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阿司匹林,怎么还会心梗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eyi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老太今年68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十余年,体型较胖的她曾于2年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入院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堵塞,做了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恢复很好,病情稳定后出院。回家后霍老太按医嘱自服阿司匹林等药物,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没想到2个月前的一天早晨,她突然出现胸闷、气急、心前区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等;急呼120送往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再发性心肌梗死。
  医生还告诉了她一个让她震惊的事实——她服用的阿司匹林,可减少高危患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和脑中风的阿司匹林并未起效!而且医生查验后指出,她所用的阿司匹林并无质量问题。这让霍老太很是纳闷,自己在搭桥术后一直按规律口服阿司匹林等药,为啥还会有突发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呢?
  医生告诉她,这种情况叫做“阿司匹林抵抗”,并不少见,发生率约8%~45%,它既可能在开始服用时即出现,亦可能在服药之初一段时间有效后才出现。虽然不同个体所需抑制血小板的阿司匹林的剂量不同,但即使用最大剂量,仍有“阿司匹林抵抗”存在,这就说明“抵抗”与服药剂量无关。临床观察发现,“阿司匹林抵抗”多数见于年龄偏大的患者和女性患者,与是否患糖尿病、肝病、风湿病、终末期肾病等关系不大。
  具体来说,“阿司匹林抵抗”现象是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能预防心血管突发事件的发生,或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一种现象。到目前为止,很难用一种机制来解释清楚“阿司匹林抵抗”现象,但它的存在却是不可否认的,而且较为复杂。
  “阿司匹林抵抗”的机理尚无定论,对普通老百姓而言也不必深究,如何解决它才是大家关心的。
  首先,对于已出现“阿司匹林抵抗”的人群,可考虑联合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以其他药物替代治疗。但此法并非绝对安全,因为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也存在类似“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如氯吡格雷便有“氯吡格雷抵抗”,而且两种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不仅会造成严重出血,同时价格高昂,不适宜长期服用。
  编者注:阿司匹林抵抗、氯吡格雷抵抗和胰岛素抵抗一样,都是医学术语。所谓抵抗,通俗地讲就是不敏感。
  因此,改用其他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或替代药物也是一种补救方法:如双嘧达莫(潘生丁)、肝素等亦可尝试应用。另外,中医对此现象也有研究,认为其属经络病范畴,多为脾、肾虚亏所致,脾肾气不足,运化失调。鉴于此病机,可考虑用扶正化浊、祛淤解毒、通络行经中药调理,亦可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长期服用。
  >> 相关链接
  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
  ①过敏反应:服药后有0.2%患者表现为哮喘、皮疹和血管神经水肿,甚至休克等;如阿司匹林哮喘,在服药后不久可迅速出现胸闷、气急、心悸、喘息、呼吸困难等,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甚至猝然死亡。此病发生多见于原有慢性过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窦炎等过敏性疾病。
  ②胃肠道反应: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可表现为糜烂性胃炎、出血、大便隐血阳性;此外,长期预防服药,约有1.6%患者出现血色素下降、头晕、耳鸣、四肢乏力,甚至出现胃溃疡、胃出血、脑出血等。
  ③肝、肾毒性反应:表现为肝肾功能受损等。
  ④延长出血时间:长期应用可增加出血倾向等。
其他文献
高中《生物》必修教材第1册中,“激素等药物饲喂小动物的实验”属于选学内容,笔者认为,该实验涉及利用小动物进行对照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对于提高中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当今社会,众多行业,市场结构已经趋于竞争垄断型。以企业集团为核心的利益群体进一步主导或掌控整个产业链,中小企业不断沧为大型企业集团的附庸。但是,约束是相对的也是阶段性的
无论春夏秋冬,嗓子疼痛都是最普遍的症状之一,特别是孩子。可大多数人弄不清致病的元凶,常常错误用药,因此耽误病情,甚至留下慢性发作的病根,贻害非浅。其实咽喉肿痛应该早就医,明确诊断,针对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效果完全不同。  化脓性扁桃腺炎  3岁的小宝外出被雨淋后着了凉,当晚就发烧达38℃,无精打采,不想吃东西,两天后发热达40℃,嗓子痛,喝水不敢咽。到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腺炎,留观察室治疗
通过长期观察并综合有关文献,介绍了秦岭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婚配制度、性成熟、交配期及交配行为、怀孕和产仔、幼仔的抚育和生长等情况,为了解金丝猴繁殖生物学
初诊患者第一次上医院,如果不明确该上哪个科室挂号就诊,可到门诊咨询台询问;就诊后应保留好在这家医院的检查、诊断资料。  1.分缓急  在挂号前患者首先要甄别自己病情的缓急,决定是该挂门诊还是挂急诊。门诊和急诊的处理程序和医生配备是不一样的,门诊医生的治疗过程比较系统和细致,医生对本科疾病的治疗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急诊医生则擅长于处理紧急出现的病情,例如剧烈的疼痛、创伤、高热、休克、呼吸困难等。  
发热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在生活中很常见,其治疗方法多样,除药物治疗外,物理疗法也是有效且简便的一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冰袋贴敷  新式的分子材料冰袋(超低温冰袋)是一种较好的降温材料。高热患者服用退热剂后,发挥效果需要一段时间,此时用几个冰袋外面包裹毛巾,外用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大血管处,会很快带走大量热量,患者很快就会感觉有所舒适。  家里没有冰袋,可将碎冰和冰水装入袋子里自制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