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相当有吸引力的北京,而通往这座记忆之城的路径只有一条——阅读《城门开》。通过这本书,北岛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北京,北京,周作人郁达夫唐鲁孙张中行,数不清的作家写过北京,现在,请看看北岛的北京。北岛的北京独一无二,不仅仅在于这是北岛个人的记忆,还在于,这几乎是一本以童年视角为主的书,这是一座孩子的北京。
童年的北岛,那时他还叫赵振开,带领着我们回到他居住的三不老胡同一号,带我们重新感受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夜色,回味鱼肝油和大白兔奶糖的少年气味,聆听蛐蛐和知了的四季声音,了解钓鱼和游泳的游戏趣味,想起小学、初中、高中,及至热闹和荒诞的青春。有些地方,我想起邹静之的《九栋》,那也是北京,但邹的北京更阴郁,更冷,北岛的笔下,北京光芒万丈,元气淋漓。
作为非北京读者,我不能通过这本书获得某些莞尔一笑的触动,也无法在某些章节唏嘘沉思,但至少,我还可以作为“好奇的客人”,就像匆匆走过一月的北京一样,穿过北岛用文字构筑的他的北京。
好了,看完这本书,我关于北京的记忆碎片又多了一些,它们终将离开北岛和书本而进入我的生命记忆。北岛说:“记忆带有选择性、模糊性及排他性,并长期处于冬眠状态。”谁知道各种关于北京的记忆呆在大脑皮层的鸿沟里会不会相遇。不要紧,北岛说:“在记忆的迷宫,一条通道引导另一条通道,一扇门开向另一扇门。”
1.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飘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2. 与邻居们告辞,暮色四起。在原防空洞的位置,盖起标准化楼房。往前推三十年,那些杨树,正等着被砍伐的命运;往前推四十年,那些太湖石,正被吊进卡车,运往兴建中的军事博物馆;再往前推六百年,郑和凭栏眺望后花园的假山,暮色中掌灯,鸟归巢,万物归于沉寂。
3. 我对上海的印象是混乱的,其繁华程度令人吃惊,和北京相比,那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但那繁华后面似乎藏着是什么,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远离北京使我重新辨认北京,知道它的天地、界限及可能的外延。后来我满世界近乎疯狂地奔走,可追溯到这头一次远行。多年后读到俄国诗人巴尔蒙特的诗句:“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我被这诗句一下击中了,廓清了自上海之行以后在内心潜藏的旅行冲动。
4. 记得九岁那年春天,父亲带我去北海公园玩。回家的路上,暮色四起,略带解冻的寒意。沿湖边徐行,离公园后门两三百米处,父亲放慢脚步,环顾游人,突然对我说:“这里所有的人,一百年后都不在了,包括我们。”我愣着,抬头看父亲,他镜片闪光,隐隐露出一丝嘲笑。
责任编辑 张家瑜
北京,北京,周作人郁达夫唐鲁孙张中行,数不清的作家写过北京,现在,请看看北岛的北京。北岛的北京独一无二,不仅仅在于这是北岛个人的记忆,还在于,这几乎是一本以童年视角为主的书,这是一座孩子的北京。
童年的北岛,那时他还叫赵振开,带领着我们回到他居住的三不老胡同一号,带我们重新感受上世纪50年代的北京夜色,回味鱼肝油和大白兔奶糖的少年气味,聆听蛐蛐和知了的四季声音,了解钓鱼和游泳的游戏趣味,想起小学、初中、高中,及至热闹和荒诞的青春。有些地方,我想起邹静之的《九栋》,那也是北京,但邹的北京更阴郁,更冷,北岛的笔下,北京光芒万丈,元气淋漓。
作为非北京读者,我不能通过这本书获得某些莞尔一笑的触动,也无法在某些章节唏嘘沉思,但至少,我还可以作为“好奇的客人”,就像匆匆走过一月的北京一样,穿过北岛用文字构筑的他的北京。
好了,看完这本书,我关于北京的记忆碎片又多了一些,它们终将离开北岛和书本而进入我的生命记忆。北岛说:“记忆带有选择性、模糊性及排他性,并长期处于冬眠状态。”谁知道各种关于北京的记忆呆在大脑皮层的鸿沟里会不会相遇。不要紧,北岛说:“在记忆的迷宫,一条通道引导另一条通道,一扇门开向另一扇门。”
1. 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用我的北京否认如今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消失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召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飘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2. 与邻居们告辞,暮色四起。在原防空洞的位置,盖起标准化楼房。往前推三十年,那些杨树,正等着被砍伐的命运;往前推四十年,那些太湖石,正被吊进卡车,运往兴建中的军事博物馆;再往前推六百年,郑和凭栏眺望后花园的假山,暮色中掌灯,鸟归巢,万物归于沉寂。
3. 我对上海的印象是混乱的,其繁华程度令人吃惊,和北京相比,那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但那繁华后面似乎藏着是什么,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远离北京使我重新辨认北京,知道它的天地、界限及可能的外延。后来我满世界近乎疯狂地奔走,可追溯到这头一次远行。多年后读到俄国诗人巴尔蒙特的诗句:“我来到这个世界,为了看看太阳和蓝色的地平线。”我被这诗句一下击中了,廓清了自上海之行以后在内心潜藏的旅行冲动。
4. 记得九岁那年春天,父亲带我去北海公园玩。回家的路上,暮色四起,略带解冻的寒意。沿湖边徐行,离公园后门两三百米处,父亲放慢脚步,环顾游人,突然对我说:“这里所有的人,一百年后都不在了,包括我们。”我愣着,抬头看父亲,他镜片闪光,隐隐露出一丝嘲笑。
责任编辑 张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