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空概念是贯穿于整个展示空间的重要因素,对于时空概念的解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展馆设计的方向,因此在设计统筹安排中需要最先考虑的问题,同时对于展示最终的呈现需要有一定的预判,从展示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完成个性化的塑造,并从材料、空间、设备等方面进行设计的提升,完成设计重构与展示内容的有机组合和完整叙述与再现。
关键词:展示空间;时空;解读;重构
[科研项目:南充市社科联“十二五”社科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原川北行署胡耀邦办公旧址史料考证与纪念馆展示研究》(编号:NC2015B036)]
展示空间作为个性化、独立的虚拟文化空间,具有其特殊性。尤其作为历史题材的展示空间更是需要历史背景、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与展示要素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使受众在虚拟空间的转化和展示特效的熏陶下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升华,不考虑整体设定之间的协调与搭配,只能是削弱展示内容的冲击力,得不到更好的主题诠释和展示目的。
一、前期统筹
历史题材的展览馆设计难点是展示空间中各展示要素本身所共同营造的氛围与历史时空概念的诠释是否契合,往往预先设定的概念和调性在设计中随着展示器材、空间、道具、史料的相互影响而变得失去风格和韵味,因此统筹和对时空概念的解读等设计的前期计划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材料、素材的解读与重构是设计中最核心的任务。在设计之初,对于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的分析与解读会影响到展示效果对受众的心理影响,能让参观者带着什么样的感觉去体验是设计者预设的,而不是展览品本身带给参观者的,展品只是整个展示空间中的主角,每件展品或者每段史料文字都讲述着历史的印记,不能让在“主角”的“表演”像穿越的历史闹剧,就得让整个氛围在有机的配合中完成。因此,对于展示时空概念的解读与重构是尊重历史,强化展示艺术的功能性作用的重要环节,应当有计划性地完成对于空间、时间和展示要素的综合分析,合理搭配和有机推进的程序逐步完成前期的工作。在本次展館设计前期做了大量史料考证,将解放初期南充作为川北行署的驻地,从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文化结构等各种实际状况做了详实的研究,设定了以橄榄绿作为展示空间的主色调,既符合当时的革命年代的情怀,又反映了当时的朴素与落后的经济状况,而且主色调能够使整个展馆控制在沉稳的展示格调上,利于展示内容的突出与协调。展馆从序言到结语分为七个部分,将胡耀邦在南充工作时的川北行署情况,即南下入川、民主建政、宣传统战、土地改革、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情系川北七个部分,把南充的城市面貌、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贯穿于各个部分,全面、系统、科学地展示胡耀邦川北工作的历程和南充社会经济发展脉络,立体化呈现川北行署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使参观者仿佛置身其中,得到切身的体验和感知。
二、历史时空概念的立体解读
历史时空的呈现需要虚拟的环境设计来完成构建,不同历史时期有其特有的文化载体和承载物,时代的印记感知需要立体化呈现,因此展馆设计中需要单独抽离最核心的价值体验,进行多方位、立体化的解读,以此强化空间感染力。如此次项目中着重突出胡耀邦在川北行署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把特殊历史事情的南充本地的地域特色有机地融合在展示空间中,既有重点又有亮点,反映了作为四川最高行政机构在解放和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展示中将原川北行署旧址所在地的西华师范大学的发展与变迁结合在展示空间中,从大学的变迁和发展,侧面反映川北行署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过渡,在大学发展中起到的重要基础和推动作用。历史时空不容虚构,但虚拟的空间能够增强展示的感染力,立体化解读就是寻找能够反映主题的参照物集体化呈现的要素,从多个角度反映主题才能使受众感知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同时也反映在展示方式的多元化,互动媒介、声光效果和展示道具的辅助都是立体化呈现的方式,科技发展为展示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很多可能,但展示内容的设计才是展示常新的关键,合理利用展示特效能让展示出彩,使展示更具科技感。
三、复原历史记忆片段的重构
尊重历史史实是历史题材展馆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尊重史实导致的结果不仅使展馆本身失去存在的意义,而且会误导受众,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历史的发展单向的,也是多元的,不同人物和事件具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展示空间中存在的要素,需要在复原历史记忆片段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形成客观历史事件的次因和间接要素,需要运用展示重构的方式完成立体化的呈现,这样展示的结果才是丰满的、充实的和客观的。在展示中将川北行署特殊历史时期的建制与南充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矿地貌、时代背景、社会形势等有机结合,同时将不同阶段间的连续性通过7大板块分门别类的组合在以时间轴线的叙事展示中,对于复原历史珍贵印记、提炼革命传统精神、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展示空间设计提升
展示空间的设计需要统筹安排,兼顾局部亮点的打造与凸显,在设计中既要注重展示内容的连贯性,也要发挥局部强调的感染力。展示中对于设计品味的提升途径一是要靠视觉设计编排的艺术化处理,包括装饰图案、图片处理、文字处理等设计环节;二是要合理地划分空间设计,包括空间转化、空间分割与空间置换等,是受众在移步转化的空间设置中忽略建筑空间本身的结构要素,置身于与展示要素相统一的有机空间;三是要充分发挥展示材料本身的质感和特效所散发的设计品质,包括背景、展板、声光材料、多媒体交互设备等,从设计执行上提升设计品质和展示效果。在此次展馆设计中,坚持朴素与简洁的展示风格,采用多种环保、节能和抗氧化、抗腐蚀的耐高温广告展示材料,墙面采用环保硅藻泥材料、pvc板、超薄LFD展示灯箱及触摸互动广告机等,展示中将发光材料与亚克力uv印材料相结合,材质与内容上的遵从展示效果的最大化,完成相应的协调搭配,充分符合展示设计之初的构想,达到很多的展示效果。
五、展馆设计建造的意义
原川北行署旧址是南充的历史文化名片,在南充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南充作为省级区划中心的短暂历史节点,也是现西华师范大学建校史上的重要转折节点(原川北行署旧址坐落在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中心)。展馆的设计保持了遗址的历史原貌,从内部展示设计和效果上充实了川北行署作为南充城市和学校名片的象征性,展馆的建立对于城市文化积淀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展馆逐渐形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弘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大学学子传递思想信念、弘扬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的新纽带。因此,展馆的设计建造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积淀南充革命老区的城市文化精神都有重要的价值。
六、结语
空间展示是综合性的文化空间设计工程,需要考量的要素很多,但设计中对于设计主题概念的解读是整个设计方向性的判断,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展示空间,既要尊重历史本原,反映时代面貌,还要有目的性地突出展示的意图。因此对于历史要用多元化的、立体的解读去诠释主题,并梳理脉络、复原历史记忆的片段、运用设计重构的方式立体化再现所要叙述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展示的要素协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全方位地展示给受众,并引起受众的共鸣,起到回顾历史沧桑、弘扬时代主题和提炼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体现展馆的价值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
袁征博,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蒲秋菊,川北医学院外国语文化系
关键词:展示空间;时空;解读;重构
[科研项目:南充市社科联“十二五”社科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项目:《原川北行署胡耀邦办公旧址史料考证与纪念馆展示研究》(编号:NC2015B036)]
展示空间作为个性化、独立的虚拟文化空间,具有其特殊性。尤其作为历史题材的展示空间更是需要历史背景、地域文化特色的营造与展示要素之间的协调与统一,使受众在虚拟空间的转化和展示特效的熏陶下得到艺术的享受和精神的升华,不考虑整体设定之间的协调与搭配,只能是削弱展示内容的冲击力,得不到更好的主题诠释和展示目的。
一、前期统筹
历史题材的展览馆设计难点是展示空间中各展示要素本身所共同营造的氛围与历史时空概念的诠释是否契合,往往预先设定的概念和调性在设计中随着展示器材、空间、道具、史料的相互影响而变得失去风格和韵味,因此统筹和对时空概念的解读等设计的前期计划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材料、素材的解读与重构是设计中最核心的任务。在设计之初,对于历史时期的人文风貌、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的分析与解读会影响到展示效果对受众的心理影响,能让参观者带着什么样的感觉去体验是设计者预设的,而不是展览品本身带给参观者的,展品只是整个展示空间中的主角,每件展品或者每段史料文字都讲述着历史的印记,不能让在“主角”的“表演”像穿越的历史闹剧,就得让整个氛围在有机的配合中完成。因此,对于展示时空概念的解读与重构是尊重历史,强化展示艺术的功能性作用的重要环节,应当有计划性地完成对于空间、时间和展示要素的综合分析,合理搭配和有机推进的程序逐步完成前期的工作。在本次展館设计前期做了大量史料考证,将解放初期南充作为川北行署的驻地,从政治形势、经济发展、文化结构等各种实际状况做了详实的研究,设定了以橄榄绿作为展示空间的主色调,既符合当时的革命年代的情怀,又反映了当时的朴素与落后的经济状况,而且主色调能够使整个展馆控制在沉稳的展示格调上,利于展示内容的突出与协调。展馆从序言到结语分为七个部分,将胡耀邦在南充工作时的川北行署情况,即南下入川、民主建政、宣传统战、土地改革、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情系川北七个部分,把南充的城市面貌、社会状况和风土人情贯穿于各个部分,全面、系统、科学地展示胡耀邦川北工作的历程和南充社会经济发展脉络,立体化呈现川北行署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价值,使参观者仿佛置身其中,得到切身的体验和感知。
二、历史时空概念的立体解读
历史时空的呈现需要虚拟的环境设计来完成构建,不同历史时期有其特有的文化载体和承载物,时代的印记感知需要立体化呈现,因此展馆设计中需要单独抽离最核心的价值体验,进行多方位、立体化的解读,以此强化空间感染力。如此次项目中着重突出胡耀邦在川北行署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把特殊历史事情的南充本地的地域特色有机地融合在展示空间中,既有重点又有亮点,反映了作为四川最高行政机构在解放和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展示中将原川北行署旧址所在地的西华师范大学的发展与变迁结合在展示空间中,从大学的变迁和发展,侧面反映川北行署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过渡,在大学发展中起到的重要基础和推动作用。历史时空不容虚构,但虚拟的空间能够增强展示的感染力,立体化解读就是寻找能够反映主题的参照物集体化呈现的要素,从多个角度反映主题才能使受众感知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同时也反映在展示方式的多元化,互动媒介、声光效果和展示道具的辅助都是立体化呈现的方式,科技发展为展示效果的提升提供了很多可能,但展示内容的设计才是展示常新的关键,合理利用展示特效能让展示出彩,使展示更具科技感。
三、复原历史记忆片段的重构
尊重历史史实是历史题材展馆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不尊重史实导致的结果不仅使展馆本身失去存在的意义,而且会误导受众,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历史的发展单向的,也是多元的,不同人物和事件具有其客观存在的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我们不能片面地认识展示空间中存在的要素,需要在复原历史记忆片段的过程中,适当地穿插形成客观历史事件的次因和间接要素,需要运用展示重构的方式完成立体化的呈现,这样展示的结果才是丰满的、充实的和客观的。在展示中将川北行署特殊历史时期的建制与南充当地的风土人情、地矿地貌、时代背景、社会形势等有机结合,同时将不同阶段间的连续性通过7大板块分门别类的组合在以时间轴线的叙事展示中,对于复原历史珍贵印记、提炼革命传统精神、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等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展示空间设计提升
展示空间的设计需要统筹安排,兼顾局部亮点的打造与凸显,在设计中既要注重展示内容的连贯性,也要发挥局部强调的感染力。展示中对于设计品味的提升途径一是要靠视觉设计编排的艺术化处理,包括装饰图案、图片处理、文字处理等设计环节;二是要合理地划分空间设计,包括空间转化、空间分割与空间置换等,是受众在移步转化的空间设置中忽略建筑空间本身的结构要素,置身于与展示要素相统一的有机空间;三是要充分发挥展示材料本身的质感和特效所散发的设计品质,包括背景、展板、声光材料、多媒体交互设备等,从设计执行上提升设计品质和展示效果。在此次展馆设计中,坚持朴素与简洁的展示风格,采用多种环保、节能和抗氧化、抗腐蚀的耐高温广告展示材料,墙面采用环保硅藻泥材料、pvc板、超薄LFD展示灯箱及触摸互动广告机等,展示中将发光材料与亚克力uv印材料相结合,材质与内容上的遵从展示效果的最大化,完成相应的协调搭配,充分符合展示设计之初的构想,达到很多的展示效果。
五、展馆设计建造的意义
原川北行署旧址是南充的历史文化名片,在南充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南充作为省级区划中心的短暂历史节点,也是现西华师范大学建校史上的重要转折节点(原川北行署旧址坐落在西华师范大学北湖校区中心)。展馆的设计保持了遗址的历史原貌,从内部展示设计和效果上充实了川北行署作为南充城市和学校名片的象征性,展馆的建立对于城市文化积淀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展馆逐渐形成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为弘扬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担当、坚忍不拔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操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大学学子传递思想信念、弘扬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革命精神的新纽带。因此,展馆的设计建造对于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积淀南充革命老区的城市文化精神都有重要的价值。
六、结语
空间展示是综合性的文化空间设计工程,需要考量的要素很多,但设计中对于设计主题概念的解读是整个设计方向性的判断,尤其是历史题材的展示空间,既要尊重历史本原,反映时代面貌,还要有目的性地突出展示的意图。因此对于历史要用多元化的、立体的解读去诠释主题,并梳理脉络、复原历史记忆的片段、运用设计重构的方式立体化再现所要叙述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展示的要素协调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全方位地展示给受众,并引起受众的共鸣,起到回顾历史沧桑、弘扬时代主题和提炼时代精神的重要作用,体现展馆的价值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
袁征博,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蒲秋菊,川北医学院外国语文化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