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今教改的关键一环。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衡量教者是否称职的标尺之一。
一、妙用教学机智,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不可能把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预没得清清楚楚,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多样的、复杂的,有许许多多的冲突、失误和意外的事件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若教师能凭借自身的教学机智巧妙地把课堂的冲突、意外和失误都作为课堂资源帮助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争论、探索问题过程中巩固知识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练习量角,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量角器坏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呢?怎么办?”我略作停顿,灵机一动,说:“大家看,量角器断了两半还能量角吗?”学生各抒已见,争论不休。“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中心点”“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可是他没有量的角是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我对学生说:“我们怎样解决这个疑问呢?”组织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报。每个学习小组学生在互相争论、共同探索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欲望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肯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创造力的“能源”和思维的“发动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才能主动地提高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学习与运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心,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感性材料,以直观的方法、生动的例子,有趣的知识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意识。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我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三种颜色将三个内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剪出来,然后说:“同学们,把三个角并在一起,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你有几种证明方法”?从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去。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兴趣。学生质疑时,正是教师在教学中期待的可以借题发挥的契机,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良好切入点。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巧妙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定义、概念、公式、定理、例题中质疑,还要鼓励学生从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中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营造一种敢问、乐问、善问的氛围。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质疑问难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不着痕迹地加以引导、点拨、放大,或引发一次争辩,或挑起一场探讨,或促成一次反思,或打开一种僵局。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
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允许学生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运用思维定势探索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摆脱思维的呆板性,不断推陈出新。如在教学中多作变式、变形的训练等,不仅要使学生熟悉某一数学知识的基本形式,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或变换其形式和内容,从而逐渐减弱思维定势的影响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五、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培养创新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师生之间和谐的交流,并以饱满的激情、热情奔放的情绪、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和及时的鼓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互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在探索中产生幼稚甚至是适度的“胡思乱想”,也不要责备求全,更不能用轻蔑的语言挖苦学生,以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创伤。对学生的一些新想法、新发现,哪怕是小小的一个亮点,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营造和谐、平等、欢悦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愉快学习,才能积极发挥和开拓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思维创新。
责任编辑李淳
一、妙用教学机智,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不可能把课堂上发生的一切事情都预没得清清楚楚,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多样的、复杂的,有许许多多的冲突、失误和意外的事件是我们无法预料的。若教师能凭借自身的教学机智巧妙地把课堂的冲突、意外和失误都作为课堂资源帮助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争论、探索问题过程中巩固知识和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练习量角,突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的量角器坏了,我还有一个角没量呢?怎么办?”我略作停顿,灵机一动,说:“大家看,量角器断了两半还能量角吗?”学生各抒已见,争论不休。“那小半块肯定不行了,因为已经没有中心点”“那大半块上面有中心点,还有刻度,应该可以量”“可是他没有量的角是钝角,那大半块的量角器也不够”。我对学生说:“我们怎样解决这个疑问呢?”组织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汇报。每个学习小组学生在互相争论、共同探索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欲望
兴趣是一种带有强烈肯定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创造力的“能源”和思维的“发动机”。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才能主动地提高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学习与运用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好奇心,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感性材料,以直观的方法、生动的例子,有趣的知识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唤起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增强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意识。如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时,我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用三种颜色将三个内角表示出来,再用剪刀把三个角剪出来,然后说:“同学们,把三个角并在一起,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你有几种证明方法”?从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新知识的探索活动中去。
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新思维的兴趣。学生质疑时,正是教师在教学中期待的可以借题发挥的契机,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良好切入点。因此,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巧妙设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定义、概念、公式、定理、例题中质疑,还要鼓励学生从教师的讲解、同学的发言中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营造一种敢问、乐问、善问的氛围。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质疑问难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并不着痕迹地加以引导、点拨、放大,或引发一次争辩,或挑起一场探讨,或促成一次反思,或打开一种僵局。以此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
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允许学生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运用思维定势探索新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摆脱思维的呆板性,不断推陈出新。如在教学中多作变式、变形的训练等,不仅要使学生熟悉某一数学知识的基本形式,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变换问题的条件、结论或变换其形式和内容,从而逐渐减弱思维定势的影响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
五、营造和谐学习氛围,培养创新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加强师生之间和谐的交流,并以饱满的激情、热情奔放的情绪、亲切的语调、期待的目光和及时的鼓励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要学会理解和宽容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学互动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在探索中产生幼稚甚至是适度的“胡思乱想”,也不要责备求全,更不能用轻蔑的语言挖苦学生,以免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创伤。对学生的一些新想法、新发现,哪怕是小小的一个亮点,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营造和谐、平等、欢悦的课堂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愉快学习,才能积极发挥和开拓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思维创新。
责任编辑李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