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CAJD),通过对“课程思政”领域研究的发文量、期刊与基金分布、研究机构、高影响力作者、关键词等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发现:2019年开始,该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出现猛增;《中国高等教育》刊文数量最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最多;研究机构对该领域的发文量并不高,且研究机构以及高被引作者集中在上海地区,目前研究还不具备“百家争鸣”的特点。通过知网计量统计工具对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分析表明,围绕“课程思政”关键词研究涉及的具体方向较为集中,研究热点紧跟新时代政策和会议精神。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中国知网;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171-03
2004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1],并于2014年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也为“课程思政”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从概念的提出到研究内容的发展,国家和学者对“课程思政”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梳理与总结十分必要。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课程思政”为主题,时间设定为2014—2020年,期刊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CSSCI、CSCD,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5月29日,共获得462条数据。对此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
二、基于CNKI的“课程思政”文献统计分析
(一)年发文量分析
“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之后的两年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量增长缓慢(见图1)。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使之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研究文献数量开始明显增多,2019年相关文献数量猛增。2020年为半年数据,可以预测,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课程思政将依旧是研究的热点。
(二)期刊与基金分布
发表“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文献的期刊共21种,其中核心期刊18种,CSSCI 3种,涉及多门学科。排名前10位的期刊发文量≥12(表1)。其中,发文量≥20的期刊有4种,表明对“课程思政”研究关注的期刊平台相对比较集中。在所有刊文期刊中,《中国高等教育》发文最多,约为论文总数的8%,该刊是教育部主办杂志,期刊特色为宣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方针政策及新思路、新举措,展现高教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另外,“课程思政”研究基金资助论文数量≥3篇的,均为国家级、厅级、省部级基金项目,其中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最多,有18篇;而浙江、江苏、黑龙江、吉林等省份都有相应的资金支持,说明“课程思政”的研究也受到地方的高度重视。
(三)研究机构分布
我国对于“课程思政”研究排名前10位的机构(发文≥5篇),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对于“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并不高,排名前10的机构中有4所高校位于上海市,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6%,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力量。排名前10机构中的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所在地区分别为吉林省、浙江省、江苏省,且分布与基金资助排名相呼应。并且,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中没有高职院校,暴露出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2019年,国务院发布“职教20条”,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是目前我国培养各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力求把高质量人才输送到社会上,这意味着更要在思政教育上加大力度。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将对整个研究的持续进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高影响力文献及作者分析
文献的下载数量和被引频次往往能从“量”和“质”上反映出受关注度和学术影响力[2]。通过统计分析高被引作者及其论文发现: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高德毅于2017年1月发表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被引频次分别为687,居于第一位,下载次数位于第二位。他认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体现在: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群舞中领舞”的作用,实现所有高校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3]。前十位高被引的9位作者均来自不同的机构,表明我国“课程思政”研究并没有被同几所机构引领。9位高被引作者中有四位来自上海地区,这说明上海地区高校在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突出力量。
(五)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作者学术思想的凝练和概括。对关键词进行整理排序(见图2),选取排名前十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程、立德树人、工科研究生、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等方面。综合这些关键词分析,发现课程思政研究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关键词能够体现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关键词频次统计分析和共现关系能够科学地反映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指的是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情况,能够更加清楚地反映该文献的研究主题。
应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对462条检索结果进行分析,节点过滤频次选择“6次”,聚类分析选择“3次”,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其中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关键词,共17个。除去“工科研究生”“课程改革”2个没有共现关系的关键词,其余15个关键词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关键词。圆圈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表示词语之间的共现关系,連线越粗说明几个关键词之间关系越密切,能够形成共现关键词联合,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4]。深入分析图3中的关键词对,得出主要共现关键词联合如下: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一步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为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程和课堂搭建了载体。“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内容的发展都和中央出台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息息相关,是党的政策催生的教育理念。
三、结论与分析
1.CNKI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14年“课程思政”概念被正式提出后,之后两年研究文献量增长缓慢。2017年,研究文献数量开始明显增多,2019年相关文献数量猛增。说明“课程思政”的提出是自上而下的,先有国家政策方针,后有学术界的跟进研究。
2.从研究期刊与基金分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文数量最多;国家和江苏等几个省份对“课程思政”的研究高度重视,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了该方向大量的研究。
3.从发文机构和高影响力作者统计来看,上海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高校对“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并不高,但出现了较为凸显的核心文献,这表明当前国内对“课程思政”领域研究存在“大家”,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还未达到“百家争鸣”的阶段。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中没有高职院校,也暴露出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蒙成.构建“课程思政”生态圈[N].中国教育报,2019-05-07.
[2]唐凯芹,张志强.基于CNKI的我国数字期刊研究状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626.
[3]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吴晓秋,吕娜.基于关键词共现频率的热点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8):115-119.
编辑 陈鲜艳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研究现状;中国知网;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1-0171-03
2004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以此为契机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1],并于2014年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也为“课程思政”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从概念的提出到研究内容的发展,国家和学者对“课程思政”给予了高度重视。因此,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梳理与总结十分必要。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
以“课程思政”为主题,时间设定为2014—2020年,期刊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CSSCI、CSCD,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截至2020年5月29日,共获得462条数据。对此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
二、基于CNKI的“课程思政”文献统计分析
(一)年发文量分析
“课程思政”的概念最早由上海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提出,之后的两年对“课程思政”的研究文献量增长缓慢(见图1)。2017年,“课程思政”被纳入中央《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使之从地方实践探索转化为国家战略部署,研究文献数量开始明显增多,2019年相关文献数量猛增。2020年为半年数据,可以预测,在未来一定时间内,课程思政将依旧是研究的热点。
(二)期刊与基金分布
发表“课程思政”相关研究文献的期刊共21种,其中核心期刊18种,CSSCI 3种,涉及多门学科。排名前10位的期刊发文量≥12(表1)。其中,发文量≥20的期刊有4种,表明对“课程思政”研究关注的期刊平台相对比较集中。在所有刊文期刊中,《中国高等教育》发文最多,约为论文总数的8%,该刊是教育部主办杂志,期刊特色为宣传中央和教育部有关方针政策及新思路、新举措,展现高教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最新成果。另外,“课程思政”研究基金资助论文数量≥3篇的,均为国家级、厅级、省部级基金项目,其中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最多,有18篇;而浙江、江苏、黑龙江、吉林等省份都有相应的资金支持,说明“课程思政”的研究也受到地方的高度重视。
(三)研究机构分布
我国对于“课程思政”研究排名前10位的机构(发文≥5篇),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对于“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并不高,排名前10的机构中有4所高校位于上海市,发文量占发文总量的6%,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力量。排名前10机构中的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所在地区分别为吉林省、浙江省、江苏省,且分布与基金资助排名相呼应。并且,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中没有高职院校,暴露出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2019年,国务院发布“职教20条”,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高职院校是目前我国培养各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力求把高质量人才输送到社会上,这意味着更要在思政教育上加大力度。高职院校对课程思政的研究将对整个研究的持续进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高影响力文献及作者分析
文献的下载数量和被引频次往往能从“量”和“质”上反映出受关注度和学术影响力[2]。通过统计分析高被引作者及其论文发现:中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高德毅于2017年1月发表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被引频次分别为687,居于第一位,下载次数位于第二位。他认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体现在:在教育理念上,不能正确认识知识传授与树立“课程思政”理念,强调学校教育应具备360度德育“大熔炉”的合力作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发挥思政课“群舞中领舞”的作用,实现所有高校课程的“共舞中共振”效应[3]。前十位高被引的9位作者均来自不同的机构,表明我国“课程思政”研究并没有被同几所机构引领。9位高被引作者中有四位来自上海地区,这说明上海地区高校在课程思政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的突出力量。
(五)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计量研究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作者学术思想的凝练和概括。对关键词进行整理排序(见图2),选取排名前十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有关“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课程、立德树人、工科研究生、教学改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等方面。综合这些关键词分析,发现课程思政研究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 关键词能够体现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关键词频次统计分析和共现关系能够科学地反映研究热点。关键词共现指的是两个以上的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同出现的情况,能够更加清楚地反映该文献的研究主题。
应用中国知网计量可视化分析,对462条检索结果进行分析,节点过滤频次选择“6次”,聚类分析选择“3次”,生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见图2。其中每一个圆圈代表一个关键词,共17个。除去“工科研究生”“课程改革”2个没有共现关系的关键词,其余15个关键词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关键词。圆圈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次数越多。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表示词语之间的共现关系,連线越粗说明几个关键词之间关系越密切,能够形成共现关键词联合,是一段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4]。深入分析图3中的关键词对,得出主要共现关键词联合如下: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一步研究发现,“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为将立德树人深植于课程和课堂搭建了载体。“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和研究内容的发展都和中央出台的文件和会议精神息息相关,是党的政策催生的教育理念。
三、结论与分析
1.CNKI数据统计分析表明:2014年“课程思政”概念被正式提出后,之后两年研究文献量增长缓慢。2017年,研究文献数量开始明显增多,2019年相关文献数量猛增。说明“课程思政”的提出是自上而下的,先有国家政策方针,后有学术界的跟进研究。
2.从研究期刊与基金分布来看,《中国高等教育》的发文数量最多;国家和江苏等几个省份对“课程思政”的研究高度重视,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了该方向大量的研究。
3.从发文机构和高影响力作者统计来看,上海是“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高校对“课程思政”研究发文量并不高,但出现了较为凸显的核心文献,这表明当前国内对“课程思政”领域研究存在“大家”,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还未达到“百家争鸣”的阶段。排名前10位的研究机构中没有高职院校,也暴露出我国课程思政研究目前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1]赵蒙成.构建“课程思政”生态圈[N].中国教育报,2019-05-07.
[2]唐凯芹,张志强.基于CNKI的我国数字期刊研究状况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6):626.
[3]高德毅.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吴晓秋,吕娜.基于关键词共现频率的热点分析方法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8):115-119.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