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 反思。”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作出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从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教学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在教学前反思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可以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思;可以在教学后反思教学失败的原因或分析教育成功的因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新课程中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照教学的过程,教学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后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更新,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得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增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削弱;要善于创设化学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那么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削弱。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地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将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学生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成共识。
二、在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到碳酸钠、碳酸氢钠时,从外观看两者均为白色固体,问这两种白色固体怎样鉴别,学生可以用课本知识完成。又追问若是两种溶液则怎样鉴别,要求同学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鉴别。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评价其他学生的设计方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教案,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三、教学后的反思
每节课结束以后,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可以从课堂的成功和失败两个角度加以反思。比如: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期,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备课时未曾想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这些都是应该在课后及时总结的内容。这种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这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我们在反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其次“反思”要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学校环境、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就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3)注意反思的“发展性”。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而且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
教学反思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在教学前反思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可以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思;可以在教学后反思教学失败的原因或分析教育成功的因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新课程中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按照教学的过程,教学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后学生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更新,我在理论和实践经验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能力、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得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对学生能力的训练意识要增强,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削弱;要善于创设化学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发挥想象空间。如果仅仅局限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那么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削弱。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目标。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正确与否,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意义。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地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将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满以为自己讲解得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学生的认知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的,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成共识。
二、在教学中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到碳酸钠、碳酸氢钠时,从外观看两者均为白色固体,问这两种白色固体怎样鉴别,学生可以用课本知识完成。又追问若是两种溶液则怎样鉴别,要求同学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鉴别。学生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并要求用实验验证,而且很多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评价其他学生的设计方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思路和热情,我及时调整教案,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在我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思路清晰了,课前预期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三、教学后的反思
每节课结束以后,其实有许多值得教师回味的地方,可以从课堂的成功和失败两个角度加以反思。比如:有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有时教师信手拈来,成功地运用了某种十分称心的教学方法;有时教学效果超越了预期,引起了学生异乎寻常的共鸣;有时教师灵机一动有了解决问题的妙想;有时备课时未曾想到而在课堂上突然闪现出灵感的火花,等等。这些都是应该在课后及时总结的内容。这种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可以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这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另外,我们在反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教师们多数处于实践研究层面,因此要重视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准“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如课堂教学设计是否过于单一,教学组织是否有序,激励奖惩是否得法,课堂氛围是否和谐。其次“反思”要结合实际教育资源意识,如学校环境、学生实际等,有了实际的教育资源意识,“反思”才能实事求是,才能因地制宜。(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一堂课、一个教学细节都是反思的因子,但“反思”并不是仅仅只是为了一堂课或一个教学细节,而是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理念、教学思维,说到底是提高教育教学的生命活力。因此,要做好反思就必须具备系统化意识。(3)注意反思的“发展性”。经验的积累与知识能力的更新,对于新时期的老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反思不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而且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