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只有学会放手、学会尊重、学会倾听,才能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发展,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过重的负担。
关键词:减负;放手;尊重;倾听
减轻学生学业过重负担已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而不少行内行外人士都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学生学习内容过多、作业量过大。这些只是学生负担过重的表象,事实上,真正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根源不在于此,而在于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立足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下轻松、主动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发展。为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可从学会放手、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三个方面去实施。
一、学会放手
《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我将之称为‘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1]由此可知,要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发展,教师就需重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
所谓的“放手”一般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公精神,让他们在自主、自动、互动中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尊重人格、思想自由、个性解放。所以,教师有权要求学生怎样学习,同样,学生也有权建议老师怎样教。让学生参与“教师怎样教”这一话题的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放手”形式,这一形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促进教与学的双边发展以及师生关系正常化也是挺奏效的,这一点本人深有体会。如:每学期伊始,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用笔头不记名向老师就教学方法、形式、态度以及其他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尽情吐露心声。我再筛选、综合这些意见、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可接受之处,享受当家做主人的滋味。而教师也在接纳意见中得到改进教学的信息,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态度等,使教学工作少走弯路。
二、学会倾听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总想得到老师的称赞,他们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高超技艺”和与众不同的表现。因而,有些“小聪明”就会不顾一切地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于是乎,这些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责备或者故意冷落。我认为,老师这样对待学生是不公平也很不恰当的。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一再受到挫伤,“小聪明”、积极性、求知欲一再受到压抑,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值得我們学习的例子:课堂上,老师正在津津乐道地指导学生背诵《荷花》第二段。突然,有个学生坐在座位上问:“老师,可以不按课文顺序背书吗?”“为什么?”“这一段后三句写得多没顺序,要不就先写没开的,再写才开的,最后写全开的荷花,或者换过来写。像课文上这样写,我们多容易背错啊!”嗬,学生向老师、向课文、向叶老先生“发难”!可是,老师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反而和颜悦色地说:“孩子,叶老先生怎么看就怎么写,或许是才开的他觉得最好看吧。背诵课文都是为了学习、吸收,懂得分析、写作,你讲得也有一定道理,老师允许你不按课文顺序背这几句。你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很好。要是先举手,再发言就更好了,你下次懂得怎么做了吗?”这个学生听后,既高兴满意,又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懂了。”多么完美的结局啊!
所以,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甚至顶嘴时,我们应该像这位老师那样“善待问”,耐心地倾听,耐心地解释、引导,并对他们的“大胆挑刺”予以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能相信自我、信心倍增,才能充分调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心愉悦。
三、学会尊重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不能总是以长者自居,发号施令,特别在教学活动中,更应多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主人翁地位,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教师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从他们的尊重中感受到真正做学习主人的自豪,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上课时,允许、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名师没有名师的架子,只有尊重关爱学生的风范;这些正是他们上课堂致胜的法宝,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不同意见时,老师问:“你们觉得哪个好些,你能谈谈你的意见吗?”听着这样商量口吻的课堂用语,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感到被尊重,感受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享受着平等、民主、自由、幸福的感觉,他们还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吗?他们能不轻松、主动、积极地发挥主体作用、投入学习吗?
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育人环境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沉重负担为轻松学习的有效途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4.
关键词:减负;放手;尊重;倾听
减轻学生学业过重负担已成为全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而不少行内行外人士都认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是学生学习内容过多、作业量过大。这些只是学生负担过重的表象,事实上,真正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根源不在于此,而在于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没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立足于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关爱学生,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下轻松、主动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发展。为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可从学会放手、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三个方面去实施。
一、学会放手
《静悄悄的革命》中指出:“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的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我将之称为‘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1]由此可知,要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发展,教师就需重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
所谓的“放手”一般指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公精神,让他们在自主、自动、互动中学会学习、得到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尊重人格、思想自由、个性解放。所以,教师有权要求学生怎样学习,同样,学生也有权建议老师怎样教。让学生参与“教师怎样教”这一话题的讨论,是一种很好的“放手”形式,这一形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促进教与学的双边发展以及师生关系正常化也是挺奏效的,这一点本人深有体会。如:每学期伊始,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内容用笔头不记名向老师就教学方法、形式、态度以及其他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尽情吐露心声。我再筛选、综合这些意见、要求,并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可接受之处,享受当家做主人的滋味。而教师也在接纳意见中得到改进教学的信息,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形式和态度等,使教学工作少走弯路。
二、学会倾听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总想得到老师的称赞,他们都希望老师看到自己的“高超技艺”和与众不同的表现。因而,有些“小聪明”就会不顾一切地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于是乎,这些学生常常受到老师的责备或者故意冷落。我认为,老师这样对待学生是不公平也很不恰当的。久而久之,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一再受到挫伤,“小聪明”、积极性、求知欲一再受到压抑,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一个值得我們学习的例子:课堂上,老师正在津津乐道地指导学生背诵《荷花》第二段。突然,有个学生坐在座位上问:“老师,可以不按课文顺序背书吗?”“为什么?”“这一段后三句写得多没顺序,要不就先写没开的,再写才开的,最后写全开的荷花,或者换过来写。像课文上这样写,我们多容易背错啊!”嗬,学生向老师、向课文、向叶老先生“发难”!可是,老师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反而和颜悦色地说:“孩子,叶老先生怎么看就怎么写,或许是才开的他觉得最好看吧。背诵课文都是为了学习、吸收,懂得分析、写作,你讲得也有一定道理,老师允许你不按课文顺序背这几句。你大胆提出不同看法,很好。要是先举手,再发言就更好了,你下次懂得怎么做了吗?”这个学生听后,既高兴满意,又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道:“老师,我懂了。”多么完美的结局啊!
所以,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甚至顶嘴时,我们应该像这位老师那样“善待问”,耐心地倾听,耐心地解释、引导,并对他们的“大胆挑刺”予以肯定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学习才能相信自我、信心倍增,才能充分调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身心愉悦。
三、学会尊重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不能总是以长者自居,发号施令,特别在教学活动中,更应多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主人翁地位,让学生从老师的言行中感受教师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从他们的尊重中感受到真正做学习主人的自豪,从而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使教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上课时,允许、鼓励学生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名师没有名师的架子,只有尊重关爱学生的风范;这些正是他们上课堂致胜的法宝,很值得我们学习。所以,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不同意见时,老师问:“你们觉得哪个好些,你能谈谈你的意见吗?”听着这样商量口吻的课堂用语,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学生感到被尊重,感受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享受着平等、民主、自由、幸福的感觉,他们还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吗?他们能不轻松、主动、积极地发挥主体作用、投入学习吗?
创设宽松、自由、平等的育人环境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沉重负担为轻松学习的有效途径,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M].李季湄,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