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相关论文
郭嵩焘是晚清洋务派的名臣,也是近代中西交往的代表人物。本文主要关注近代中国在被迫打开国门后,郭嵩焘作为中国的公使,在奉旨出使西......
郭嵩焘是中国晚清具有法治人格的代表,在其法治理念与事功建立中处处彰显法治人格。晚清中西方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在西方法治文化的......
长期以来,“开眼看世界”成为中国近代史书写中的重要内容,研究者也在不断地表彰能被视为“开眼看世界”的人物。但是,从今天的角......
相比于中国古代的史料遗存,近代史料繁多复杂,对史料的边际难以掌握,搜集材料容易而找全材料难,而探究历史的真相需要对史料的综合......
郭嵩焘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及诗歌能手,其诗学主张深受湖湘文化理学实学思想的影响。郭嵩焘的诗学主张是在对传统湖湘......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卷入了世界潮流,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与西方国家的激烈碰撞中,许多有识......
一个民族要生存下去,不能没有说真话的人,让谁来说出真理?命运不仅要选择有识之士,还要选择无畏之人。 然而无畏之人在当时很有可能......
摘 要: 郭嵩焘是清末地主阶级开明派的代表,其在1876—1879年间任中国首任驻英公使,后又兼英法两国公使。他在对西方政治、经济、社会......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领域里一朵含苞怒放的奇葩.日益为世人所注目和重视,已成为一门显学.作为湖湘文化近代产儿的郭嵩焘是中国......
郭嵩焘作为洋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也曾受到“中体西用”论的影响,但其思想认识始终处于时代领先地位,个别观点甚至超越了时代水平,特别......
郭嵩焘(1818—1891)是我国第一位驻外公使,也是一位在晚清外交舞台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通过对中外关系的深入思考,郭嵩焘逐渐形......
郭嵩焘(1818—189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儒学大家,他的儒学思想以及儒家心性对其书法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郭嵩焘儒学以及......
近代以来,中国的世界观与自我意识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具体体现在中国对西方形象认识的转变上。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中国与西方的军......
郭嵩焘外交思想的“理”、“情”、“势”三原则,是从实际出发的正确方针.所谓“理”,即以礼待人、以理制胜,是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
曾国藩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善于用人,能够最大地发挥部下的能力,让部下劳心劳力从而取得事业的成功.rn他的幕府中走出了李......
晚清道咸同光之际,中国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入侵后,“天朝帝国”的迷梦被打破,由闭关自守变为被动开放,......
郭嵩焘与刘锡鸿作为传统士大夫都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印记,又同时作为晚清首任驻外正副公使考察西方文明,但他们的思想却有着不可逾......
《清稗类钞》记录了晚清开明官僚郭嵩焘的一则史论:“汉、唐以来,虽号为君主,然权力实不足,不能不有所分寄。故西漢与宰相、外戚共天下......
1877年严复赴英国留学,时值郭嵩焘担任驻英公使之职,两人在异国他乡结识,交往甚笃。对于严复的留英学习生涯,学界公认其影响重大。......
西学的输入与晚清古文的新变——郭嵩焘外交日记《使西纪程》的文化解读,Western Input and the Late Qing Classical New Change: A Cultural I
文学、文化与古文辞的互动,在晚清发生了深刻的裂变.日记作为古文的变风变雅,晚清桐城诸家情有独钟.作为其代表人物,郭嵩焘既是古......
提起百年前的辛亥革命,要问哪个省的人贡献最大,牺牲最多?毫无疑问,湖南人。rn清末以来,碧水湘江虽然哺育过曾国藩、左宗棠一类声名鹊起......
郭嵩焘“主和”外交思想的形成有其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郭嵩焘对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思考 ,对于世界大势的明察 ,对于国际公法......
晚清宋学家曾国藩、郭嵩焘既像乾嘉学派一样崇礼、考礼,又超越宋学与汉学的对峙,以礼学沟通汉学、宋学。他们以儒家仁义学说阐释礼......
中法之争中郭嵩焘对一系列问题的看法体现其外交思想中务实的精神实质,而这一点在清政府满朝虚骄的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然而,郭嵩......
三代是儒家政治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素为儒家士大夫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回向三代”去追寻中华文化的元典精神,探索儒学的真实意蕴......
庄子《逍遥游》的第二段里有这样一句话:“《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关......
郭嵩焘的吏治观认识及实践rn郭嵩焘于1847年中进士后渐入仕途.1862年,任苏松粮储道,次年署广东巡抚,曾因人事纠葛回籍闲居8年,其间......
目前,有关郭嵩焘的传记著作大致出了三种:曾永玲的《郭嵩焘大传》、汪荣祖的《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王兴国的......
一 光绪三年(1876年),严复与林永升、刘步蟾、方伯谦、马建忠等成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出洋留学生。他虽然被派往国外学习军事......
摘要:郑观应的“商战”思想与郭嵩焘的“重商”思想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郭氏看到了商业在强国中的重要性,但是并未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
1876年郭嵩焘受清政府之命出使欧洲,在这一个多春秋的欧罗巴之行中,他以《伦敦与巴黎日记》的形式把所见所闻记载下来.这本日记对......
晚清外交史上,郭嵩焘、黄遵宪是两个不同时期极具影响力的外交家,可以说他们的外交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代表着洋务派与维新派。因......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曾因兵败走投无路,两次投水、多次自刎未遂,还给儿子写绝命信,叮嘱子孙后代永不再带兵征战——而正是......
郭嵩焘作为中国晚清首位驻英大使,在19世纪末期中西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跌宕碰撞过程中,郭嵩焘以满腔的爱国情怀演绎了一段出彩的......
作为洋务事业的热心提倡者--郭嵩焘,由于亲历过外域,他的见识远远超过了同期的其他洋务派人士,他认为洋务有三个层次:政教、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