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有机整合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所以,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信息素养:首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要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要善于发现并把握在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要有基本的信息知识,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和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与人类的影响,知道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再者,要具备熟练的信息能力,也就是指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评价和分析以及开发与传播信息的能力,具体概括为: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信息协作的能力等。
二、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1、要正确、准确地运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正确和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多媒体却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如《鸟的天堂》中讲的是一棵大榕树,枝生根,根深入泥土里,有的老师从网上下载了类似的录像,不加处理地出现了一丛或多棵围拢的榕树,即使录像最生动、最形象,那还是不正确的。
2、要合情、合理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合乎人之常情、合乎教学规律,力求形象、流畅。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四十五分钟进行教学,突破重、难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要用足、用好教学资源。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了现代化的认知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充分地把课件用足、用好,力争一件多用,一件好用,做到恰到好处,不留痕迹,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情感和操作的信息。如课文《詹天佑》中,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使用了“中部凿井法”,这是本文理解的难点,可以先让每一个学生边读边作画,以检测对课文的了解状况。然后再出示预先制作的动画,让学生对照理解,从而清晰地反映了中部凿井法的六个工作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运用多媒体开拓想象培养创新。民族的希望在于创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通过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使他们的想象思维得以发展。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要训练的课文内容虚拟成声、形、情、色为一体的动画景象,让学生观察后,通过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视听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各种素质得提高。
三、注意两者有机整合的几个问题
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同样要看到它的利弊,并且特别要注意整合的几个问题:
1、容易忽视语言的模糊性。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一个标点、一个符号,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都有特定的含义。如果将语言符号转化为具有很强直观性的画面图像,就往往会容易忽略语言的模糊的特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其失去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尽管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还是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
2、容易忽略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语文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而许多信息教育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往往提供的只是现成的答案或者将文字变成画面,缺乏对过程细致入微的展示。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博大精深,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再现的。
3、容易阻隔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将优美的语段变为丰富的课件,或者将学生带入计算机房,让学生盯着屏幕,会不会使学生平时那富有生机能传情达意的脸庞被这冷漠的画面掩盖了,会不会在不同程度上阻隔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堂没有师生之间情感传递和共鸣的语文课是毫无生气的,也决不是好的语文课。
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在突出教材重点与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发掘整合的“联系点”,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有机“嵌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无缝连接”,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绿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它的不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运用中,只要我们能够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尽可能地避开它的弊端,做到有机整合,取长补短、使之相得益彰,其效果将是无法估量的。
【关键字】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有机整合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所提供的教学信息的多样化,使得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具有更广阔、更自由的空间;它所提供的交互性,使得学生更自主地控制和使用信息资源;它所提供的教学反馈信息的实时性,使得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提供实施个性化的帮助或指导,对于课堂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它所提供的集成性使得学生对于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养,无法想象一个自身的信息素养不过关的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所以,语文教师应具备以下信息素养:首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要意识到信息在信息化社会的重大作用,要善于发现并把握在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信息;其次要有基本的信息知识,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和信息技术对于社会与人类的影响,知道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再者,要具备熟练的信息能力,也就是指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评价和分析以及开发与传播信息的能力,具体概括为: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了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发挥信息效益的能力,信息协作的能力等。
二、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1、要正确、准确地运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正确和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多媒体却具有极丰富的表现手法,能够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和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如《鸟的天堂》中讲的是一棵大榕树,枝生根,根深入泥土里,有的老师从网上下载了类似的录像,不加处理地出现了一丛或多棵围拢的榕树,即使录像最生动、最形象,那还是不正确的。
2、要合情、合理地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要合乎人之常情、合乎教学规律,力求形象、流畅。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四十五分钟进行教学,突破重、难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要用足、用好教学资源。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了现代化的认知工具,不是越多越好,而应该充分地把课件用足、用好,力争一件多用,一件好用,做到恰到好处,不留痕迹,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言、文字、情感和操作的信息。如课文《詹天佑》中,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使用了“中部凿井法”,这是本文理解的难点,可以先让每一个学生边读边作画,以检测对课文的了解状况。然后再出示预先制作的动画,让学生对照理解,从而清晰地反映了中部凿井法的六个工作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运用多媒体开拓想象培养创新。民族的希望在于创新。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养一代新人,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是创新的源泉,教材中蕴藏着许多的创新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并通过多媒体这一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想象的空间,使他们的想象思维得以发展。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要训练的课文内容虚拟成声、形、情、色为一体的动画景象,让学生观察后,通过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表达出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视听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各种素质得提高。
三、注意两者有机整合的几个问题
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有利必有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同样要看到它的利弊,并且特别要注意整合的几个问题:
1、容易忽视语言的模糊性。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一个标点、一个符号,一个词语、一个句子都有特定的含义。如果将语言符号转化为具有很强直观性的画面图像,就往往会容易忽略语言的模糊的特性,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使其失去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尽管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还是不能用屏幕、画面这种虚拟的想象代替文字的意境。
2、容易忽略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语文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而许多信息教育技术和现代教学手段往往提供的只是现成的答案或者将文字变成画面,缺乏对过程细致入微的展示。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包含的诗意博大精深,只可意会,是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再现的。
3、容易阻隔师生的情感交流。如果将优美的语段变为丰富的课件,或者将学生带入计算机房,让学生盯着屏幕,会不会使学生平时那富有生机能传情达意的脸庞被这冷漠的画面掩盖了,会不会在不同程度上阻隔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一堂没有师生之间情感传递和共鸣的语文课是毫无生气的,也决不是好的语文课。
由此可见,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在突出教材重点与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发掘整合的“联系点”,重视现代教育手段的有机“嵌入”,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无缝连接”,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绿洲,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是它的不利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运用中,只要我们能够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尽可能地避开它的弊端,做到有机整合,取长补短、使之相得益彰,其效果将是无法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