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也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只有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了,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得到了高度发展,才能为孩子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由此可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因此,班主任除了要完成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对各种复杂的班级常规工作,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常的做法就是正面教育引导,即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教师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有效性不高。我结合自身与别的教师的教育实践,就如何巧用典型事例,提高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事例用得好,可以使乏力的说教变得具体、生动;同时,事例教育从提供具体情境、分析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逐步上升到理论高度,有利于由知向行的转变,是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巧用事例,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有一阶段,学校的墙壁上有乱涂乱画的现象,我用照相机把校园里、楼梯处、教室墙壁上学生胡写乱画的粉笔、毛笔、彩喷字画痕迹都照了下来。然后组织学生清除这些痕迹,有一处是彩喷的,学校组织了专业人士进行清除,我便组织小记者对参与清除痕迹的同学和那位师傅进行现场采访,请他们谈一谈消除这些痕迹的感受。清除完后又组织小记者采访校长,请他谈一谈清除这么一块彩喷支付了那位师傅多少工钱。我把所有的涂画的痕迹照片和清除痕迹的过程都录制下来,借着周一的升旗仪式在学校的大屏幕上播放,让全体学生看,并发出通知:谁认出来哪一幅是自己写画的,找班主任和我说一下,可在接下来的分享交流课上站在教室前面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各班班主任针对这件事组织好全班学生讨论,多请同学谈感受,高年级的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多数学生都说有相同的一句话:不好看,弄脏了墙壁,以后不做这样的事儿了。画着容易,清除起来太难了,还浪费了学校的钱财,真是太不应该了。学生从这件事例中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后来学校没有再发生过胡写乱画的现象了。
我校强调学生入楼轻、不大声喧哗,但总有几名学生做不到。有一天,我在教室里听到走廊里有高声喧哗的现象,赶紧叫住班里几名喜欢高声喧哗的学生听,然后来到走廊里,寻到声音,制止那些学生。回到教室后,我问那几名学生:“他们高声喧哗,你们听着怎么样?”学生说:“聒噪。”“不好听。”“影响同学们学习。”后来,这几名学生的高声喧哗收敛了许多。
二、巧用事例,形成正确导向
小孩子在做了错事时总是喜欢推卸责任,“这不是我干的”,“这与我无关”。针对此情况,为了使孩子们成为有担当的人,我举了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我先讲了一个正面的事例:2012年11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经瘦西湖新天地路段时,不小心刮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他没有溜走,而是选择在原地等待车主。因为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纸条”准备赔偿。事后,他说:“当时根本没考虑是宝马车,自己赔不起,只是想到我撞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要承担责任,想当面和车主道歉。就在我写完纸条后,车主过来了,我和他说明情况后,他笑着向我挥挥手不要我赔偿,让我赶紧去上学,那一刻,我才终于如释重负。”接受记者采访时,17岁的徐砺寒显得有点羞涩:“这没有什么,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担当起来。”记者辗转找到了被撞宝马车的车主凌先生,他说:“是孩子的平凡举动让我获得了久违的感动。”这件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引来无数人转发,大家都表示:敢于担当的学生和大度的车主行为温暖人心。
接着,我又给孩子们讲了最近许多杂志上都刊登过的一个事例:杭州山水人家小区的路两旁,许多私家车被两个小孩用利器划得伤痕累累。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要四五万元。车主很愤怒,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也都报道了此事。第二天下午,其中一位小孩的母亲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她愿意承担全部的责任。首先她打印了一封致歉信,并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入口和楼梯口;然后联系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行,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最后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门铃由孩子自己摁。这个事例中,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她处理得很好,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推卸责任,也教会了自己的孩子勇于担当,能够面对自己的错误。这位母亲的做法令人敬佩,是最好的敢于担当的典型事例,比起教师的空洞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此外,我又举了一个反面的事例——轰动全国的药家鑫事件。一个大学生,驾车撞伤人,怕担责任,又把人杀死,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虽然人们为年轻生命而惋惜,更多的却是对他灭绝人性的不负责任的痛恨。
我没有过多地讲道理,而灵活地列举了三个事例,同学们在轻松的听故事过程中,就明白了道理,纷纷表示:今后要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三、巧用事例,明理导行
学校一再强调:进入走廊,轻声慢步靠右行,不追逐打闹,楼梯拐角处不急转身,收效甚微,时不时总有学生因追逐打闹相撞、磕伤的事故发生,产生了不良后果。
有一次,我校一个班的几名学生课间追逐打闹,在楼梯拐角处,其中一名学生把迎面上楼的一个同学撞得仰面倒了下去,结果,磕到了后脑勺,造成脑震荡,住进了医院。老师组织学生去医院看望,并把躺在病床上的那位同学的情形录了下来。周一升旗仪式上,我把录制的画面在大屏幕上播放给全体同学看,学生们看着躺在病床上的那位同学,神志不清,不能说话,一个个都流下泪来。那几个追逐打闹的学生更是闷闷不乐,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是非常后悔的。于是,我便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给全体同学谈谈感受。所有学生都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后来,校园里、走廊上几乎不再有追逐打闹的现象了。让受伤或者受害的学生现身说法,谈体会,由于是同龄人,心理、想法、感情相近,同学所讲,是比较容易被接受并产生共鸣的,比起老师大人们高高在上的说教,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实践证明:巧用事例能增强教育效果,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更有助于明理后的导行,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不妨大胆地进行尝试。
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通常的做法就是正面教育引导,即让学生知道应该怎么做,但教师的说教往往显得苍白无力,有效性不高。我结合自身与别的教师的教育实践,就如何巧用典型事例,提高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索。事例用得好,可以使乏力的说教变得具体、生动;同时,事例教育从提供具体情境、分析材料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逐步上升到理论高度,有利于由知向行的转变,是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巧用事例,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有一阶段,学校的墙壁上有乱涂乱画的现象,我用照相机把校园里、楼梯处、教室墙壁上学生胡写乱画的粉笔、毛笔、彩喷字画痕迹都照了下来。然后组织学生清除这些痕迹,有一处是彩喷的,学校组织了专业人士进行清除,我便组织小记者对参与清除痕迹的同学和那位师傅进行现场采访,请他们谈一谈消除这些痕迹的感受。清除完后又组织小记者采访校长,请他谈一谈清除这么一块彩喷支付了那位师傅多少工钱。我把所有的涂画的痕迹照片和清除痕迹的过程都录制下来,借着周一的升旗仪式在学校的大屏幕上播放,让全体学生看,并发出通知:谁认出来哪一幅是自己写画的,找班主任和我说一下,可在接下来的分享交流课上站在教室前面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各班班主任针对这件事组织好全班学生讨论,多请同学谈感受,高年级的学生用文字的形式写出了自己的感悟。多数学生都说有相同的一句话:不好看,弄脏了墙壁,以后不做这样的事儿了。画着容易,清除起来太难了,还浪费了学校的钱财,真是太不应该了。学生从这件事例中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后来学校没有再发生过胡写乱画的现象了。
我校强调学生入楼轻、不大声喧哗,但总有几名学生做不到。有一天,我在教室里听到走廊里有高声喧哗的现象,赶紧叫住班里几名喜欢高声喧哗的学生听,然后来到走廊里,寻到声音,制止那些学生。回到教室后,我问那几名学生:“他们高声喧哗,你们听着怎么样?”学生说:“聒噪。”“不好听。”“影响同学们学习。”后来,这几名学生的高声喧哗收敛了许多。
二、巧用事例,形成正确导向
小孩子在做了错事时总是喜欢推卸责任,“这不是我干的”,“这与我无关”。针对此情况,为了使孩子们成为有担当的人,我举了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我先讲了一个正面的事例:2012年11月2日下午,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骑自行车上学,途经瘦西湖新天地路段时,不小心刮坏了路旁停着的一辆宝马车的后视镜,他没有溜走,而是选择在原地等待车主。因为赶着上课,只好留下“联系纸条”准备赔偿。事后,他说:“当时根本没考虑是宝马车,自己赔不起,只是想到我撞坏了别人的东西,就必须要承担责任,想当面和车主道歉。就在我写完纸条后,车主过来了,我和他说明情况后,他笑着向我挥挥手不要我赔偿,让我赶紧去上学,那一刻,我才终于如释重负。”接受记者采访时,17岁的徐砺寒显得有点羞涩:“这没有什么,本来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自己做错了事,就应该负责,担当起来。”记者辗转找到了被撞宝马车的车主凌先生,他说:“是孩子的平凡举动让我获得了久违的感动。”这件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引来无数人转发,大家都表示:敢于担当的学生和大度的车主行为温暖人心。
接着,我又给孩子们讲了最近许多杂志上都刊登过的一个事例:杭州山水人家小区的路两旁,许多私家车被两个小孩用利器划得伤痕累累。粗略估计,仅这些划伤的修理费,就要四五万元。车主很愤怒,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也都报道了此事。第二天下午,其中一位小孩的母亲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她愿意承担全部的责任。首先她打印了一封致歉信,并复印了几十份,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入口和楼梯口;然后联系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行,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最后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门铃由孩子自己摁。这个事例中,作为犯错孩子的母亲,她处理得很好,自始至终,她都没有推卸责任,也教会了自己的孩子勇于担当,能够面对自己的错误。这位母亲的做法令人敬佩,是最好的敢于担当的典型事例,比起教师的空洞说教更具有说服力。
此外,我又举了一个反面的事例——轰动全国的药家鑫事件。一个大学生,驾车撞伤人,怕担责任,又把人杀死,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虽然人们为年轻生命而惋惜,更多的却是对他灭绝人性的不负责任的痛恨。
我没有过多地讲道理,而灵活地列举了三个事例,同学们在轻松的听故事过程中,就明白了道理,纷纷表示:今后要做一个敢于担当的人。
三、巧用事例,明理导行
学校一再强调:进入走廊,轻声慢步靠右行,不追逐打闹,楼梯拐角处不急转身,收效甚微,时不时总有学生因追逐打闹相撞、磕伤的事故发生,产生了不良后果。
有一次,我校一个班的几名学生课间追逐打闹,在楼梯拐角处,其中一名学生把迎面上楼的一个同学撞得仰面倒了下去,结果,磕到了后脑勺,造成脑震荡,住进了医院。老师组织学生去医院看望,并把躺在病床上的那位同学的情形录了下来。周一升旗仪式上,我把录制的画面在大屏幕上播放给全体同学看,学生们看着躺在病床上的那位同学,神志不清,不能说话,一个个都流下泪来。那几个追逐打闹的学生更是闷闷不乐,我知道他们心里一定是非常后悔的。于是,我便抓住这个时机,让他们给全体同学谈谈感受。所有学生都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后来,校园里、走廊上几乎不再有追逐打闹的现象了。让受伤或者受害的学生现身说法,谈体会,由于是同龄人,心理、想法、感情相近,同学所讲,是比较容易被接受并产生共鸣的,比起老师大人们高高在上的说教,其教育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实践证明:巧用事例能增强教育效果,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更有助于明理后的导行,是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不妨大胆地进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