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在近期引发了热议,质疑的焦点是影片中赤裸裸的对物质的崇拜。对于这样一部纯商业化的影片无需那么多的道德评判,其实当前经济社会不就是一个这样的“小时代”吗?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出现了罕见的“钱荒”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2009年十万亿信贷留下的后遗症。流动性泛滥,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被掩盖,甚至种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所以说,金钱堆出来的“小时代”是个恐怖年代,“钱荒”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但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中国经济的“左右互博”
记得在上期的每月趋势观察里,笔者谈到让财富增值的唯一办法恐怕就是做空了。话虽然有些极端,不过话音未落就出现了“股债双杀”,而黄金、大宗商品等更是持续疲软,“钱荒”所带来的恐慌在长时间内难以消散。
而且,这次“钱荒”又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选择上出现了“左右互博”。“钱荒”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央行对于资金面的紧张采取观望的态度,甚至在6月20日还逆市发行了人民币20亿元3个月期央票,让7天和隔夜回购利率双双创下逾11%的历史新高。这样的警告,显然是最高决策层对于当前经济结构极度扭曲的不满,希望金融资本能够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通过影子银行流入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
根据对于这次警告的态度分歧,不妨可以将经济智囊团划分为“左派”和“右派”。“左派”认为警告得好,应该再接再厉,不要再对央行“放水”抱有希望,即便经济有可能硬着陆;“右派”则认为不能“玩火”,结构性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如果经济减速太快就会发生危机,鼓励继续超发货币。“左派”认为“右派”是纵容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扭曲,会给未来造成更大的危机,“右派”则认为“左派”不负责任、不现实,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左右互博”局面。
李克强总理发表的“上限”与“下限”谈话,不妨视为“左右互博”的一种体现。“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
那么,未来的政策导向是偏左还是偏右呢?这就要看具体的经济运行数据了。中国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7.5%,这个数字与目标水平一致,尚可接受。但如果再看其他数据,比如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跌到50以下,上半年零售额增幅放缓至12.7%,出口同比萎缩3.1%,就能够感受到经济的阵阵寒意。
中国的经济运行有显性的一面,也有隐性的一面,而隐性的一面更能反映经济的实质。比如钢贸企业的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指标,通常在钢贸企业极度萧条时,意味着经济已经见底。主要原因是每一次经济触底时政府都会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出手相救,拉动钢材需求。但这次该指标失灵了,钢贸企业长期萧条但经济丝毫不见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经济“左右互博”的胶着状态。
从短期来看,由于经济数据太差,政策导向会相对偏右,也就是不太可能推出更严厉的紧缩计划,比如全面推行房产税,控制信贷等。但从长期来看,经济政策走向上一定是偏左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十年的经济结构扭曲太严重,让可持续发展几乎不可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如果中国不能兑现经济改革承诺,那么到2020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一半至4%左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府换届,新一届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与过去的增长方式决裂,所以在经济建设上希望有个更干净些的起点。
当中国经济“左右互博”,股指自然也上下波动。近一个月,在经济政策面上每一次“右倾”信号的释放,股指都会反弹,比如李克强总理强调保增长;而每一次“左倾”传闻的出现,股指就要暴跌,比如关于房产税的全面推进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以,没有一颗大心脏,不建议在当前的股市行情下操作。一个月的协议存款利率又到5.2以上了,而一天和七天的利率也在往上走,“钱荒”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颠覆银行业的新金融时代
“小时代”是流动性泛滥的时代,是资金主导一切的时代,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的时代,告别“小时代”,就要从根源上找问题,主要是金融体系与房地产行业,两者又是在现有的政经体制下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所以要快刀斩乱麻,就要从金融体制改革入手,“钱荒”的出现可以视为变革的先兆。
7月19日,央行宣布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此举被认为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贷款利率下限放开,那么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也是必然,只是早晚的事。当然,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要先等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和金融机构破产法出来之后。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经济结构的冲击都是巨大的。当去掉存款上限,导致资金竞争,银行利差变小,这时才会考虑收益更高但风险也更高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应设计全新的产品和风控流程等。
对于主要营收靠吃利差的中国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不是一个好消息,传统商业银行同时还受到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宝”相当于“支付宝+货币基金”,本质是让支付宝用户购买了一款货币基金,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但是当它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据7月15日《中国证券报》报道,目前“余额宝”规模已超100亿,客户规模超过400万,说余额宝会冲击到银行存款,似乎还有蚍蜉撼大树的感觉,但余额宝对于零散资金的聚集,确实是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一种解构。现在更有比特币、Q币等一些虚拟货币,他们的实用效果不大,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金融的理解。记得在之前的一期每月趋势观察里,笔者曾说十年之后可能一个人闲的没事就开家银行,这种说法并非天方夜谭。
传统商业银行一直是大盘指数的中流砥柱,随着银行股接连遭遇一系列的政策冲击,股指也会持续保持低迷状态。而且中国股市已经告别了普涨时代,也就是当指数上涨时,各种类型的股票鸡犬升天,但是未来普涨格局将难以显现,这也是经济转型、股市逐渐成熟的标志。前一阶段主板指数持续调整,而创业板指数迭创新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大盘低迷和震荡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型优质股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
新金融时代到来前还要面对内外部环境中的两大痼疾:一是中国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二是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何时退出。中国的地方政府贷款已经高达10万亿人民币,与GDP之比为五分之一,像江苏这样的省份,在前几年为了在GDP上赶超第一名广东,政府投资项目急剧扩张,而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各地到处上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近期表示要坚持宽松货币政策,提振美股再创新股。不过,金钱至上的“美好小时代”终会结束,政府债务必须清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须退出,到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现在就要畅想新金融时代了。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出现了罕见的“钱荒”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2009年十万亿信贷留下的后遗症。流动性泛滥,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问题被掩盖,甚至种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所以说,金钱堆出来的“小时代”是个恐怖年代,“钱荒”问题似乎已经解决,但更大的问题还在后面。
中国经济的“左右互博”
记得在上期的每月趋势观察里,笔者谈到让财富增值的唯一办法恐怕就是做空了。话虽然有些极端,不过话音未落就出现了“股债双杀”,而黄金、大宗商品等更是持续疲软,“钱荒”所带来的恐慌在长时间内难以消散。
而且,这次“钱荒”又暴露出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未来中国经济政策的选择上出现了“左右互博”。“钱荒”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央行对于资金面的紧张采取观望的态度,甚至在6月20日还逆市发行了人民币20亿元3个月期央票,让7天和隔夜回购利率双双创下逾11%的历史新高。这样的警告,显然是最高决策层对于当前经济结构极度扭曲的不满,希望金融资本能够进入实体经济,而不是通过影子银行流入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房地产。
根据对于这次警告的态度分歧,不妨可以将经济智囊团划分为“左派”和“右派”。“左派”认为警告得好,应该再接再厉,不要再对央行“放水”抱有希望,即便经济有可能硬着陆;“右派”则认为不能“玩火”,结构性的问题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如果经济减速太快就会发生危机,鼓励继续超发货币。“左派”认为“右派”是纵容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扭曲,会给未来造成更大的危机,“右派”则认为“左派”不负责任、不现实,中国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左右互博”局面。
李克强总理发表的“上限”与“下限”谈话,不妨视为“左右互博”的一种体现。“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既不能因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也不能对经济运行可能滑出合理区间、出现大的起伏缺乏警惕和应对准备。
那么,未来的政策导向是偏左还是偏右呢?这就要看具体的经济运行数据了。中国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7.5%,这个数字与目标水平一致,尚可接受。但如果再看其他数据,比如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跌到50以下,上半年零售额增幅放缓至12.7%,出口同比萎缩3.1%,就能够感受到经济的阵阵寒意。
中国的经济运行有显性的一面,也有隐性的一面,而隐性的一面更能反映经济的实质。比如钢贸企业的情况是一个很好的指标,通常在钢贸企业极度萧条时,意味着经济已经见底。主要原因是每一次经济触底时政府都会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出手相救,拉动钢材需求。但这次该指标失灵了,钢贸企业长期萧条但经济丝毫不见好转,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经济“左右互博”的胶着状态。
从短期来看,由于经济数据太差,政策导向会相对偏右,也就是不太可能推出更严厉的紧缩计划,比如全面推行房产税,控制信贷等。但从长期来看,经济政策走向上一定是偏左的,这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十年的经济结构扭曲太严重,让可持续发展几乎不可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认为,如果中国不能兑现经济改革承诺,那么到2020年,经济增长率可能下降一半至4%左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政府换届,新一届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与过去的增长方式决裂,所以在经济建设上希望有个更干净些的起点。
当中国经济“左右互博”,股指自然也上下波动。近一个月,在经济政策面上每一次“右倾”信号的释放,股指都会反弹,比如李克强总理强调保增长;而每一次“左倾”传闻的出现,股指就要暴跌,比如关于房产税的全面推进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所以,没有一颗大心脏,不建议在当前的股市行情下操作。一个月的协议存款利率又到5.2以上了,而一天和七天的利率也在往上走,“钱荒”很有可能卷土重来。
颠覆银行业的新金融时代
“小时代”是流动性泛滥的时代,是资金主导一切的时代,是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的时代,告别“小时代”,就要从根源上找问题,主要是金融体系与房地产行业,两者又是在现有的政经体制下紧紧缠绕在一起的。所以要快刀斩乱麻,就要从金融体制改革入手,“钱荒”的出现可以视为变革的先兆。
7月19日,央行宣布将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此举被认为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贷款利率下限放开,那么存款利率上限放开也是必然,只是早晚的事。当然,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要先等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和金融机构破产法出来之后。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与经济结构的冲击都是巨大的。当去掉存款上限,导致资金竞争,银行利差变小,这时才会考虑收益更高但风险也更高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相应设计全新的产品和风控流程等。
对于主要营收靠吃利差的中国传统商业银行来说,利率市场化不是一个好消息,传统商业银行同时还受到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余额宝”相当于“支付宝+货币基金”,本质是让支付宝用户购买了一款货币基金,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但是当它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据7月15日《中国证券报》报道,目前“余额宝”规模已超100亿,客户规模超过400万,说余额宝会冲击到银行存款,似乎还有蚍蜉撼大树的感觉,但余额宝对于零散资金的聚集,确实是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一种解构。现在更有比特币、Q币等一些虚拟货币,他们的实用效果不大,但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人们对金融的理解。记得在之前的一期每月趋势观察里,笔者曾说十年之后可能一个人闲的没事就开家银行,这种说法并非天方夜谭。
传统商业银行一直是大盘指数的中流砥柱,随着银行股接连遭遇一系列的政策冲击,股指也会持续保持低迷状态。而且中国股市已经告别了普涨时代,也就是当指数上涨时,各种类型的股票鸡犬升天,但是未来普涨格局将难以显现,这也是经济转型、股市逐渐成熟的标志。前一阶段主板指数持续调整,而创业板指数迭创新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大盘低迷和震荡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型优质股还是有很大成长空间的。
新金融时代到来前还要面对内外部环境中的两大痼疾:一是中国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二是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何时退出。中国的地方政府贷款已经高达10万亿人民币,与GDP之比为五分之一,像江苏这样的省份,在前几年为了在GDP上赶超第一名广东,政府投资项目急剧扩张,而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各地到处上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近期表示要坚持宽松货币政策,提振美股再创新股。不过,金钱至上的“美好小时代”终会结束,政府债务必须清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必须退出,到时会是一种怎样的场景?现在就要畅想新金融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