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那厢巨石与密林间的隐居地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8984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厦门本岛,海浪翻卷,岛上,一座背倚巨石的“集装箱”安静地躺在树林中。那其实是一片相思树与松树混合的山林,而树林中的那座“集装箱”,就是很多人想要寻觅的隐居地,厦门民宿——那厢。
  那厢的主人尊重、热爱自然。民宿的一切设计,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自然元素。之所以采用集装箱形态,是为了不破坏山体;外墙粉刷成魔力黑色,是为了凸显自然环境的色彩;民宿提供的预约式私人订餐,是为了保证原生态食材的新鲜……这里,是一个融于自然、极其私密的空间。12个房间,或巨石相伴,或叶影随行,或有独立入口,或带私人庭院。置身于此,可观山景,可赏海湾,还能感受海风习习,沐浴最清新的空气。
  
  

厦门本岛的隐世山居


  明朝时,厦门岛是商船开往海外的泊地,大大小小的船只都需停靠这里,避风候讯。于是千帆高扬,船聚人涌,最终孕育出了几百年的渔港文化。
  随着岁月流淌,这里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滨海美景,吸引了越来越多远方的人来此游览,也逐渐衍生出民宿文化。而位于厦门本岛上的“那厢”,因为不拘一格的设计与构造,成为了当地最亲近自然又最适合隐居的地方。
  “那厢”名字的由来,和它的“姊妹”民宿——位于鼓浪屿上的“那宅”分不开。当初,由于民宿主人阙女士喜欢“哪吒”这个人物形象,于是把“哪吒”一词中的两个“口”舍掉,取其谐音,将第一家民宿命名为“那宅”。后来,阙女士和丈夫郑磊有了“那系列旅行”计划,加上“那厢”是集装箱式的建筑,便沿用“那”字,配以“厢”字,组成了今天的“那厢”。
  有人说,那厢有些“野”,因为通往它的山路并不易寻。然而,正因如此,它的模样却偏偏让人充满好奇,总想前往一探究竟。
  厦门园林植物园延伸到厦门大学五老峰、黄厝一带的区域,巨石丛生。相思树、松树满山,是厦门本岛最大的一片山体。“那厢”就建于其中。初见此地,即使是它的主人和设计者之一的郑磊也倍感“惊讶”。郑磊被这里的巨石、树林、大海所打动,仅用半小时就决定在此打造一间民宿。
  这个地方,原来就遗留下一个两层集装箱式的房屋。郑磊受到启发,认为采用集装箱式的结构,不仅能把对山体的破坏降到最低,还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原始的自然元素。于是,顺应着巨石与丛林交错的地形,郑磊在此添加了几个“集装箱”,打造出了与自然相伴的那厢。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想体验厦门的渔港风情。从那厢出发十分方便,这里距离中国最文艺的渔村“曾厝坡”仅10分钟车程。曾厝垵已有八百年历史,曾是这里最繁华的渔村,现在是厦门味十足的社区。曾厝垵的红砖古厝和南洋风格的“番仔楼”,上世纪由华侨所建,是厦门极具特色的老建筑。这里街道很窄,但藏着许多可以品尝正宗闽南美食的饭馆。若是晚上不想在“那厢”用餐,在街上找一家海鲜排挡换换口味,也是不错的选择。

打造轻奢的私密空间


  那厢的主人希望:来到这里的人可以更多地感受自然。所以在设计上强调配合和尊重环境,最大程度地保留自然风貌,化繁为简,选择了集装箱式的建筑风格,让所有的墙面都呈竖形形态,空间、线条都被简约化。但是,由于集装箱式的建筑始终给人“工业风”的印象,会影响人们欣赏自然的美,对色彩颇有研究的郑磊决定:将民宿的外墙全部粉刷成魔力黑色。这种颜色,不像纯黑那么呆板,又可以让那厢尽显低调,和周边的自然环境更加协调。郑磊的思路是:当人们身处这样的环境时,会更多地去关注自然。
  
  民宿主对自然的尊重,还体现在室内设计上。集装箱式建筑具有组装自由的优点,郑磊利用这一优点,将那厢的12间房都设计成了不可复制的艺术品。它们顺应山势,依着巨石,装下树影,让客人与草木山石、清风明月相伴,能够真切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午后,踩着石板路,进入那厢的某一间住所,轻推房门,一块天然巨石突然撞入眼里。巨石嵌入墙体,成为房间的一部分,给人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在此处住过的客人,甚至觉得这石头是“活的”。阳光穿透天窗,在巨石旁的墙上撤下斑驳的树影,这影子深浅不一,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滑过墙面。仿佛在向你诉说光阴的故事……
  那厢依石伴林,占据着绝佳的地理位置。这里可见山、见海,身居这里,不仅能欣赏滨海丛林的风景,感受大自然赠予的静谧,还能拥有极其私密的空间,享受难得的舒适自在。那厢的12间住房,可以观山景或海景,其中8间为独立单体,有各自的入口。8间房中又有4间带有私人庭院,可以坐于庭中,泡一壶来自本土山间的好茶,遥望海中小岛,远眺林间松石。
  
  
  倘若想一洗身上的纤尘,民宿主人早已为你准备好美国Hotspring专业按摩浴缸和意大利Borghese洗浴用品套装,在享受恒温带来的舒适中放慢呼吸,体验久违的轻松之感。沐浴完毕,房间内的美国Simmons床垫与天鹅绒床品,将伴你进入梦乡……

“漂流厨房”和“芳疗”


  那厢的女主人阙女士,不是单纯的民宿经营者,她比一般人更懂得享受生活,分享生活。在那厢,会不定期举办小型活动,为热爱生活的人构筑一个交流空间,而每次参加活动的人数都有限定,不能超过10人。
  “漂流厨房”是那厢的特色活动之一。它的由来。和主厨DK Lee的性格和经历密切相关。年轻时,DK Lee懷揣着对美食料理的炽热之情。游走在各式各样的厨房中,慢慢领悟到不同美食的奥义,终于成为了中国台湾的星级总厨。如今,花甲之际的他,厨艺精湛,能够将最质朴的食材,精心烹制成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更难得的是,DK Lee特别喜欢与人分享“舌尖上”的秘密。于是,在不同的餐厅、酒店或民宿,你都可以看见DK Lee和热爱美食的人一起。共同探寻烹饪的乐趣。因此,这个地点不固定的美食分享活动,被称作了“漂流厨房”。
  为了让那厢的客人们也能体验到“漂流厨房”的趣味,阙女士多次邀请DK Lee前往那厢,分享美食的奥义。在那厢,你能够品尝到DK Lee亲自烹饪的佳肴,还可以和他探讨美食的趣味,以及向他学习各式菜品的做法。为了保证所用的原生态食材是最新鲜的,阙女士会当天去渔民处采购食材。所以,如果你想到那厢的“漂流厨房”体验,一定记得提前预约订餐。
  
  如果说。“漂流厨房”是为了让你的味蕾有与众不同的体验,那么,在那厢开展的芳香疗养分享活动,则会带你踏上治愈全身心的芳香之旅。芳香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人们利用从芳香植物中提取的纯净精油,以按摩等方式,舒缓压力,增进身体健康。在那厢。女主人会不定期邀请中国知名高级芳香康复理疗师赵铷,与喜欢“芳疗”的女性朋友们一起分享精油的多种使用方法。
  除了“漂流厨房”和芳疗分享,那厢还会举办与茶道、花艺、瑜伽相关的活动。那厢的客人,既可以把这里当作歇息的地方,也可以在这里结交各个领域的朋友,体会生活的美好。
其他文献
2011年3月,在江西省南昌市一座叫“墩山”的山包上,村民发现了一座罕见的汉墓,而经考古学家证实,这是西汉时期的海昏侯墓。  海昏侯墓规格庞大,出土文物数量惊人,并且2000年来从未被盗。种种谜团和发现震惊了考古界,也刷新了中国历史。  经过5年的勘察和发掘,主墓中的主椁棺已被整体提取到实验室清理,待开棺验明之后,一直备受关注的墓主身份也将得到最终证实……  2011年3月,一条纯金的金龙饰物出现
“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使天下皆畏秦。”这是《史记》对战国时期穿越秦岭巴山之间的古栈道盛况的描述。  秦岭,大概是中国栈道最为密集的地方。自战国以来,为了沟通秦岭南北交通,历朝历代,在秦岭的崇山峻岭之间修筑了一条条栈道。这些穿越秦岭巴山的栈道,悬在高山峡谷之间,将巴蜀大地和关中连接在了一起。所以,有人称它为我国古代继长城、大运河之后的又一土木建筑奇迹。  从北向南穿越秦岭的古道,最著名的有故道、连云
在内蒙的第一顿早餐,就感受到了当地人的豪迈。大列巴、油炸果子、布里亚特包子、手把肉、蒙古茶、酸奶......这些口味多样、内容丰富的美食,是典型的内蒙特色。  旅行开始的契机有很多种,但很多时候,会仅仅因为一个美好的场景,便不远万里前往。在我心中,广袤神秘的内蒙古,是人生必去的旅行地之一,那里有辽阔无际的草原、葱葱郁郁的森林、人们都过着田园牧歌般的生活……  这一次,我和几位同伴一起前往内蒙古东部
数千个“砚台”一般的盐槽,随意散布在如画的海滩上,好像棋盘上一个个青黑色的棋子,看似毫无规律,却又暗合玄机。  “盐田不传外姓人”、“女种田,男晒盐”,这是盐田村的传统,制盐一直是盐田村的主业,由成年男丁操持,而种田则变成了副业,交由女子劳作。  千百年来,这片古盐田一直坚定地扎根在海滩上,支撑着村民的生活,如今虽已风光不再,却以深厚的历史印记,成为海南岛上一道绝美的风景。  在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在地球上建造了众多被称为“现代城市”的聚居点。在这些城市之中,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每天穿行在其中的人和交通工具不计其数。人类的日常生活也充斥于饭店、电影院、商店、体育馆等各种建筑中,这些建筑大多看上去光鲜整洁,突显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但是,在这些大都市背后,往往深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城市B面,废弃的建筑物林立其中,就像是一个可怜的弃婴。而美国北部的克利夫兰就是这样典型的例子,
斯里兰卡海岸线美得让人窒息,动漫大师宫崎骏曾在海岸铁路上获得灵感,创作了那部夺得“奥斯卡最佳长篇动画奖”的电影——《千与千寻》。  亚当峰是宗教圣山,每年来此朝圣的人不计其数;被誉为“古代东南亚四大胜迹之首”的狮子岩,曾被埋没了好几个世纪,这“天上宫阙”究竟是如何建造的,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大象是斯里兰卡的图腾,上世纪70年代,当地的野生大象屡遭偷猎,为了拯救那些失去了母亲的大象遗孤,世界上第一
▲被后世誉为“在世颜书第一”“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体势开张、笔法圆转、章法自然,墨法可谓“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它亦是厚重的,以其沉痛的历史内蕴振铄千古。  近日,颜真卿墨宝《祭侄文稿》由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出借日本一事引发热议。两岸人民可谓是怒火中烧。有网友认为这不过是“正常的文化交流”,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群情激愤的场面呢?  究其缘由,一是因其珍贵性。《祭侄文稿》是唐代名臣、书法家
2016年10月一个异常温暖的夜晚,北极附近挪威的一个小岛上,一名维修工人最先发现了那些水——湍急的水流竞相涌入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Svalbard Global Seed Vault)的入口隧道,这个存储设施位于一座山侧面下挖大约400英尺处(约合120米),内有超过5000种重要粮食作物的种子,包括数十万个变种的小麦和水稻。它本是一个坚不可摧的存在,是为植物打造的当代“诺亚方舟”,是抵御气候变
拾庭画驿是由徽州老宅改造而来的民宿,除了仔细修复的老屋,布置精美的园林是其一大特色。左页图为拾庭画驿的中央园林,亭台楼阁与马头墙皆倒映于池塘之中。  在古徽州六县之一的安徽黟县,聚族而居的村落里,高低起伏的马头墙,是当地人记忆里不可磨灭的故乡情结。离开家乡创业经商十余年后,安徽黟县人黄智勇衣錦荣归,看着徽派老宅因失修破损,久不住人的建筑日渐颓圮,常感茫然若失。  带着对徽州古建筑的怜惜,黄智勇在石
江河湖泊从来都是孕育文明的地方,鄱阳湖同样如此。  浩瀚的鄱阳湖流域有着广阔的平原,所以,这里成为人类早期的聚居之所。人们围绕鄱阳湖劳作,农耕、织布、渔猎……生活在这片流域持续上演,早期的人类文明也在湖畔冉冉升起。  由于没有文字记载,我们无法从史料中去了解鄱阳湖先民的真实生活。但幸运的是,那一个个留存在湖畔的古遗址,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窗口。透过这扇窗去触摸历史痕迹,许多重大发现耀然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