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9±0.3)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10例患者给予方案为:波尼松口服给药,剂量1.0mg/(kg•d),联合雷公藤多甙1mg/kg•d。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1.2.2观察组。观察组10例患者给予方案为:波尼松口服给药,剂量1.0mg/(kg•d),霉酚双酯20mg/kg•d。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对本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完全缓解,指患儿尿蛋白恢复正常,体征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指患儿尿蛋白下降比例在50%以上,体征明显改善;无缓解,指患儿尿蛋白、体征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示意表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1063118(90.00)对照组1035212(60.00)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量为(258.4±45.6)mg/d,对照组为(401.5±59.7)mg/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的相关临床研究中提示:小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患儿体内IgA所对应的免疫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1]。部分研究人员通过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析证实: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大多存在广泛的小血管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症状,严重时继发血栓、以及血小板堵塞等问题[2]。以上病理改变会导致患儿体内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减缓,肾脏供血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因缺氧导致患儿肾脏损害问题的进一步加剧。更有研究人员证实:对于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而言,新月体纤维蛋白抗原在免疫荧光检验方法下呈现“”型结果,该结果证实小儿紫癜性患儿体内肾小球具有典型的凝血反应过程。
根据本病的致病机制可知:对本病进行临床干预的过程当中,多采取抗血小板聚集反应、免疫抑制、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内的联合治疗方案[4]。然后,已有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小儿紫癜性肾病患儿体内肾脏受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糖皮质激素水平高低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关系,但也并不对本病的病程与预后产生影响。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o feti,MM F)是一种新型的嘌呤代谢 选择性免疫抑制药。它抑制 T、B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此外,还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生及血管生成。简而言之,MM F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抑制血 管炎性病变和 抗血管增殖作用。由于 MM F这些特殊 的临床药理作用,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 病和肾病的良好 药物良好 药物[3]。在观察组10例患儿的治疗干预中,采取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方案,我院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数据证实: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方案可提高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型病理分级均为Ⅲb级)治疗疗效,降低尿蛋白量,促进肾脏恢复,以泼尼松配合霉酚双酯的方案可作为本病用药方案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
[1]郭庆寅.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及肝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241-1242
[2]袁增辉,袁斌,刘光陵等.162例小儿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辨证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705-1706
[3]A p p e l GB,R adhakr is hn an J,G i nz l e r S M.U s e o f m y copheno late m o f e t il i n auto i mmune and r ena l d is e ase s[J].T r ansplanta t i on,20 05,80(Suppl 2):S2 65-S271
关键词: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尿蛋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031【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26-02
有关研究指出:小儿紫癜性肾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小儿紫癜性肾炎是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以皮肤紫癜、腹部疼痛、关节肿痛为主、严重时可能累及肾脏。本病的发病机制为:小儿血管壁免疫性损伤致使血管通透性水平明显提升,周边血液组织及淋巴组织大量渗出,在IgA参与下,致使患儿出现包括皮肤、黏膜、以及多内脏器官在内的病变反应。为进一步研究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案,本文选取我院近期所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病理分级均为Ⅲb级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部分患儿以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方案,短期取得了确切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住院部所收治的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型)病理分级均为Ⅲb级患儿共计20例作为研究对象。
以上患儿满足纳入标准:①全身或四肢可见点状或斑块状出血,不高出皮肤,反复发作。或出血斑点略高出皮肤,色鲜红或暗红微痒,可伴腹痛或关节痛等症;②有(或无)镜下血尿,尿蛋白定量达肾病水平。③血小板计数正常,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正常。排除标准为:①已接受相关治疗并可能影响效应观测指标;②检出存在其他疾病、或合并症。
20例患儿以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形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10例。对照组中男患儿6例,女患儿4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8±0.5)岁;观察组中男患儿10例,女患儿6例,患儿平均年龄为(6.9±0.3)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10例患者给予方案为:波尼松口服给药,剂量1.0mg/(kg•d),联合雷公藤多甙1mg/kg•d。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1.2.2观察组。观察组10例患者给予方案为:波尼松口服给药,剂量1.0mg/(kg•d),霉酚双酯20mg/kg•d。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
1.3观察指标。对本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完全缓解,指患儿尿蛋白恢复正常,体征恢复正常;部分缓解,指患儿尿蛋白下降比例在50%以上,体征明显改善;无缓解,指患儿尿蛋白、体征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示意表
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观察组1063118(90.00)对照组1035212(60.00)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量为(258.4±45.6)mg/d,对照组为(401.5±59.7)mg/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的相关临床研究中提示:小儿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患儿体内IgA所对应的免疫反应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1]。部分研究人员通过对小儿紫癜性肾炎患者的病理组织学分析证实: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大多存在广泛的小血管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症状,严重时继发血栓、以及血小板堵塞等问题[2]。以上病理改变会导致患儿体内血液流动速度明显减缓,肾脏供血无法得到及时的满足,因缺氧导致患儿肾脏损害问题的进一步加剧。更有研究人员证实:对于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而言,新月体纤维蛋白抗原在免疫荧光检验方法下呈现“”型结果,该结果证实小儿紫癜性患儿体内肾小球具有典型的凝血反应过程。
根据本病的致病机制可知:对本病进行临床干预的过程当中,多采取抗血小板聚集反应、免疫抑制、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内的联合治疗方案[4]。然后,已有相关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小儿紫癜性肾病患儿体内肾脏受累反应的严重程度与糖皮质激素水平高低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关系,但也并不对本病的病程与预后产生影响。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mo feti,MM F)是一种新型的嘌呤代谢 选择性免疫抑制药。它抑制 T、B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和淋巴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此外,还可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生及血管生成。简而言之,MM F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抑制血 管炎性病变和 抗血管增殖作用。由于 MM F这些特殊 的临床药理作用,可能成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 病和肾病的良好 药物良好 药物[3]。在观察组10例患儿的治疗干预中,采取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方案,我院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9/10),明显高于对照组;24h尿蛋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该数据证实:激素与霉酚双酯治疗方案可提高小儿紫癜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型病理分级均为Ⅲb级)治疗疗效,降低尿蛋白量,促进肾脏恢复,以泼尼松配合霉酚双酯的方案可作为本病用药方案之一。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
[1]郭庆寅.雷公藤多苷联合贝那普利及肝素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9):1241-1242
[2]袁增辉,袁斌,刘光陵等.162例小儿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与中医辨证关系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10):1705-1706
[3]A p p e l GB,R adhakr is hn an J,G i nz l e r S M.U s e o f m y copheno late m o f e t il i n auto i mmune and r ena l d is e ase s[J].T r ansplanta t i on,20 05,80(Suppl 2):S2 65-S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