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高校软件工程专业普遍出现人才结构不均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滞后于社会技术的问题,重点研究以工程教育认证为目标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毕业要求12点标准、课程体系结构等方面进行方案选择和具体内容制定问题,认真贯彻国家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具有特色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标准;课程体系结构;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27-0079-02
1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工程教育大国,工程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本科工科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为了和世界工程认证体系接轨,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的满足各行业需求的工程科技人员,2013年6月我国顺利加入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使得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体系获得国际认可。
从专业建设角度来看,获得国际认可以后,可以扬长避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但可以明确专业建设的方向,完善课程体系,制定全新的培养目标,而且可以有目的的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培养适用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刚刚转型为应用型的一批本科院校从学科方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嘲。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性意见,如何在工程认证体系下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良好的培养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2制定培养方案
2.1目前存在問题
以高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普遍出现人才结构不均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滞后于社会技术的发展。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专业定位不具有前瞻陛,滞后于社会需求。
2)人才培养模式灵活性欠缺,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专业课程安排没有与时俱进,授课内容死板,高校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我专业优势,培养方案和目标雷同。
4)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走出校园,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充分的调研、交流,结合工程认证的若要要求和自身特点,制定优良的培养方案,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信息技术新时代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2明确培养目标
以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通过深入北京中科曙光、达内科技、中兴、华为等知名企业的学习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如下:
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特别是洛阳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工程化软件开发方法,具备软件系统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在各行业信息技术相关部门,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技术支持、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研究与教学等工作,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和道德的范围内工作;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提供面向应用的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能够针对软件工程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4)具有良好的团队沟通和管理能力,能够在专业相关领域的工程项目中独立承担或管理团队完成任务;
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学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加深对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实现工作能力的自我提升;
6)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能够拥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能够胜任与软件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的工作,成为软件工程高级人才,或能够完成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2.3毕业要求
本专业以软件工程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对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软件的分析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及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学习成果即毕业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结合工程认证的标准给出的12条指导性标准,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如表1所示:
2.4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体系为四大类,分别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集中实践平台。总学分1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45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48.5,专业教育平台40.5学分,集中实践平台41学分。从课程体系结构可以看出,集中实践平台的比例达到23.4%,充分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工程教育认证共同要求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的特性。
2.5毕业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毕业时需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成绩合格。
2)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70。
3)完成素质拓展最低学分要求(5学分,其中1学分劳动实践为必修)。
4)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成绩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
3结论
主要研究工程认证体系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培养目标的制定,根据毕业要求12点标准确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以及课程体系的构成等内容。整个过程紧扣国家提出的“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性意见,重点围绕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经过充分的学习调研,从国际工程认证对毕业要求12条标准出发,以洛阳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为例,强调以毕业要求指导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安排,以这样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来制定具有特色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标准;课程体系结构;应用型本科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127-0079-02
1引言
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工程教育大国,工程教育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本科工科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但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为了和世界工程认证体系接轨,提高我国工程教育质量,培养高质量的满足各行业需求的工程科技人员,2013年6月我国顺利加入工程教育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使得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体系获得国际认可。
从专业建设角度来看,获得国际认可以后,可以扬长避短,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但可以明确专业建设的方向,完善课程体系,制定全新的培养目标,而且可以有目的的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以培养适用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重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刚刚转型为应用型的一批本科院校从学科方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环节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嘲。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理解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性意见,如何在工程认证体系下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良好的培养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2制定培养方案
2.1目前存在問题
以高校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普遍出现人才结构不均衡,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滞后于社会技术的发展。
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专业定位不具有前瞻陛,滞后于社会需求。
2)人才培养模式灵活性欠缺,无法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3)专业课程安排没有与时俱进,授课内容死板,高校没有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我专业优势,培养方案和目标雷同。
4)教师工程实践经验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低。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走出校园,深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充分的调研、交流,结合工程认证的若要要求和自身特点,制定优良的培养方案,选择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创新,才能培养出信息技术新时代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2明确培养目标
以洛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及软件工程专业知识体系,通过深入北京中科曙光、达内科技、中兴、华为等知名企业的学习调研,确定培养目标如下:
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原经济区,特别是洛阳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知识、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和工程化软件开发方法,具备软件系统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的能力,能在各行业信息技术相关部门,从事软件系统设计开发、运行维护、技术支持、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技术研究与教学等工作,社会责任感强、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通过5年左右的实践,期望达到以下目标:
1)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和道德的范围内工作;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理工结合、素质全面,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提供面向应用的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3)能够针对软件工程与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4)具有良好的团队沟通和管理能力,能够在专业相关领域的工程项目中独立承担或管理团队完成任务;
5)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自学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加深对专业知识学习和理解,实现工作能力的自我提升;
6)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能够拥有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7)能够胜任与软件工程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方面的工作,成为软件工程高级人才,或能够完成攻读软件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
2.3毕业要求
本专业以软件工程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安全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通过对软件工程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具备从事软件的分析与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及软件项目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决定了教育质量评价的落脚点在于学生学习成果即毕业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结合工程认证的标准给出的12条指导性标准,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如表1所示:
2.4课程体系结构及学分比例
课程体系为四大类,分别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集中实践平台。总学分175学分,其中通识教育平台45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48.5,专业教育平台40.5学分,集中实践平台41学分。从课程体系结构可以看出,集中实践平台的比例达到23.4%,充分体现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工程教育认证共同要求的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最终目标的特性。
2.5毕业标准
1)具有良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毕业时需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综合成绩合格。
2)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70。
3)完成素质拓展最低学分要求(5学分,其中1学分劳动实践为必修)。
4)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成绩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
3结论
主要研究工程认证体系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培养目标的制定,根据毕业要求12点标准确定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以及课程体系的构成等内容。整个过程紧扣国家提出的“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指导性意见,重点围绕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经过充分的学习调研,从国际工程认证对毕业要求12条标准出发,以洛阳理工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为例,强调以毕业要求指导培养目标,以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的安排,以这样一个逆向思维的过程来制定具有特色的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