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它反映了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特征,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积极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成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 价值意义 路径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重要概括,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重要价值,对推进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认同感具有重要价值导向作用,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对国家建设目标的美好设定,也有人民对社会生活的美好向往,更有对公民道德规范的美好阐述,这12个词组是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不懈、常抓不怠的基本内容。有学者曾说过:这“24个字”12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败的重要依据,引导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我国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的明确界定。富强就是要国富民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好物质基础,这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是进行其他建设的前提条件。民主就是要人民当家做主,摒除一切专制和不公平的制度和规则,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目标。文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它要求我们要面向广大的世界、面向未知的未来,坚持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画面,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的社会生活的向往。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对生命个体自由发展的美好向往,当然世上无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社会共同规则下的自由。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不受侵犯的权利,人人享有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并且一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公正则是指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正要求社会尊重每一个公民主体的权利,真正实现社会质的公平。法治则指的是依法治国,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要求,要求我们建立规范的、完备的、系统的社会法律规章制度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公正。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自身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爱国是指我们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自己,紧密联系自己与国家的血肉联系,真正实现爱小家爱大家更爱国家,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敬业则要求公民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要求,要做到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和克己奉公,真正服务社会和大众。诚信是指诚实守信,古语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还说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这都要求我们诚信待人,信守承诺。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互相友爱关心、互相尊重帮助,形成和谐美好的人际社会关系。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就是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坚持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社会意识形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一起伟大地实践相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全会明确了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的共同理想,并大力弘扬以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有利思想武器。
在党的十七大上,报告中首次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也作出重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断的提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的、最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2]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涵 价值意义 路径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重要概括,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反映了现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重要价值,对推进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增强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认同感具有重要价值导向作用,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和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对国家建设目标的美好设定,也有人民对社会生活的美好向往,更有对公民道德规范的美好阐述,这12个词组是党和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不懈、常抓不怠的基本内容。有学者曾说过:这“24个字”12个价值理念“作为美好的价值目标,展现着人们为之奋斗的前景与指向,激励着人们奋勇前行;作为基本的价值尺度,为人民提供了衡量各项建设事业得失成败的重要依据,引导着社会的发展航向;作为明确的价值范畴,确立了党和国家、全体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我国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的明确界定。富强就是要国富民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好物质基础,这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经济基础,是进行其他建设的前提条件。民主就是要人民当家做主,摒除一切专制和不公平的制度和规则,真正实现人民民主,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目标。文明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它要求我们要面向广大的世界、面向未知的未来,坚持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和谐就是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画面,真正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持续健康发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我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的社会生活的向往。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对生命个体自由发展的美好向往,当然世上无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社会共同规则下的自由。平等指的是在法律面前公民一律平等,每个公民都有不受侵犯的权利,人人享有平等地参与到社会建设中来并且一起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公正则是指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公正要求社会尊重每一个公民主体的权利,真正实现社会质的公平。法治则指的是依法治国,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要求,要求我们建立规范的、完备的、系统的社会法律规章制度来实现真正的自由、平等和公正。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自身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爱国是指我们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要求自己,紧密联系自己与国家的血肉联系,真正实现爱小家爱大家更爱国家,要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敬业则要求公民必须遵循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和职业规范要求,要做到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和克己奉公,真正服务社会和大众。诚信是指诚实守信,古语曾说过:言必信,行必果;还说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这都要求我们诚信待人,信守承诺。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互相友爱关心、互相尊重帮助,形成和谐美好的人际社会关系。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方针,就是要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坚持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我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社会意识形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方针政策,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指导方针,坚持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一起伟大地实践相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全会明确了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内容包括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的共同理想,并大力弘扬以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有利思想武器。
在党的十七大上,报告中首次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也作出重要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论断的提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的、最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2]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和践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