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软件企业由财务
软件转向全面进军管理软件10周年。上周,作为全国“两会”代表的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向大会提交了做强、做大中国软件产业的议案。此前不久的2月底,用友软件集团高调宣布,将其NC系列产品定位于中国高端软件。此类事件,将中国管理软件崛起的渴望暴露无遗。
支撑这样一种意图的信心,不仅来源于国产管理软件在本土市场的多年积淀,更来源于其越来越多地在与SAP、甲骨文的直面交锋中胜出。但是,中国管理软件是否真正迎来了高端崛起的拐点呢?毕竟,对于国产管理软件的口碑和认知,很多人还停留在财务软件这一至少还是10年前的认知水平上; 毕竟,迄今为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尚没有诞生世界级软件企业。
多年来,中国软件业界普遍认为,留给中国企业的惟一空间是应用软件。因为在操作系统层面,有强大的微软占据垄断地位。但事实证明,应用软件同样是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硬件或操作系统等产品,其市场形态总体上呈现出技术驱动、标准先行等特征。管理软件厂商所面临的则远非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能力的问题。它们必须深刻理解外部环境变化和客户需求变化,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应用创新、应用环境复杂多变、标准化进程艰难等多重因素的煎熬。对于高端复杂应用需求的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任何管理软件走向世界级的必修课。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差异,使得在PC和通信领域,华为、中兴、联想等可以率先挺进世界级企业列强。但归纳华为、联想的崛起的共同规律,对于中国软件业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即以全球化的视角经营企业,在竞争战略上,更是始终将同行业全球顶级企业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早在2001年前后,华为的一位朋友就悄悄透露: 华为内部在战略上有一个基本判断,未来5年,全球数据通信产品领域最终将剩下不超过3家通信企业,但其中必有华为!其语气之坚决,以当时华为的规模和实力而言,确实令人将信将疑。但随后的一系列演变和今天全球通信业的竞争格局,无不验证了这一切。在数据通信领域,初出茅庐的华为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始终将思科作为自己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从中低端网络产品入手,依托强大的本土市场需求,迅速完成了核心路由交换技术的追赶和积累,最终赢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可; 联想作为PC厂商,通过资本的运作,以非常规方式完成对世界级领先技术的积累,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从中国品牌向世界级品牌的跨越。当今中国管理软件领域,恰恰急需这样一种视野、气魄和决断。
中国管理软件显然还需要市场的锤炼。惟一可以感到庆幸的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仍在为中国软件锻造世界级水平提供着宝贵的“实验基地”。回望全球管理软件30多年的发展史,几乎任何堪称成功的管理软件品牌,都是依托传统产业经济的崛起而崛起的。
1972年,在德国制造业全面复兴之际,5个有志于面向企业提供标准化应用软件、加强企业实时处理能力的年轻人,从IBM德国公司辞职,成立了SAP公司,由此揭开了这家公司30多年辉煌历程的序幕。如同SAP因德国制造的崛起而崛起;甲骨文因美国企业的腾飞而腾飞;在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在中国企业不断寻求海外扩张之时,中国软件崛起的步伐将不可阻挡——但其前提必须是,至少在国内高端市场战胜SAP。
软件转向全面进军管理软件10周年。上周,作为全国“两会”代表的浪潮集团总裁孙丕恕,向大会提交了做强、做大中国软件产业的议案。此前不久的2月底,用友软件集团高调宣布,将其NC系列产品定位于中国高端软件。此类事件,将中国管理软件崛起的渴望暴露无遗。
支撑这样一种意图的信心,不仅来源于国产管理软件在本土市场的多年积淀,更来源于其越来越多地在与SAP、甲骨文的直面交锋中胜出。但是,中国管理软件是否真正迎来了高端崛起的拐点呢?毕竟,对于国产管理软件的口碑和认知,很多人还停留在财务软件这一至少还是10年前的认知水平上; 毕竟,迄今为止,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中国尚没有诞生世界级软件企业。
多年来,中国软件业界普遍认为,留给中国企业的惟一空间是应用软件。因为在操作系统层面,有强大的微软占据垄断地位。但事实证明,应用软件同样是一条更为艰辛的道路。硬件或操作系统等产品,其市场形态总体上呈现出技术驱动、标准先行等特征。管理软件厂商所面临的则远非技术创新和资本运作能力的问题。它们必须深刻理解外部环境变化和客户需求变化,无时无刻不经受着应用创新、应用环境复杂多变、标准化进程艰难等多重因素的煎熬。对于高端复杂应用需求的透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任何管理软件走向世界级的必修课。
也许正是由于这种市场差异,使得在PC和通信领域,华为、中兴、联想等可以率先挺进世界级企业列强。但归纳华为、联想的崛起的共同规律,对于中国软件业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即以全球化的视角经营企业,在竞争战略上,更是始终将同行业全球顶级企业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竞争对手。
早在2001年前后,华为的一位朋友就悄悄透露: 华为内部在战略上有一个基本判断,未来5年,全球数据通信产品领域最终将剩下不超过3家通信企业,但其中必有华为!其语气之坚决,以当时华为的规模和实力而言,确实令人将信将疑。但随后的一系列演变和今天全球通信业的竞争格局,无不验证了这一切。在数据通信领域,初出茅庐的华为坚持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策略,始终将思科作为自己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从中低端网络产品入手,依托强大的本土市场需求,迅速完成了核心路由交换技术的追赶和积累,最终赢得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可; 联想作为PC厂商,通过资本的运作,以非常规方式完成对世界级领先技术的积累,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从中国品牌向世界级品牌的跨越。当今中国管理软件领域,恰恰急需这样一种视野、气魄和决断。
中国管理软件显然还需要市场的锤炼。惟一可以感到庆幸的是,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仍在为中国软件锻造世界级水平提供着宝贵的“实验基地”。回望全球管理软件30多年的发展史,几乎任何堪称成功的管理软件品牌,都是依托传统产业经济的崛起而崛起的。
1972年,在德国制造业全面复兴之际,5个有志于面向企业提供标准化应用软件、加强企业实时处理能力的年轻人,从IBM德国公司辞职,成立了SAP公司,由此揭开了这家公司30多年辉煌历程的序幕。如同SAP因德国制造的崛起而崛起;甲骨文因美国企业的腾飞而腾飞;在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制造工厂,在中国企业不断寻求海外扩张之时,中国软件崛起的步伐将不可阻挡——但其前提必须是,至少在国内高端市场战胜S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