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面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倡导生命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加强教育管理,构建和谐校园首先要加强生命教育。
据2008年10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上海市奉贤中学一女生因学习成绩排名常在一男生之后而将其刺死。再有2008年10月29日网上报道中国政法大学一男生因怀疑某教授同他女朋友有暧昧关系,乘该教授正在上课丝毫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用刀将他刺死。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例屡见不鲜。面对一幕幕发生在花季少年身上的悲剧,我以为这与我们的教育对生命的关注程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即我们并没有引导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因此,关注生命、提升生命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管理的头等大事。
一、青少年自身健康发展需要生命教育
青少年处于人格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由于身心快速变化和社会经验的缺乏是一对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通常会经历一段迷茫、苦恼、沮丧和失落的时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没有必要事事都问家长和老师,但在大人眼里他们仍旧还是个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心理无助感。他們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而追求“轰轰烈烈”,渴望同别人交流却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心灵容易闭锁。
中国青少年自杀的比率在国际上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自杀不仅仅带来自杀者宝贵生命的丧失,更引发出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的和睦生活是重大的危害。除了自杀现象有升高的趋势外,有过轻生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青少年数目也让人震惊。有资料显示,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第5位的原因。在15—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首位死亡的原因,而有轻生念头的人就更多了。
二、教育改革给生命教育带来了必然
处于现代化大背景下的现代教育,被日益工业化和技术化,过去强调“应试教育”、“文化快餐”式的教育方式,只能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班级仅仅是学生竞争的“战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部分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包袱。他们不能亲近大自然,不能亲近其他生物,不能同其他同学、父母、师长进行情感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也仍然不知道“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们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面对挫折和打击,缺少耐挫力和容忍度,轻则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逃避、或消沉,重则报复他人或自我毁灭。
目前许多学校仍实行应试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都是在“考”这一指挥棒的指挥下运转。尽管目前在呼唤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迎来了生命教育的试点,但在舆论宣传上还不够,没有进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地区的大多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师生对此不了解、认识不够。
三、关注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学科教学要与生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观教育。注重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观教育内容,如语文课上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地理课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其次要充分发挥专题教育的重要作用,即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再次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如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营造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生命观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陶行知批判中国教育脱离生活,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社会生活中、在自然中实施教育。他认为,人生不是为教育而生活,而是为生活而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注重发展,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青少年学生已经发生的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注重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营造生命观教育的良好氛围;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观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里要利用媒体,如网络、广播、校刊、校报等对生命观教育进行宣传,在一些醒目的地方书写警示语或在温馨提示中提示大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健康学习和工作;大力倡导尊师爱生的风尚,老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老师与老师间、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让亲情与温暖溢满校园。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让学校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生命观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青少年、大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青少年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据2008年10月15日《扬子晚报》报道,上海市奉贤中学一女生因学习成绩排名常在一男生之后而将其刺死。再有2008年10月29日网上报道中国政法大学一男生因怀疑某教授同他女朋友有暧昧关系,乘该教授正在上课丝毫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用刀将他刺死。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例屡见不鲜。面对一幕幕发生在花季少年身上的悲剧,我以为这与我们的教育对生命的关注程度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即我们并没有引导学生真正懂得如何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因此,关注生命、提升生命应该成为我们教育管理的头等大事。
一、青少年自身健康发展需要生命教育
青少年处于人格培养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由于身心快速变化和社会经验的缺乏是一对充满矛盾的过程,所以他们通常会经历一段迷茫、苦恼、沮丧和失落的时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没有必要事事都问家长和老师,但在大人眼里他们仍旧还是个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主权,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心理无助感。他們为了得到别人的重视而追求“轰轰烈烈”,渴望同别人交流却又找不到可以倾诉的对象,心灵容易闭锁。
中国青少年自杀的比率在国际上处于中间偏上的位置。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自杀不仅仅带来自杀者宝贵生命的丧失,更引发出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家庭的和睦生活是重大的危害。除了自杀现象有升高的趋势外,有过轻生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的青少年数目也让人震惊。有资料显示,每年至少有25万人死于自杀,有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已成为中国死亡原因中排序第5位的原因。在15—34岁年龄段的青壮年中,自杀是首位死亡的原因,而有轻生念头的人就更多了。
二、教育改革给生命教育带来了必然
处于现代化大背景下的现代教育,被日益工业化和技术化,过去强调“应试教育”、“文化快餐”式的教育方式,只能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班级仅仅是学生竞争的“战场”。在这种教育制度下,部分学生学习压力过大,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包袱。他们不能亲近大自然,不能亲近其他生物,不能同其他同学、父母、师长进行情感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即使懂得了“生活的意义”,也仍然不知道“我活着是为了什么”。他们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面对挫折和打击,缺少耐挫力和容忍度,轻则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或逃避、或消沉,重则报复他人或自我毁灭。
目前许多学校仍实行应试教育,学校的教育工作都是在“考”这一指挥棒的指挥下运转。尽管目前在呼唤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迎来了生命教育的试点,但在舆论宣传上还不够,没有进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地区的大多数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师生对此不了解、认识不够。
三、关注生命教育的途径
生命教育不是一门课程,而是要渗透到学校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三大载体的作用。学科教学要与生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发挥自然、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思想品德、体育与健身等学科的优势,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观教育。注重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的生命观教育内容,如语文课上可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调适,感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我与他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陶冶学生心灵;地理课可帮助学生了解人类与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其次要充分发挥专题教育的重要作用,即通过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再次要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如班团队活动、节日活动、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营造生命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生命教育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社区和全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新思路、新方法,加强生命观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陶行知批判中国教育脱离生活,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在社会生活中、在自然中实施教育。他认为,人生不是为教育而生活,而是为生活而教育。他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认知、体验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融知、情、意、行为一体;注重发展,以发展性、预防性教育为主,同时又必须对青少年学生已经发生的危机问题进行科学的干预;注重自助、互助与援助相结合,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营造生命观教育的良好氛围;注重学校、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形成生命观教育的合力。
在学校里要利用媒体,如网络、广播、校刊、校报等对生命观教育进行宣传,在一些醒目的地方书写警示语或在温馨提示中提示大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健康学习和工作;大力倡导尊师爱生的风尚,老师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老师与老师间、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应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让亲情与温暖溢满校园。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草,让学校里充满生机与活力。
生命观教育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又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对青少年、大中小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使青少年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