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泥浆改良土压盾构粉细砂渣土流动性机制分析

来源 :隧道建设(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揭示膨润土泥浆改良土压盾构粉细砂地层渣土流动性机制,采用跳桌和十字板剪切仪分别测试改良后渣土的流动度和剪切参数变化规律,分析改良粉细砂渣土剪切应力-应变关系和流变模型.结果表明:1)采用膨水比为1∶4的泥浆掺入质量比7%~13%、膨水比为1∶6的泥浆掺入质量比7%以及两者之间的配比和掺量,改良粉细砂渣土可以满足其流动性的要求;2)仅添加对应量的自由水来改良粉细砂渣土的流动性,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3)随着泥浆掺入质量比的提高和膨水比的降低,改良渣土的流动度显著增大,且其流动度与剪切应力大小存在负相关关系;4)采用膨润土泥浆改良后的粉细砂渣土符合Bingham模型,塑性黏度和屈服应力的降低是其流动性增大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地下空间专项规划体系,完善地下空间规划管控方法,是保障地下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前提.为解决地下空间规划管控力度不足、管控要求缺位等问题,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国土空间规划精准传导为依据,以多层级地下空间规划编制为基础,探索构建了分区层面全域、全覆盖的地下空间规划管控体系;并从生态安全管控、功能设施统筹管控、重点分区管控、用地开发管控等方面,展开精细化、定量化研究,探索性地明确了地下空间三维管控红线、功能设施统筹管控指标、重点分区管控要求、不同功能用地的
为解决当前盾构渣土资源化装备庞大、操作复杂、对不同类型渣土及狭小场地适应性差等问题,以深圳地铁14号线六约北站盾构隧道工程为背景,研究盾构渣土资源化处理工艺以及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的振动筛分、絮凝、压滤、管路和中央集中控制平台等成套系统装备,并在六约北站盾构渣土资源化处理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结果表明:六约北站采用新装备和新工艺后,设备占地面积仅470 m2,最大处理能力达到1400 m3/d,仅需4人即可维持整个装备系统的有效运行;设备系统对不同地层渣土的适应性大幅提高,筛孔淤堵得到解决;所生产的粗骨
为缩短业务中断时长,提升5G环境下传输网络的资源配置与调度、故障恢复与业务开通效率,自研智能化运维管理工具,通过基于领域驱动设计技术手段梳理业务逻辑,实现网络开通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规则化,基于模型驱动智能、自动化开通网络,以提升业务开通效率、数据准确性与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