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语文课的人文教育作用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lfH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犹如一位朴静的女子,有其生命中丰富的内蕴气质。她更如一位历经沧桑的长者,有高山般的厚重幽深,还有大海般的广阔深远,只有静心凝视,缓视微吟,对话沉思,才能感受其生命中厚实深远的内涵风骨。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要用生命的感悟情思去穿越生活的表层,探究掩藏在潜流深处的人类的真实生命情态,引导学生一起叩问与追求人生的温暖与感动,辛酸与痛苦,体悟人性的喜怒哀乐,人世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新课程将语文教学由“认知领域”调整到“生命全域”,这是语文教学观念的一场深刻变革,体现社会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关注。由此,语文教学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教学中应努力多角度全方位地渗透人文教育,以“生命感悟”为人文经线,提升学生感悟生命哲思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问题。教师的问题成为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一条路径。要让学生在思索对答中感悟人性之美和人生哲理,提高学生思辨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清人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今人陶行知也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他还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善问、巧问,是语文教师重要的课堂教学技能之一。适时、适度、富于技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是学生走进文本,发展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贴近文本,设计能体现主旨的问题
  一堂课倘若跟着无关紧要的问题走,一篇有血有肉的课文被撕得东一块西一块,或许可以得到一鳞半爪的思维探究,但整体的滋味,无论如何是尝不到的。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特点,设计能体现文本主旨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将文本本身所蕴含的精神意义、文化意义、情感道德取向、理想目标追求等有机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在《再别康桥》的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徐志摩式的清新脱俗的意境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找出诗歌中富有色彩的词语和动作性很强的词语,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些词语?(2)找出诗歌的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点是什么?(3)《再别康桥》与一般的离别诗相比,在告别的对象、离别的气氛、意象的选择等方面有哪些创新?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从意象到意境,让学生不仅从视觉上感受到诗歌色彩的五彩斑斓,画面的流动美感,而且从心底体会到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和深情,感受到诗人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而表现出清新自然、飘逸空灵、委婉细致的情感,诗歌的语言美、感情真、风格新不讲自现。
  二、依托主旨,设计能体现内涵的问题
  问题的设计,要以分析主题为依托,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情感内涵之丰富,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灵智,培养创新的能力、濡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从《再别康桥》的画面美讲到音乐美,再体会感情美,让学生在此时讨论什么是“美”?就会随其性情浅深高下,各有会心了。有人认为旖旎风光是美,飘逸可人的潇洒是美,有人认为如烟般缕缕不绝的眷恋与惆怅是美,清新如画的别离是美,有人认为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美。无处不在的美在“轻轻地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时,为了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情感丰富内涵的绝妙内容,我提出:三个“愿”的含义是什么?“只愿”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结合海子生平经历,知人论世,引导学生品悟体会,让学生自己来回答,教师只做诱导,学生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品味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品出丰富而深刻的生命内蕴。体会这首诗在朴素而温暖的背后,隐藏着的海子那撕裂的灵魂,文中的三个“愿”包含着极致的祝福,从事业到爱情,到生活的全部,他把爱留给了每一个人,唯独没有留给他自己。“只愿”实际上包含着极度的绝望,决绝的取舍。
  学生在精妙的问题设计中,对人生对生命对情感有了深刻地思考,其理解、审美能力达到了有机的融合,这些问题由浅入深,既关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层面,又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二者互相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联类瞻顾,完成情感再创造
  陶行知说:“没有生活的语文是死语文,没有生活的教学是死教学”。所以我们要把生活带进语文学习中来,用我们的生活经验去感知文本,反之要拿文本故事作我们的前车之鉴,指导我们的人生。如果在教学结尾环节问题的设计上能联系生活,独运匠心,就会再次掀起生命和谐共振的高潮,完成情感的再创造。在教《氓》一课时,在品味语言,分析了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我提出“静女和氓你更喜欢哪一个?”与《致橡树》对比阅读,你又有什么感悟?思考我们新时代的女性如何对待婚姻爱情?”通过这些问题,学生既可以把握全文的情感基调,了解人物性格,又可以总结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获得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在体会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情感内涵后,我要求学生用书信的形式对海子说几句话。问题一提出,课堂异常活跃,学生都跃跃欲试。一个学生写道:“你,生于农村,透着大地的气息,带着大地的母性,又隐着大地的忧伤”,还有学生写到:“生来时,你不带一丝欢乐,死后却留下一串美好的祝愿!”此时整堂课就像一曲动人的乐章给人隽永的回味。
  由此可见,问题的设计只有贴近文本,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善问加巧问,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让语文课堂引发热情,充满情趣,让语文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才能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去尽情感受真善美的东西,感悟人生之美,人性之美,生命之美,哲思之美。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有鲜明辨别力的人!
其他文献
结合静态流体力学理论、弦振动理论及瞬态受激布里渊散射(SBS)理论,建立了描述介质纵向振动所产生的附加密度变化的受激布里渊散射耦合模型。以四氯化碳为介质,研究了不同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2016年入驻咸宁高新区的喜马拉雅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今年初遇上一起员工状告公司的劳资纠纷,涉及金额100多万元, 因为有赵秋林律师带领的专业团队上门提供 “法律体检”,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注重其各种方面素养的提高,而科学素养则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初中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生物在学生的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初中生物课程学习中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符合素质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的大背景。本文从新闻素材在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展开,主要探讨新闻素材在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中的运用。  关键词:新闻素材;初中生物科学素养;运用  随着素质教育的
活动反思是幼儿园教师的常用科研文体之一,对于如何进行活动反思存在一些常见的认识误区.活动反思包含诸多的类型,针对活动后反思这一最常见的类型,可以从活动设计的反思、活
雁鸣,北京人.rn2002年8月在阿秀画廊成功地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首届个人画展,2003年春参加了炎黄艺术馆和画廊举办的“吉祥如意”艺术展.rn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了保证光束在极大口径天文望远镜中具备高精度波前质量、高精度中继变换,以满足极大口径天文望远镜技术发展需求,对大空间尺度可控科学反射镜和能动光学进行了相关关键技术
凉山彝族儿童歌谣是彝族的小朋友自娱自乐或者玩耍时唱的歌.这些歌是人民群众根据彝族儿童的各个成长阶段,以启发彝族儿童的认知辨别能力,增加生活情趣,提高儿童审美能力作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