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连环设问是教师们常用的一种做法,连环设问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深入地思考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们顺着已有的思维方式或知识结构继续思考,并对思维方式进行扩展。连环设问也是要讲究技巧的,这不等于随便把两个或多个问题拼凑在一起。本文将重点讨论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连环设问应该要注意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连环设问
一个设计得好的连环设问,可以通过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加深对每一个问题和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顺利解决问题。连环设问并不是简单的问题拼凑,而是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和知识体系,融合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有序地、自然地展开提问。一个有讲究的连环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来谈谈有关连环提问的一些形式和技巧,以及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连环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提了一个问题,再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一个问题。但连环问注重的是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可以表现出平等的关系、递进的关系等。下面先详细来介绍两种形式。
一、从高到低的分层设计
从高到低的分层设计就在学生们的认知区域内,先让学生们理解和把握好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相对应更少的知识点,对学生们的探究能力要求最高。在整体的方向把握好之后,慢慢对知识细化,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们的思维也越来越具体。这种形式我们可以说先整体后部分,也可以说先宽后窄的分层设计。
比如,在学习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时候,教师在导入阶段先对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了复习。复习完成之后,教师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第一问:我们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有了了解,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具体的问题,没有对学生们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是学生们通过思考,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的这个提问可以说是对学生们的意识提醒,促使学生们去探索和发现。
接下来是第二问:你能具体地说明sinx,cosx和tanx之间的关系吗?这个问题显然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教师把问题清楚地摆了出来,但是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研究方向,比如说这几个函数之间的自变量的范围是否有异同,这几个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在没有提示方向的情况下,只能考学生们自己去为这几个函数设定一个比较的标准再进行研究。
第三问:同学们能发现sinx,cosx和tanx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这个问题比第二问更加具体,不但说明了要研究的对象,还指出了要研究的方向,方向就是发现这三个函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具体的方法还是要靠学生们自己的摸索。
第四问:根据这几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单位圆,你能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吗?这个问题不但表明了要研究的方法,还提供了可利用的方法,比如说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单位圆。这样学生们自主的思考空间就缩小了,对学生们的要求也偏低。上面这几个问都是围绕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但问的方法不一样,角度不一样,那么对学生们的要求也不一样,这样也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
二、由浅入深的递进设计
对于教材中的有一些内容,特别是刚接触的新内容,学生们可能都还不是很熟悉,那么提问就应该由浅入深、呈递进式的设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们在经历这个由浅入深的探究过程之后,更加有利于提升领悟能力,感受问题的解决过程。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通过递进式的连环设问引入,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慢慢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第一问: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通过观察,我们能知道直线A1B1与平面ABCD是什么关系吗?在这个正方体中还存在类似这样的关系吗?这个问题先从最直接的感官入手,让学生们从视觉上去感受和定义直线与平面的这种关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第二问:你能试着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吗?这个问题是在学生们通过视觉进行感悟之后,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所见所感悟的过程。是一个现象到本质的形成过程。
第三问:任意画一条直线,它会与平面ABCD平行吗?这是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了知识的应用。这需要学生们在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同时也需要一些生活经验作为背景。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置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们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将更加牢固。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连环设问也不一定是按照某一种形式来进行的,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设问,也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来设问。学生们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也不是教师可以完全能够预计到的,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来灵活调整后面的一些问题设置。另外,设问的跨度也是一个值得教师重视的问题,如果问题之间的跨度太大,即体现不出问题的关联性,也不利于学生们的解决问题,如果跨度太小,学生们又会觉得太容易,没有挑战性。因此,跨度最好能够把握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们既能接受到挑战,又能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提高能力。
好的提问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具有探究和拓展意义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从各方面不断探究,为学生们创造更丰富的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曹阳春.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设问探究.祖国:建设版,2013年3期
[2]汪志明.浅析高中数学开放式课堂建设问题.文理导航,2013年13期
[3]李亚男.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连环设问
一个设计得好的连环设问,可以通过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加深对每一个问题和知识的理解,还能强化学生们的思维方式,顺利解决问题。连环设问并不是简单的问题拼凑,而是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和知识体系,融合一定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有序地、自然地展开提问。一个有讲究的连环问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来谈谈有关连环提问的一些形式和技巧,以及在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连环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提了一个问题,再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提一个问题。但连环问注重的是问题之间的联系,比如可以表现出平等的关系、递进的关系等。下面先详细来介绍两种形式。
一、从高到低的分层设计
从高到低的分层设计就在学生们的认知区域内,先让学生们理解和把握好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相对应更少的知识点,对学生们的探究能力要求最高。在整体的方向把握好之后,慢慢对知识细化,问题所涉及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们的思维也越来越具体。这种形式我们可以说先整体后部分,也可以说先宽后窄的分层设计。
比如,在学习同角三角函数关系的时候,教师在导入阶段先对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了复习。复习完成之后,教师提了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第一问:我们对三角函数的定义也有了了解,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什么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具体的问题,没有对学生们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是学生们通过思考,去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师的这个提问可以说是对学生们的意识提醒,促使学生们去探索和发现。
接下来是第二问:你能具体地说明sinx,cosx和tanx之间的关系吗?这个问题显然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而且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教师把问题清楚地摆了出来,但是却没有给出具体的研究方向,比如说这几个函数之间的自变量的范围是否有异同,这几个函数的性质和图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等。在没有提示方向的情况下,只能考学生们自己去为这几个函数设定一个比较的标准再进行研究。
第三问:同学们能发现sinx,cosx和tanx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呢?这个问题比第二问更加具体,不但说明了要研究的对象,还指出了要研究的方向,方向就是发现这三个函数之间的等量关系。具体的方法还是要靠学生们自己的摸索。
第四问:根据这几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单位圆,你能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吗?这个问题不但表明了要研究的方法,还提供了可利用的方法,比如说是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单位圆。这样学生们自主的思考空间就缩小了,对学生们的要求也偏低。上面这几个问都是围绕同一个知识点的提问。但问的方法不一样,角度不一样,那么对学生们的要求也不一样,这样也必然会导致教学效果的差异。
二、由浅入深的递进设计
对于教材中的有一些内容,特别是刚接触的新内容,学生们可能都还不是很熟悉,那么提问就应该由浅入深、呈递进式的设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逐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们在经历这个由浅入深的探究过程之后,更加有利于提升领悟能力,感受问题的解决过程。比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时,通过递进式的连环设问引入,可以让学生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慢慢地融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
第一问:在正方体A1B1C1D1-ABCD中,通过观察,我们能知道直线A1B1与平面ABCD是什么关系吗?在这个正方体中还存在类似这样的关系吗?这个问题先从最直接的感官入手,让学生们从视觉上去感受和定义直线与平面的这种关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让学生们更加容易接受新知识。
第二问:你能试着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吗?这个问题是在学生们通过视觉进行感悟之后,用语言来表述自己所见所感悟的过程。是一个现象到本质的形成过程。
第三问:任意画一条直线,它会与平面ABCD平行吗?这是个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涉及到了知识的应用。这需要学生们在对概念的正确认识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同时也需要一些生活经验作为背景。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设置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们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将更加牢固。
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连环设问也不一定是按照某一种形式来进行的,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设问,也可以综合地运用两种不同的形式来设问。学生们对某些问题的回答也不是教师可以完全能够预计到的,因此,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情况来灵活调整后面的一些问题设置。另外,设问的跨度也是一个值得教师重视的问题,如果问题之间的跨度太大,即体现不出问题的关联性,也不利于学生们的解决问题,如果跨度太小,学生们又会觉得太容易,没有挑战性。因此,跨度最好能够把握在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们既能接受到挑战,又能解决问题,获得满足,提高能力。
好的提问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在教学活动中,多设置一些具有探究和拓展意义的问题,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教师也要从各方面不断探究,为学生们创造更丰富的问题情境。
【参考文献】
[1]曹阳春.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设问探究.祖国:建设版,2013年3期
[2]汪志明.浅析高中数学开放式课堂建设问题.文理导航,2013年13期
[3]李亚男.高中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分析.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2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