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的文学史意义重识

来源 :旗帜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jo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这样一个特定的时间节点,回顾已经超过四十年时间的所谓新时期文学,回望那个充满了理想主义精神气质的20世纪80年代,令人感慨良多。按照一般的文学史叙述,20世纪80年代是一个思潮脉络特别清晰的文学时代。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是,那个时代的文学基本上循着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以及“新写实小说”的方向一路走来,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末宣告终结。然而,只有在已经过去这么长时间之后回过头来重新理解审视那段早已披上历史尘埃的文学发展过程,我们方才猛然意识到,在这些不断更迭的诸多文学思潮中,如果着眼于未来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那么,相对来说,寻根文学与先锋文学这两种思潮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无疑要更为重大一些。
  首先,是寻根文学。如果联系当时马尔克斯荣获诺奖这一事实以及这一事实对中国文学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来说,寻根文学在1985年前后出現,实际上完全可以被理解为是中国作家渴望与世界文学进行对话的一种强烈意识和动机的产物。我们注意到,对于寻根文学的基本状况,文学史家洪子诚曾经做出过精当简约的描述:“在这一文学潮流中,韩少功表现活跃,他的《文学的‘根’》的文章,被人看作是这一文学运动的‘宣言’。韩少功认为,‘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说我们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当时发表的此类文章,还有郑万隆的《我的根》,李杭育的《理一理我们的‘根’》,阿城的《文化制约着人类》,郑义的《跨越文化的断裂带》等。在此之前的1984年初,达斡尔族作家李陀与乌热尔图的通讯也表达了相近的意见。李陀也许最先使用了‘寻根’这一语词,说‘我很想有机会回老家去看看,去寻根。我渴望有一天能够用我已经忘掉了的达斡尔语,结结巴巴地和乡亲们谈天,去体验达斡尔文化给我的激动’。在作家、批评家‘集束式’的阐述、倡导的基础上,80年代初以来表现了相近倾向的言论和创作,被归拢到这一旗帜之下,使这一事件‘潮流化’,并顺理成章地生成了‘寻根文学’的类型概念。”①
  也因此,如果说,在此之前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甚至于包括朦胧诗等文学思潮在内,都主要的是在围绕政治社会问题运行的话,那么,到了寻根文学这里,作家们的艺术表现视野就明显超越了政治社会,开始更多地在文化的意义上思考认识问题了。由政治社会转向范围更加阔大的文化层面,的确可以被看作是寻根文学的一大艺术进步。而寻根文学之所以能够突进到这样的一种艺术境地,在很大的意义上又与80年代以来中国的思想、学术界逐渐形成的文化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联系。应该注意到,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开始逐渐形成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的中西文化大讨论。虽然说,这样的讨论事实上并不可能得出某种具体可靠的文化结论来;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样的讨论却可以极大地起到在社会上广泛地传播文化的重要作用。寻根文学之所以能够在80年代中期的中国异军崛起,与当时这样一种极为普遍的文化氛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确应该感谢那位先后写出了《爸爸爸》《马桥词典》《日夜书》等优秀作品的作家韩少功。某种意义上,正是他那句“文学有根,文学之根应该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为未来的中国文学史打开了一扇“文化”的大门。因为我们都深深地知道文化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一句话,只有那些把创作之根深深地扎入到深厚文化土壤中的作家,才真正有望创作出具有原创价值的优秀文学作品来。
  其次,是先锋文学。对于先锋文学,洪子诚也给出过相对来说更加切合于文学史演进过程的描述。在洪子诚先生看来:“80年代后期,一批年轻小说家在小说形式上所做的实验,出现了被称为‘先锋小说’的创作现象。‘先锋小说’虽然与‘寻根’‘现代派’文学等一同组成80年代文学创新潮流,但它们之间也有重要区别。在‘先锋小说’中,个人主体的寻求和历史意识的确立已趋淡漠,它们重视的是‘文体的自觉’,即小说的‘虚构性’和‘叙述’在小说方法上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对中国当代文学来说具有‘革命’意义的小说‘实验’,它的观念和方法,与法国‘新小说’(阿兰罗布·格里耶的“零度叙述”,也被一些批评家用来描述“新写实小说”的文体特征)、拉美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以及博尔赫斯的创作有关。被用来解说‘先锋小说’文体实验的还有六七十年代美国的所谓‘反小说’。马原是这一‘小说革命’的始作俑者。他发表于1984年的《拉萨河的女神》,是当代第一部将叙述置于重要地位的小说。他的小说所显示的‘叙述圈套’,在那个时间成为文学创新者的热门话题。”②
  我们都知道,从根本上说,小说是一门特别强调作家艺术虚构想象能力的典型不过的叙事艺术。但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或许与来自于政治意识形态强有力的禁锢有关,中国当代小说却差不多完全被笼罩在了所谓“民族化”的叙事方式之中。并不是说民族化叙事就没有意义和价值,而是说当这种叙事方式成为一种笼罩性存在的时候,对于小说创作来说,其实也就变成了一场不应有的灾难。从这个角度来说,马原那句“我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所具有的解构与建构的意义就特别重大了。所谓解构,意味着马原这一批先锋作家借助于大量的文本实践,彻底打破并颠覆了已处于严重僵化状态的小说叙事模式。所谓建构,就是指通过这批先锋作家的积极努力,在打破陈旧叙事模式的同时,也赋予了小说叙事语言形式层面上某种非常重要的自由与民主精神内涵。
  注释:①②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版),第278—279、293—29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
  (本文选自:安徽文学 2018年12期)
其他文献
“如果你还没读过费兰特,就好比你在1856年还没读过《包法利夫人》……”  ——《格兰塔》  这个夏天,“那不勒斯四部曲”在中文世界完结。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接受了本刊的专访,这是她在亚洲范围内首次接受媒体采访,也是目前为止唯一的一次。在阅读小说之外,这是我们距离费兰特最近的时刻。  在大多数阅读中,我们无法回避作者本人的存在,甚至有时需要他们“在场”——写作者的个人生活、经历、趣味,往往会成
期刊
战役爆发背景开战时机出现一波三折  1949年5月27日,解放军攻占上海,渡江战役即将胜利结束。蒋介石不得不接受内战的全面失败,只能撤离大陆,逃往台湾。同时,国民党军派出重兵把守浙东的一江山岛、大陈岛等沿海诸岛,组成了沿海指挥防御体系,作为保护台湾的屏障,反攻大陆的跳板,袭扰大陆的基地。这些岛屿的防务由“大陈防卫区司令部”组织实施,刘廉一任总指挥,守军主要是美械装备的第46师和6个突击大队,还有1
期刊
当前政策的效果尚有滞后性,考虑到当前经济整体下行态势,预计2019年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较大压力。同时,政策底出现后,中国经济能否切实取得“六稳”的效果?  得益于特朗普大力度的减税政策,美国经济2018年增长超预期。然而,展望2019年,伴随着美国税改红利的消退、结构性问题的困扰,以及美国政治方面的风险不减,美国经济可能会出现触顶回落的态势,而这将对美国乃至全球市场产生影响。  具体来看,一是
期刊
时值年中,中国经济亮出了上半年成绩单。  7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指出国民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结构调整深入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起步良好。  在稳中向好态势延续的同时,一些变化也在反映着宏观经济未来的前景。半年报详细数据显示,上半年部分需求指标增速有所波动,而中国经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有增无减。  如何通过这些延续与
期刊
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有一个叫巨塘的村庄,已有600多年历史。古村南北群山绵廷,因环山之地围绕着一巨大水塘,而得名。村中居民皆为容姓,形成一个以血缘为纽带,宗族为核心的中国传统聚居区。古村丽影  从村口往村中央走,青石铺成的村道和鹅卵石镶嵌的巷道映入眼帘。放眼四周,古民居依山而建,以砖木结构为主,设计精巧,规划有致;东西、南北各有两条巷道,成“井”字形。村中的古建筑多为明清时期中西式风格,
期刊
稳中有变的中国经济来到十字路口,能够拯救中国经济的,究竟是大基建还是大减税?  基建投资的好处当然显而易见。当前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在于,很多不确定因素来自外部,并非中国自身可以把控,从最悲观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有可能在短期之内面临断崖式下跌。为了避免出现极端情况,以最有把握的基建投资对冲不可知的外部风险,可以算是最稳妥的办法。  不过,在经过了多年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之后,如果重新再来一轮基建投资的高
期刊
美军派驻延安观察组,是第一个进入革命根据地的美国官方代表团。观察组派驻延安期间,中共高层领导人与观察组成员频繁接触,中共方面还尽最大可能为观察组工作提供了各种便利。延安人永远说“有办法,有办法”  美军观察组是分两批前往延安的。  蒋介石强烈反对将美军观察组称之为“使团”,因为使团二字代表着外交权,用于中央政府,蒋介石认为只能叫视察组。但中共方面认为,美军并非中共的上级,不能“视察”。经过三方协调
期刊
【关键词】民营企业家 民营经济 新型政商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国内外引起极其强烈的反响,堪称是继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又一个兴起发展民营经济热潮的宣言书,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具有里程碑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家的期待很明确,就是要让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这个定心丸是建
期刊
海伦·斯诺1907年出生于美国犹他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她13岁开始写剧本,梦想着当作家。她常在报上看到埃德加·斯诺关于中国的报道,被斯诺的文采打动,为他笔下的神秘中国所吸引。  1931年8月1日,海伦以美国报业联合会驻华特约记者的身份到达上海。当天,她就约见了斯诺。那时,斯诺刚从东南亚回来,得了疟疾,又因为写同情中国人民的文章,被上海的西方人污蔑为“白人的叛徒”,处处不如意,正打算回国。海伦拿
期刊
时间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不偏不向。把握住时间才能掌控命运,从1978年到2018年这40年间,中国的改革开放抓住了契机,取得的成就让世人瞩目并为之惊叹,民众的生活环境和观念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一经刊发便引发热议,随之而来的是对未来发展的创新与探索。40年后的今天,再回首这些年走过的岁月,那些曾经用过的老物件还历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