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9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因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62例再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遵医嘱服药依从性差,家庭干预不当或缺失,社会的偏见与歧视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本病的复发率。结论:患者的发病诱因与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应及早、多方位地开展。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复发;护理干预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精神科提供的于2013.7~2014.3再次入院患者62例,通过回顾性研究,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18~58岁,平均43.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8例(占45.2%);高中19例(占30.6%);大专以上15例(占24.2%)。
1.2 方法
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搜集出院病历29份,住院患者33例。
2 结果
精神分裂症复发原因调查情况如下:服药依从性,34例,占54.8%;家庭遗弃,20例,占32.3%;社会冷漠,8例,占12.9%。
3 讨论
3.1复发因素
3.1.1遵医服药依从性差 精神疾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症状得到控制,生活、工作接近正常,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盲目乐观,就不再服药治疗;或因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后白天想睡觉、精神疲乏、身体发胖,影响工作和形象;因多次住院治疗,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而拒绝治疗;许多患者及家属认为长期服药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对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私自停药。
3.1.2家庭干预不当或缺失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反复,严重影响家人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多次复发住院的患者因精神症状所致的情感淡漠,生活懒散,不修边幅,畏惧与人交往,以及家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没有正性反应;他们言谈、行为让家人难以理解,给家人造成心理伤害,治疗费用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家人为给他们一边筹借治疗费用一边为生计而忙碌,没有精力、时间与之做过多的交流,亲戚朋友担心受伤害而有意疏远他们;病情反复迁延,家人对他们的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有遗弃的想法。
3.1.3社会的偏见与歧视 患者精神活动异常,在幻听、幻视、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易发生伤人、自杀、毁物行为,给家人邻居等造成伤害,甚至影响社会治安。社会对他们怀有恐惧、不理解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必须面对精神症状本身带来的各种痛苦,另一方面不得不忍受社会对他们的误解而产生的种种偏见。当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及相关的社会矛盾时就会复发。
3.2护理干预
3.2.1 认知干预 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认知力的恢复是治疗效果最直接的表现。组织康复期患者学习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及药物副反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不因精神上的病态而歧视他们,对其因精神症状造成的伤害予以谅解,生活上多加照顾体贴,密切观察病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了解分析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因、性质和表现形式,启发患者认知、领悟自己的精神问题,增强对症状的辨别能力[1]。知晓精神疾病的复发前兆及药物副反应,从结果中得知自行停药或减药占总复发人次的54.8%,不能坚持服药治疗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强化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要认为精神症状消失病就好了,不用服药或认为长期服药会使脑子变坏了,更不要存侥幸心理。
3.2.2 提供家庭干预技术指导 有资料显示,无家人照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2]。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症状得到控制,进入康复期后,在生活中会遇到如社会变革,在工作及生活中遇到挫折、负担重、角色冲突等情况,引起应激反应,甚者致病情复发。护理人员督促家属应正确对待患者,主动参加对患者有利的医疗康复活动中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消减患者的压抑情绪和心理负担,使病情顺利恢复和不易复发。同时向家属提供相关的知识教育,培训家人与患者间有效沟通技巧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促使家庭和患者共同自愿采取有利的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 。
3.2.3支持性心理干预 对于精神病人及家属需要共同进行心理学疗法,解决病人的精神负担。相关研究提示,情绪不稳定的人对各种刺激反应过于强烈,易产生焦虑、紧张、易怒、情绪抑郁,这种状况一旦被激发,很难平静下来[2] 。因家人的情绪与患者者的康复息息相关,帮助家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要彼此坚持信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简单的社交入手,首先训练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对每一次社交活动予以评价、分析和总结,再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帮助患者培养自信,广泛接触现实生活,改善精神状态,有规律地生活,克服性格中的缺陷,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消除自卑与不满,使患者对社会中的种种应激有应对能力及与人交往的社会技巧,恢复兴趣与爱好,在提高交际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3.2.4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精神病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不足,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的一大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需要全社会的协助,社会的各级部门要进一步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健全防治体系,对病人进行广泛的社会援助和调整,确保病人在社会内的居住、工作及社交场所,使康复期的病人一样能参加社会活动。
4 总结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易复发的精神疾病,复发的因素诸多,在众多因素中,药物因素、家庭社会支持体系与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为了防止精神病的复发,要改善家庭对病人的态度,调整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尽量避免对病人不良的精神刺激。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病人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与改善其已经丧失或削弱的各方面功能,以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展筹,陈琼妮.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影响研究.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8:1-2.
[2]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2.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因素,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的方法,对62例再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遵医嘱服药依从性差,家庭干预不当或缺失,社会的偏见与歧视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对患者进行干预能有效的降低本病的复发率。结论:患者的发病诱因与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有关,护理干预应及早、多方位地开展。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复发;护理干预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由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精神科提供的于2013.7~2014.3再次入院患者62例,通过回顾性研究,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18~58岁,平均43.8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8例(占45.2%);高中19例(占30.6%);大专以上15例(占24.2%)。
1.2 方法
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搜集出院病历29份,住院患者33例。
2 结果
精神分裂症复发原因调查情况如下:服药依从性,34例,占54.8%;家庭遗弃,20例,占32.3%;社会冷漠,8例,占12.9%。
3 讨论
3.1复发因素
3.1.1遵医服药依从性差 精神疾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症状得到控制,生活、工作接近正常,认为自己的病已经好了,盲目乐观,就不再服药治疗;或因药物的不良反应,服药后白天想睡觉、精神疲乏、身体发胖,影响工作和形象;因多次住院治疗,持消极悲观的态度,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了,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而拒绝治疗;许多患者及家属认为长期服药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对服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私自停药。
3.1.2家庭干预不当或缺失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反复,严重影响家人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求,多次复发住院的患者因精神症状所致的情感淡漠,生活懒散,不修边幅,畏惧与人交往,以及家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没有正性反应;他们言谈、行为让家人难以理解,给家人造成心理伤害,治疗费用给家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家人为给他们一边筹借治疗费用一边为生计而忙碌,没有精力、时间与之做过多的交流,亲戚朋友担心受伤害而有意疏远他们;病情反复迁延,家人对他们的康复失去信心,甚至有遗弃的想法。
3.1.3社会的偏见与歧视 患者精神活动异常,在幻听、幻视、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易发生伤人、自杀、毁物行为,给家人邻居等造成伤害,甚至影响社会治安。社会对他们怀有恐惧、不理解的心理。一方面他们必须面对精神症状本身带来的各种痛苦,另一方面不得不忍受社会对他们的误解而产生的种种偏见。当他们不能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及相关的社会矛盾时就会复发。
3.2护理干预
3.2.1 认知干预 在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认知力的恢复是治疗效果最直接的表现。组织康复期患者学习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科普知识,了解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及药物副反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不因精神上的病态而歧视他们,对其因精神症状造成的伤害予以谅解,生活上多加照顾体贴,密切观察病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了解分析精神疾病发生的原因、性质和表现形式,启发患者认知、领悟自己的精神问题,增强对症状的辨别能力[1]。知晓精神疾病的复发前兆及药物副反应,从结果中得知自行停药或减药占总复发人次的54.8%,不能坚持服药治疗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强化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要认为精神症状消失病就好了,不用服药或认为长期服药会使脑子变坏了,更不要存侥幸心理。
3.2.2 提供家庭干预技术指导 有资料显示,无家人照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2]。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症状得到控制,进入康复期后,在生活中会遇到如社会变革,在工作及生活中遇到挫折、负担重、角色冲突等情况,引起应激反应,甚者致病情复发。护理人员督促家属应正确对待患者,主动参加对患者有利的医疗康复活动中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以消减患者的压抑情绪和心理负担,使病情顺利恢复和不易复发。同时向家属提供相关的知识教育,培训家人与患者间有效沟通技巧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促使家庭和患者共同自愿采取有利的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2] 。
3.2.3支持性心理干预 对于精神病人及家属需要共同进行心理学疗法,解决病人的精神负担。相关研究提示,情绪不稳定的人对各种刺激反应过于强烈,易产生焦虑、紧张、易怒、情绪抑郁,这种状况一旦被激发,很难平静下来[2] 。因家人的情绪与患者者的康复息息相关,帮助家人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要彼此坚持信念,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先从简单的社交入手,首先训练做事要有时间观念,对每一次社交活动予以评价、分析和总结,再制定下一阶段的训练目标,如此反复进行,以达到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帮助患者培养自信,广泛接触现实生活,改善精神状态,有规律地生活,克服性格中的缺陷,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消除自卑与不满,使患者对社会中的种种应激有应对能力及与人交往的社会技巧,恢复兴趣与爱好,在提高交际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
3.2.4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精神病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不足,这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的一大障碍。精神分裂症的维持治疗需要全社会的协助,社会的各级部门要进一步重视精神卫生工作,健全防治体系,对病人进行广泛的社会援助和调整,确保病人在社会内的居住、工作及社交场所,使康复期的病人一样能参加社会活动。
4 总结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易复发的精神疾病,复发的因素诸多,在众多因素中,药物因素、家庭社会支持体系与疾病复发密切相关。为了防止精神病的复发,要改善家庭对病人的态度,调整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尽量避免对病人不良的精神刺激。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力及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充分调动病人和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恢复与改善其已经丧失或削弱的各方面功能,以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展筹,陈琼妮.家庭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影响研究.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8:1-2.
[2]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