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爷爷任瑞亭(小名任铁栓),离开我们已经53年了。如果他老人家仍然健在,2021年应该是103岁的老寿星了。
1918年出生在子长县玉家湾镇任家砭村的爷爷,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小学教员马文瑞,以及爷爷的本家爷爷任广盛,包括任广盛的女儿任志贞等革命先烈的影响,他于1934年参加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红一团当兵时,先后担任过团政委李赤然、团长贺晋年两位将军的警卫员。
爷爷是1968年去世的,那年我年仅5岁,大妹妹小萍3岁,大弟弟小兵尚在襁褓中,所以对于老人家的记忆是模糊和零零星星的,更多的往事是后来长辈们讲给我们的。
依稀记得,和普天下所有隔辈亲的爷爷奶奶一样,爷爷爱逗我们,爱领我们。有时候在家中,有时候领出去。只不过因当时的条件,家中似乎也没什么玩具,外面也没有什么游乐场地,更谈不上动物园、旅游景点,加上爷爷是搬运工人,靠繁重的体力劳动养家糊口。要在外面和他待上一阵子,也是在老人家忙里偷闲的情况下才可以的,大部分时间是下午或傍晚。看得出老人家很累,但能感觉到他很高兴。
有印象的是,在瓦窑堡南河桥东过家楼的土台子上,爷爷和搬运社的工友们劳动之余和衣躺下休息。因距离我家很近,不记得怎样到了爷爷他们休息的地方。总之我记得看到爷爷,我从工友们卧躺的脑袋后面空地扑向爷爷时,从不变脸的老人家突然黑着脸抱起我,声音低沉地教训着我,要懂礼貌,今后不能再从长辈的头上面走,应该从脚下面走过来。一直接受和享受爷爷宠爱的我,冷不丁遭到训斥,既不习惯也不知道啥原因,反正被惊着了,也记下了。
有印象的另一件事是那年爷爷突然去世了,傻傻的我似乎不懂得悲伤,照样和小朋友们玩。想爷爷,但又不懂老人家为啥这几天不领我们玩,不给买好吃的东西。大人们不让我们到跟前,长大后才知道大人们是关心小孩子,因为小孩子年龄太小怕被吓着。又因为爷爷太爱孙子们,怕如果在天有灵看我们、亲我们,反倒阴阳两隔给我们带来伤害,实际上是专门安排成这样的。按照传统习俗,入殓时需要在大人的照护引领和指导下,由我这个长子长孙往爷爷棺材里撒镍币(分分钱)。这种民间仪式,特别是灵堂中点香烧纸、摆放花圈,亲朋好友或一袭白衣,披麻戴孝,或个个一脸凝重,泪眼婆娑,和平常实在大不相同。对于几岁的小孩子,行动有限制,看不到人们平常的笑脸,时而听到哭灵的声音,那种阵势从未见过,视觉冲击太大,感觉似乎有些怪异甚至恐惧,记忆犹如刀刻一般。
其他关于爷爷和孙辈的故事,则是大人们后来讲的。比如说,爷爷身材魁梧,力量很大,有时一手抱着大孙子,一手抱着大孙女,笑声朗朗地走在瓦窑堡城的大街上。近则在老城巷里、十字街口、操场滩、粮市滩,远则在河东里、南门上都有老人家领孙子的身影;又比如给吆喝着“油糕不贵贵,一毛一对对”的小吃铺主家安顿,我的孙子只要想吃就给,都给记下,账由我结;再比如孙子们头疼脑热不乖了,老人家急得不行,放下手中的活计也要给孙子看病,他自己得病却硬扛着。类似的故事,家人、亲戚、邻居,熟悉我们的人见到就会提起,说起后都说爷爷把孙子亲扎了。
总之,印象中爷爷是疼爱孙子们、是勤劳持家的,是搬运工人,没有什么特别的。
本家的二叔父任成宏几十年来往来得最多,对我们帮助不少,对任姓家族的事情操心不少。由他殚精竭力主撰的家谱,更是我们缅怀先辈、凝心聚力、自强不息的最好见证,不但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让我们知道一路走来的甘苦。特别是他帮助我们家将爷爷的灵柩迁回任家砭老坟后,告诉我爷爷身上有未取出的子弹片,还有多处枪伤印,最危险的是胸胛骨上的枪伤印这些细节。他动情地告诉我们,你们的爷爷不仅是普通的搬运工人,更是有非凡经历的老红军、老革命,他老人家是光荣的,甚至是伟大的。他告诉我们,他的爷爷和我的爷爷既是父子辈份,更有红军队伍中过命交往的战友情份。两家的过往他都知道。
原来爷爷参加革命时英勇杀敌,特别是1937年4月25日,在周恩来副主席甘泉劳山遇险战役中,胸部及身上又中数枪,身负重伤。后回家乡休养,毕生严格按照保密纪律,守口如瓶,從来不提自己给周总理当警卫员的历史,也不给组织提任何要求,把自己当作普通百姓自食其力。伤愈后在家乡搬运社当普通工人,以此养家糊口。平日生活虽然艰辛,但为人仗义执言,尽其所能帮助穷困弱者,在瓦窑堡城里有口皆碑。爷爷对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严格要求,教育他们要学习上进,好好做人,关心国家大事及平常百姓生活。
据《李赤然将军回忆录》中记载:“我考虑到周副主席身负重伤,常常往来于延安与外地之间,安全工作十分重要。任铁栓同志是我从家乡带出来参加红军的,又接受了多年的战斗洗礼,身体强健,聪明机敏,枪法准,应付复杂情况的能力强,就把他派到周副主席身边工作。三十多年后,当我在天安门城楼接受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时,周总理还不忘重提这段往事,令人感慨万千。”
2005年春天,我在西安某干休所看望李赤然将军时,老将军情绪激动地告诉我,你的爷爷对革命有功,保护周总理更是有特殊贡献,特别是在劳山遇险事件中。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一定不能忘记他们流血牺牲的革命事迹。当得知我当时在洛川县委工作时,将军拉着我的手嘱咐道,一定要向你爷爷学习,拼命干革命,低调做好人,好好为党工作,为国出力,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并在赠送的两本回忆录上亲自题字,分别是“赠给我和周总理的警卫员任铁栓的儿子任鸿嘉”“赠给我和周总理的警卫员任铁栓的孙子任小林”。将军告诉我,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73年回延安时曾询问和委托寻找过他的警卫员任铁栓。将军动情地说,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遗物时,在一件贴身衬衣口袋中翻出已经发黄、应该珍藏很久的“甘泉遇难、仅存四人”的手稿。将军还歉意地说,由于自己视力不好,校对回忆录时未将“任铁柱”更正为“任铁栓”,只能将亲自更正后的两本回忆录赠送给我。多年后还记得当时的另一个细节,将军执意将赠词周总理写就而避开周恩来名讳,并且严肃地说不能大名小号,足以表明将军从心底对敬爱的总理的无比崇敬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据当代著名作家权延赤所著《走进周恩来》一书记载,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外宾到延安出访,谈到劳山遇险时,无限感慨地说:“我一生中曾遇到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是这一次。”劳山遇险发生在1937年的4月25日。书中记载:昨日他同毛泽东谈话一整天,现在要去西安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谈,然后还要上庐山与蒋介石谈,谈国共合作,谈联合抗日。周恩来一行坐的是一辆卡车,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坐在驾驶室里。车厢里有张云逸、孔石泉这样的著名将领,有头戴礼帽身穿西服的周恩来的副官陈友才,有负责护送任务的特务队副排长陈国桥,连同警卫战士、记者、翻译、司机,一车共25人。他们大多数人坐着汽车轮子进西安这还是生平头一遭。他们没想到延安城里潜伏的李青伍这股悍匪的坐探冯长斗,已经在前一天将情报送出。悍匪李青伍自小不安分,是个精通吃喝嫖赌抽、有奶便是娘的货色。接到情报后,他就率100多名土匪连夜埋伏在甘泉劳山腹地。
劳山遇险的战斗异常惨烈,埋伏在劳山高处的土匪们,用机枪、步枪同时扫射劳山沟底的汽车。刹那间司机便倒在驾驶座上,卡车轮子也被打瘪了,车头一歪停下了。所幸周恩来毫发未伤,他贴身车头,指挥众人:“下车!散开!还击!”张云逸拔枪还击,并命令掩护周副主席转移,组织警卫战士反击。期间,因陈友才头戴礼帽身穿西服,被敌人误以为是最大的官,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张云逸等人在周恩来的带领下,迅速离开公路,钻进梢林中。
此次遇险,敌我力量悬殊。敌方100多悍匪,轻重武器猛烈,且事先埋伏在居高临下的山上。而我方仅仅20多人,还包括司机、记者、翻译等非战斗人员,没有打仗准备,又猝不及防,不但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而且还是在沟底被包围,处境非常危險。如果没有周副主席的英明判断和指挥,没有警卫人员的英勇反击和拼死掩护,后果不堪设想。劳山遇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件影响很大、非常严重的事件,不仅周恩来本人讲,这是他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次遇险,就连毛泽东生前谈警卫工作时,都特别举过这个例子。
劳山遇险事件的挑头者李青伍这个悍匪,几乎成为历史和民族的极大罪人。到底是属于个人行为,还是幕后有蒋介石国民党特务的黑手,史上众说纷纭,真相我们后人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此后不久,李青伍和他的土匪部队便被正义之师——红军全部剿灭。邪恶终究得到了应有的严厉惩罚。
1985年6月,在甘泉劳山湫沿山战斗的地方,甘泉县政府专门立石碑以志纪念。陕西省政府于2018年7月公布周恩来湫沿山遇险处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延安市政府于2020年6月再立花岗岩碑,以纪念烈士和这一重大事件。
爷爷是光荣而幸运的,作为穷乡僻壤的百姓子弟,有幸在一代伟人周总理身边当贴身警卫;有幸在伟人遇险时挺身而出,尽忠报国;有幸在谢子长、刘志丹的队伍中当红军;有幸接受李赤然、贺晋年将军的教诲;有幸得到马文瑞、任广盛、任志贞进步思想的影响;能为伟人护驾,能为新中国的建立流血牺牲,是爷爷永远的光荣,是家乡的光荣,也是家族和后人的光荣。
令我们这些后人们感动的还有,除周总理以及李赤然将军没有忘记,并且过问我的爷爷外,曾经听奶奶讲,贺晋年将军得知爷爷去世后奶奶生活困难,亲自致信家乡证明爷爷的老红军身份,家乡民政部门按政策给予相应的优待。周总理夫人邓颖超办公室也曾致信陕西民政部门,在1977年延安特大洪灾北关木材公司住宅被淹后,政府在新修的南关灾民安置楼中安排公租房,供奶奶居住。
奶奶还说,邓颖超对我的爷爷也有较深的印象。除过劳山遇险事件,更主要的是爷爷任瑞亭的大名,竟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给起的。
令我们这些后人感动的还有,了解爷爷曾经为革命出力的父老乡亲们,也没有忘记他老人家,并且以不同形式纪念。2006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由子长籍作家强铁牛倾力所著《转折关头——党中央在瓦窑堡》第31章“撤离瓦窑堡”中,就有1936年6月21日爷爷作为周副主席警卫员的生动描述;子长县1993年县志编纂委员会在《子长县志·后记》中写上了爷爷任瑞亭的名字;子长县玉家湾镇政府在爷爷老宅住址上修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陈列室里有任广盛、任志贞及爷爷的生平介绍。
作为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爷爷的初心、爷爷的坚守、爷爷的光荣,不会忘记所有对爷爷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永远会用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行动告慰先人的英灵。
1918年出生在子长县玉家湾镇任家砭村的爷爷,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小学教员马文瑞,以及爷爷的本家爷爷任广盛,包括任广盛的女儿任志贞等革命先烈的影响,他于1934年参加谢子长、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红一团当兵时,先后担任过团政委李赤然、团长贺晋年两位将军的警卫员。
爷爷是1968年去世的,那年我年仅5岁,大妹妹小萍3岁,大弟弟小兵尚在襁褓中,所以对于老人家的记忆是模糊和零零星星的,更多的往事是后来长辈们讲给我们的。
依稀记得,和普天下所有隔辈亲的爷爷奶奶一样,爷爷爱逗我们,爱领我们。有时候在家中,有时候领出去。只不过因当时的条件,家中似乎也没什么玩具,外面也没有什么游乐场地,更谈不上动物园、旅游景点,加上爷爷是搬运工人,靠繁重的体力劳动养家糊口。要在外面和他待上一阵子,也是在老人家忙里偷闲的情况下才可以的,大部分时间是下午或傍晚。看得出老人家很累,但能感觉到他很高兴。
有印象的是,在瓦窑堡南河桥东过家楼的土台子上,爷爷和搬运社的工友们劳动之余和衣躺下休息。因距离我家很近,不记得怎样到了爷爷他们休息的地方。总之我记得看到爷爷,我从工友们卧躺的脑袋后面空地扑向爷爷时,从不变脸的老人家突然黑着脸抱起我,声音低沉地教训着我,要懂礼貌,今后不能再从长辈的头上面走,应该从脚下面走过来。一直接受和享受爷爷宠爱的我,冷不丁遭到训斥,既不习惯也不知道啥原因,反正被惊着了,也记下了。
有印象的另一件事是那年爷爷突然去世了,傻傻的我似乎不懂得悲伤,照样和小朋友们玩。想爷爷,但又不懂老人家为啥这几天不领我们玩,不给买好吃的东西。大人们不让我们到跟前,长大后才知道大人们是关心小孩子,因为小孩子年龄太小怕被吓着。又因为爷爷太爱孙子们,怕如果在天有灵看我们、亲我们,反倒阴阳两隔给我们带来伤害,实际上是专门安排成这样的。按照传统习俗,入殓时需要在大人的照护引领和指导下,由我这个长子长孙往爷爷棺材里撒镍币(分分钱)。这种民间仪式,特别是灵堂中点香烧纸、摆放花圈,亲朋好友或一袭白衣,披麻戴孝,或个个一脸凝重,泪眼婆娑,和平常实在大不相同。对于几岁的小孩子,行动有限制,看不到人们平常的笑脸,时而听到哭灵的声音,那种阵势从未见过,视觉冲击太大,感觉似乎有些怪异甚至恐惧,记忆犹如刀刻一般。
其他关于爷爷和孙辈的故事,则是大人们后来讲的。比如说,爷爷身材魁梧,力量很大,有时一手抱着大孙子,一手抱着大孙女,笑声朗朗地走在瓦窑堡城的大街上。近则在老城巷里、十字街口、操场滩、粮市滩,远则在河东里、南门上都有老人家领孙子的身影;又比如给吆喝着“油糕不贵贵,一毛一对对”的小吃铺主家安顿,我的孙子只要想吃就给,都给记下,账由我结;再比如孙子们头疼脑热不乖了,老人家急得不行,放下手中的活计也要给孙子看病,他自己得病却硬扛着。类似的故事,家人、亲戚、邻居,熟悉我们的人见到就会提起,说起后都说爷爷把孙子亲扎了。
总之,印象中爷爷是疼爱孙子们、是勤劳持家的,是搬运工人,没有什么特别的。
本家的二叔父任成宏几十年来往来得最多,对我们帮助不少,对任姓家族的事情操心不少。由他殚精竭力主撰的家谱,更是我们缅怀先辈、凝心聚力、自强不息的最好见证,不但让我们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也让我们知道一路走来的甘苦。特别是他帮助我们家将爷爷的灵柩迁回任家砭老坟后,告诉我爷爷身上有未取出的子弹片,还有多处枪伤印,最危险的是胸胛骨上的枪伤印这些细节。他动情地告诉我们,你们的爷爷不仅是普通的搬运工人,更是有非凡经历的老红军、老革命,他老人家是光荣的,甚至是伟大的。他告诉我们,他的爷爷和我的爷爷既是父子辈份,更有红军队伍中过命交往的战友情份。两家的过往他都知道。
原来爷爷参加革命时英勇杀敌,特别是1937年4月25日,在周恩来副主席甘泉劳山遇险战役中,胸部及身上又中数枪,身负重伤。后回家乡休养,毕生严格按照保密纪律,守口如瓶,從来不提自己给周总理当警卫员的历史,也不给组织提任何要求,把自己当作普通百姓自食其力。伤愈后在家乡搬运社当普通工人,以此养家糊口。平日生活虽然艰辛,但为人仗义执言,尽其所能帮助穷困弱者,在瓦窑堡城里有口皆碑。爷爷对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严格要求,教育他们要学习上进,好好做人,关心国家大事及平常百姓生活。
据《李赤然将军回忆录》中记载:“我考虑到周副主席身负重伤,常常往来于延安与外地之间,安全工作十分重要。任铁栓同志是我从家乡带出来参加红军的,又接受了多年的战斗洗礼,身体强健,聪明机敏,枪法准,应付复杂情况的能力强,就把他派到周副主席身边工作。三十多年后,当我在天安门城楼接受毛主席和周总理接见时,周总理还不忘重提这段往事,令人感慨万千。”
2005年春天,我在西安某干休所看望李赤然将军时,老将军情绪激动地告诉我,你的爷爷对革命有功,保护周总理更是有特殊贡献,特别是在劳山遇险事件中。一定要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一定不能忘记他们流血牺牲的革命事迹。当得知我当时在洛川县委工作时,将军拉着我的手嘱咐道,一定要向你爷爷学习,拼命干革命,低调做好人,好好为党工作,为国出力,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并在赠送的两本回忆录上亲自题字,分别是“赠给我和周总理的警卫员任铁栓的儿子任鸿嘉”“赠给我和周总理的警卫员任铁栓的孙子任小林”。将军告诉我,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973年回延安时曾询问和委托寻找过他的警卫员任铁栓。将军动情地说,敬爱的周总理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遗物时,在一件贴身衬衣口袋中翻出已经发黄、应该珍藏很久的“甘泉遇难、仅存四人”的手稿。将军还歉意地说,由于自己视力不好,校对回忆录时未将“任铁柱”更正为“任铁栓”,只能将亲自更正后的两本回忆录赠送给我。多年后还记得当时的另一个细节,将军执意将赠词周总理写就而避开周恩来名讳,并且严肃地说不能大名小号,足以表明将军从心底对敬爱的总理的无比崇敬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据当代著名作家权延赤所著《走进周恩来》一书记载,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外宾到延安出访,谈到劳山遇险时,无限感慨地说:“我一生中曾遇到过多次危险,但最危险的是这一次。”劳山遇险发生在1937年的4月25日。书中记载:昨日他同毛泽东谈话一整天,现在要去西安同国民党代表顾祝同、张冲谈,然后还要上庐山与蒋介石谈,谈国共合作,谈联合抗日。周恩来一行坐的是一辆卡车,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周恩来坐在驾驶室里。车厢里有张云逸、孔石泉这样的著名将领,有头戴礼帽身穿西服的周恩来的副官陈友才,有负责护送任务的特务队副排长陈国桥,连同警卫战士、记者、翻译、司机,一车共25人。他们大多数人坐着汽车轮子进西安这还是生平头一遭。他们没想到延安城里潜伏的李青伍这股悍匪的坐探冯长斗,已经在前一天将情报送出。悍匪李青伍自小不安分,是个精通吃喝嫖赌抽、有奶便是娘的货色。接到情报后,他就率100多名土匪连夜埋伏在甘泉劳山腹地。
劳山遇险的战斗异常惨烈,埋伏在劳山高处的土匪们,用机枪、步枪同时扫射劳山沟底的汽车。刹那间司机便倒在驾驶座上,卡车轮子也被打瘪了,车头一歪停下了。所幸周恩来毫发未伤,他贴身车头,指挥众人:“下车!散开!还击!”张云逸拔枪还击,并命令掩护周副主席转移,组织警卫战士反击。期间,因陈友才头戴礼帽身穿西服,被敌人误以为是最大的官,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张云逸等人在周恩来的带领下,迅速离开公路,钻进梢林中。
此次遇险,敌我力量悬殊。敌方100多悍匪,轻重武器猛烈,且事先埋伏在居高临下的山上。而我方仅仅20多人,还包括司机、记者、翻译等非战斗人员,没有打仗准备,又猝不及防,不但敌人在暗处我们在明处,而且还是在沟底被包围,处境非常危險。如果没有周副主席的英明判断和指挥,没有警卫人员的英勇反击和拼死掩护,后果不堪设想。劳山遇险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一件影响很大、非常严重的事件,不仅周恩来本人讲,这是他一生中最危险的一次遇险,就连毛泽东生前谈警卫工作时,都特别举过这个例子。
劳山遇险事件的挑头者李青伍这个悍匪,几乎成为历史和民族的极大罪人。到底是属于个人行为,还是幕后有蒋介石国民党特务的黑手,史上众说纷纭,真相我们后人不得而知。我们知道的是,此后不久,李青伍和他的土匪部队便被正义之师——红军全部剿灭。邪恶终究得到了应有的严厉惩罚。
1985年6月,在甘泉劳山湫沿山战斗的地方,甘泉县政府专门立石碑以志纪念。陕西省政府于2018年7月公布周恩来湫沿山遇险处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延安市政府于2020年6月再立花岗岩碑,以纪念烈士和这一重大事件。
爷爷是光荣而幸运的,作为穷乡僻壤的百姓子弟,有幸在一代伟人周总理身边当贴身警卫;有幸在伟人遇险时挺身而出,尽忠报国;有幸在谢子长、刘志丹的队伍中当红军;有幸接受李赤然、贺晋年将军的教诲;有幸得到马文瑞、任广盛、任志贞进步思想的影响;能为伟人护驾,能为新中国的建立流血牺牲,是爷爷永远的光荣,是家乡的光荣,也是家族和后人的光荣。
令我们这些后人们感动的还有,除周总理以及李赤然将军没有忘记,并且过问我的爷爷外,曾经听奶奶讲,贺晋年将军得知爷爷去世后奶奶生活困难,亲自致信家乡证明爷爷的老红军身份,家乡民政部门按政策给予相应的优待。周总理夫人邓颖超办公室也曾致信陕西民政部门,在1977年延安特大洪灾北关木材公司住宅被淹后,政府在新修的南关灾民安置楼中安排公租房,供奶奶居住。
奶奶还说,邓颖超对我的爷爷也有较深的印象。除过劳山遇险事件,更主要的是爷爷任瑞亭的大名,竟是周总理和邓颖超给起的。
令我们这些后人感动的还有,了解爷爷曾经为革命出力的父老乡亲们,也没有忘记他老人家,并且以不同形式纪念。2006年,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由子长籍作家强铁牛倾力所著《转折关头——党中央在瓦窑堡》第31章“撤离瓦窑堡”中,就有1936年6月21日爷爷作为周副主席警卫员的生动描述;子长县1993年县志编纂委员会在《子长县志·后记》中写上了爷爷任瑞亭的名字;子长县玉家湾镇政府在爷爷老宅住址上修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陈列室里有任广盛、任志贞及爷爷的生平介绍。
作为后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爷爷的初心、爷爷的坚守、爷爷的光荣,不会忘记所有对爷爷的亲切关怀和巨大鼓舞,永远会用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行动告慰先人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