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题眼”聚焦对话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感。高效的文本对话不能“一把抓”,而应该基于关键点切入。有很多课文的“题眼”精确地概括了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这些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题眼”切入,进行高效的文本对话。如,《云雀的心愿》讲述了小云雀在妈妈带领之下飞过森林、大河、沙漠的经历,揭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心愿”对课文展开高效阅读,以此推进文本对话的深入。
  一、抓住“题眼”,创设文本对话情境
  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下,学生能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文本对话中。在教学本课时,基于“心愿”这一“题眼”,我利用音乐为学生创设了以下情境。
  首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妈妈的吻》,之后,这样提问学生:“歌曲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女儿有个小小心愿’,这里所写的心愿是指什么呢?所有人都有心愿,同学们的心愿是什么呢?”在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心愿后,我将“心愿”板书到黑板上,给学生出示云雀的图片,并说道:“云雀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板书“云雀”),通常在海滩、草原、高山上能够看到它的身影。云雀非常喜欢吃草籽,同时也爱吃昆虫和小蜗牛,它也有心愿,大家想不想知道呢?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这样,通过播放歌曲《妈妈的吻》,营造出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之后将云雀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配合鸟鸣声,让学生不仅对云雀有了深入的认识,还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抓住“题眼”,在文本对话中质疑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基于文本“题眼”进行阅读质疑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有效地为学生高效的文本阅读奠定基础。
  在引入课题之后,我让学生基于“题眼”展开合理的质疑,使他们的已有知识得到调动,进而来预测课文的内容:“云雀的心愿是怎样的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愿?”我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展开猜想,产生阅读期待。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我将轻柔的音乐播放给他们听,并让他们对《忆江南》等诗词进行诵读,同时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在景、画、音的氛围中对植树造林的美好进行感知,使学生明白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接着出示:“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这是我的心愿。”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之后进行质疑。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提出为什么森林非常重要、哪些方面能够体现出森林的重要性等问题。
  如此教学,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在产生情感之后,教师再直接将主题展示给学生,通过质疑的方式来让学生的思维意识得到激发,为后面的学习夯实基础。
  三、抓住“题眼”,把握文本对话关键
  《云雀的心愿》一文通过云雀将人类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出来,进而让人们明白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课文的第10、13自然段是这篇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学中,基于“心愿”这一“题眼”,我让学生对文章的第10、13自然段进行重点阅读,让他们通过自读来对文章内容进行把握,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对“森林水库”“空调器”的含义进行理解。
  1.解读“森林水库”的含义
  第10自然段是课文里云雀妈妈所讲的一段话,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下该段总共包含几句话,并说出每一句话所包含的意思。第1句话说的是“森林水库”名字的含义,因为森林可以蓄水。第2~4句话描述的是森林可以蓄水的原因。一是树冠能够将一部分雨水挡住,不让雨水直接冲击地面;二是枯枝败叶与苔藓能够蓄水;三是土壤能够对水进行储存。学生在对课文进行复述时,教师可以将“树冠、树干、树下、土壤”等词语板书到黑板上,这样可以更好地对要点进行提示,并可以有效地对作者的表达顺序进行梳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不但可以有效地记忆自然常識、妙词佳句,还可以学习到写作方法。
  2.解读“空调器”的含义
  课文中第13自然段描述的是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和第10自然段具有相似的结构。学生可以根据之前的学习来自己说一说森林所具有的另外一个作用——调节气温。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大家在炎热的夏天进入空调屋之后会获得什么感受呢?同样,在严寒的冬日,在空调的帮助下,还会不会挨冻呢?”这样便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森林有冬暖夏凉的作用。
  四、抓住“题眼”,进行文本对话拓展
  课标注重“语用”教学理念,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做到让学生对语用训练产生真正的感知,在选择练笔资源时偏离了文本的中心,无法让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因此出现随文练笔流于形式的现象。
  在本课教学中,云雀的心愿是将树种到沙漠中,让一片片的沙漠成为绿洲,因此,在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练习说出自己的心愿:“实际上,此时故事尚未结束。小云雀长大后,再次来到沙漠时看到的情境和当年完全不同了。”然后,将绿洲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基于此展开想象,通过美丽的语言将自己心中的绿洲描绘出来。基于教师的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语言很好地表达了出来。这样,实践表达与文本理解联系到一起,把教学重点放到了文本的核心主题上,让学生深入地理解了问题,提升了他们的核心能力。
  抓住“题眼”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能够让对话更深入,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高耗低效的尴尬状态之中,很多教师反思后认为当下的课堂教学只涉及语文的表层,未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在的思维动力,导致语文教学处于课程的浅表之中。于是,另一极端现象开始在教学中出现:文本肆意挖掘、目标高深莫测、手段层出不穷。但最终没有形成预期的效果,学生不是陷在思维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就是如听天书般云里雾里。那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呢?其实,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深度学习并没有错,深度学习也可以
眼前,摊着一叠书,厚重而又深邃。浏览,翩跹的白底黑字是水墨写意的舞蹈,将一幅幅流光溢彩的文化讲坛纷呈,许我于思索,许我于困惑,许我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洒脱与释然,许我于静夜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的流连与驻足……  品味,书香,陶醉。  暑假,在如此惬意的美好时光里,我像一只贪婪的蜂,停不下扇动的翅,四处飞,一会儿这朵花一会儿那朵花地逗留、采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世人
【教材分析】  《姓氏歌》选自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是一篇韵文识字。它与其他3篇识字课《春夏秋冬》《小青蛙》《猜字谜》一起构成了识字专题,体现了识字方法的多样性,彼此一脉相承,又各放异彩。本课将一些常用姓氏置于儿歌之中,内容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大都知道自己的姓名,能区分出自己姓什么,所以“姓”对他们来说不陌生。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
《翠鸟》一文主要通过对翠鸟外形以及生活习性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其中,作者在描写翠鸟外形的时候,用词准确,比喻恰当。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翠鸟外形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语言美,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是笔者的一则教学片段及思考。  【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生:
古诗词一直被誉为我国文化的瑰宝。但纵观当下阅读教学,一线教师教学古诗词的公开课可谓凤毛麟角。与白话文相比,古诗词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古诗词教学也常常被异化为机械的翻译课。如此教学未能真正彰显出蕴藏在诗歌之中的深刻意蕴。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改变呈现方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诗词内在的独特魅力。  一、由灌输到悦纳,变介绍诗人为探究猜测  古诗言简义丰,镌刻着时代的
在低年级习作训练中,“看图写话”深受学生的青睐。这不仅是因为形象直观的图形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还因为图画里一些美丽的景物、有意思的动物、人物形象能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他们产生表达的欲望。由于受思维发展、语言积累、生活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低年级学生在表达时常缺乏条理,语意上也缺少连贯性。那么,怎样指导他们有序地表达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好好看,有序写  写话的时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
【摘 要】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方式与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时代、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因此,有必要对翻转课堂的内涵及价值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及其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实现方式,期望能对教学改革的趋向及职业院校的实践提供一点启示。  【关键词】翻转课堂;价值取向;上海职教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
书法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也是语言文字素养积累的一个开端,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可见,语文教学和毛笔字教学是相辅相成的。那么,该怎样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开展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價值的信息。”然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学会读图是第一步。遗憾的是,虽然不少教师很重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但是缺乏相应的方法指导,只一味让学生自己去读图,这无形之中影响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效果。笔者通过读图“三策”,着力提升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实效,以便引导学生真正走进图文时代。  一、针对平面图,
当下语文教学,在传统培养语文能力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扭转了语文教学漫无目的、毫无抓手的尴尬局面。但究竟何为语文核心素养,各学派也是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但总体归结起来,无外乎这四个维度: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基础性工程,文本解读的准确性和丰富性是衡量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重要标尺。要想真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文本解读时不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