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蚂蚁是一种生命不息便工作不止的昆虫。
目前,世界上共有蚂蚁16000多种。蚂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昆虫”的特征,在数量庞大的蚂蚁家族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分工,其中兵蚁和工蚁将一生劳作。
生活在美洲的切叶蚁是一种聪明有趣的蚂蚁,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自己“种植”粮食。一群工蚁外出寻找新鲜植物的叶子,当它们发现目标之后,就会返回巢穴报信。沿途它们会分泌一种叫做信息素的化学物质,作为联络媒介,将信息通知家族其他成员。接到信息的其他蚂蚁便沿路找到那株植物,把树叶一片一片地切下来搬回巢中。
与人类相比,切叶蚁的劳动强度非常大。经过换算,一只工蚁的负重量相当于一个人背负250千克重物,以0.4千米/分钟的速度前进。有时在一天的时间里,要走相当于80千米的路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整株植物的叶子被取光。
切叶蚁把叶片带回巢穴后,并不直接食用,而是再切成更小的碎片,种在“苗圃”里发酵,培养灰菌,然后取食长出来的灰菌。切叶蚁的这种嗜好,不但促使它把树叶埋在地下,而且一遍遍地进行深翻。它们的劳动既为自己获得丰富的食物,也为植物和其他动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的一种编织蚁,同样心灵手巧。用树叶编织成的小屋是它们齐心协力创造的一个奇迹。筑屋时,工蚁们先把树叶聚拢到一起,然后排成长龙用身体搭成桥梁,传送树叶。接下来,最为奇特的一幕出现了:一只工蚁从育婴室取出一只幼蚁,轻轻地抓住它,把它头朝前置于两颚之间,然后用幼蚁的头轻轻地触碰一下树叶的边缘,受到刺激的幼蚁就从嘴里吐出一根丝來,再把这根丝的一头搭在旁边的树叶上。工蚁就这样把这只幼蚁当作吐丝和编织的梭子,来回穿梭编织。每只幼蚁的吐丝量是有限的,当一只幼蚁的丝吐完之后,再换上另外一只。这样一来,幼蚁只能在无茧的情况下变化成蛹。幼蚁为了群体的利益,贡献出自己所有的丝,当然也会受到成年蚂蚁的精心照料与呵护。
乍看单个的蚂蚁,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蚂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态之一。蚂蚁能够举起相当于自己体重400倍的重量,能拖动相当于自己体重1700倍的东西,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因此,当身体娇小的蚂蚁们集合在一起时,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它们前进的脚步。观看劳动中的蚂蚁,会令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蚂蚁家族树立了齐心协力、辛勤劳动的榜样。
有人说:“看一看蚂蚁吧,你这个懒惰的人。若仔细研究它们,你自己也会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人类不妨也学学蚂蚁的劳动精神吧。
(选自《走近科学》,略有改动)
目前,世界上共有蚂蚁16000多种。蚂蚁具有明显的“社会性昆虫”的特征,在数量庞大的蚂蚁家族里,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分工,其中兵蚁和工蚁将一生劳作。
生活在美洲的切叶蚁是一种聪明有趣的蚂蚁,它们最大的特点是能够自己“种植”粮食。一群工蚁外出寻找新鲜植物的叶子,当它们发现目标之后,就会返回巢穴报信。沿途它们会分泌一种叫做信息素的化学物质,作为联络媒介,将信息通知家族其他成员。接到信息的其他蚂蚁便沿路找到那株植物,把树叶一片一片地切下来搬回巢中。
与人类相比,切叶蚁的劳动强度非常大。经过换算,一只工蚁的负重量相当于一个人背负250千克重物,以0.4千米/分钟的速度前进。有时在一天的时间里,要走相当于80千米的路程。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整株植物的叶子被取光。
切叶蚁把叶片带回巢穴后,并不直接食用,而是再切成更小的碎片,种在“苗圃”里发酵,培养灰菌,然后取食长出来的灰菌。切叶蚁的这种嗜好,不但促使它把树叶埋在地下,而且一遍遍地进行深翻。它们的劳动既为自己获得丰富的食物,也为植物和其他动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生活在澳大利亚北部的一种编织蚁,同样心灵手巧。用树叶编织成的小屋是它们齐心协力创造的一个奇迹。筑屋时,工蚁们先把树叶聚拢到一起,然后排成长龙用身体搭成桥梁,传送树叶。接下来,最为奇特的一幕出现了:一只工蚁从育婴室取出一只幼蚁,轻轻地抓住它,把它头朝前置于两颚之间,然后用幼蚁的头轻轻地触碰一下树叶的边缘,受到刺激的幼蚁就从嘴里吐出一根丝來,再把这根丝的一头搭在旁边的树叶上。工蚁就这样把这只幼蚁当作吐丝和编织的梭子,来回穿梭编织。每只幼蚁的吐丝量是有限的,当一只幼蚁的丝吐完之后,再换上另外一只。这样一来,幼蚁只能在无茧的情况下变化成蛹。幼蚁为了群体的利益,贡献出自己所有的丝,当然也会受到成年蚂蚁的精心照料与呵护。
乍看单个的蚂蚁,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作为一个整体,蚂蚁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态之一。蚂蚁能够举起相当于自己体重400倍的重量,能拖动相当于自己体重1700倍的东西,是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因此,当身体娇小的蚂蚁们集合在一起时,几乎没有任何东西能够阻挡它们前进的脚步。观看劳动中的蚂蚁,会令人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蚂蚁家族树立了齐心协力、辛勤劳动的榜样。
有人说:“看一看蚂蚁吧,你这个懒惰的人。若仔细研究它们,你自己也会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人类不妨也学学蚂蚁的劳动精神吧。
(选自《走近科学》,略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