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编往来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c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工作者要努力
  
  自从《江门文艺》推出“本刊推荐”与“认识一位作家”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与欢迎。“本刊推荐”栏目一般是关注最底层的普通打工者,抒写底层打工者的坎坷命运及现实生活中的无奈与艰辛。而“认识一位作家”栏目让我们既可以了解一位作家的成长历程,又可以品尝到作家深厚的文字功底给我们带来打工文学的艺术魅力。
  在阅读了一些文章之后,我发现了一个让我们普通打工作者感到有些汗颜的问题,那就是有一些打工作品是那些没有亲身经历打工的作家写出来的。像2008年3月下期“本刊推荐”栏目刘万能写的《不当英雄也无怨》,2008年10月上“认识一位作家”栏目尹燕写的《婆婆妈妈》等作品。
  我在佩服这些作家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的同时,又为我们这些业余的、工作在流水线上的打工作者感到惭愧,我们工作在打工前沿的第一线,却写不出在打工路上所遭受的各种心酸与无奈。
  今天鄙人写下这些拙嫩的文字是希望更多的业余的、工作在一线的打工朋友多多努力,把我们自己的打工故事抒写出来,谨以此为免。
  (广东鹤山程厚云)
  
  应该加评好标题奖
  
  读过《婆婆妈妈》一文后,感触很多,文中的故事是那么的感人、催人泪下。不仅如此,另外我觉得此文章的标题起的太棒了,与文章极为相配。既体现了文中故事主人翁对打工妹的爱似婆婆、似妈妈,又反映出了一种对现实打工生活的无赖,令人思考呀!我想贵刊在评好稿的同时,是否可以加上一个评好标题呢?如果可以,我认为本期就是《婆婆妈妈》了。
  (广东江门樊金东)
  
  我是老师,但我读《江门文艺》
  
  1990年我读大四那年,就喜欢上了《江门文艺》。那时有太多的打工刊物可供选择,慢慢地,现在再来看杂志市场,却只有《江门文艺》一家了。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和狭义的打工不沾边,但我爱读这本杂志,且不离不弃,这不能不说是与这本杂志能很好地生存下来,并一枝独秀的有力注脚!
  (广东徐闻梁敏)
  
  迟到的感谢
  
  不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都忘不了《江门文艺》的老师们。我们的祝福与感谢,永远如花儿般对你们开放!
  是谁给我们送来了甘醇可口的精神食粮?是《江门文艺》的老师们,是你们不知疲倦的工作,才使这本杂志能深入广大读者心灵。
  永远记得2004年4月下期,拙作《我该再次接受她吗》在“互助大家庭”栏目发表了,在高兴之余,我拿出自己留下的底稿对照,发现删改过的地方,竟然多达29处。天啦!我的眼里有了如夏露般的东西,手一抹,泪水便流淌开来。那是幸福和感激的泪啊!我知道,编辑们是公平公正的,关爱文学新人,为初学写作者铺路架桥,你们真的做到了。
  (广东清远周礼)
  
  点击“封面女孩”
  
  刊物封面相当于人的脸,自是要精心打造。通常大家多走美女路线,但《江门文艺》却撇开名人明星,把目光投向青春靓丽的平凡女子,独具特色,别有魅力。明星的知名度,艺人的气质,确实不庸置疑,然而也容易让读者陷入审美疲劳:时见有的刊物反复采用某一明星的不同照片或苦干种刊物同期、不同期的刊发某一明星的同一照片;追求完美却失本真、尽显视觉效果却弥漫媚俗况味;频频在影视、网络上睹其芳容,导致手棒杂志遭遇明星时已难觅那份惊喜或期待的品赏心境。
  几百期《江门文艺》下来,我们没有看到重复的封面人物,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些封面女孩,虽然并非美轮美奂,却朴实、大方、清纯、矜持、温婉等各具风韵与活力,彰显了《江门文艺》的品位格调与精神特质,值得称道。
  (广西德保潘仕栋)
  
  终于找到了
  
  我一直都在找,一个普通的打工人倾诉心事,畅谈人生,品位生活,以及能安慰心灵的地方。今天,我终于找到了,是你——《江门文艺》。我找到了你,就像找到家的依靠,家的依恋那种感觉。以后,我可以在此畅游了。
  (广东东莞张小梅)
  
  一如既往读你
  
  在那万众欢腾看奥运的日子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读《江门文艺》。我常常惦记着新的一期《江门文艺》,估计新杂志应该到了时,便借了同事的单车匆匆往报刊亭跑。可是,当我满头大汗地赶到时,却意外地发现报刊亭的门紧锁着,说是老板看奥运会去了。跑了三次,才买到新的那期,要知道,我工作的地方距离那个报刊亭三公里呀。到这么远的地方去买一本《江门文艺》,虽然辛苦了一点,但值得,因为《江门文艺》是我们打工人的知音啊!
  (广东深圳郑锦荣)
  
  ling836209272008-9-23 10:55:38
  很久没看到作家王十月的文章了,有点失望哦。祝江门文艺越办越好!
  一个作者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前段时间王十月一直在北京鲁院学习,只要你稍微关注一下就知道,他的文章最近上了不少“大刊”,譬如《人民文学》刊发小说《国家订单》,受到广泛好评。对一些优秀作者,我们将和他们保持紧密联系,只要有适合的好作品,我们都将第一时间推介给读者。当然,这段时间我们也选发了不少反响很不错的文章,譬如周崇贤的《洗脚》等。
  宋世安
  
  zhousheng16882008-9-25 20:13:11
  请问编辑,今年自考好像又开考了吧?我在鹤山共和上班,公司有自考班,但我想考机械设计大专文凭,但公司里面没有这个专业,不知道在哪可以报名。另外,这个专业学成之后真的有用吗?我是做机械行业的,所以有基础!
  问好,关于自考的报名情况,你可以拨打114查询江门自考办公室电话,自己可以直接咨询。至于“机械设计大专”文凭,因为具体市场人才需求情况,我不太熟悉,但在当下社会,文凭对一个“社会人”的起步阶段还是很必要的——有了文凭你才能获得更多机会,才能有相对比较高的起步台阶,相信这一点你也是有切身感受的。当然话也说回来,能否在社会或行业内立足,做出自己的成绩,最终还得看自己的真正实力。另一方面,一个人有努力求上进的心是值得赞许的,把握好兴趣,看准方向,就勇敢去做吧。祝好。
  宋世安
其他文献
那个假期,我和小雪去佛山参加一个聚会。下车后,我们横过马路去对面坐公共汽车,但见候车亭里挤满了人。人生地不熟,我们伸长脖子看着站牌和过往的公交车。  “哇,去祖庙有这么多车,不知坐哪一辆好呢?”心直口快的我朗声说。  “哪辆先到就坐哪辆啰。”我们身后不知何时站着一个个子不高、提着提包、左眼残疾的男子,他热心地说,“我也是在祖庙下车,你们可以和我一起去。”  见他衣着洁净,面容和蔼,小雪向他点了点头
期刊
那年,四哥从深圳回来,带了些钱回来,要在村外搞一个养猪场,地点选在村后的荔枝园。风风火火,一段时间下来,养猪场就顺利地搞起来了。为了更好地管理场子,四哥干脆也搬到场里住。需要说明的是,四哥是个残疾人,他的左腿在九岁时被一辆解放牌汽车碾了过去,一直以来,他都是靠一根铁拐支撑着过来的。一个残疾人看一个场子,多少是不安全的,这时养一只狗,就显得很必要了。    狗是从村里的一户人家抱的。按村里的习俗,抱
期刊
广东人有把所有的男孩都称为“靓仔”的习惯,比如我这个老男人到菜场买菜,还常常收回一篮子的“靓仔”。但马龙是货真价实的靓仔,脸庞俊朗,酷似台湾小生林志颖,皮肤白净,身材高大,完全符合女孩子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形象。他进我们这家工艺厂没多久,就轻轻松松泡到厂花——广西妹子阿冰。阿冰是管材料的,从此马龙去仓库领货,都能领到最好做的产品,还不用排队。  看来,人长得漂亮,不分男女,都是一笔傲人的资本。  人长
期刊
第一次南下,我有幸进了一家待遇不错的外资企业。在公司试用期间,我结交了两个铁哥们——杨峰和小郭。  我们三人来自不同的地方,平时相处非常融洽,私人物品都带有公共性质,从不分彼此。  半年后的一个休息日的下午4点多,我正在宿舍洗衣服,杨峰突然匆匆忙忙地走进来,很认真地说:“我的手机没话费了,现家中有急事,借你的手机我打个电话。”  见他一脸严肃的样子,我欲缓和一下气氛,一边站起身来掏手机,一边开玩笑
期刊
一离开村庄,寻找生存的本领    现在,农村的女孩子大多是初中一毕业,就要朝城里跑。不是我们这些农村的女孩非要往城里跑,是因为不到城里就没有办法生活啊。我是县职高的毕业生,算是高中毕业吧,从学校回家一年多,我也从家里跑进了城。因为一年忙到头,真的是起早摸黑,脸朝黄土背朝天,算起账来,哪里还有什么收入。而我,还要结婚,还有未来的生活,我不愿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钱而上不起学——我就是因为家里穷不能走进大
期刊
     
期刊
七月流火。  已经下午四点了,太阳还是白花花的,灼人皮肤刺人眼睛。陈老六老觉得自己身上像着了火,他想要不是衣服被汗水湿透,恐怕早已烧成了灰烬。他感觉自己变成了一口汗井,汗水总是不知不觉地从身体各个部位冒出来。有时汗水流进了眼睛,涩涩的,难受。  此时此刻,陈老六站在中国这个最南端的城市工地上,拼命地挥动着手中的木工锤。一颗颗铁钉冒着点点火星,听话地钻进木板之中。  工地空旷而凌乱。听那个戴眼镜的施
期刊
饿狼是一个人,叫卢一新。  他比我大三岁,因留了级,五年级开始跟我同学,同到初三。这个外号是我给他取的。  在有饿狼这个外号前,卢一新还有个外号,叫响屁王。  初中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寄学了,吃喝拉撒睡全在学校。家境好的同学,是在学校的食堂里买菜吃,菜是三样,一荤一素一汤。荤菜变来变去就两样,要么香干子炒肉,要么辣椒炒肉,汤则没变化,就是腌菜汤,素的变化就多了,大白菜、小白菜、苋菜、豆角、丝瓜、苦瓜
期刊
我和女友伊梦,确切地说,应该是笔友,因为她读了我刊在《江门文艺》总第381期47页的诗歌《思念》,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通信的理由就这么简单,往来的信件多了,彼此爱恋起来。  女友的故乡不在江门,她是来自河南的打工妹。一封封的来信,倾诉着一个打工妹坚强的人生:高一那年,父亲和哥哥先后去世,母亲远走他乡,两个妹妹是她最亲的人。在失去亲人的日子里,她不得不停学在家务农,承担着两个妹妹的学习与生活,种田、喂
期刊
走在沉浸于玉兰花香的路上,我的心凉凉的,在恍惚中我明白——他,已走得很远……“爱总是开始得很美丽,结束得没道理。”泪已开始滴落,想要控制,却无能为力。  我叫云,来自云南,一直都相信“缘”,也许就是这个缘字让我和磊从不同的地方相聚在同一个班,陌生人是每段缘分的开端,我们也不例外。    在凤凰花开的季节,我来到湖南一所大学。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注定我们会有交往,班上的第一次团组织会议就邀请我们做主持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