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军营骄子 今朝企业精英

来源 :大众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chen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在军营中磨练
  
  “人这一辈子注定要经历很多事,要接触不少的人。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人变得模糊起来,有些人却清晰如昨。虽然二十几年过去了,但每到“八·一”期间,就特别怀念当兵的日子,怀念当兵的战友。”
  这是2007年国庆节期间,叶建伟在原部队通信连战友联谊会上说的一段话。这段话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深情和厚谊,充满了怀念和期待。让我们看到了昔日军营中一个热血青年,冲在部队各项任务最前面的情景,又让我们听到一颗年轻的心,撞击着军营,撞击着战友们的情怀。叶建伟在部队三年美好的时光里,也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生的转折点,更让我们感受了叶建伟经历的风风雨雨——从一名“小兵”成长为一位优秀企业家的心路历程。
  叶建伟,1965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庙桥镇的一个农民家庭,1982年11月入伍,1985年11月退伍,整整当了三年兵。在部队,叶建伟是优秀义务兵;在地方,叶建伟是常州市知名企业家。2008年5月2日,我们慕名专程到常州市,对叶建伟进行了一次长达3个小时的采访。
  
  记者:叶总!您当时为什么要报名参军?
  叶建伟:我是个农村孩子,家中没有什么背景,就此很难在社会上闯出一条路来。我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初中毕业,当时想,只有去当兵,到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去锻炼,才能改变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记者:你是这么想的,于是就报名了。
  叶建伟:是的,心想事成,我很幸运成为一名人民的子弟兵。
  记者:你到部队后感觉如何?
  叶建伟:刚到部队时,心里很激动,觉得部队和家乡有很大的不同,部队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当时是怀揣报国志,紧握手中枪来到部队,保卫祖国是每个军人的职责。所以,我下定决心,好好学习,刻苦锻炼,争取入党,然后提干,为报效祖国,为家乡人民争光。
  记者:你有这样的决心和目标,所以在部队里干得很好。
  叶建伟:谈不上很好吧,但还可以。不是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笑)。我刚到部队时,字写得很潦草,这对于我接篆刻和新闻写作来说,是很不利的。所以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练好。我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写作和篆刻,先后在部队各种报刊上发表作品50多篇。这其中,我的篆刻学习更充满了磨难与艰辛。可以想象,要在小小的铜、铁之类的金属块上雕刻出书法作品,是多么的不容易,不停地敲敲打打,精雕细凿,我的手掌常常被弄得青一块,紫一块;有时手指还被搞得鲜血淋漓。即使这样,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在文武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受到了部队领导和战友的好评,不仅荣立了三等功,还入了党。
  记者:你成为连队中的佼佼者,是你努力的结果,很不容易。
  叶建伟:在部队三年确实不容易,训练时摸爬滚打,寒冷冬夜中站岗放哨,我们是专业连队,各种业务还要学习、掌握和精通,业余时间还要学习书法、写作和篆刻,真是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我这个人想干什么事情,坚决要干好,这就是我的自信。
  记者:你干得这么好,第三年怎么又退伍了呢?
  叶建伟:哎呀,我的命运就是这样子吧,没能在部队长期干下去。我当兵第二年,团里挑选报道员,我被选中,当了报道员之后,压力很大,前面讲了,我的文化程度不高,既要学习文化,又要完成报道任务,常常是不分白天黑夜。开始,稿件寄出去很多篇,可就是没有发表,真急人啦。后来我渐渐意识到作品要跟随时代和政策走,要深入基层,深入到反映战士们火热、真实的训练、情感生活之中,想法对了,创作的路子也宽了。不久,处女作《美在精雕细刻中》在福州军区《前线报》上发表后,便一发不可收,一年多,50多篇作品就在部队的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第三年,由于连队工作的需要,我又回到了连队,成了连队里的“末代文书”。
  记者:“末代文书”?这是怎么回事?
  叶建伟:对,“末代文书”(微笑),就是1985年,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裁军百万,我们部队所在团以及我们通信连也在裁减之列,这样我又回到了家乡。
  记者:哦。原来是这样。
  
  B、 在社会中成长
  
  记者:叶总!你回到了家乡,对今后人生和前途是怎么想的?
  叶建伟:我是农村兵,按照当时的政策,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组织上不负责安置。我们家没有什么关系,但凭我在部队的表现和打下的基础,就给武进县安置办主任张汉斌写了一封信,推荐自己。张主任很重才,就把我推荐给武进县建设局建管处,当时建设局正好想要一个文书。我退伍回到家里没几天,建设局建管处就通知我去面试。面试时要我写一篇稿子,我写了《如何发挥一技之长》的文章,结果他们很满意,我就进了建设局当文书了。因为部队学习的知识和地方要求有很大差异,我又重新钻研文书知识,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写稿和整理材料之中。人是非常辛苦,但进步却也很快。干了一年之后,我被派去上海办事处工作。
  记者:到上海办事处做什么事呢?
  叶建伟:(笑笑)你们根本想不到,要我去做会计。我想,这可能是领导信任我吧,把很多的钱交给我保管。
  记者:你没有学过会计,能管好钱吗?
  叶建伟:边管边学吧。白天上班,晚上到上海财经大学读会计专业。我三年拿到了大专文凭后,又被调回建设局下属单位:武进装璜工程总公司。
  记者:把你调回来又干什么事?
  叶建伟:这次回来是干老本行,经过在上海读书学习和实际工作操作,可以说我对会计业务已经熟悉了。我从事会计工作6年,从出纳员做起,到主办会计,再到财务科长,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出来。
  记者:叶总!你做会计6年之后,又从事什么职业了?
  叶建伟:我啊,干起了应该说是属于我自己的事业,开始经商了。
  
  C、 在企业发展中致富
  
  记者:经商?是你自己开的公司吗?
  叶建伟:当时不是个人开的,是建设局一个装潢公司,我是该企业负责人。
  记者:十几年前开的装潢公司,生意一定很好吧?
  叶建伟:对,生意很好,天天都有做不完的事,装潢公司从5个人,逐渐发展到几十个人。干了几年之后,公司改成股份制,我又重新组建了公司,经营范围更大了。
  记者:你又组建了什么公司?
  叶建伟:我先组建了常州市常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后又组建了常州市丰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主要经营房地产开发、房屋建筑、室内装潢、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等项目。企业资质均为国家二级企业,2007年全年完成产值3个多亿。
  记者:叶总事业做大之后有些什么主要收获?
  叶建伟:事业做大之后,经济上富裕,用钱比过去容易了。个人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干企业很不容易,在没有经商前,我很内向,见人脸红,不敢和人说话。不会和人交往做不好生意,我渐渐意识到这些,逼着自己要多多和人交流和沟通。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不仅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没有障碍,而且组织协调、谈判、签约和公关能力也都有很大的长进。
  
  D、 成功“三大秘诀”
  
  记者:叶总!你是一个实干家,在部队干得很好,到了地方又这么努力,成为一名优秀企业家,有什么成功秘诀吗?
  叶建伟:谈不上秘诀(露出了谦虚的笑容),在部队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在地方也是这样,从做企业角度上讲,要说有秘诀的话,大概有三个方面。
  记者:哪三个方面?
  叶建伟:一是抓好现代管理。我们企业整个团队有3000多人,靠我一个人抓,累死也没有用。我主要运用“抓头头,头头抓”的方法,抓住分管领导,建立责任制。把权力交给他们,调动他们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特长,成为企业的主人。
  记者:第二个方面呢?
  叶建伟:第二方面是抓好人才培养。企业要兴旺,人才是关键。在我们企业工作的人员中,发现人才及时挑选出来,进入管理层,让他们学有所长,用其所能。我们每年还到高校选拔优秀人才,进行再培训。这需要企业投入大笔资金,为了企业后备力量必须这么做。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不会跳槽,因为我从三个方面留人才:1、企业领导与企业被领导力求搞好关系,从个人情感上留人,平时经常投入个人感情的交流,尽力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实际困难问题。以“公司在我心中,我在公司心中”的主题,经常开展活动。2、从企业的经济收入、待遇上留住人。3、从企业的发展后劲上留住人。另外,工作环境也不错,公司学习氛围很浓。
  记者:那第三个方面又是什么呢?
  叶建伟:三是抓好项目开发。经常有新项目抓在手中,企业才有希望和前途。2005年开始进入房地产,短短几年时间内,我们对“丰乐尚都”项目进行系列开发,收到很好效果。同时我们做了政府的部分安置工程,也效果显著。
  记者:这些项目都是怎么来的呢?
  叶建伟:主要是我在奔波,有些项目是竞拍来的。但公司其他领导也功不可没,他们也付出了很多心血。
  记者:你们企业现在已经上了很大规模,今后还打算做得更大吗?
  叶建伟:随着企业扩大,市场风险也增大,我们已经调整了思路。开始是要做大做强,现在是要做精做细。在常州,大公司比比皆是,我们公司只能算是中等,调整思路也是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的。做企业要看到时时存在的风险,企业家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就很难做大做强,更不要说做精做细了。
  
  E、 致富后“四不忘”
  
  记者:有些企业家发了财之后,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忘本变质,而你在这方面却做得很好。请给我们谈谈,你是怎么想的?
  叶建伟:我要求自己有钱后做到“四不忘”,这四个不忘,也是我做人最起码的标准。
  记者:哪四个不忘?
  叶建伟:首先是不忘孝敬父母。我们家是农村人,兄妹6个,我排行最小。自从我从部队回来到城里住后,就把父母接到身边了。母亲45岁才生我,我想我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能有今天也很不容易。父亲十年前去世,母亲前几年得了脑萎缩,在住院的3年时间里,花费20多万块钱,几乎都由我一个人垫付。哥哥姐姐,他们能出多少就出多少。他们都很自觉,也很孝顺父母,他们为了父母也都尽了力。今生是兄妹,来世就不一定了,我们兄妹6人之间关系很和谐。
  记者:其次呢?
  叶建伟:其次是不忘爱妻教子。我幸运地遇到一位好妻子,她聪明漂亮,贤惠温柔,通情达理,勤奋好学,相夫教子,尊敬老人,并全身心地支持我的工作。这十多年来,要不是她鼎力相助我的事业,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果。儿子也很争气,前年考进常州市第一中学,一年后又到英国剑桥读高中,成绩非常不错。儿子听话,也孝顺老人,聪明好学,志向远大。我为什么要把儿子送到国外读高中,就是要培养他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国际型人才,然后发挥他的才能,为祖国争光,为中国人民争光。我经常跟儿子讲,今后不要靠家庭,也不要靠别人,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才是本事。
  记者:叶总!你在2007年国庆节期间,于江西上饶举办战友联谊会,听说以连为单位举办此类活动的,在全国还是首次。在人们把钱当命看的今天,你能无偿赞助召开联谊会,是真正把感情和友谊放在第一位的人。
  叶建伟:这就是我的第三个不忘,不忘战友情谊。 这件事是我们最后一任指导员叶宜民和连长胡立纯倡议的,我非常赞同,并主动要求资助这次活动。事实证明,这次活动意义重大,仿佛我们又回到了连队,重新过上了军营生活。重温军人的梦,我们的人生,又奏起了一段精彩的乐章。我还为联谊会写了一首诗,朗诵给了战友们听。
  记者:一首诗,能背给我们听听吗?
  叶建伟:可以。这首诗的名字叫《我想……》
  
  我站在遥远的山岗上,
  为着祖国的安宁,
  站立着,站立着,
  像个样!
  
  深夜,我用年轻的双脚,
  站在方志敏的故乡,
  这是多么的自豪啊,
  骄傲与荣光!
  
  军号,
  在黎明中吹响,
  这声音,
  发自我的胸堂!
  
  谁知,
  军委一声令下,
  我又回到生我的故乡,
  只好孝敬我的爹娘,
  而难忘的是部队首长!
  
  连队虽已消失,
  战友的情,
  永远在我心中流淌,
  军人的气质,
  随处都显示高尚!
  
  没有军营的磨练,
  那来的丰乐随想,
  上饶的重逢,
  才是人生的乐章,
  友谊的升华,
  更铸就我们的辉煌!
  
  记者:写得很好,有真情实感,看来你对战友情有独钟啊。听说你资助过贫困战友,还把几位战友带到你公司上班,有这些事吗?
  叶建伟:有的,有的战友居住在偏远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可他们吃苦耐劳,部队作风一直在他们身上保持着。他们忠厚老实,我熟悉他们,我们公司需要这样的人做事。已经有三位战友来到了常州,连老婆孩子都带来打工了。还有一位战友身体不好,家庭非常困难,我捐助了两万元给他治病。
  记者:还有一个不忘是什么?
  叶建伟:就是不忘社会责任。这几年,我为社会做了些善事,献了爱心。比如为常州天宁寺造了一尊很大的佛像,还有为希望工程捐款等。我偏爱电视情感类节目,比如“情感超市”,我还先后6次为贫困和遇难的人捐钱。同时,以党支部的名义,赞助学校和困难户。
  记者:叶总做这些善事和好事时,留不留真名?
  叶建伟:不留名,因为我不需要社会和受助者回报。我这人做事低调,不喜欢宣扬自己,如果我不熟悉你们,也不会对你们说这么多话的。
  记者:谢谢叶总对我们信任和接受采访。已经很晚了,好几个电话催你,耽误你休息时间了。
  叶建伟:不客气,你们也好好休息,明天见。
  我们送叶总到房间门外时,已经是半夜11点了。3个小时的采访,让我们对叶总有了很深的印象:叶总是个会做企业又会做人的难得的社会人才。叶总还说不会做人,就做不好企业,首先做好人,然后再去做企业。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肺腑之言,我们想,这也是叶总对成功的一个总结吧。
  叶总致富后的“四不忘”,归根结底是他保持本色不忘本。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牢铭记在心的。
其他文献
为弘扬祖国传统书画艺术,加强少儿素质的教育,加强少年儿童书画交流的学习的同时,挖掘与奖掖少年儿童的书画艺术人才, 进一步让少年儿童在书画大赛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丰富业余生活,特举办“首届江苏省当代小书画家优秀作品大赛”。  ★ 作品主题:要求内容健康向上,作品风格不限。  ★ 征稿对象:江苏省内小学、幼儿园、少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文化馆及社会上书画培训机构的学员。大赛
期刊
2008年5月12日  这是震撼世界的一天  灾难突然降临  汶川、北川、茂县  都江堰……  让我们记住这些震裂的名字  四川大地上的人们  鲜血染红了疼痛    这一天下午  黑色2点28分  顷刻之间,天昏地暗  房屋倒塌,山崩地裂  灾民们在呼喊声中  一个个倒下  都来不及和家人说话    胡锦涛主席  眼含热泪一声令下  不惜一切代价  要求救援人员  向灾区奔发    温家宝总理来了
期刊
心牵着眼球  紧随亲人们抢救亲人  身临其境痛   来自废墟掩埋的生命  孩子   模糊了所有视线   一所所学校垮塌  揪撮起每一个人的悲情   哭喊亲人    总理第一时间赶赴汶川   嘶哑了的嗓门用力扩大着声音  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奔波叮咛   救人第一  争取秒秒分分  重中之重以人为本   对人民负责任  肩起历史阶段最高职能  救人 救人 救人    心疼  随着救援纵深加紧  我的
期刊
汶川,挺住    汶川,挺住  我这样喊  对着我饱经沧桑的父亲  对着我伤痕累累的弟兄    脑袋里“嗡”的一声  那一座座房屋  倒塌在我的心上  我恍如一间空空荡荡的屋子  随着颠簸的大地  摇摇晃晃  站立不稳  然而,我依然要  用我的细嗓子喊:  汶川,挺住    汶川,挺住  永不倒下的是我们的信念  坚不可摧的是我们的意志  汶川,挺住  面对废墟  面对一个真实的恶梦  忍住胸口
期刊
进行于“当下”的文艺批评,其作业对象是杂沓纷呈的创作实践和变动不居的文艺现象,“作业方式”通常体现为临场“诊断”、即时“对话”。这意味了相对于文艺理论,文艺批评跟文艺家、文艺作品及其时代的内情关涉更为贴近,处于更具前沿性、更带有动态性质的学术位置;也因而意味了批评跟创作构成互动、构成比翼振翮的事实与可能。  “理论”与“批评”的传统界定中,说后者就是以前者去面对具体,不太合逻辑事实至少是很不完备的
期刊
军旅作家赵启杰创作的“亮剑长篇系列”之《农村兵》一书于2008年1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近30万字。小说以农村兵鲁兵为主人公,以其军营经历为线索,真实记录了其曲折、艰难的成长历程,表现了以鲁兵为代表的农村兵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和人生冷暖,揭示了他们隐秘而复杂的情感内心世界。
期刊
人们常说,文艺批评与文艺创作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两者相辅相成。在我看来,文艺批评不仅作用于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即作家、艺术家,引导着文艺创作的走向,也作用于广大民众和读者,担负着提升民众文艺鉴赏力、识别力和健康的审美趣味的重任。基于这一认识,我把担当着提高民众任务的文艺批评称为大众文艺批评,它不同于学院式批评和任何一种职业批评,但却十分重要。从这些年的文艺批评实践中我痛切地感到,当前亟需解决的不是
期刊
一、刘云山为庞瑞垠长篇报告文学《一个人与一座城市》撰写题为《精神的力量》文章  庞瑞垠长篇报告文学《一个人和一座城市——记全国优秀市委书记秦振华》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同志亲自撰写了题为《精神的力量》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春节前,江苏的同志送来一本《一个人和一座城市——记全国优秀市委书记秦振华》,这便成了节日里的一份精神食粮……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一点
期刊
2008年新春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雪肆虐南国大地,朔风凛冽,天寒地冻。2月6日是农历大年三十,久阴转晴的天气使兴化城大街小巷弥漫着浓郁的节日气氛,到处飘荡着新年的温馨。“每逢佳节倍恩亲”,在辞旧迎新、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我把心中的祝福用手机短信发给远在天涯海角的战友。很快,我的手机铃声不断,二炮原副司令员赵锡君中将,解放军报社江宛柳,总队青光洲、胡邦杰、袁德华……100多位昔日的首长和战友也都纷纷
期刊
魏晋时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字子期),曾作有一首名赋,题曰《思旧赋》,分别见载《文选》和唐人所修《晋书》本传。赋文不长,谨将全文抄录如下: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