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在学习时他们有时感到无话可说,有时觉得有理说不清。因此,小学数学教学重视语言训练,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加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语言的发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先决条件。学生在获取信息的短时记忆里,经过联想把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信息进行组织,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语言又可以加工成表象,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其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以趣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
兴趣和爱好是入门的向导,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学习对象上,使思维活跃起来,也就会把获取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
(一)在讲授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讲述适当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通分”这一节时,以故事引入:“一个养猴的人,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那其中的一份给猴子吃,猴子摇头不要;养猴人又把桃子重新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两份给猴子吃,猴子摇头不要;养猴人第三次把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给猴子吃,猴子高兴的从树地从树上跳下来吃了。”教师提问“这个养猴人是不是第三次给猴子的桃子最多?”学生答:“三次给的一样多。”为什么?“因为桃子的1/2、2/4、4/8都是4个桃子。”教师接着说:“是的,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分数大小都相等。究竟是具备什么特点的分数才大小相等呢?这就是本节要讲的问题。”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想高度集中,并对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以致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发一些竞赛活动,以赛活思,以思导“说”。
如开“火车”,抢“红旗”等接力赛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兴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自觉性和竞争意识。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学习得数是15的加法时,可做1分钟的摆数比赛,在磁性黑板上放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挑选两个数组成15,在让学生说出15可能由哪两个数合成。看谁摆得快,说得正确,评出胜负。
(三)通过儿歌的形式,强化学习效果。
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口头小结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再整理成儿歌,“看到四则混合题,找到括号在哪里,先小后中来脱掉,步步认真仔细,要是没有括号的,先乘除来后加减,各部演算莫误笔,巧妙灵活定胜利。”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记忆,而且有利于概括,揭示规律,简化思维过程。
二、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加强“说”的训练
不难想象,如果儿童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见解机会极少,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是促进思维,提高语言素质的前提。
(一)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则须疑,疑则引思,思而则议,以议促智。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疑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语言交流,扩大信息渠道,是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重要手段。①师生间学生间可以互问互答。一问一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动,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求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时教师问“为什么除以2?”学生答:“因为两个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心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心四边形的一半。”从而教师便会知道学生对公式理解的程度。②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分成几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120÷29和2829÷29时,教师不急于让学生笔算,而是出示一组题目,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一说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的脑筋勤动、快动。既解决了商的定位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结合操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学生做到观察有序,思维有条理,说话有依据,表达严密且正确。教师可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再将两个半圆都分成相同几份,然后把它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指名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圆周长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把圆分成的份数越多时,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接近于圆的面积。因此圆的面积S=c/2.r=2πr/2•r=πr2。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也使学生弄清了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收到了“过程说得清,算理懂得透,公式记得牢”的功效。
(三)坚持课后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
为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如在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需要7.5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前4小时就行了20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这样叙述:“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列出比例式:200/4=40×7.5/X)。在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叙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列出比例式:40×7.5=(200÷4).x〕最后再引导学生按照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综合算式〔40×7.5÷(200÷4)〕。这样能使学生深刻全面地理解概念,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灵活解题。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素质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外部语言转化成内部语言;又能把自身的内部语言转化成为外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多方面得到发展。
语言的发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先决条件。学生在获取信息的短时记忆里,经过联想把已有知识联系起来,将信息进行组织,再用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语言又可以加工成表象,通过两者的相互作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其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下面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谈两点粗浅的认识。
一、以趣教学,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
兴趣和爱好是入门的向导,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把心理活动指向集中学习对象上,使思维活跃起来,也就会把获取的知识用语言表达出来。
(一)在讲授课之前,根据教学内容,讲述适当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分数通分”这一节时,以故事引入:“一个养猴的人,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两份,那其中的一份给猴子吃,猴子摇头不要;养猴人又把桃子重新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两份给猴子吃,猴子摇头不要;养猴人第三次把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4份给猴子吃,猴子高兴的从树地从树上跳下来吃了。”教师提问“这个养猴人是不是第三次给猴子的桃子最多?”学生答:“三次给的一样多。”为什么?“因为桃子的1/2、2/4、4/8都是4个桃子。”教师接着说:“是的,这些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分数大小都相等。究竟是具备什么特点的分数才大小相等呢?这就是本节要讲的问题。”这样一来,同学们的思想高度集中,并对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以致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开发一些竞赛活动,以赛活思,以思导“说”。
如开“火车”,抢“红旗”等接力赛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兴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自觉性和竞争意识。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学习得数是15的加法时,可做1分钟的摆数比赛,在磁性黑板上放一组数字卡片,让学生挑选两个数组成15,在让学生说出15可能由哪两个数合成。看谁摆得快,说得正确,评出胜负。
(三)通过儿歌的形式,强化学习效果。
如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口头小结出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再整理成儿歌,“看到四则混合题,找到括号在哪里,先小后中来脱掉,步步认真仔细,要是没有括号的,先乘除来后加减,各部演算莫误笔,巧妙灵活定胜利。”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记忆,而且有利于概括,揭示规律,简化思维过程。
二、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加强“说”的训练
不难想象,如果儿童在课堂发表自己的见解机会极少,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给学生创设语言表达的机会是促进思维,提高语言素质的前提。
(一)开展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思维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学则须疑,疑则引思,思而则议,以议促智。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疑境”,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行语言交流,扩大信息渠道,是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重要手段。①师生间学生间可以互问互答。一问一答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启动,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求三角形面积公式s=ah÷2时教师问“为什么除以2?”学生答:“因为两个形状相同且大小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平心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平心四边形的一半。”从而教师便会知道学生对公式理解的程度。②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分成几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与鼓励和肯定。例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3120÷29和2829÷29时,教师不急于让学生笔算,而是出示一组题目,让同桌的学生互相说一说商的最高位是哪一位?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的脑筋勤动、快动。既解决了商的定位问题,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
(二)结合操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为了使学生做到观察有序,思维有条理,说话有依据,表达严密且正确。教师可布置学生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再将两个半圆都分成相同几份,然后把它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指名说出:这个长方形的长近似于圆周长的一半,这个长方形的宽等于圆的半径。把圆分成的份数越多时,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越接近于圆的面积。因此圆的面积S=c/2.r=2πr/2•r=πr2。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也使学生弄清了这些公式的来龙去脉,收到了“过程说得清,算理懂得透,公式记得牢”的功效。
(三)坚持课后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技巧。
为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启发学生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如在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原计划每小时行40千米,需要7.5小时到达目的地。实际前4小时就行了200千米,照这样计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教师先引导学生这样叙述:“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列出比例式:200/4=40×7.5/X)。在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叙述:速度×时间=路程。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关系。〔设行完全程需要x小时,列出比例式:40×7.5=(200÷4).x〕最后再引导学生按照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列出综合算式〔40×7.5÷(200÷4)〕。这样能使学生深刻全面地理解概念,找到不同的解题思路,灵活解题。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多方面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加强学生的语言素质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外部语言转化成内部语言;又能把自身的内部语言转化成为外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多方面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