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摘 要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成绩瞩目,且时代的变化,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创新教学管理已经成为发展的大方向。就我国高等教学管理体制现状来看,其缺陷明显,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观念模糊和教学管理体制僵化两个方面。鉴于此,对高校管理流程的简化进行探讨,来寻求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学管理 效率
一、概述高校教务管理的形势与特征
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特别是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伴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强化,对教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中表现在管理的难度与复杂程度的提升,工作量的急剧增长等。从大多数高校来看,“职能分工”使其基本原则,依据此来划分教务管理活动为若干的独立岗位,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师资、学籍、成绩、排选课、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管理,且通常一个岗位的专职人员配备为一至两名。这样的形式下,岗位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独立工作能力的作业得到有效突显。而形式的改变,归结起来就是管理模式的改变,即相互交叉、彼此联系的网状模式向各自为政、彼此孤立的现状模式进行转变。而“孤立”两个字就是对该模式缺陷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僵化了岗位职能,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上较为单一,不利于人员综合业务技能的提升;
其次,合作协同机制欠缺,造成信息的阻塞,难以确保有效的管理信息流通;
再次,存在重复劳动情况,且表现十分突出,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
最后,难以对管理绩效作出有效的评价,造成激励制度的效用弱化。
从这些缺陷可以看出,这一管理模式同教育管理活动的自身发展规律是相背离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指导思想是以传统按职能分工为依据的。上世纪末期,新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领域兴起,其中以依据业务流程为管理核心的思想成果最为突出,该思想吸收了人与组织的管理、流程管理、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等相关思想内容,将其引入到现代高校教务管理当中,来进行彻底全面的改变是新时期摆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积极尝试与探索。
二、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思路
本质来讲,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根本是服务于教学,故其创新需要在扬弃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进行充分的掌握。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的内容:
1.确保分权合理性,促进管理权限有效提高。通常来讲,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具有最终决定权的是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或校长,而决策的落实与决策由教务处来完成。这两个环节分担了教学管理的决策权与管理权,相比之下,院系只具有相对较小的权力。针对这一集权式改革,需要对校长和教务处的职能进行转变,下放其部分权力于院系,而在宏观职能上予以强化,包括管理的指导与规划等。这样就形成了多样的计划内容、开放的决策、科学的评价分析和弹性的计划执行。这样,在实际工作当中,就可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来展开创造性教学管理。
2.注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的引进,以促进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进一步增强。机械性是传统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体现的是经验性思维,通常情况下,管理者的决策是依据主管决断和历史经验等方面的,在管理方式运用的现代化、合理性上十分欠缺。创新教学管理的模式,首要前提就是态度的转变,即态度要开放,以同发展形势的要求相适应,实际表现为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引进。此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是一个趋势,应充分利用起来,参考国外经验,来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系统等决策机制的建立,促进管理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得到有效强化,尽可能地规避经验性和盲目性在管理当中的主导作用。
3. 对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作进一步明确,从而实现教学管理中师生的积极参与。就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来讲,强化教学管理者在服务和引导方面的职能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且对于学生、教师在建议、监督和决策等方面的权力应充分给予,从而使得“奋斗”于教学一线的师生在教学评价、反馈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于教学管理运行的高效性与良性发展十分有利。
三、就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进行针对性培训
新思想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推广,是高等教学领域的巨大突破。组织与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彻底改变,会引起利益分配和人事配备上的巨大震动。因此,就部分高校来讲,因风险意识和市场竞争机制的欠缺,需要由具备决策能力的领导来主管负责,且在实际开展前还需要学习该思想并进行广泛讨论,全面培训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于该思想相匹配的技能、方法及管理思想上,从而使得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参与性、积极性及支持度得到充分、全面的调动。
总体来讲,对现行教务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积极变革,是对原本围绕业务流程的团队管理制的全面改变,这样,现状管理的诸多弊端得到有效克服,且同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规律相符合,促进了教务管理绩效的极大提升,使得整体上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水平得到大程度优化。
【参考文献】
[1] 赵志军. 推进高校德育目标管理的实施[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07)
[2] 吴丽丽. 流程再造(BPR)理论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01)
[3] 王艳平,徐济超. 高校战略管理的特征及其环境因素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01)
[4] 陈树生,秦华. 论大学品牌定位与塑造[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2)
[5] 杨文斌,梁永丰. 学习型组织:高校管理改革的新走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01)
【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教学管理 效率
一、概述高校教务管理的形势与特征
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特别是近些年来,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深化,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伴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强化,对教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集中表现在管理的难度与复杂程度的提升,工作量的急剧增长等。从大多数高校来看,“职能分工”使其基本原则,依据此来划分教务管理活动为若干的独立岗位,主要包括教学计划、师资、学籍、成绩、排选课、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管理,且通常一个岗位的专职人员配备为一至两名。这样的形式下,岗位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独立工作能力的作业得到有效突显。而形式的改变,归结起来就是管理模式的改变,即相互交叉、彼此联系的网状模式向各自为政、彼此孤立的现状模式进行转变。而“孤立”两个字就是对该模式缺陷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僵化了岗位职能,在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上较为单一,不利于人员综合业务技能的提升;
其次,合作协同机制欠缺,造成信息的阻塞,难以确保有效的管理信息流通;
再次,存在重复劳动情况,且表现十分突出,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
最后,难以对管理绩效作出有效的评价,造成激励制度的效用弱化。
从这些缺陷可以看出,这一管理模式同教育管理活动的自身发展规律是相背离的,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指导思想是以传统按职能分工为依据的。上世纪末期,新管理思想在教育管理领域兴起,其中以依据业务流程为管理核心的思想成果最为突出,该思想吸收了人与组织的管理、流程管理、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等相关思想内容,将其引入到现代高校教务管理当中,来进行彻底全面的改变是新时期摆在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积极尝试与探索。
二、高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思路
本质来讲,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的根本是服务于教学,故其创新需要在扬弃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对新形势下教学工作的新要求、新变化进行充分的掌握。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的内容:
1.确保分权合理性,促进管理权限有效提高。通常来讲,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具有最终决定权的是负责教学的副校长或校长,而决策的落实与决策由教务处来完成。这两个环节分担了教学管理的决策权与管理权,相比之下,院系只具有相对较小的权力。针对这一集权式改革,需要对校长和教务处的职能进行转变,下放其部分权力于院系,而在宏观职能上予以强化,包括管理的指导与规划等。这样就形成了多样的计划内容、开放的决策、科学的评价分析和弹性的计划执行。这样,在实际工作当中,就可与具体情况相结合,来展开创造性教学管理。
2.注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的引进,以促进管理决策科学性的进一步增强。机械性是传统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体现的是经验性思维,通常情况下,管理者的决策是依据主管决断和历史经验等方面的,在管理方式运用的现代化、合理性上十分欠缺。创新教学管理的模式,首要前提就是态度的转变,即态度要开放,以同发展形势的要求相适应,实际表现为现代管理方法、管理理论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引进。此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是一个趋势,应充分利用起来,参考国外经验,来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系统等决策机制的建立,促进管理决策的规范性、科学性得到有效强化,尽可能地规避经验性和盲目性在管理当中的主导作用。
3. 对学生和教师的主体作用作进一步明确,从而实现教学管理中师生的积极参与。就新形势下的教学管理模式来讲,强化教学管理者在服务和引导方面的职能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且对于学生、教师在建议、监督和决策等方面的权力应充分给予,从而使得“奋斗”于教学一线的师生在教学评价、反馈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对于教学管理运行的高效性与良性发展十分有利。
三、就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进行针对性培训
新思想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推广,是高等教学领域的巨大突破。组织与实施“业务流程再造”是对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彻底改变,会引起利益分配和人事配备上的巨大震动。因此,就部分高校来讲,因风险意识和市场竞争机制的欠缺,需要由具备决策能力的领导来主管负责,且在实际开展前还需要学习该思想并进行广泛讨论,全面培训教务管理人员,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于该思想相匹配的技能、方法及管理思想上,从而使得教学管理各方面的参与性、积极性及支持度得到充分、全面的调动。
总体来讲,对现行教务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积极变革,是对原本围绕业务流程的团队管理制的全面改变,这样,现状管理的诸多弊端得到有效克服,且同新形势下高校教务管理规律相符合,促进了教务管理绩效的极大提升,使得整体上高校管理工作的效益和水平得到大程度优化。
【参考文献】
[1] 赵志军. 推进高校德育目标管理的实施[J]. 中国高等教育. 2012(07)
[2] 吴丽丽. 流程再造(BPR)理论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 2012(01)
[3] 王艳平,徐济超. 高校战略管理的特征及其环境因素分析[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1(01)
[4] 陈树生,秦华. 论大学品牌定位与塑造[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02)
[5] 杨文斌,梁永丰. 学习型组织:高校管理改革的新走向[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