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6岁的李阿姨,半年前开始,就感到自己的视力越来越不好。一直以为是“人老了,眼睛老花了”,但在体检中,才发现视力问题不是老花眼带来的,而是黄斑变性所致。李阿姨很疑惑:“我看东西时的确会出现物体变形或视野模糊的情况,但是并没有在眼睛里看见黄色斑块呀,怎么会是黄斑变性呢?”
黄斑变性并非“眼睛里有黄斑”
和李阿姨一样,许多患者常以有没有看见黄色斑块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黄斑病变,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黄斑变性,并非指黄色斑块。如果中老年人经常有视物变形或视野模糊的情况,就应该警惕黄斑病变。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患者还很容易将黄斑病变与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相混淆。
很多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眼底问题初步简单的自测方法就是阿姆斯勒方格表。“一个20厘米×20厘米的大方格。每个小格的长宽都是5毫米,中间有一个黑点。把方格表放在视平线30厘米的距离,在光线清晰平均的情况下,用一只眼睛凝视中间的黑点,如果发现方格表的中心或其他区域的白线出现弯曲、断裂或者变形,或者方格部分位置出现模糊或空缺,就有可能是眼底黄斑区出现问题了,要去找眼科医生做详细眼底检查。”在孙晓东看来,眼底问题的初步自测方法(阿姆斯勒方格表)是如此简单,但是他门诊中遇到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00个人中却只有5~6个能得到合理的早期积极治疗”。可见学会自测十分重要。
湿性黄斑变性致盲性大
黄斑不是眼睛里长的色斑,也不是什么异常组织,而是正常视网膜的一部分,位于视网膜中心区域,是人体视觉最关键的部位。“变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由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导致的形态和功能改变。一般意义上讲的“黄斑变性”,指的就是与年龄增长有关的黄斑区变性类疾病,它的特点是多见于老年人、双眼发病、进展较为缓慢。老年黄斑变性(AMD)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干性的。另一种是湿性的。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危害最大,如果不治疗,视力会快速下降,严重者会在2年内失明。
未来可能成为老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人类对失明的恐惧仅次于肿瘤,排在第二位。“在国外很多国家,黄斑变性已经是老年人群第一位的致盲原因,”专家表示,“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的延长,不久的将来黄斑变性很可能会超过白内障,成为老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老年人群的视觉和生活质量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年老以后还能有自由、健康的生活,一定要重视老年黄斑变性等难可逆盲眼底病的预防和治疗。”
由于影响的是神经组织,老年性黄斑变性被眼科界公认为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十年以前,湿性老年黄斑变性还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近年来,抗VEGF疗法被多个国际临床指南推荐为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一线治疗方案,它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视力丧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到目前,能得到妥善治疗的患者还不到2成。
什么是抗VEGF疗法?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英文缩写,又叫作血管渗透性因子。这种因子在多种眼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发病时,眼内VEGF浓度增加,产生不健康的新生血管,继而出现大量出血、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引起明显的血管渗漏,导致组织持续严重水肿。抵抗或减少VEGF在眼内的浓度,可以抑制疾病的进展,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因此,多年以来,眼科医生一直进行抗VEGF的研究。直到第一种抗VEGF药物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眼科的“抗VEGF时代”的来临。
老年黄斑变性是抗VEGF药物的第一治疗適应证。在抗VEGF药物出现之前,湿性黄斑变性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3年内的视力丧失率高达70%~80%。抗VEGF药物的出现,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一项长达7年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原来势必要失明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视力稳定,甚至有1/3的患者视力可以提高,而有1/3的患者无效。最新的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湿性黄斑变性导致失明的比率下降,认为与抗VEGF药物的使用有关。
除了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外,目前,抗VEGF疗法还能用于高度近视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辅助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抗VEGF治疗外还需注意啥?
比较遗憾的是,老年黄斑变性尚不能完全根治,患者需要坚持定期复查。每次打针后的1天、1周及每月复查,坚持1年,以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重新制订复查频率。
复查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常规的视力、眼压、OCT检查,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时间的检查结果,可以更好地观察病情变化,检查治疗效果。
黄斑变性虽然局限于眼睛,但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疾病发展与转归也有影响。孙晓东提醒,吸烟是已知的会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应戒烟;要控制高血压和肥胖等全身性因素;多吃富含叶黄素的蔬菜,如菠菜、玉米等。尤其是5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必不可少。切记,只有改善行为、规范治疗,才能控制黄斑变性,保住视力。
黄斑变性并非“眼睛里有黄斑”
和李阿姨一样,许多患者常以有没有看见黄色斑块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黄斑病变,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事实上,黄斑变性,并非指黄色斑块。如果中老年人经常有视物变形或视野模糊的情况,就应该警惕黄斑病变。由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所以患者还很容易将黄斑病变与白内障等其他眼部疾病相混淆。
很多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眼底问题初步简单的自测方法就是阿姆斯勒方格表。“一个20厘米×20厘米的大方格。每个小格的长宽都是5毫米,中间有一个黑点。把方格表放在视平线30厘米的距离,在光线清晰平均的情况下,用一只眼睛凝视中间的黑点,如果发现方格表的中心或其他区域的白线出现弯曲、断裂或者变形,或者方格部分位置出现模糊或空缺,就有可能是眼底黄斑区出现问题了,要去找眼科医生做详细眼底检查。”在孙晓东看来,眼底问题的初步自测方法(阿姆斯勒方格表)是如此简单,但是他门诊中遇到的老年黄斑变性患者“100个人中却只有5~6个能得到合理的早期积极治疗”。可见学会自测十分重要。
湿性黄斑变性致盲性大
黄斑不是眼睛里长的色斑,也不是什么异常组织,而是正常视网膜的一部分,位于视网膜中心区域,是人体视觉最关键的部位。“变性”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由细胞新陈代谢障碍导致的形态和功能改变。一般意义上讲的“黄斑变性”,指的就是与年龄增长有关的黄斑区变性类疾病,它的特点是多见于老年人、双眼发病、进展较为缓慢。老年黄斑变性(AMD)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干性的。另一种是湿性的。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危害最大,如果不治疗,视力会快速下降,严重者会在2年内失明。
未来可能成为老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人类对失明的恐惧仅次于肿瘤,排在第二位。“在国外很多国家,黄斑变性已经是老年人群第一位的致盲原因,”专家表示,“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均寿命的延长,不久的将来黄斑变性很可能会超过白内障,成为老年人第一位的致盲原因。老年人群的视觉和生活质量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为了年老以后还能有自由、健康的生活,一定要重视老年黄斑变性等难可逆盲眼底病的预防和治疗。”
由于影响的是神经组织,老年性黄斑变性被眼科界公认为最难治疗的疾病之一。十年以前,湿性老年黄斑变性还被认为是不治之症。近年来,抗VEGF疗法被多个国际临床指南推荐为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一线治疗方案,它能够控制病情进展,减少视力丧失,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到目前,能得到妥善治疗的患者还不到2成。
什么是抗VEGF疗法?
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英文缩写,又叫作血管渗透性因子。这种因子在多种眼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发病时,眼内VEGF浓度增加,产生不健康的新生血管,继而出现大量出血、纤维增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同时也引起明显的血管渗漏,导致组织持续严重水肿。抵抗或减少VEGF在眼内的浓度,可以抑制疾病的进展,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因此,多年以来,眼科医生一直进行抗VEGF的研究。直到第一种抗VEGF药物应用于临床,标志着眼科的“抗VEGF时代”的来临。
老年黄斑变性是抗VEGF药物的第一治疗適应证。在抗VEGF药物出现之前,湿性黄斑变性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患者3年内的视力丧失率高达70%~80%。抗VEGF药物的出现,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一项长达7年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原来势必要失明的患者中,有1/3的患者视力稳定,甚至有1/3的患者视力可以提高,而有1/3的患者无效。最新的美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湿性黄斑变性导致失明的比率下降,认为与抗VEGF药物的使用有关。
除了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外,目前,抗VEGF疗法还能用于高度近视的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辅助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抗VEGF治疗外还需注意啥?
比较遗憾的是,老年黄斑变性尚不能完全根治,患者需要坚持定期复查。每次打针后的1天、1周及每月复查,坚持1年,以后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情况重新制订复查频率。
复查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常规的视力、眼压、OCT检查,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时间的检查结果,可以更好地观察病情变化,检查治疗效果。
黄斑变性虽然局限于眼睛,但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对疾病发展与转归也有影响。孙晓东提醒,吸烟是已知的会导致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患者应戒烟;要控制高血压和肥胖等全身性因素;多吃富含叶黄素的蔬菜,如菠菜、玉米等。尤其是5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必不可少。切记,只有改善行为、规范治疗,才能控制黄斑变性,保住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