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一位性格开朗、乐观向上、身患糖尿病18年的病友;她从容应对糖尿病,并在教师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此,她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被授予“五一”奖章、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在初秋的一天清晨,记者刚刚走出河南省漯河火车站的出站口,就发现不远处有一位丰姿秀逸的中年女士微笑着向记者招手,由于此前记者已经在网上见到了她的照片,所以,记者一眼就认出了她。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蒋梅立女士。
寒暄过后,记者心里嘀咕,怎么一点儿也看不出眼前这位光彩照人、谈笑风生的大姐是一位糖尿病病友?记者随蒋女士上了车,爽朗、健谈的她就此打开话匣子聊了起来,聊了一路竟没有聊到正题上去,记者几次想切入正题都被她打断了,记者忍不住问道:“您患糖尿病多长时间了?”“18年了。”她若无其事地答道。
她接着说:“我整天乐呵呵地过日子,多数时间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我对战胜糖尿病信心百倍。仔细想想,我还应该感谢糖尿病,因为糖尿病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平和的心态。我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语文,也算是一个知识女性。我的人生信条是:坚定、宽容、乐观;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快乐过好每一天。18年来,在社会上,好心人帮助我,亲友们关照我,我感恩戴德回报社会。在单位,领导关心我,同事们抬举我,我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家里丈夫关爱我,儿子孝敬我,我相夫教子,乐于奉献。总的来说一句话:我天天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车子停下来,记者来到了她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奖状和一摞摞荣誉证书,其中最耀眼的就是1995年获得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和奖章。再往下看,还有“五一奖章”、“拥军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等,记者粗略估算,各种荣誉证书足足有三四十本之多。记者刚刚落座,她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起18年来走过的抗击糖尿病历程。她将这18年的体会归纳为如下四点:
吃一堑长一智,不乱投医
18年前,我33岁,也就是1987年5、6月份,开始出现多饮、多尿、消瘦等各种不适症状。那时我在一所小学教书,每天等不到放学时间就饥饿、口渴难耐。实在挺不住了我才到医院去做检查,当时化验血糖是10.OmmI/L。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找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去看,而是相信某些非专科医生或江湖郎中的话,胡乱治疗,走了一段弯路。就这样治疗了三个多月,我的血糖从10.OmmoI/L窜到了15.3 mrnaI/L,体重也由105斤下降到8 7斤,整个人瘦得皮包骨似的,几乎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9月24日.终于出现了严重的酮症酸中毒,昏迷中我被送进了河南省医学院(现河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就是9月24日,在我发病3个多月后,扎上了第一针胰岛素。住院40天,医生们为我制订了食谱,调整了胰岛素剂量,也使我掌握了部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使我的身体恢复了原状。
出院后.我严格按照医生给我制订的食谱吃饭,按医生给我调整的胰岛素量打针。通过那次磨难,我不再相信广告上说的“x x x能治愈糖尿病”,也不再去“验证”亲朋好友送来的偏方、秘法。因为我已经明白,糖尿病就是:病人自身生产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需要补充外来胰岛素,也就是说像汽车油料不足时一样,要到加油站加油。况且糖尿病病人“加油”(注射胰岛素)是在自己家里,多方便呀!
相信科学,认认真真治病
18年来,我遵循坚定、宽容、乐观的人生信条,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治病。也许是由于本人性格决定,我对待工作特别执著,而对待治病也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执著。
大大方方注射胰岛素。18年来,无论在家还是外出,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亲友聚会,我都不会忘记按时注射胰岛素。我现在经常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和学习班,不论是在火车上、汽车上、飞机上,还是在宾馆里.甚至是卫生间或大庭广众面前,我都坚持按时注射胰岛素。
吃喝有节,生活规律。我每天主食五两左右.早上不足1两半,中年、晚上各2两。基本上不吃零食、不吃甜食、不吃过咸的和油炸的食品,基本做到挡住诱惑,不贪、不馋、不懒。十几年来,我每天早晨坚持喝一大杯凉开水,无论春夏秋冬,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应该说糖尿病使我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兢兢业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8年来,由于我兢兢业业工作,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省拥军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每年度),市五一劳动奖章、市行业明星、市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市优秀工会干部、市优秀妇联女干部等称号。
精神饱满,快乐每一天。我常想,既然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地生活呢I我知道虽然做家务不能替代锻炼.但如果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事、趣事,也是一种别样的锻炼。看着自己清洗得干干净净的蔬菜、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家、井然有序的办公室以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一种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每当看到这些,我会感受到我是单位的主人,是家庭的好主妇。我不是旁观者,不是路人,更不是委靡不振的病秧子。我是一个心理健康、身体微恙的正常人。
掌握知识,记好监测日记
对付糖尿病除了相信科学、不乱投医、控制饮食、心理平衡外,我个人体会还要注意学习掌握新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平时多看些相关书籍和杂志,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这对控制好糖尿病大有裨益。我认为在与糖尿病抗争过程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健康。
我从1987年9月24日住到省医学院后就开始记糖尿病病人监测日记,病情不稳定及住院时天天记,平时断断续续记,比如什么时候感冒了,什么时间做手术了,什么时间血糖高了,什么时间发生了低血糖,吃了什么东西,什么时间得了什么病、服的什么药等等,我都一一记在监测日记上,一来自己可以经常翻翻看看,回忆一下走过的路程,总结经验,避免失误。二来也为医生给自己看病治疗提供参考。从1 987年9月24日至今,我已经断断续续地记了好几大本监测日记了。
心态平和,看固定医生
生活中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而不尽人意恰恰才是生活。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有病并不可怕,关键看你怎么对待,生病了要心平气和,泰然处之。我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能善待别人、善待自己。我常想,世上每个人,亲戚也好,朋友也罢,每个人出身不同,家教不同,个人素质差异很大。所以,每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所以,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要有容人之量。同时,还要有乐观向上的性格,遇事多往好处想,不以恶意猜测别人,与人为善,心态要平和。
同时,我很爱交朋友,交各行各业的朋友,尤其是爱交医生朋友。我认为得了病,不要今天找这个医生看,明天找那个医生看,要固定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有治疗糖尿病经验的医生。多年来,我就是一直找漯河市医专附属医院的徐大夫看病,她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擅长糖尿病的治疗,并且她还经常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修、学习,主治疗糖尿病方面很有造诣。如今,也既是我的医生又是我的好朋友。
在初秋的一天清晨,记者刚刚走出河南省漯河火车站的出站口,就发现不远处有一位丰姿秀逸的中年女士微笑着向记者招手,由于此前记者已经在网上见到了她的照片,所以,记者一眼就认出了她。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蒋梅立女士。
寒暄过后,记者心里嘀咕,怎么一点儿也看不出眼前这位光彩照人、谈笑风生的大姐是一位糖尿病病友?记者随蒋女士上了车,爽朗、健谈的她就此打开话匣子聊了起来,聊了一路竟没有聊到正题上去,记者几次想切入正题都被她打断了,记者忍不住问道:“您患糖尿病多长时间了?”“18年了。”她若无其事地答道。
她接着说:“我整天乐呵呵地过日子,多数时间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病人,我对战胜糖尿病信心百倍。仔细想想,我还应该感谢糖尿病,因为糖尿病使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平和的心态。我教过小学、初中、高中语文,也算是一个知识女性。我的人生信条是:坚定、宽容、乐观;善待别人,善待自己,快乐过好每一天。18年来,在社会上,好心人帮助我,亲友们关照我,我感恩戴德回报社会。在单位,领导关心我,同事们抬举我,我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家里丈夫关爱我,儿子孝敬我,我相夫教子,乐于奉献。总的来说一句话:我天天生活在幸福和快乐之中。”
车子停下来,记者来到了她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奖状和一摞摞荣誉证书,其中最耀眼的就是1995年获得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和奖章。再往下看,还有“五一奖章”、“拥军模范”、“优秀共产党员”等等,记者粗略估算,各种荣誉证书足足有三四十本之多。记者刚刚落座,她就滔滔不绝地讲述起18年来走过的抗击糖尿病历程。她将这18年的体会归纳为如下四点:
吃一堑长一智,不乱投医
18年前,我33岁,也就是1987年5、6月份,开始出现多饮、多尿、消瘦等各种不适症状。那时我在一所小学教书,每天等不到放学时间就饥饿、口渴难耐。实在挺不住了我才到医院去做检查,当时化验血糖是10.OmmI/L。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找正规医院的专科医生去看,而是相信某些非专科医生或江湖郎中的话,胡乱治疗,走了一段弯路。就这样治疗了三个多月,我的血糖从10.OmmoI/L窜到了15.3 mrnaI/L,体重也由105斤下降到8 7斤,整个人瘦得皮包骨似的,几乎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年的9月24日.终于出现了严重的酮症酸中毒,昏迷中我被送进了河南省医学院(现河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就是9月24日,在我发病3个多月后,扎上了第一针胰岛素。住院40天,医生们为我制订了食谱,调整了胰岛素剂量,也使我掌握了部分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使我的身体恢复了原状。
出院后.我严格按照医生给我制订的食谱吃饭,按医生给我调整的胰岛素量打针。通过那次磨难,我不再相信广告上说的“x x x能治愈糖尿病”,也不再去“验证”亲朋好友送来的偏方、秘法。因为我已经明白,糖尿病就是:病人自身生产的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需要补充外来胰岛素,也就是说像汽车油料不足时一样,要到加油站加油。况且糖尿病病人“加油”(注射胰岛素)是在自己家里,多方便呀!
相信科学,认认真真治病
18年来,我遵循坚定、宽容、乐观的人生信条,清清白白做人,兢兢业业工作,认认真真治病。也许是由于本人性格决定,我对待工作特别执著,而对待治病也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执著。
大大方方注射胰岛素。18年来,无论在家还是外出,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亲友聚会,我都不会忘记按时注射胰岛素。我现在经常外出参加各种会议和学习班,不论是在火车上、汽车上、飞机上,还是在宾馆里.甚至是卫生间或大庭广众面前,我都坚持按时注射胰岛素。
吃喝有节,生活规律。我每天主食五两左右.早上不足1两半,中年、晚上各2两。基本上不吃零食、不吃甜食、不吃过咸的和油炸的食品,基本做到挡住诱惑,不贪、不馋、不懒。十几年来,我每天早晨坚持喝一大杯凉开水,无论春夏秋冬,晚上坚持用温水泡脚。应该说糖尿病使我养成了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兢兢业业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18年来,由于我兢兢业业工作,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省拥军模范、市优秀共产党员(每年度),市五一劳动奖章、市行业明星、市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市优秀工会干部、市优秀妇联女干部等称号。
精神饱满,快乐每一天。我常想,既然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地生活呢I我知道虽然做家务不能替代锻炼.但如果把做家务当成一种乐事、趣事,也是一种别样的锻炼。看着自己清洗得干干净净的蔬菜、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家、井然有序的办公室以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一种成就感、幸福感油然而生。每当看到这些,我会感受到我是单位的主人,是家庭的好主妇。我不是旁观者,不是路人,更不是委靡不振的病秧子。我是一个心理健康、身体微恙的正常人。
掌握知识,记好监测日记
对付糖尿病除了相信科学、不乱投医、控制饮食、心理平衡外,我个人体会还要注意学习掌握新的糖尿病防治知识,平时多看些相关书籍和杂志,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有关糖尿病的知识,这对控制好糖尿病大有裨益。我认为在与糖尿病抗争过程中,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健康。
我从1987年9月24日住到省医学院后就开始记糖尿病病人监测日记,病情不稳定及住院时天天记,平时断断续续记,比如什么时候感冒了,什么时间做手术了,什么时间血糖高了,什么时间发生了低血糖,吃了什么东西,什么时间得了什么病、服的什么药等等,我都一一记在监测日记上,一来自己可以经常翻翻看看,回忆一下走过的路程,总结经验,避免失误。二来也为医生给自己看病治疗提供参考。从1 987年9月24日至今,我已经断断续续地记了好几大本监测日记了。
心态平和,看固定医生
生活中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而不尽人意恰恰才是生活。人吃五谷杂粮,不可能不生病。有病并不可怕,关键看你怎么对待,生病了要心平气和,泰然处之。我遇事想得开.不钻牛角尖,能善待别人、善待自己。我常想,世上每个人,亲戚也好,朋友也罢,每个人出身不同,家教不同,个人素质差异很大。所以,每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截然不同,不能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他们。所以,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要有容人之量。同时,还要有乐观向上的性格,遇事多往好处想,不以恶意猜测别人,与人为善,心态要平和。
同时,我很爱交朋友,交各行各业的朋友,尤其是爱交医生朋友。我认为得了病,不要今天找这个医生看,明天找那个医生看,要固定一个自己信得过的、有治疗糖尿病经验的医生。多年来,我就是一直找漯河市医专附属医院的徐大夫看病,她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擅长糖尿病的治疗,并且她还经常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进修、学习,主治疗糖尿病方面很有造诣。如今,也既是我的医生又是我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