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中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zxcasdqwez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代人类应用原始的生物技术进行酿酒、造醋以及发酵食品,到现在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医疗制药、营养保健、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生物与人们的生活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而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就是要将教学生活化。在各个版本的新教材编写中,编者都努力体现了这一理念,因此一线教师更应该将教学生活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现联系笔者近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如何实现生物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 走进生活,重视教学素材的积累
  
  过去很多教师认为教学靠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就够了,但是想做到生物教学的生活化,就要求教师要真正走进生活,同时注意做好教学素材的积累。在生活中获取教学素材的途径有很多,例如网络、图书馆、电视节目、报纸杂志等,这些媒体都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将看到的与教学相关的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并根据使用的目的经常整理。例如,在电脑中建立专门的教学素材库,按模块、章、节的层次对收集到的教学素材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在备课时可以信手拈来,方便使用。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教师只有在平时重视教学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才能把一堂课上得更加生动精彩、贴近生活。
  
  2 构建生活化的生物课堂
  
  2.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笔者几年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教学反馈,学生反映最多的就是希望教师能在课堂上多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因此,教师如果能创设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展示给学生,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引入到课堂上,将学生生活与生物学习之间联系起来,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知不觉地进入生物学习的世界。
  例如,在进行“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带盐味的瓜子等的时候,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为什么会感觉干涩?在做凉拌黄瓜的时候,只是加入糖、盐等调味品,并没有加入水,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为什么碗里会出现很多水?为什么把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后会变硬挺?通过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产生一探究竟的心理,从而激发出学生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兴趣和主动性。
  
  2.2 用来源于生活的比喻,将抽象的知识变具体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高中生物知识有许多比较抽象、深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觉得比较枯燥乏味。对于这些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适当的已知生活体验,形成巧妙的比喻,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上“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课时,学生不能很好地区别ATP、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能源物质,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可以将ATP比喻为货币,因为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能被直接利用,就像货币在生活中可以直接流通使用;糖类和脂肪储存着大量能量,又不能被直接利用,可将其比喻为存折,在生活中存折不能直接流通;将蛋白质比作房子、汽车等固定资产,—般情况下不兑换成货币使用。通过这些比喻,使学生能够清晰地区别出这些不同的能源物质,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2.3 学以致用,让理论回归生活
  长期以来,教学大都侧重于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果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应用于生活实践,那么教学明显是失败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应该回归生活,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距离,让学生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讲完“细胞呼吸”之后,教师可以请学生思考一些生活中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问题:制作创可贴的材料为什么要尽可能透气?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为什么要及时松土?为什么要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而人在剧烈运动后为何经常会出现肌肉酸胀乏力?学生对这些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很感兴趣,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4 融入社会,重视与生物相关职业的介绍
  在现代社会中,生物学已经渗入到社会的许多领域,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也越来越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注意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的职业和学习方向,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步入社会做准备”。而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新教材中也专门设计了“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栏目,介绍了医院里的检验师、育种工作者、景观设计师等各种职业的具体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了解相关的职业信息,明确所学知识在该职业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尽早地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各种职业,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育种知识对“育种工作者”这一职业的主要任务和工作方式等进行介绍,既让学生对该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又巩固了所学的新知识。
  
  3 拓展兴趣,开发贴近生活的生物校本课程
  
  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教师应该注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学习一些在生活中有实用价值而在教材中未提及的知识,并了解目前生物科学在现代社会各领域发挥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以笔者开发的《生物·生活》校本课程为例,该课程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营养学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二部分介绍了常见疾病的防治,使学生能够远离疾病,保持健康;第三部分介绍了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以及为人类做出的重要贡献;第四部分则带领学生走近自然界,了解奇妙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并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生物的乐趣和价值,让生物教学真正回归生活。
其他文献
1 原实验存在的问题    ①教材中仅仅给出S02对植物危害的介绍,并没有对SO2危害植物进行探究,使得学生对SO2危害性认识不足。  ②很多教师在探究SO2对植物的危害时,也往往是用Na2SO1与稀盐酸反应制取SO2,不利学生充分认识空气中SO2的来源。  ③探究SO2对植物的实验时,往往耗时较长且实验效果不理想。  ④实验时教师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的水吸收SO2,探究酸雨的性质,但水不能与S02
摘要:通过对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和阳明心学的观点进行比较,对阳明心学的“心即理”“致良知”等观点进行了简要概述。简述了两位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哲学家通过教育与引导的方式共同面向同一目标——善。只有实现真正的灵魂转换,才可能抛弃原有的思维习惯,去看到原来看不到的善。两者皆有通过引导和教育改变自己惯性的、被眼前所蒙蔽的思维,从而转向善。这就进一步说明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含有宇宙的最高原理,人人都可以成為
摘要:“洗”是汉语中常用的基本动词,在词汇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洗”有由单音节动词向单音节构词语素变化的趋势,且构成了许多新词。这些词反映了比喻义产生的三个阶段:并驾齐驱阶段,如“洗手”短语义和比喻义并行;仪式性引申阶段,即比喻义的出现必须有其他语义成分作为背景,如“洗耳~听”;虚拟式引申,构词语素的一般义消失,只留下比喻义广泛使用,如“洗脑”。在充分描述这三个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比喻义的生
摘要:“了”是现代汉语学界的一个热门研究对象,“了”的定义和划分数不胜数。以吕叔湘先生对“了”的划分为标准,并以贾平凹《读书示小妹生日书》一文中的14处“了”为例,来简要讨论“了”的语法意义。论证“了”并非单纯表示过去,不是完成体和完整体的标记;探讨“了1”和“了2”各自的语法意义;通过“了”的习得先后、难易顺序研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应该如何安排“了”的教学顺序。  关键词:了
1 同课异构的涵义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由不同的教师选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自身的认知水平,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并亲自执导上课,以体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展示教师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水平。在讨论交流中教师们相互切磋,取长补短,达到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的目的。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就曾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
摘要:探讨大学生越轨同伴交往对其问题性网络使用的作用路径,以及非适应性认知与意志控制在其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以481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测量其越轨同伴交往、非适应性认知、意志控制及问题性网络使用情况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越轨同伴交往、非适应性认知、意志控制及问题性网络使用两两显著相关;越轨同伴交往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问题性网络使用行为;非适应性认知在大学生越轨同伴交往与问题性网络使用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考试于5月11日在全国各考点进行。笔者对200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理论试卷遗传部分进行了统计分析。今年遗传部分试题单项选择集中于42题~56题,和多项选择的第109题,共16题,总分17分,占卷面分值的11.6%,比2007年试题数及分值略有增加。下面就2008年遗传试题进行解析。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绿色植物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是初中学段操作性较强,学生较感兴趣,也是较难成功的实验。因为该实验要涉及到多种环境因素,稍不注意实验是较难成功的。为了对该实验实施突破,笔者依据本校的实际教学设备和农村学生的学情,灵活地将教材中的实验过  程改变一下,经过师生的一致努力,结果是我所教的初一年级6个教学班的分组实验全部获得成功。现把当时真实的实验情况总结出来,供
摘要:以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为例,警察院校育人系统工程应该包括在国家法律、大学章程指导下制订、落实和更新以人为本、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培养警察职业意识、警察职业知识技能等贴近实战的警察职业化教育训练,亲身经历的国内外一线岗位执勤及维和警察、警务联络官等执法工作实践,创造陶冶情操、锤炼意志的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等,以此完成培养铁一样警察队伍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警察 教育训练 育人 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
第I卷  一、 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  2. 如果图1表示纤维素的结构组成方式,那么符合图2所示结构组成方式的是( )  ① 核酸 ② 多肽 ③ 淀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3. 下列食物营养成分与鉴定试剂及显色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