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高校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分析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e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验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是林业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资料研读和数据采集的研究方法,以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2017年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情况为例,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北京林业大学持续完善了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并建议从树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质量观、构建全面动态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更多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提高实验与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与实践;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教改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1-0008-04
  Abstract: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s the key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rengthening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better serv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hina for fore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2007-2017 data,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was analyz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djustment of undergraduat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in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s,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i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is effective.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Keywords: experiments and practic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eaching mode; teaching reform projects
  強化实验与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1-3],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破解社会对复合型人才急切需求问题的重要途径[4-6]。林业高校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肩负着传承生态文化、引领生态文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的重任。随着大多数林业高校由单科性院校逐步发展为多科性综合院校,实验与实践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验资源需求等各方面的丰富度与差异性越来越大,实验与实践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7-9]。如何适应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持续改革和完善实验与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发挥林业院校服务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能力,是林业高校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10-11]。
  北京林业大学是一所以生物学、生态学为基础,以林学、风景园林学、林业工程、农林经济管理为特色,农、理、工、管、经、文、法、哲、教、艺等多门类协调发展的多学科大学。学校遵循“知山知水、树木树人”的办学理念,坚持“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实践相结合”,经过数十年的研究与实践,凝练出“把精彩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实践育人经验。本文通过对北京林业大学实践育人模式调查,基于2007年-2017年期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比研究和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数据,对北京林业大学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简要提出进一步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拟为林业高校提供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资料研读和数据采集展开研究。资料来源为北京林业大学近十年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有关新闻报道和学校及教务处网站公开的相关信息,主要对北京林业大学实践育人体系、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及效果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为北京林业大学2007版、2011版和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017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类项目的立项文件,主要对3个版本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情况、实验与实践教学类教改项目数量与研究方向进行研究。
  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利用Microsoft Excel进行统计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比分析
  2007-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先后3次开展修订工作,形成了2007版、2011版和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北京林业大学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持续强化实验和实践教学,总体来看,实验与实践教学学分比重稳中有升。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文件精神,高校要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15%,理工农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12]。北京林业大学2007版、2011版和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列入教学计划的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所占学分均高于教育部文件要求,且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各专业门类实验与实践教学学分比重见表1。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置课程比重逐步增大。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超过30学时的实验教学环节必须单独开设实验课;2011版和2015版则要求达到1学分以上(含)的实验环节和达到0.5学分以上(含)的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原则上须独立设课,单独考核。经统计,2007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单独设课的比例较低,2011版为81%,2015版则达到了96%。实验与实践环节独立设课比例增大,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项目和内容,推动了实验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
  (二)实验与实践教学模式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将课程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科研训练、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了基础素质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专业系统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了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专业技能培养与社会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学生从“学中做”到“做中学”再到“做中思”,循序渐进,知识积累和实践能力得到阶梯状提升。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分类探索并成功构建出校内实训及野外实践型、全程实习贯通及主题创新型、工程训练型、社会体验及创业实践型、科研课题创新型等富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如表2所示。
  (三)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类项目立项分析
  2007-2017年,北京林业大学依托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和“本科教学工程”立项工作,不断加强政策引导,重点支持教师开展实验与实践类教学改革研究。本文以针对单独设课的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以及其他专项研究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的项目对研究对象,发现近十年北京林业大学校内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类项目约占校内教改项目立项数量的14.14%;项目研究方向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二是实验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三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四是以在线学习资源、教材建设和基地建设为主要代表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由于受到学校立项指南等引导政策变化的影响,近10年间,立项数量和研究方向显现出比较明显的年度差异(例如2016年,由于学校专题开展教材建设立项工作,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类的项目激增为26项),各年度立项情况见表3。另外,调查研究中发现,北京林业大学对于实验与实践类教学项目给予了一定的经费倾斜支持,例如2014年,实验与实践类教学改革项目的支持经费高出了同等级其他项目支持经费的14%。
  (四)师资队伍建設分析
  北京林业大学要求各专业教学团队必须有实验与实践教学人员,打造了一支“专职与兼职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的实验教学队伍。学校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将实验技术系列人员的职称聘任与岗位聘用工作委托学校教务处牵头负责,确保了实验教学队伍的地位及其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2017年起,北京林业大学正式设置实验系列正高级职称(教授级高级实验师),进一步激励实验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并在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及管理方面取得更突出的成绩。同时,学校依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沙龙、教学工作坊等平台,专题开展实验教学类教学基本功比赛、实验教学经验交流及技能培训讲座等,引导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加大教学投入,整体提升教师实验教学水平。
  (五)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分析
  一方面,北京林业大学高度重视校内外实验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学校按照“科学建设、集中管理、按类整合、资源共享、高效运行”的原则,全面整合校内实验室,成立了林学等13个实验教学中心,持续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各中心实验教学条件,强化开放共享,提高使用效率。经过持续建设,1个实验教学中心被列入“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多个实验教学中心先后获评“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学校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种关系,辐射全国”的实习基地布局:“一个中心”即以北京地区为中心的华北地区实践教学区;“两条主线”即向北延伸至长白山、小兴安岭地区的北线实践教学区,向南延伸至长江以南的南线实践教学区;“三种关系”即直属关系、长期固定关系、科研协作关系;“辐射全国”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南北拓展、辐射全国、长期稳定的各类实习基地。
  另一方面,学校不断挖掘优质的实验与实践课程资源,支持教师探索建设实验类在线开放课程,大力推进实验教材特别是实验类数字化教材的建设,重点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持续推动实验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学校以强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查重系统,确保毕业论文(设计)在诚信、严谨、科学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质量。
  同时,北京林业大学不断促进科教融合,构建科研反哺教学的长效机制,积极引导教师利用科研优势促进实验教学。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将科研课题项目和成熟的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以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支持教师积极结合自身科研工作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专题研究,以科学研究带动实验教学研究。探索建立科教资源共享共用机制,全面开放与共享科研平台的硬件资源,引导科研资源服务教学,利用科研实验室的优良条件提升了实验与实践教学条件。
  三、结束语
  北京林业大学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实验与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与实践教学资源建设等主要路径,不断强化顶层设计,结合不同本科专业特点分类施策,逐步形成了“秉持‘善思明理、知行合一’理念,注重课内课外贯通,依托基础素质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平台、专业系统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实现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实践教学与科技创新、专业技能培养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效果显著,实验与实践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在未来的工作中,学校应精准把握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树立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实验教学质量观,构建全面、动态的实验与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继续强化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更多优质实验与实践教学资源,以期取得更大改革成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伟,孟祥贵,安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144-146.
  [2]俞松坤,席洁.深化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9(8):68-70.
  [3]官礼和,鲁皓,蒋伟,等.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7):278-280+307.
  [4]何建新,陈伟宏.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122-123.
  [5]李敏,王代华,潘银松.加快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4):114-117.
  [6]刘咏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5,22(12):101-102.
  [7]杨玉荣,何健.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共享的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5):9-11.
  [8]许征程,安静霞.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1):92-94.
  [9]王家庆,邵玉,刘宪敏,等.农科类专业开放式、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3):85-89.
  [10]刘建民.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18(2):85-89.
  [11]欧阳玉祝,蒋剑波,王广成.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173-17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10].http://old.moe.gov.cn
  /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0/201209/142870.html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科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础,研究生培养质量反映了学科建设水平。文章介绍了烟台大学化学学科建设情况。该学科通过教师队伍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培养方案修订、对外合作和指导教师能力提升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关键词:学科建设;化学;研究生;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2-0054-03  Abstract: Discip
期刊
摘 要:文章在信息化教学模式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使用AHP分析法对高职《物流金融》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与选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集体探究型为该课程最优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优化建议。  关键词:物流金融;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5-0189-03   Abstract: B
期刊
摘 要: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创新,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针对合适的课程才能够发挥最佳效果。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法律部分教育的目标和方式总体上与翻转课堂的理念和优势相契合,引入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翻转课堂不仅需要创新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还需要改革评价标准,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做到教师、学生、内容、媒体、环境等多种因素的良好配合。  关键词:翻转课堂;创
期刊
摘 要:印尼留学生来苏高职院校学习,为学校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新的发展。但是,受到留学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风俗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仍存在较为突出的跨文化适应问题。文章以苏州国际教育园内高职院校印尼留学生为例,通过调查其在社会文化、心理和学术三个方面的跨文化适应情况,采取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方式,探究影响其在苏学习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一些促进高职院校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建议和
期刊
摘 要:BIM等新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应用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新工科”的建设即在传统工科的基础上,适应新经济,加入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技术。文章借鉴“新工科”的概念和内涵,在大连民族大学设立BIM人才培养试验区,以校企合作建立的教育平台为支撑,通过重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过程评价等方式,探索了适应工程建设领域新形势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路径。从运行一年多的效果来看,试
期刊
摘 要:围绕航空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改革探索,提出了面向航空强国跨越需求的航空电类研究生拔尖人才“3333”育成新模式。通过构建三双平台(双导师、双学堂、双基地)、坚持三化引领(系统化、信息化、智能化)、实现三新突破(新体系、新模式、新路径)、深化三合支撑(多元联合、深度结合、交叉融合),顺利完成了航空电类研究生培养体系、理论传授、实践训练、创新思维等全方位创新实
期刊
摘 要:文章通过对PBL的研究,提出“PBL在本硕课程衔接教学中十个问题表单”和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七个步骤”,用以对一些需要本硕课程内容衔接的课程学习进行方法改进,从而锻炼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PBL;十个问题表单;七个步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2-0094-03  Abstract: In
期刊
摘 要:《中国概况》课程是在课堂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将模块化教学引入《中国概况》课程,能改变目前教学或流于表面或失于片面的困境。以“茶文化”为例,通过预设课程系统、课前调查分析、课堂教学设计,模块化教学体现出与传统教学的不同特点及优势,课程的有机性和系统性更强,也更注重学生动机,从而实现培养“知华、友华”留学生的目标。  关键词:模块化;中国概况;茶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团建设要全方位注入新思想以引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实践来检验真知,将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与艺术实践活动完美结合,搭建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依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开展全方位的教学实践,以期学生都能找到施展才华、扎实专业技能的舞台,促进高校文化传播,培养具有大德、大智、大气,有情怀的学生。  关键词:党团建设;思想;引领;高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提高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形势与政策的课程体系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应该宏观把握课程内容的整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做到教学内容突显时事性、教学方式讲究艺术性、教学工具实现现代化;教学任务的实践性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保障学生将理论学以致用和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把这门课真正打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