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来关于国家起源史研究的实际和理论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_r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百年来新发现的最早的文明和国家世界各地最早出现的文明和国家,唯古代中国自古有传世史籍可考(今文尚书,《史记》前四本纪,等等);上世纪末以来又有出土资料(商周甲骨卜辞)加以丰富补充。其他地区的上古文明和国家,就其最早者而言,皆近百年来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之所复原,一个世纪以前,世人对之基本未有认识,或完全不之知也。以言中美洲文明和国家,当西班牙人侵入时,本亦自有传世的历史文物,侵入者毁之匿之,遂致玛雅文明有待近代考古。上世纪九十年代,哈佛大学始在洪都拉斯的玛雅文化中心科彭从事考古发掘。自是之后,历约半个世纪,玛雅文字、玛雅文化之
其他文献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形成,并没有经历一段比较长时间的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的准备阶段,就很快转入武装起义的实际行动。这是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这个特点是近代中国的特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那时候,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实在太深重了,国家和民族濒临灭亡的边缘,使革命者对变革现状抱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紧迫感,只得不顾一切地起来拚命;在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下,国内政治生活中几乎毫无民主可言,什么革命宣传和组织工作都难以取得合法进行的权利;而中国人民的武装反抗斗争长期以来一直此伏彼起,绵延不绝,这种热气腾腾的革命传统也给后起的
这是郭嵩焘光绪六年(1880年)8月17日作的一首诗."?舟出海"归来,他深深地感觉到:封建末世的中国,外部环境正值"浪滔天""风更急";和他同命运的士大夫阶级,却犹如满满"一般痴顽"。既"无计收帆",又不忍心独自安睡,这种不甘束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相当生动地反映出一个孤独的先行者的形象。本文着重论述郭嵩焘的政治思想与洋务思想,为了说明思想的形成和演变而兼及其他。引用的史料,主要属于1840—1880年四十年间。这是郭篙焘进行政治活动和思想活跃的一个时代。 1840年开始发生在中国的
当前,文艺批评信誉不高,标准混乱,批评家各说各理。重要塑文艺批评形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艺批评中的“定位”。批评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多元多派,但也要有一个主导趋向。一篇好的批评文章,也是对一个批评家道德良知的全面检验。
首先需要正名。什么是文?文是指文学,指文学创作;不是指文章,包括文艺批评文章。科学也可以写成文章,但不是文学。史是指史学,即历史科学,不是指稗宫野史和一般的历史故事之类。更不包括文学传记和以历史为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概念清楚了,我们才能正确地展开讨论。有人主张文史不分。他们对现在的历史著作大发感慨,说这些书写得干巴巴的,读起来索然无味,就是因为其中没有文学,不象司马迁的《史记》那样,既有历史,又有文学。因此他们认为写历史书要以《史记》为典范,既是历史书,又是文学书,要以文载史,文史合壁。不少著名的历史学家
这里提出的几个问题,都是我时常考虑但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低而又得不到满意解释的问题。得不到满意解释,却不是没有想法、没有解释。这里写出来的,就是自己一些不满意的想法,不满意的解释。诚恳地希望得到指正。一、阶级社会和国家的产生问题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论述雅典公元前七世纪的社会时,有下面一段话:"在阿提卡的田地上到处都竖立着抵押柱,上面写着这块地已经以多少钱抵押给某某人了。没有竖这种柱子的田地,大半都因未按期付还押款或利息而出售,归贵族高利贷者所有了;农民只要被允许作佃户租种原地,能得自
研究唐末五代兵制,重点在于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历经五十三年。要了解研究这一短时期兵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得考察封建兵制的主要变化以及唐末五代兵制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汉普遍实行封建义务兵役制(辅以封建募佣制),中经魏晋南北朝的私兵部曲(封建募佣制),到西魏、北周和隋唐实行府兵制,是封建义务兵役制的继承和发展;府兵制破坏以后,又形成唐末五代封建募佣制的私兵部曲。往后长时期的封建兵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兵制自当别论),其主流是国家部曲性质的募佣制。私兵
香港文学和大陆文学,历史上本就关系密切,大陆改革开放后则交流愈加。其间,两地小说创作的交流,小说读者的接受情形和审美反响,尤其引人注目。大陆的当代小说创作和研究,对香港文学界和大众读者一直颇有影响;反之,当代香港的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等,在大陆亦有很大读者市场,并为评论界高度重视。由于同一母体文化,加上两地各种联系密切,因此两地小说创作在题材选择、严肃小说领域、通俗小说领域、作家心态等方面,便有不少共同点。但因为社会制度毕竟不同,文化消费毕竟有异,两地小说的作家创作与读者接受便又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异同处,都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是近代史上的大事。但长期来对这次战争的研究很不够,迄今几乎没有什么专著,连论文也寥寥可数,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中法战争需要探索的方面和问题是不少的。举例来说,法国发动这场侵略战争的国内外背景是什么?除胁迫清政府承认越南归它保护外,还有什么企图?它是怎样组织和进行战争的?又如清政府对付这次战争的总的方针是什么?国内各阶层对战争的反应如何,统治集团内部有什么争论,它们各对战争起了什么作用?清政府是怎样调度军队和筹措军费的?此外,西方列强对这场战争的态度如何,对中
在浩繁多样的近代历史资料当中,各种人物的日记要算是很有价值的一类。这类日记数量很多,内容也各有不同。有的侧重于个人生活行事,有的侧重于政治时事变动,有的侧重于读书心得;当然也有的三者兼而有之。最近读到的《忘山庐日记》,就属于最后这一类。日记的作者孙宝瑄(1874--1924),字仲玙,浙江钱塘人,其父孙诒经,在光绪朝曾任户部左侍郎,兄宝琦,先后任驻法、德公使,顺天府尹,民国时期还一度任北洋政府内阁总理。他的岳父李瀚章(李鸿章之兄)曾任两广总督。出生在这样一个显宦之家的孙宝瑄,无疑是一个养尊处优、锦衣玉食的
一、国内市场的扩大市场一词有多种含义,因所论目的不同而有取舍。作者目的在研究国内市场对我国资本主义生产发生和发展的作用,在考察明代和清前期的国内市场时均有说明,并以长距离贩运贸易作为考察的主要对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有三种数字可以反映这种贸易。一是厘金数,按平均税率可还原为商品量。但厘金记录不实,且时间不长(为子口税等所代替)。二是海关的出口统计。出口以农村产品为主,大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