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识字原则,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字的认识量。比如:一年级上册要求识字量400个,会写100个。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量?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策略,使课堂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有意识地留心记录周围的事物,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学会创造性学习。
1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幻灯、录像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人,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1看实物、图画导入。例如:我在教“石”字时,我先出示石头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
1.2听音导入。在教学“咩、咪、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叫声,然后再学习生字。
1.3看录像导入。在学习归类识字三的第1课时,我又让学生通过录像观看动物世界,进而认识各种动物及其名称。
这样,通过看图、听声、观看录像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作好铺垫。
2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样的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型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老師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3演练结合,复习巩固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表演,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主动的求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在复习巩固生字时,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3.1猜字谜。如“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
3.2做游戏。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讲其用(造句);“捉敌人”——即一群字词到另一群字词中找各自的“对手”(反义词);“当医生”——每组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诊治其“病”。
3.3竞赛法。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4自作“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便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
1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时,我先利用实物、图画、活动、幻灯、录像等与相关的直观景象导人,把学生带进形象的情景中。
1.1看实物、图画导入。例如:我在教“石”字时,我先出示石头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
1.2听音导入。在教学“咩、咪、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叫声,然后再学习生字。
1.3看录像导入。在学习归类识字三的第1课时,我又让学生通过录像观看动物世界,进而认识各种动物及其名称。
这样,通过看图、听声、观看录像等手段把学生带进生动、形象的情景中,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为后面生字词的学习作好铺垫。
2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无意识字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特别爱听故事、还爱讲故事,在识字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掌握一些词语,在讲故事时练习使用把识字教学寓于有意无意之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喜欢读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我们应因势利导,经常性地组织,引导学生看故事课外书,由于这样的做法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都很乐意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常常随手把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字型又不怎么复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对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还适时适度地作一些比较。在学生看书的时候,老師不忘提醒学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没有刚学过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组成了什么新词,看到后把它告诉同学或老师。这种看似无意,实为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学生在无意中复习巩固了学过的生字。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这些生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取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3演练结合,复习巩固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表演,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探索、主动的求知,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在复习巩固生字时,采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
3.1猜字谜。如“午”字:远看像头牛,近看牛没头,要问是啥字,看看日当头;“喜”字:上村十一口,下村二十口,两村合一起,欢乐不发愁。
3.2做游戏。游戏的形式很多,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例如:“找朋友”——若干个音节放到若干个生字中去,各自找出自己的伙伴;“换衣服”——给一个字连续换几个形旁,让其余同学分别读其音、释其义,讲其用(造句);“捉敌人”——即一群字词到另一群字词中找各自的“对手”(反义词);“当医生”——每组出示含有错别字的词句,让学生扮医生诊治其“病”。
3.3竞赛法。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巩固已学的知识。
4自作“识字课本”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这是学习语文的凭借。然而识字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是因为课本能容纳的东西实在是太有限了。尽管大部分生字先后要在课本上几次出现,但绝大部分仍达不到让学生形成永久记忆的次数,至于生字的多义性,要在有限的课本中体现出来,更是不可能的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广告招牌、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报刊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剪剪、画画、贴贴,就成了图文并茂的“识字课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还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热情探索的热土。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管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便能改变学生“苦学”、“厌学”的现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和巩固知识,在学习中体会乐趣,从而达到“我要学”、“我爱学”的境界,而教师也乐得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