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收益暴增真相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cs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发现没?最近货币基金收益老高了。”一个朋友在电话里神秘密的说。一查,果不其然,个别货基一天可拿到9%的年化收益率。
  其实这不寻常,很寻常:货币基金是通过溢价卖出自己所持有的短期融资券(在实现资本利得的同时减低未来债券利息收入)创造出这些暂时高收益。这种人造高收益不但是暂时的,而且不会在短期内重复,所以投资者不应该盲目依赖这些短期内不可复制的历史数据作为自己投资的参考。
  
  高收益原因一:放假效应不能信
  货币基金在2008年至2010年流动性大撒把的时代其收益保持在2%至3%的低位。由于2011年至2012年的资金紧缩政策,现在货币基金随着前期短期融资券的高收益一同水涨船高,一路达到平均4.5%至5%。特别是在2012年1月29日,很多货币基金收益不寻常的日子,每万份份额的每日收益额从平常的1元多跳高到9元,很多银行和基金的销售人员在用这个数字来进行高强度销售。
  其实投资者只要同时关注“7日平均年化收益”和“每万份份额的每日收益额”这两个指标,就能解开其中奥妙。今年1月29日,当“每万份份额的每日收益额”跳高到9元的时候,“7日平均年化收益”仍然在4%徘徊,平均收益率根本没有提高。这是因为上一次公布净值日期为1月20日,而长假期间基金无须公布净值,这个9元不过是春节长假9天净值积攒在一起公布的原因,并不是货币基金收益率提高了。
  
  高收益原因二:溢价卖出短期融资券
  2012年2月14日汇添富货币A基金公布7日平均年化9.32%的高收益。在近期其他一些基金也接连公布出高于6%的7日平均年化收益率。没有了放假效应,收益为什么还这么高?这一现象刺激了我们这些职业债券投资者。所以,我们展开了一次投资解剖(Investment Forensic)的调查活动。
  首先,我们想到的是债券基金短暂高收益的来源——新股申购,认为货币基金也是通过新股申购来获得临时高收益。但是,通过我们查询网下申购名单、相关业务规则及同基金经理核实,新股申购并不在货币基金的投资范围。事实证明,笔者第一感觉错了。
  同时,笔者想起刚刚在市场上帮助国企客户购买短期融资券,其收益率近期的大幅度下滑(价格上涨)。我的基金经理们近期经常在每天的投资晨会中提到:昨天寻到了几个高信用评级的短期融资券,但是没几分钟就被其他人以高于我们5个或10个基点(一个基点是万分之一)的价格直接买走。似乎这个现象是事情的原因。马上着手排查这只基金每季度披露的最大持仓债券。通过数据库寻找这些债券近期交易的细节,笔者发现,这个基金四季报共持有短期融资券7.5亿元,其重仓的债券中,短期融资券的摊余成本均在100.20元左右。
  经过交易比对发现,其4季报中重仓的5000万某短期融资券在2012年2月14日恰好有一笔净价101.04元5000万的交易,假设其摊余成本为100.20元,则该笔交易实现收入约42万元。之后笔者再次检查了相关短期融资券的价格走势,而且发现2012年2月14日的中债估值(用来衡量短期融资券的价格的一个估值体系)在101.20元左右。经过计算,假设该基金在2012年2月14日卖出2亿短期融资券,那么基金可以直接通过卖出溢价的短期融资券获得市场价差约200万元。对于一个40亿份额的货币基金,200万元对应的每万份收益为5.00元,再加上正常的每日万份收益1.30元,答案的方向好像找到了。
  但是,投资者是否应该在货币基金利用溢价卖债所创造出高收益后购买这个基金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当货币基金卖出溢价债券后,它同时放弃的是这个债券之后所有的利息收入。对于老基民而言,这无所谓,因为他们已经得到的溢价卖债的好处。但是对于新基民而言,这些曾经的高收益未来只有负面影响。
  如果这些高价卖完债的货币基金希望保持卖债券前的平均收益的话,那么他们必须再次购买其他债券。而且,由于很多基民在人造高收益之后盲目追捧这些货币基金,从而导致这些基金在债券减少(未来收入减少)的同时接受更多的投资者的钱(未来支出)。这种效应就相当于卖了厂房多了工人一样会减少未来收入分配。但是,请大家清楚地记住货币基金经理不是通过基金绩效来评定收入的。他们是靠更大规模的基金的固定管理费而评定收入的。如此利害关系一目了然。
  实际数据似乎也恰好证明了我的推理,2月15日,该基金的日每万份净收益由之前的1.30元,降至了1.13元(基金收入减少,份额增加摊薄收益的双重效应);2月16日,该基金的日每万份净收益再次降至1.02元(份额增加摊薄收益的效应)。
  投资者应该避免盲目追投刚刚人工制造高收益的货币基金。如果投资者需要购买货币基金,那么他们应该考虑那些暂时没有人造高收益的货币基金。其实,这点钱没有多少,大家可以踏踏实实地寻找一个理性正道的基金经理为自己服务。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的移民者,根据不同的移民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投资类:移民者通过投资的方式进行移民,根据不同国家的要求期限,到期以后,拿回本金和收益,同时拿到绿卡。目前国内各大城市限购,房地产投资不被看好,在国外买套房子,还能拿绿卡,一举两得。目前可以在当地投资购房拿绿卡的,有新加坡、韩国、塞浦路斯、拉脱维亚等。  教育类:此类移民者移民海外的主要目的就是子女教育,澳洲、加拿大、新西兰等国都是此类
期刊
本来想做点小生意,但是发现投资环境不如国内;移民后同样是技术男,工资却比国内高很多;来到加拿大不到一年,新移民还没有选举权;不久之后,他们就会搬进自己700平独门豪宅不管怎样,初到异国的喜怒哀乐,已经阻止不了这对80后小夫妻了,他们说:“墨尔本的天空是阴是晴,让当地人操心吧,我们只要享受,就好了。”    打工合适,投资闹心  小刀夫妇和很多移民墨尔本的中国人一样,很快地融入了当地生活,“这里的人
期刊
案例背景    刚过完53周岁生日的王先生,在国内经营皮具生意。经过十几年的商海浮沉,积蓄下了一些财富,如果用胡润的高净值人士划分,王先生一家虽算不上富豪,也算得上是富裕中产了。  儿子还在上初中的时候,王先生就和太太商量好了,移民美国,一方面,儿子可以在美国读高中、大学;另一方面,王先生夫妻年纪大了以后,也可以到美国养老。目前,王先生一家已经取得了“临时绿卡”,经商量后决定,王太太和儿子一起先到
期刊
结束自去年11月中旬的一轮急跌,春节长假之后的股市走出了一轮平稳上涨。虽然涨幅有限,但是就上涨的时间来看,已然是沪深两市半年之最了。这一轮不温不火的行情,给了很多人希望和憧憬,就像情人节的玫瑰一样。但是,来到三月,政治将吹遍全球金融市场,它的风向亦将会深深地影响金融巨轮的前进方向。    继续关注两会行情  本月温和或者说试探性的上涨,得益于市场对下个月“两会”行情的预判。统计数字表明,在两会期间
期刊
今年35岁的赵先生,毕业于一所211大学的计算机专业,2000年大学毕业时正好赶上互联网泡沫,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经过多年的打拼,2008年赵先生成为一家世界500强IT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年薪40万元。  赵先生2009年和女友结婚,婚后不久两人便利用积蓄在北京购房购车。当时的房价正处于一个低谷,购车也不用摇号,结婚后太太十分温柔体贴,当时赵先生的人生可以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期刊
新年伊始,东阿阿胶就发布提价公告:“公告之日起调整复方阿胶浆零售价,上调幅度不超过30%;上调阿胶出厂价10%。”但是市场似乎对此消息无动于衷,第二天收盘依然伴随大盘下跌3%。  作为A股上市公司里面为数不多拥有千年老字号的中药品牌,东阿阿胶以驴皮为主要原料,从2008年低点以来至今已上涨300%。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何以频频提价,其投资价值到底如何?     销量逐年下滑,增长靠提价  由于阿
期刊
同样一瓶1982年的拉菲,现在喝和一年前喝有什么差别吗?酒没变,钱已逝。2010年卖到8万一瓶,现在只要3万元,遇到高端的场合,可能都不好意思把这么跌份的酒拿出来。  一瓶酒中,蕴涵的经济学问太多。不要说以前炒作拉菲的人,手里可能没余钱了,就连银行都直喊缺钱。资本的流动方向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热钱外流、银根紧缩的消息甚嚣尘上。  在经济大势影响下,之前许多火辣辣的投资品悄悄地下跌,持有者忍气吞声,
期刊
作为林心如主演兼制作的首部作品,投资4000万的《倾世皇妃》版权卖破上亿元人民币,广告收入也至少有126万元。作为四个投资方之一,林心如至少能赚750万元,首战告捷!而这个马力十足的“吸金女”,除了买房子,所有收入都交给了父母打理。    2011年,林心如作为制片人的首秀《倾世皇妃》不仅还没有开播就已吸金半亿,更为她拿到了2011年度最佳女主角奖和制作人奖。让一直被拿来做比较的范冰冰和赵薇也“羡
期刊
艾萨师傅  在艾萨的专栏互动里,不少铁杆粉丝这么称呼他——艾萨师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投资界,“师傅”一般只授予那些投资年限绵长、历经多次牛熊并且还能“剩下”的人。艾萨拥有30多年香港及亚洲市场的投资实战经验,其实战业绩甚至不逊于其老同事东尼——其管理的环球投资组合于1991年至2000年间,增长达14倍,即每年约有26%的增长。    难得的是,艾萨愿意“响声发大财”,笔耕不辍,也乐意在专
期刊
青花瓷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明永乐时期的青花瓷品种丰富多样,新创了许多器型。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跨越二十二年,是最重要的青花瓷产期。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瓷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    十年前,一件清代民窑瓷器不过千元,现在却能高至几十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