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临床运用辛味药治疗肺燥证、肺外寒内饮证、脾胃阴虚夹湿证、肺气郁闭证、肝经寒凝证、肾阴凝结证达到润燥的目的.此处的燥主要是指体内津液代谢失常而出现的燥证.辛味药物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且能行、能散,具有动的特性.辛以润肺的机制与玄府理论密切相关.脾胃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辛味药开发肠胃郁结,可打开通路,并有利于消除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从而解决因水津不布所致的燥象.辛润法治疗肾苦燥是取其味辛之性,除下焦阴寒,使津液得通,则燥自除.
【机 构】
: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长沙市中心医院,湖南长沙410004;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运用辛味药治疗肺燥证、肺外寒内饮证、脾胃阴虚夹湿证、肺气郁闭证、肝经寒凝证、肾阴凝结证达到润燥的目的.此处的燥主要是指体内津液代谢失常而出现的燥证.辛味药物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且能行、能散,具有动的特性.辛以润肺的机制与玄府理论密切相关.脾胃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辛味药开发肠胃郁结,可打开通路,并有利于消除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从而解决因水津不布所致的燥象.辛润法治疗肾苦燥是取其味辛之性,除下焦阴寒,使津液得通,则燥自除.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孕晚期产前抗生素治疗无乳链球菌(GBS)感染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2月—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GBS感染孕妇所生的新生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干预方法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只给予对症分娩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结果、临床症状异常反应率.结果 对照组新生儿生后不同时间的WBC为6 h(20.05±7.21)×109/L、24 h(18.47±6.39)×109/L、72 h(11.08±4.
目的 探究康肺合剂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疗效及其对CEA、CA199、CYFRA21-1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择2020年1—1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4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成两组.开展培美曲塞、顺铂化疗的20例患者属于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肺合剂治疗的20例患者属于研究组,对比以上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产生的影响.结果 研究组的ORR 70.0%、DCR 9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ORR 35.0%、DCR 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2、
随着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和后GWAS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相关单核苷酸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发现.近年的研究[1-3]提示,部分疾病相关SNP可导致其所在基因以及相关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发生变化,进一步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肿瘤的转归(预后),这些发现极大丰富了“环境-遗传-基因互作”模式对肿瘤发生、发展和转归影响的新理论;这些SNP可分为增加疾病易感性的SNP
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是最为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很多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涉及的周围神经繁多,临床表现各异,鉴别诊断困难,治疗上涉及多学科合作,部分患者疗效不理想.积极开展周围神经外科亚专科建设有助于提高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的诊疗质量.
关、阖、枢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对其理论内涵的解读历代分歧甚大.本文通过还原其出处经文《灵枢·根结》《素问·阴阳离合论》《素问·皮部论》的成篇背景,提出关、阖、枢应视为经、络、皮部联系系统的功能模式,其中阳经之气受天阳之气的影响而布散于表,开气门而与天气相通,主外之皮肉筋骨;阴经之气受水谷之气充养,回输腑脏.阴阳经又以关、阖、枢的形式气化相通,构成人身内之脏腑、外之皮肉筋骨与外界沟通之门户.《素问·皮部论》补充了内外邪气按三阴三阳关-阖-枢传变的模式,并为用调经刺络法治疗外经病和脏腑病提供理论依据.
《伤寒论》中六经辨证,是以《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创新、完善了《黄帝内经》六经理论,并创造出与《黄帝内经》不同的六经辨证法则.关于六经辨证的理论溯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六经辨证源于《素问·热论》《灵枢·经脉》,一说六经辨证源于《伊尹汤液》.六经辨证理论传承至今,经历了宋代的启蒙期、清初期的崛起期、清中后期的坚守期、近代的复兴期、现代的发展期.六经辨证的传承是多方面的综合体,只有认清其源流与传承,才能抓住六经辨证的实质.
《黄帝内经》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是对卫气独行理论的概括,也是对人体寐寤节律内在机制的说明.然“太阴主内,太阳主外”的内涵及其内在机理至今阐而未明.针对“太阴”之阴指营气,“太阳”之阳指卫气的观点,笔者认为,《黄帝内经》中言明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各二十五周的是卫气,营气在人体的运行未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段性.关于太阴、太阳指代为何,笔者经过统计认为,太阴多指代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仅有三处明确肾为“阴中之太阴”;太阳指代足太阳膀胱经占半数以上,而肾在《黄帝内经》中的指代呈现多样化,且与少阴对应最多.关于为
慢性前列腺炎邪气的源头有两种,一种为旧感邪气,患者正气受损,不足与邪气抗争和祛邪外出,邪气趁机内伏,而后伺机发作;另一种为新感小邪,小邪因为致病力弱,不容易与正气抗争,所以小邪中人的特点是患者并不察觉或有仅有轻微症状,之后邪气内潜.慢性前列腺炎是由于邪气蛰伏于精室,邪正相争,继发化气,表现出“结必有热”“结必有水”“结必有瘀”“结必正虚”等病机,久之不愈,甚至可传为癥瘕.在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化热是治疗的重点,化热日久则入血伤血,临床多用蒲公英、牡丹皮、赤芍等.
从中华文化基因入手,运用《河图》五行与变化理论探讨肿瘤的基本病机,为相火不足,脾胃失调,寒热错杂,燥湿相混,痰火蕴毒.肿瘤的本质是本虚标实,肿瘤的特点是虚、痰、瘀、毒.肿瘤的恶性程度与脾气虚弱程度呈正相关.肿瘤有从脾、肾、肝治之异,实则同归,但从脾为先,从脾治为正治法.肿瘤为全身性疾病,治疗当温下、调中、清上三法并举.
“十一脉”经脉模式是古人在“天六地五”思维模式下产生的古典经脉模式,此模式与当今盛行的“十二脉”经脉模式不同.五输穴向心流注的形成是在“十一脉”经脉模式下,古人将四肢散在的经验有效处、脉动处、肢体末端、体表凹陷处整合在一起,向心性流注,根据“天六地五”思维模式,即阳经腧穴有六,阴经腧穴有五.古人的“时空一体观”与“天六地五”赋予了五输穴在经脉理论中重要的地位.两种经脉模式各有其深远意义,目前无法有效融合,作为针灸从业者都应知悉,不可偏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