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气项目启动起来,不同于一般的商业项目,如果我们的尝试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无论多难,我们都会坚持下去的”,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传荣用标准的四川方言很坚定地对《小康》表示。
2008年12月3日,山西沁南煤层气田,投资4.58亿的端氏一晋城一博爱煤层气输气管道建设开工奠基仪式举行,这条管道的设计输送能力是20亿立方米,“实际输送能力可以达到27-30亿立方米,如果能够达到满负荷,就相当于现在全国煤层气利用的总和。”对这条全国首条跨省煤层气管道倾注了热情的谭传荣聊及未来神采飞扬。但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的日子可以用艰辛来形容。
“如果只是为了钱,真的不想干了”
1991年谭传荣从重庆市开县西街中学下海经商,承包了一个校办工厂,办起了“三峡风”饮料厂。“我当美术老师,其实功底不好,但有创意。办厂也一样,我的观念很新”,谭传荣引进了当时领先的广东的技术、品牌、营销和管理模式。“三峡风”饮料在当地风靡一时,谭传荣赚得了第一桶金。1999年,谭传荣看到了燃气在“天然气不通,都是烧煤”的三峡库区的巨大市场,遂进入天然气领域,旗下的三峡燃气集团迅速地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因为抢占了先机,三峡燃气不但在三峡库区站稳了阵地,如今还拓展到了湖南。
2004年,到北京发展的谭传荣,从能源专家那里了解到,我国的天然气储量是38万亿立方米,目前全国煤层气储量达到了36.8万亿立方米,但年开发利用量不到20亿立方米。“煤层气跟天然气差不多大的储量却没有得到利用,矿难频繁发生,造成的污染这么严重,新能源的发展势头这么好,煤层气产业却做不起来。”因为“理想主义”,也看准这是一个新能源,谭传荣决意进军煤层气这个“当时跟人提及都让人发笑,还没有多少人重视”的领域。
美国《商业周刊》曾分析指出,中国煤层气行业的最大瓶颈在于缺乏管道设施,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在勘探上投入太多资金。谭传荣产生了在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山西,建煤层气管道的想法。
山西沁水盆地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高煤阶煤层气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已经探明的整装煤层气田,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3%,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田,根据规划,到2010年,沁水盆地煤层气产能将达到33—39亿立方米,产量29—35亿立方米。但“受输送环节制约,大部分已建成的井被封闭,没有投入排采;大量煤层气通过火烧燃放,资源浪费极大。”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吟指出。
为了将沁水盆地的气尽快运送出去利用起来,国家在这里规划了两条煤层气输送管道,其中一条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铺设。但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国家能源局领导、山西省有关领导多次协调,进展也很不理想。”
2006年初,对煤层气“情有独钟”的谭传荣向中联煤董事长请缨,愿意接下这个项目,“当即交了100万保证金”。“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一是对煤层气不熟悉,二是认为中联煤的项目这么难,你怎么能做下来”,但谭传荣决意已定,于是当中联煤董事长问他是否能拿下这个项目,谭传荣很坚定地回答说“我能拿下”。2006年3月1日签下合同后,谭传荣“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协调之路”。如今回想这几年的历程,谭传荣如此说“心中的苦想说也说不出来,想哭也哭不出来。如果这是个纯商业项目,我早就不想干了。”
沟通,再沟通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进入煤层气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除了煤层气比天然气更难开采外,更由于煤层气涉及到的各方利益极难协调,连国字号的能源企业也为煤层气的长途输送问题犯难。“像我们这条管道,央企大型企业以及地方大型企业都是不同意的,但让他们自己建,又建不起来。”
谭传荣明白只靠自己的一家民营企业是不行的,“需要灵活创新的体制”——“把国有的、中央的、地方的各路英雄组成一个联合舰队”。而这犹如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谭传荣已经不只一次见过这样的场景:当时各利益方开会,一见面,话不投机马上争吵,然后立马就走人。作为“牵头人”,谭传荣只有不断地协调、沟通。
“搞合作,各个企业有不同的办事方式和利益需求,但既然有什么问题就摆到桌面上,大家谈,有什么难度、想法,大家共同商量,有时各方也是要做出妥协和调整的。”
同时,管道铺设涉及到从村民到40多个乡镇,从县市领导再到发改委、能源局,“一关一关地过”。在管道开工奠基仪式的致辞中,谭传荣感谢了“山西、河南两省政府和发改委、环保、国土、林业、矿产、安监等部门”,这些名单无一不是他需要跑的对象。老谭变成了“老谈”。
对于其中的艰辛,作为股东之一的中联煤董事长孙茂远也对《小康》表示:“这期间的困难是你们记者无法想像的,可以说是‘多方周旋,曲折前进’。如果没有老谭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条管道要修起来可能更难。”
“沁水县2100平方公里,93%都是煤炭资源,号称‘中国的沙特’。作为一个资源大县,沁水是很牛的。”为了推进项目,谭传荣经常与沁水县县长常广智进行这样的交流:“煤炭利用只是传统的能源开发,这里丰富的煤层气作为新能源,将是新的增长点。再说这也是一项能减少矿难的有意义的事业。”依靠这样新的理念不断地沟通,“最终我们也坐下来谈妥了,还成了好朋友,现在常县长全力以赴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开始规划下一步沁水的新能源开发了。”
经过3年“踏破铁鞋,协调了上百次”的努力,老谭用这样的诚意、热情和豪爽打动了央企,也打动了山西省和晋城市有关各方。
最终,山西能源煤层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河南省中原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和三峡国际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按35%:26%:10%:9%:20%的比例投资建设,成立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公司,谭传荣出任董事长。但在谭传荣看来,“虽然身为董事长,是需要低调地实实在在做事,现在也不是我得名利的时候,我感到高兴的只是人生完成了一件没办法做成的事情。”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艰难的历程中,也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者。山西省煤层气行业协会会长、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亮便是其一。2006年初在与中联煤签下合同奔赴山西谈判的谭传荣与张亮第一次见面,对于煤层气作为新能源的共同理念便让他们“一见如故”。“我们必须加快步伐,积极探索煤层气互利合作、联合开发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张亮表示。这与谭传荣“联合舰队”的思想不谋而台。而更巧合的是,两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可能这就是缘份吧”。 “能在山西做成事,是靠一种理念,创新的思维,先进的文化,坦率的沟通。奠基仪式那天村民们都很友好,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主席台上,也请到了各级重要领导,这是对我们的支持。”
“建设端氏长输管道是解决产需脱节、供需矛盾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吴吟做了相当高的评价。
“现在项目还是刚开工,将来肯定还会有不少困难”,但“我们就像一个临战的士兵等待着冲出战壕,杀向战场”,谭传荣很激动而坚定地说,“我们的队伍就要像李云龙的队伍一样具有亮剑精神,直面困难、不畏险阻、勇于战斗”。
对于这条被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寄予厚望的煤层气输送管道,“亲自关心、协调”的吴吟还提出了四个希望希望山西、河南两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在2009年竣工输气;希望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希望沁水地区煤层气企业大力支持管道建设,多产气,产好气,为管道项目提供充足的气源,做到产供结合,合作共赢,希望业主和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管道建设的安全、环保等工作,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把项目建成优质工程、样板工程,造福山西、河南两省人民。
全国首条跨省煤层气管道开工之后,鉴于煤层气产业尚需“艰苦、深入细致的努力”,现在谭传荣又忙开了:联手中科院搞“战略性的合作”,对瓦斯进行分离液化,供居民和企业使用。
按照双方确定的合作方式,中科院出技术,三峡燃气集团出资金,成立中科宏图瓦斯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对低浓度瓦斯进行分离液化,“进行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2008年10月,双方合作的方案正式获得审批,目前谭传荣正在忙着新公司的前期筹备工作。“把资本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和团队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做大做强。”
按照谭传荣的规划,还将对“上游资源企业到下游的市场开发、管道建设进行整合”。据他透露,目前已经与一些企业开始谈判,“组成新联盟,在共同的事业上实现梦想”。就在截稿前,谭传荣又兴奋地告诉记者将与着力新能源的清华控股合作的消息。“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和清华大学将合作成立低碳能源研究的大学联盟,我们已是顾问单位。”电话中的谭传荣依然难掩其对这项事业的热情,“以煤层气产业的价值,瓦斯治理的商机和一份社会责任,要做第一流的煤层气企业,打响煤层气第一张品牌。到时我们也要争取作为新能源公司上市。”
曾经有记者问谭传荣,“像端氏长输管道这样一个国家项目掌握在一个民营企业家手里,能否经得起考验”,谭传荣如此答到,“我是一个有责任、有激情、有梦想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一定要坚持到底。煤层气产业要发展,除了需要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有无数个有责任的热血人士和一帮坚强的团队为此奋斗。”
煤层气开发的全球热效应
全球已进入能源紧缺时代,煤层气作为气体能源家族三大成员之一,与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一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勘查资料表明,全球可供开采的煤层气储量已达137.8万亿立方米,其中90%分布在12个主要产煤国中。煤炭大国也纷纷重视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
美国是世界上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最成功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煤层气产量最高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开始进行地面开采煤层气试验并取得成功。从1983年到1995年的12年间,煤层气年产量从1.7亿立方米猛增至250亿立方米,迅速形成产业化规模。2003年美国煤层气产量超过450亿立方米,2004年则达500亿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气产量的8%—10%左右,成为重要的能源资源。
美国的成功,也让世界各国迅速跟进。如加拿大,1978—2001年只有25013煤层气生产井,2003年增至1000口煤层气生产井年气产量达5.1亿立方米,到2004年生产井增至2900多口,年气产量达15.5亿立方米。澳大利亚煤层气生产同样令人刮目,如昆士兰州某生产井日产气量28320立方米。目前,煤层气的勘探和生产已经成为昆士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基本部分。
印度也确定了7个地区开发煤层气,钻井资料表明,在这些地区每口井日产量可达5000—6000立方米,高峰可达1万立方米以上。
国家的推动力
煤层气开发利用是个新兴产业。煤层气的固有风险和巨大投资需求与其潜在的商业价值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对承担风险的企业来说,政策支持和鼓励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鼓励煤层气开发,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煤层气产业发展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给予卓有成效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刺激了煤层气开发的快速发展。
美国政府对煤层气的帮扶政策及措施最为完善和有效。美国政府制定的《原油意外获利法》中规定的税收补贴政策对开发煤层气的企业很有吸引力。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煤层气生产企业每生产1立方米煤层气就能享受到2.82美分的政府补贴,当时煤层气售价约为6美分/立方米。煤层气是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获补贴最高的能源品种。除财税政策外,美国政府还出台了系列政策:设立农业部援助项目,为农村瓦斯矿井煤层气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设立商业部援助项目 对高瓦斯矿井煤层气发电、管道输气、销售或居民用气项目进行资助,设立科研资助项目以及小企业管理局资助项目。在煤层气营销方面,美国政府也给予积极协助。如实施天然气管道市场开放政策,使开发商生产的煤层气能自由通过全国天然气管道直接进人用户。
按照英国《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开采煤层气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即投资者的投资可以通过减免所得税或资本红利税而得以回收。波兰给予从事石油、天然气以及煤层气勘探的企业十年免税,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
德国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不仅使煤层气发电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而且鼓励企业在相关设备上开展中长期投资。该法规定,今后20年内,500千瓦以上的煤层气发电设备每生产一度电补贴约7欧分。由于煤矿瓦斯供应量不稳定,周期较短德国开发了集装箱结构的移动式综合供暖发电厂,充分利用矿井瓦斯,调节发电厂容量。
印度将煤层气开发引人竞争机制,划出若干有利块段通过招标吸引商家参与开发。同时给予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投资者鼓励政策从商业性生产之日起,7年免税;只征收很低的矿区使用费,免交煤层气开发需要的进口材料和设备关税,煤层气气价实行市场价格,政府不干预。
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正在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和管理法规,鼓励外国公司投资开发其国内的煤层气。
2008年12月3日,山西沁南煤层气田,投资4.58亿的端氏一晋城一博爱煤层气输气管道建设开工奠基仪式举行,这条管道的设计输送能力是20亿立方米,“实际输送能力可以达到27-30亿立方米,如果能够达到满负荷,就相当于现在全国煤层气利用的总和。”对这条全国首条跨省煤层气管道倾注了热情的谭传荣聊及未来神采飞扬。但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他的日子可以用艰辛来形容。
“如果只是为了钱,真的不想干了”
1991年谭传荣从重庆市开县西街中学下海经商,承包了一个校办工厂,办起了“三峡风”饮料厂。“我当美术老师,其实功底不好,但有创意。办厂也一样,我的观念很新”,谭传荣引进了当时领先的广东的技术、品牌、营销和管理模式。“三峡风”饮料在当地风靡一时,谭传荣赚得了第一桶金。1999年,谭传荣看到了燃气在“天然气不通,都是烧煤”的三峡库区的巨大市场,遂进入天然气领域,旗下的三峡燃气集团迅速地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因为抢占了先机,三峡燃气不但在三峡库区站稳了阵地,如今还拓展到了湖南。
2004年,到北京发展的谭传荣,从能源专家那里了解到,我国的天然气储量是38万亿立方米,目前全国煤层气储量达到了36.8万亿立方米,但年开发利用量不到20亿立方米。“煤层气跟天然气差不多大的储量却没有得到利用,矿难频繁发生,造成的污染这么严重,新能源的发展势头这么好,煤层气产业却做不起来。”因为“理想主义”,也看准这是一个新能源,谭传荣决意进军煤层气这个“当时跟人提及都让人发笑,还没有多少人重视”的领域。
美国《商业周刊》曾分析指出,中国煤层气行业的最大瓶颈在于缺乏管道设施,很多投资者不愿意在勘探上投入太多资金。谭传荣产生了在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山西,建煤层气管道的想法。
山西沁水盆地是世界储量最大的高煤阶煤层气田之一,也是我国唯一已经探明的整装煤层气田,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6.85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3%,是全国最大的煤层气田,根据规划,到2010年,沁水盆地煤层气产能将达到33—39亿立方米,产量29—35亿立方米。但“受输送环节制约,大部分已建成的井被封闭,没有投入排采;大量煤层气通过火烧燃放,资源浪费极大。”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吴吟指出。
为了将沁水盆地的气尽快运送出去利用起来,国家在这里规划了两条煤层气输送管道,其中一条为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铺设。但由于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国家能源局领导、山西省有关领导多次协调,进展也很不理想。”
2006年初,对煤层气“情有独钟”的谭传荣向中联煤董事长请缨,愿意接下这个项目,“当即交了100万保证金”。“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一是对煤层气不熟悉,二是认为中联煤的项目这么难,你怎么能做下来”,但谭传荣决意已定,于是当中联煤董事长问他是否能拿下这个项目,谭传荣很坚定地回答说“我能拿下”。2006年3月1日签下合同后,谭传荣“开始了漫长艰辛的协调之路”。如今回想这几年的历程,谭传荣如此说“心中的苦想说也说不出来,想哭也哭不出来。如果这是个纯商业项目,我早就不想干了。”
沟通,再沟通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进入煤层气是一个难度极大的挑战,除了煤层气比天然气更难开采外,更由于煤层气涉及到的各方利益极难协调,连国字号的能源企业也为煤层气的长途输送问题犯难。“像我们这条管道,央企大型企业以及地方大型企业都是不同意的,但让他们自己建,又建不起来。”
谭传荣明白只靠自己的一家民营企业是不行的,“需要灵活创新的体制”——“把国有的、中央的、地方的各路英雄组成一个联合舰队”。而这犹如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谭传荣已经不只一次见过这样的场景:当时各利益方开会,一见面,话不投机马上争吵,然后立马就走人。作为“牵头人”,谭传荣只有不断地协调、沟通。
“搞合作,各个企业有不同的办事方式和利益需求,但既然有什么问题就摆到桌面上,大家谈,有什么难度、想法,大家共同商量,有时各方也是要做出妥协和调整的。”
同时,管道铺设涉及到从村民到40多个乡镇,从县市领导再到发改委、能源局,“一关一关地过”。在管道开工奠基仪式的致辞中,谭传荣感谢了“山西、河南两省政府和发改委、环保、国土、林业、矿产、安监等部门”,这些名单无一不是他需要跑的对象。老谭变成了“老谈”。
对于其中的艰辛,作为股东之一的中联煤董事长孙茂远也对《小康》表示:“这期间的困难是你们记者无法想像的,可以说是‘多方周旋,曲折前进’。如果没有老谭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条管道要修起来可能更难。”
“沁水县2100平方公里,93%都是煤炭资源,号称‘中国的沙特’。作为一个资源大县,沁水是很牛的。”为了推进项目,谭传荣经常与沁水县县长常广智进行这样的交流:“煤炭利用只是传统的能源开发,这里丰富的煤层气作为新能源,将是新的增长点。再说这也是一项能减少矿难的有意义的事业。”依靠这样新的理念不断地沟通,“最终我们也坐下来谈妥了,还成了好朋友,现在常县长全力以赴支持我们的工作,并开始规划下一步沁水的新能源开发了。”
经过3年“踏破铁鞋,协调了上百次”的努力,老谭用这样的诚意、热情和豪爽打动了央企,也打动了山西省和晋城市有关各方。
最终,山西能源煤层气投资控股有限公司、重庆三峡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煤能源集团公司、河南省中原石油天然气开发有限公司和三峡国际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按35%:26%:10%:9%:20%的比例投资建设,成立山西通豫煤层气输配公司,谭传荣出任董事长。但在谭传荣看来,“虽然身为董事长,是需要低调地实实在在做事,现在也不是我得名利的时候,我感到高兴的只是人生完成了一件没办法做成的事情。”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艰难的历程中,也找到了不少志同道合者。山西省煤层气行业协会会长、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亮便是其一。2006年初在与中联煤签下合同奔赴山西谈判的谭传荣与张亮第一次见面,对于煤层气作为新能源的共同理念便让他们“一见如故”。“我们必须加快步伐,积极探索煤层气互利合作、联合开发的有效途径和模式,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张亮表示。这与谭传荣“联合舰队”的思想不谋而台。而更巧合的是,两人竟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可能这就是缘份吧”。 “能在山西做成事,是靠一种理念,创新的思维,先进的文化,坦率的沟通。奠基仪式那天村民们都很友好,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主席台上,也请到了各级重要领导,这是对我们的支持。”
“建设端氏长输管道是解决产需脱节、供需矛盾的关键环节,对于促进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吴吟做了相当高的评价。
“现在项目还是刚开工,将来肯定还会有不少困难”,但“我们就像一个临战的士兵等待着冲出战壕,杀向战场”,谭传荣很激动而坚定地说,“我们的队伍就要像李云龙的队伍一样具有亮剑精神,直面困难、不畏险阻、勇于战斗”。
对于这条被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寄予厚望的煤层气输送管道,“亲自关心、协调”的吴吟还提出了四个希望希望山西、河南两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在2009年竣工输气;希望各级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协调工作,为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希望沁水地区煤层气企业大力支持管道建设,多产气,产好气,为管道项目提供充足的气源,做到产供结合,合作共赢,希望业主和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做好管道建设的安全、环保等工作,精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把项目建成优质工程、样板工程,造福山西、河南两省人民。
全国首条跨省煤层气管道开工之后,鉴于煤层气产业尚需“艰苦、深入细致的努力”,现在谭传荣又忙开了:联手中科院搞“战略性的合作”,对瓦斯进行分离液化,供居民和企业使用。
按照双方确定的合作方式,中科院出技术,三峡燃气集团出资金,成立中科宏图瓦斯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对低浓度瓦斯进行分离液化,“进行工业化规模化的生产”。2008年10月,双方合作的方案正式获得审批,目前谭传荣正在忙着新公司的前期筹备工作。“把资本的力量,科技的力量和团队的力量整合起来才能做大做强。”
按照谭传荣的规划,还将对“上游资源企业到下游的市场开发、管道建设进行整合”。据他透露,目前已经与一些企业开始谈判,“组成新联盟,在共同的事业上实现梦想”。就在截稿前,谭传荣又兴奋地告诉记者将与着力新能源的清华控股合作的消息。“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和清华大学将合作成立低碳能源研究的大学联盟,我们已是顾问单位。”电话中的谭传荣依然难掩其对这项事业的热情,“以煤层气产业的价值,瓦斯治理的商机和一份社会责任,要做第一流的煤层气企业,打响煤层气第一张品牌。到时我们也要争取作为新能源公司上市。”
曾经有记者问谭传荣,“像端氏长输管道这样一个国家项目掌握在一个民营企业家手里,能否经得起考验”,谭传荣如此答到,“我是一个有责任、有激情、有梦想的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一定要坚持到底。煤层气产业要发展,除了需要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有无数个有责任的热血人士和一帮坚强的团队为此奋斗。”
煤层气开发的全球热效应
全球已进入能源紧缺时代,煤层气作为气体能源家族三大成员之一,与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一样,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勘查资料表明,全球可供开采的煤层气储量已达137.8万亿立方米,其中90%分布在12个主要产煤国中。煤炭大国也纷纷重视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
美国是世界上煤层气商业化开发最成功的国家,也是迄今为止煤层气产量最高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国开始进行地面开采煤层气试验并取得成功。从1983年到1995年的12年间,煤层气年产量从1.7亿立方米猛增至250亿立方米,迅速形成产业化规模。2003年美国煤层气产量超过450亿立方米,2004年则达500亿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气产量的8%—10%左右,成为重要的能源资源。
美国的成功,也让世界各国迅速跟进。如加拿大,1978—2001年只有25013煤层气生产井,2003年增至1000口煤层气生产井年气产量达5.1亿立方米,到2004年生产井增至2900多口,年气产量达15.5亿立方米。澳大利亚煤层气生产同样令人刮目,如昆士兰州某生产井日产气量28320立方米。目前,煤层气的勘探和生产已经成为昆士兰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基本部分。
印度也确定了7个地区开发煤层气,钻井资料表明,在这些地区每口井日产量可达5000—6000立方米,高峰可达1万立方米以上。
国家的推动力
煤层气开发利用是个新兴产业。煤层气的固有风险和巨大投资需求与其潜在的商业价值之间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对承担风险的企业来说,政策支持和鼓励就显得非常重要。
为了鼓励煤层气开发,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煤层气产业发展方面的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给予卓有成效的财政支持和政策激励,刺激了煤层气开发的快速发展。
美国政府对煤层气的帮扶政策及措施最为完善和有效。美国政府制定的《原油意外获利法》中规定的税收补贴政策对开发煤层气的企业很有吸引力。上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煤层气生产企业每生产1立方米煤层气就能享受到2.82美分的政府补贴,当时煤层气售价约为6美分/立方米。煤层气是20世纪80、90年代美国获补贴最高的能源品种。除财税政策外,美国政府还出台了系列政策:设立农业部援助项目,为农村瓦斯矿井煤层气项目提供优惠贷款:设立商业部援助项目 对高瓦斯矿井煤层气发电、管道输气、销售或居民用气项目进行资助,设立科研资助项目以及小企业管理局资助项目。在煤层气营销方面,美国政府也给予积极协助。如实施天然气管道市场开放政策,使开发商生产的煤层气能自由通过全国天然气管道直接进人用户。
按照英国《企业投资管理办法》,开采煤层气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即投资者的投资可以通过减免所得税或资本红利税而得以回收。波兰给予从事石油、天然气以及煤层气勘探的企业十年免税,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者。
德国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不仅使煤层气发电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而且鼓励企业在相关设备上开展中长期投资。该法规定,今后20年内,500千瓦以上的煤层气发电设备每生产一度电补贴约7欧分。由于煤矿瓦斯供应量不稳定,周期较短德国开发了集装箱结构的移动式综合供暖发电厂,充分利用矿井瓦斯,调节发电厂容量。
印度将煤层气开发引人竞争机制,划出若干有利块段通过招标吸引商家参与开发。同时给予国内外煤层气开发投资者鼓励政策从商业性生产之日起,7年免税;只征收很低的矿区使用费,免交煤层气开发需要的进口材料和设备关税,煤层气气价实行市场价格,政府不干预。
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也正在制定一些税收优惠政策和管理法规,鼓励外国公司投资开发其国内的煤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