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贫困学生比例增大,贫困生工作是辅导员基础工作中的一项难点。分析了贫困生心理特征,自卑消极、敏感孤独、嫉妒虚荣。提出了辅导员在贫困生工作中的作用及方法,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贫困生资助工作、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为20%,特别困难学生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超过30%,特别困难学生超过15%[1]。现阶段社会贫富差距大,高校贫困学生数量多,且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要帮助贫困生同学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1.贫困生的心理特征
(1)自卑消极
现阶段社会正处于“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主义发展中阶段,社会上有一部分不太成熟的价值观,攀比炫富心态增长。贫困生同学在日常消费、饮食、衣着等方面与其他同学相差较大,且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正确的三观,还不能正确认识贫困,容易导致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方方面面都低人一等,消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
(2)敏感孤独
相对于高中繁重的课程压力,刚上大学的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更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大学社团、学生会等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平台开展人际交往[2]。但由于经济限制,家庭教育限制,贫困生同学从物质到精神上跟不上大学环境的改变,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导致人际交往中敏感孤独。
(3)妒忌虛荣
在一段时间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影响下,困难生同学能直观感受到社会阶层的差异,联想到自身家庭处境的困难。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下,容易产生妒忌虚荣心态。妒忌心态严重,会对同学的身心发育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2.辅导员在贫困生工作中的作用及方法
(1)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国家对教育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针对贫困生同学的资助金额、资助面积增大。但由于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校难以形成一套完善的认定制度,这让很多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产生了“钻空子”的心态。所以辅导员作为资助工作的基层实施者,要采取一定的办法认定“贫困生”。比如认真审阅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申请表、支撑材料,经常深入学生寝室、教室了解情况,组建学生为主的评议小组等等。
(2)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的老师。辅导员应该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上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每一个不同贫困生的不同处境和心理,因材施教。引导贫困生同学树立自强、自信、自立的观念,正确看待客观物质条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身为学生的本质工作。并通过班干部、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等,树立一种健康积极、不庸俗、不事故、不唯利是图的班风,在学习上你追我敢,在道德上树立榜样,在价值观上正确导向。并鼓励贫困生同学通过奖助学金、勤工俭学来自我帮助,摆脱经济上的困境[3]。
(3)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辅导员应加强资助工作的业务能力,对资助政策深入了解、反复研读。提高对贫困生的认定能力,提高民主评议能力,通过小组评议、辅导员下寝、下班等方式开展。多处协调、拓展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勤工助学发布能力。最后,要加强班级对资助的监督能力,并完善相关档案[4]。
心理健康问题、经济困境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高校辅导员需要对贫困生心理问题透彻分析,提出适合于自己班级的针对个人的方案。另外,在贫困生资助和勤工助学岗位上做好工作,把对贫困生的帮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秀梅,王中对,廖传景.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高校教育管理,2016,10(2):119-124.
[2]蒋珊珊.辅导员在贫困生就业工作中的可为空间[J].河南科技,2014,11:253-254.
[3]骆娟.高校辅导员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2): 124-125.
[4]刘品希.高校辅导员贫困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观察2016,5 (11):53-54.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9—),女,重庆开州人,現任职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生物传感器。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心理特征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4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发现,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为20%,特别困难学生比例为8%,农、林、师范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超过30%,特别困难学生超过15%[1]。现阶段社会贫富差距大,高校贫困学生数量多,且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管理者和心理上的疏导者,要帮助贫困生同学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1.贫困生的心理特征
(1)自卑消极
现阶段社会正处于“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主义发展中阶段,社会上有一部分不太成熟的价值观,攀比炫富心态增长。贫困生同学在日常消费、饮食、衣着等方面与其他同学相差较大,且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正确的三观,还不能正确认识贫困,容易导致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方方面面都低人一等,消极面对生活、面对学习。
(2)敏感孤独
相对于高中繁重的课程压力,刚上大学的同学们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更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大学社团、学生会等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同学们有充足的时间和平台开展人际交往[2]。但由于经济限制,家庭教育限制,贫困生同学从物质到精神上跟不上大学环境的改变,参加活动积极性不高、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导致人际交往中敏感孤独。
(3)妒忌虛荣
在一段时间的自卑感和孤独感影响下,困难生同学能直观感受到社会阶层的差异,联想到自身家庭处境的困难。长期处于这样的心理下,容易产生妒忌虚荣心态。妒忌心态严重,会对同学的身心发育产生极其负面的影响。
2.辅导员在贫困生工作中的作用及方法
(1)做好贫困生认定工作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国家对教育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针对贫困生同学的资助金额、资助面积增大。但由于高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校难以形成一套完善的认定制度,这让很多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产生了“钻空子”的心态。所以辅导员作为资助工作的基层实施者,要采取一定的办法认定“贫困生”。比如认真审阅学生的家庭情况调查表、申请表、支撑材料,经常深入学生寝室、教室了解情况,组建学生为主的评议小组等等。
(2)做好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是学生最信任、最依赖的老师。辅导员应该从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上关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了解每一个不同贫困生的不同处境和心理,因材施教。引导贫困生同学树立自强、自信、自立的观念,正确看待客观物质条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身为学生的本质工作。并通过班干部、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等,树立一种健康积极、不庸俗、不事故、不唯利是图的班风,在学习上你追我敢,在道德上树立榜样,在价值观上正确导向。并鼓励贫困生同学通过奖助学金、勤工俭学来自我帮助,摆脱经济上的困境[3]。
(3)做好贫困生资助工作
辅导员应加强资助工作的业务能力,对资助政策深入了解、反复研读。提高对贫困生的认定能力,提高民主评议能力,通过小组评议、辅导员下寝、下班等方式开展。多处协调、拓展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勤工助学发布能力。最后,要加强班级对资助的监督能力,并完善相关档案[4]。
心理健康问题、经济困境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高校辅导员需要对贫困生心理问题透彻分析,提出适合于自己班级的针对个人的方案。另外,在贫困生资助和勤工助学岗位上做好工作,把对贫困生的帮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秀梅,王中对,廖传景.高校贫困生抑郁心理及影响因素研究 [J]. 高校教育管理,2016,10(2):119-124.
[2]蒋珊珊.辅导员在贫困生就业工作中的可为空间[J].河南科技,2014,11:253-254.
[3]骆娟.高校辅导员加强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分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12): 124-125.
[4]刘品希.高校辅导员贫困生资助育人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观察2016,5 (11):53-54.
作者简介:张婷婷(1989—),女,重庆开州人,現任职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职称:助教,研究方向:生物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