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朝华于已披 启夕秀于未振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汉末魏初,政权更迭影响到文人思想的变化,儒学不再一统天下,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风骨开启魏晋诗歌创作的新态势。文学创作的活跃与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也给了文学评论发展的空间。在这个文学自觉的时代,自曹丕至陆机再到刘勰,文学批评从先声到发展而后走向集大成。探究中国古代文论思想,其中陆机在诸多方面发挥的承上启下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主要试图从文体论,价值论和创作论三个角度来分析陆机文论观的继承与新变。
  关键词:陆机;文赋;文体观;价值论;创作论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05-0006-02
  自曹丕《典论·论文》开启文论批评的先声,至南朝刘勰作《文心雕龙》成为一部“体大而虑周”的系统文论专著,陆机的《文赋》可谓在这段批评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重点从文人创作的实践角度入手来阐述自己的文论思想,既有对曹丕文体论和文章价值论的继承,同时又有自己的独创与发展,这些努力都为《文心雕龙》成为一部集大成者的文论著作奠定了思想基础。
  1 文体观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通过分析古今文人相轻的不良风气,得出其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客观结论。为正确评价今人的创作风格,他在提出“文本同而末异”思想之后,首谈四科八体:“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这些不同文体之间创作风格的特点和差异,既体现了曹丕的文艺学思想,同时又深刻启发了后代文体学的研究理论。
  同样,在《文赋》中我们注意到陆机更加详细地辨析了各种文体的不同特征,那么它是否能证明这些思想是受到了曹丕《典论·论文》的启发呢?目前能证实的材料依据有裴松之在作注时引用的《吴历》中记载曹丕曾将《典论》手写并赠与孙权及重臣张昭一事,这位张昭就是陆机母亲的祖父,因此确实存在陆机有机会得以阅览的可能。但要客观讨论二者之间的联系,切实从文本出发比较分析则更有说服力。
  与“文本同而末异”思想相似的表述在陆机《文赋》中有“体有万殊,物无一量”,以及“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由于世间万物的纷繁多变,复杂多样,因此用来描述事物的文体也多有变迁。曹丕与陆机二人都能够看到不同文体的差异,这是准确客观评价各类文人和风格的基础,但陆机却能更深刻地认识到文体变化多端的根本原因是万事万物属性不同。并且在曹丕粗略简要地以一字概括论述四科特点的基础上,陆机去掉书、议两种,又增加碑、箴、颂、说四类共发展为十体,将每一种文体都单独区分开来,分别指出它们各自的区别特征,为文体辨析做了更加清晰的阐释说明。这正说明魏晋文体区分观念受文学创作热潮的影响,越来越得到文人的关注与重视,从而逐步走向细致和深化。曹丕重点从古今文人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导致的“不自见之患”的弊病着手,陆机则更多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创作经验,联系当时的文坛新势,从而逐渐修正对文体的划分及特点表述,这无疑是进步之处。
  通过对这三家文体观的比较分析,不难看出陆机在其中所起的过渡作用。另外,在区分文体类型的同时,还涉及到在表述这些文体的排列顺序问题。在《文赋》中,陆机首谈诗,其次是赋,但在《典论·论文》中,“诗赋欲丽”却被安排在四科八体的最后一项来表述。这样显著的变化一方面是与曹丕的政治角色而陆机更多作为太康文人身份有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文学观念开始走向自觉后,文人对于文章的地位和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发展。
  2 价值论
  《典论·论文》能够作为文学自觉时代的先声唤起魏晋文人对文学的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丕在文章最后对文学地位的进步认识。经历过战乱动荡不安的年代,此时的文人对生命意识的反思自然就寄托到文章创作上来,以期实现不朽盛事的抱负。他明确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将文章与治国大业联系,更看到它在时代变迁中能够发挥的不朽功用。作家不再被看作“倡优”,辞赋也不再是博弈的较量,在摆脱文学作为教化的工具作用之后,放眼于它扬名于后世的长远考虑。同样,在《与吴质书》中评价徐干时有“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既详细说明他对文章典雅的欣赏,同时肯定了这类文章的不朽价值。
  陆机与曹丕一样都受到儒家文学观念的影响,肯定文学具有传承道德教化民众的立德立功作用,继承并发扬了儒学传统。但相比曹丕单从时间角度谈文学价值,陆机则看到文学的多种功用。他连通时空两个维度,正所谓“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文学既连接古今,又如云雨滋润万物。无论远近大小,其姿态万千犹若鬼神,寓万物之变幻。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相似表述为“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通过联系时代背景与作家个人心态可以得知曹丕对文学价值的考量,更多是基于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短暂,故而以文章之无穷来对抗万物变迁。陆机则有所不同,他以自身作家的身份出发,看到文章本身所蕴含的无穷能量。”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陆机用极具文學色彩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地总结了自己对文学的看法,相比曹丕单对时光流逝的反抗,这里又点出文学如管弦一样具有“日新”的生命活力。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陆机《文赋》与曹丕《典论·论文》结构相似,都是把对于文章价值的判断放在全篇结尾,在一番理论阐释之后给文学功用做出自己的定位。但不同的是,陆机结尾能用较少字幅,更加深刻而全面地看到文章的现实功用及传承价值,在延续传统价值观基础上,达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3 创作论
  在文体论和价值论中,陆机尚有思想理论渊源可以追寻,但涉及到《文赋》的主要内容即文章创作方面,则更多体现了陆机本人的新变。“袭故而弥新”,曹丕阐发文学思想是从对古今文人相轻的不良风气入手,客观评价不同文人风格,并提出文气论,这与当时兴盛的人物品评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曹丕言“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意在指文人才气具有先天性,“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随着文学的自觉意识逐渐深入人心,陆机更加直接地以文学的创作本质开篇,试图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难题,首次阐明了创作实践中的构思、情感、想象、布局、音律等环节。
  具体来说,作家创作首先应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即“颐情志于典坟”,而后对四时万物变化生发写作动机。开始构思时“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待有思路时“情瞳胧而弥鲜”,逐渐纵横古今,博采众长,排除杂念,整理语言,万千思绪,融于笔端。陆机用极具文学性的语言描绘出复杂抽象的个人化写作过程,这是对自己创作经验和实践的形象总结。他能够精微地捕捉到写作时想象的各个环节,有时“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有时“兀若枯木,豁若涸流”,试图详尽地表现出创作主体面临的各种写作状态,足见他思索的深度。在探寻创作主体的心理活动之后,陆机还针对在文章写作中经常遇到的关于布局、遣词造句等问题联系音律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虽然陆机的诗文创作总是被后人刻上“繁缛”的标签,但依旧不能忽略他在“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中首次对文质问题进行的讨论,正确阐释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信情貌之不差”的要求。无论是文学创造还是审美鉴赏角度,都为刘勰等后世文论家开辟了道路。
  正确认识《文赋》的价值,特别应该看到陆机言前人所未言的创新之处。其创作虽有形式主义诗学之嫌,但他在文学自觉的时代里,对提升人们的文学审美实践、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探索艺术创造和形式技巧的奥秘做出的巨大贡献,依然值得我们今天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林田慎之助.《典论·论文》和《文赋》[M].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二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15-132.
  [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3]刘启刚.《典论·论文》和《文赋》的文学批评价值探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10):119-120.
  [4]曹艳玲.艺术创造在《典论·论文》《文赋》《神思》中的美学联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98-99.
  [5]程芳萍.从《典论·论文》与《文赋》看建安至太康文学创作倾向的演变[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8):76-78.
其他文献
摘要: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有信息量大、浓缩度高、文学性强等特点,因此学生在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更易形成个性化、独创性的思考。2017版新课标提倡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如果能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和帮助他们将这些可貴的阅读感受以文字形式呈现出来,将会促进学生提高阅读与鉴赏能力以及文学写作能力,促进新课标理念的落实,更能使诗歌在当代语境下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新课标;诗歌;个
摘要:以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实质性地研究预制语块特征是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二语语块研究的热点。本文即是在论证预制语块的运用对于外语写作能力的相关性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现今国内二语习得者在写作中的预制语块的使用特征,以期能够提出有益的意见改善学习者对于预制语块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预制语块;写作;语料库;相关性分析;语块特征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
摘要:在案件数量激增,法官办案任务日益加重的当下,推行法官助理制度能有效缓解法官办案压力,解决法院“案多人少”、“法官断层”难题。法官助理作为未来员额法官人选的重要来源,由其参与庭前调解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实践之一,各地法院在实践中也论证了法官助理参与庭前调解对法官助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法官队伍建设的重大推动作用。但是对于法官助理參与庭前调解,我国理论界对其研究甚少,在立法和实践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摘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在习近平同志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多措并举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新思路和新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  关键词:精准扶贫;凉山州;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7)19-0000-00  打
摘要: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作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生态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共赢的重要平台,志愿者服务工作具有超长周期、超大规模特性,因此如何做好世园会志愿者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中以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世园会志愿者工作为例,探讨北邮世纪学院建立“1 3”世园会志愿者工作运行保障机制,旨在为为“新境界 新典范”的北京世园会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关键词: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自愿者;运行保障
摘要:通过自编问卷对河北省某大学在校150名大学生成年前的父母陪伴缺位情况做了调查,共回收问卷110份。结果显示:在成年前,童年父母陪伴缺位现象较为普遍;在父母一方陪伴缺位的情况中,父亲陪伴缺位现象普遍;陪伴缺位现象在城市和农村均存在,农村现象更为普遍;成年前的父母陪伴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品格品性,学习成绩等都有影响。本文想借此结果探讨不同因素对于父母陪伴缺位现象的影响,以及曾经的童年父母陪伴缺位
摘要:朝鲜使臣在《燕行录》中关于雍正帝的记载多有矛盾,既有对“胡皇”的贬低,又夹杂着对雍正帝为政等方面的褒扬和对优待朝鲜的感慨。这些记载反映了朝鲜使臣对清帝及其治下的清廷、清代社会观感的转变,是清代初期朝鲜使臣在对华观转变过程中留下的特殊记录,体现了朝鲜王朝对华观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燕行录》;雍正帝;中朝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
摘要:新媒体的产生对所有媒体行业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传统新闻报道的实效性,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这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传统媒体的一名新闻记者,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各项发展新要求,我们应该积极进行角色转变,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条件,为发展传统媒体行业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机遇。将我们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促进传统媒体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传统媒体;记者;角色转型  中图分
摘要:南宋都城臨安沦陷于春天。春天是宋王朝灭亡的自然背景。春天景色总会激起南宋遗民们对国破家亡的记忆。反映在传统伤春题材的创作中,南宋遗民伤春词将传统的春恨意蕴与悲苦欲绝的亡国之痛密切交织在了一起,展现出凄怆悲怨的民族挫败感。词中所含蕴的悲郁之情与其他时代的伤春之作相比格外深厚,深化了伤春题材的情感深度。  关键词:南宋遗民;伤春词;民族挫败感;刘辰翁  中图分类号:I207.23 文献标识码
摘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感受生活和享受生活的过程中,能够用文字去记录实际生活的情况。本文通过具体论述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有效提升小学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小学生的作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8)20-0084-02  在小学作文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