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学体育教育历史性的要求。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本文对此谈了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体育教学;功能;学生素质;培养;方法
目前,新的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体育教学也在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任务
(一)努力培养智力素质。
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在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
(二)努力培育活动素质。
教师要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创造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在教学环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悟,加深理解,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的学习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必须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智力提升状态。
二、要放收结合,正确对待学生的需求与见解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独立见解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当然,对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三、要提倡自由组合、拓宽发挥空间
(一)激发学生质疑提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改变学习方式,提高互补效率。
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应该推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提倡“三让”、“三不”的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条条框框,多了自由与宽容,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和亲切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后,就会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
四、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互补双赢
中国长期的封建历史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应有的尊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就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的萌芽才会得到精心的呵护,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教师要靠创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创造意识和热情,要有坚忍不拔顽强的意志力,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改的大潮中。这是祖国和时代对教师的神圣期待。
关键词:体育教学;功能;学生素质;培养;方法
目前,新的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体育教学也在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任务
(一)努力培养智力素质。
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在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
(二)努力培育活动素质。
教师要注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要创造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在教学环节上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悟,加深理解,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的学习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创新教育的核心是教师必须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积极主动的最佳智力提升状态。
二、要放收结合,正确对待学生的需求与见解
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独立见解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放得开”是指教师不要怕孩子暴露问题,要解放孩子的身心,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一些看似错误的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收得拢”是指在尊重孩子多种答案的基础上,还要引导他们推敲出尽可能完美的答案。教师不能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在老师眼里,学生设计出的办法、方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都应予以肯定。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当然,对学生出现的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不能视而不见,应在肯定其合理性的基础上帮助其分析错因,使其在心服口服的前提下走向成功。
三、要提倡自由组合、拓宽发挥空间
(一)激发学生质疑提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教师都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
(二)改变学习方式,提高互补效率。
新课改强调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它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教学组织形式的诞生。在新课改实践中,应该推出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构建气氛民主、便于交流的开放性课堂。提倡“三让”、“三不”的组织原则: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以“活动”为主、不“锁住”学生;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法,以“发现”为主、不“代替”学生;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结果或规律,不做现成饭喂学生,以“鼓励”为主、不“钳制”学生。这样的课堂,少了条条框框,多了自由与宽容,在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和亲切融洽的氛围中,学生思维的闸门开启后,就会迸发出了智慧的浪花,激荡起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欣。
四、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注重互补双赢
中国长期的封建历史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应有的尊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就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的萌芽才会得到精心的呵护,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育目标才能实现。
总之,要对学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教师要靠创新发展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要有高度的创造意识和热情,要有坚忍不拔顽强的意志力,全身心地投入体育教改的大潮中。这是祖国和时代对教师的神圣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