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分类号:G633.51
学业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评价。它是对教学效果得出价值判断的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活动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强化作用。通过学业评价,人们可以判断教学的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进行测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怎样的学业评价才是可行的、可信的等直面评价操作性的问题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PISA理论的简介
由OECD(经济合作组织)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它以实现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以纸笔测验衡量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2003年新增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PISA的基本目标是“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挑战时如何使用知识、学生在今后的非学校环境中如何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做出选择和进行决策。这一点是PISA评价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它代表了一种国际评价领域的新趋势,它重点评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概念与理论。这种向生活实践回归的评价目标,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坚持的方向基本一致。《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评价建议:本课程侧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不仅测查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本课程涉及很多当今面临的社会问题,应突出评价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由此可见,PISA理念与初中社会《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具有一致性。
二、什么是历史情境试题
历史情境类试题是指通过课本以外的史料或与现实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以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命题形式。如《2011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绍兴卷》:
12.某地初中同学在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三、常见历史情境创设的方式
1.用名句诗歌来创设情境:
18、“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所描绘景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唐朝统治者
A.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B.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C.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D.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10.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聞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
特点:用名句诗歌来创设情境,题干精练设问简洁,而且形象生动,具有一定趣味性。许多名句诗歌又是学生所熟悉,试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便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历史图片创设情境:
21.(8分)20世纪以业,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展现了中华民族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8.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特点:情境创设直观形象较生动,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有一叶知秋的效果。
3、用数据图表来创设情境:
10.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①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0.(8分)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2分)
(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2分)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4分)
特点:通过数字图表,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具有考察学生思维力度的效果。
4、用文字材料创设情境:
8.2011年热播电视剧《宫》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在东北,大量人丁在建造万里长城;
②在西北,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8分)閱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百年来,清华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为国求学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
材料二:在清华百年校庆的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希望全国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1)在清华建校的同一年,我国发生了哪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2)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三位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哪些重大贡献?由此谈谈你对“教育为本”的理解(4分)
(3)对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希望,你打算怎么做?(2分,照抄本题材料不给分)
特点:通过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与要考察的背景知识有一定联系,而这过程就是考察学生思维的过程。
四、历史情境试题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试题编制存在设问不精练
14.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绍兴卷》
该题设问不精练,题干部分“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全可以不要,直接设问“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即可,而且考查学生的思维力度不够;
2、试题编制存在设问没有梯度,无法很好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杭州卷》
35.(共8分)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
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材料一:法西斯的暴行(图十,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被关押者;图十一,毫无人性的日本法西斯分子)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法西斯的“邪恶”表现。(2分)
⑵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举出这一年影响战争走向的两件大事。(2分)
材料二: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分)
⑷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领导人举行会议,讨论有关战后重大问题,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1分)
第35题2、3、4设问没有思维力度,学生无需材料即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很大程度是考学生的记忆力,而非思维能力。
3、引用材料超出学生认知范围,难度较大:如《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杭州卷》:
10.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该题中所运用的材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领袖制、委员制”超出学生学识水平。
4、引用材料和设问没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如《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嘉兴卷》:
15、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巴黎举办世博会。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 来克星顿枪声 B 颁布《人权宣言》 C 攻克巴士底狱 D 波士顿倾茶事件
该题设问与与世博会的联系没有关系,过于牵强。
五、历史情境试题命题建议
1、编制的步骤:①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和要求;②确定测试的内容和目标(立意);③确定试题的题型;④草拟试题(立意、情境和设问);⑤反复修正试题(摩题);⑥制订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编制策略:(1)做好价值取向:①思想正确,正面引导;②人文气息,富有情趣;③能力立意,难易适应。(2) 试题的基本要求:①知识内容科学;②逻辑关系顺畅(理论逻辑、生活逻辑);③问题设置恰当(指向、回答的路径要明确);④语言表述正确。
3、编制技巧:
①角度选择——独辟溪径、独具匠心
②情境创设——合理恰当、富有情趣
③呈现方式——新型多样、生动活泼
4、时政热点的运用:(1)热点选择的三要素:热点本身、学科知识、学生实际。即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关注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百姓息息相关,且普遍关注;关注反映时代特征,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关注浙江和衢州的过去与现在,突出地方特色。(2)选用热点要创设新型情境,情景化要注意符合学生的特点,不要成人化。坚持价值导向,试题体现思维含量。
5、几点体会
①功底。教师要命好题,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夯实专业基础,要多读书,丰富知识积淀,要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拓宽生活视野;
②功力。教师要命好题,必须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要认真钻研课标考标,要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要琢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现状,要探索命题的规律和技术;
③功夫。教师要命好题,必须舍得下功夫。要化时间和精力,勤于思考,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捕捉到命题的灵感。要反复揣摩,不厌其烦地不断修正,才能逐步完善,命出一道较好的试题。
学业评价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就作出评价。它是对教学效果得出价值判断的手段,也是反馈教学活动信息的途径,具有诊断、调节、强化作用。通过学业评价,人们可以判断教学的质量水平,发现问题并据此采取措施改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学业进行测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学校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怎样的学业评价才是可行的、可信的等直面评价操作性的问题成了教师关注的焦点。
一、PISA理论的简介
由OECD(经济合作组织)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生学习评价项目之一,它以实现学生终生发展为目的,以纸笔测验衡量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能力和科学能力(2003年新增问题解决能力的测试),了解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各国初中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PISA的基本目标是“评价学生在现实生活与学习过程中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临挑战时如何使用知识、学生在今后的非学校环境中如何保持继续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如何做出选择和进行决策。这一点是PISA评价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它代表了一种国际评价领域的新趋势,它重点评价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而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的概念与理论。这种向生活实践回归的评价目标,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坚持的方向基本一致。《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评价建议:本课程侧重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不仅测查学生对历史、地理学科及相关学科基本技能的掌握,更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和创造性思维的水平。本课程涉及很多当今面临的社会问题,应突出评价学生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其中不仅包括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学生参与体验、探究活动而发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由此可见,PISA理念与初中社会《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具有一致性。
二、什么是历史情境试题
历史情境类试题是指通过课本以外的史料或与现实相关的材料创设历史情境,以考查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命题形式。如《2011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绍兴卷》:
12.某地初中同学在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国民党报刊中,查阅到一些民主人士对毛泽东的称赞:“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这些民主人士主要称赞毛泽东
A.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举 B.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的胆魄
C.在北平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 D.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三、常见历史情境创设的方式
1.用名句诗歌来创设情境:
18、“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1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诗中所描绘景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唐朝统治者
A.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B.重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C.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 D.减免租赋,减少力役,不误农时
10.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聞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
特点:用名句诗歌来创设情境,题干精练设问简洁,而且形象生动,具有一定趣味性。许多名句诗歌又是学生所熟悉,试题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便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历史图片创设情境:
21.(8分)20世纪以业,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展现了中华民族呕心沥血的奋斗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8.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特点:情境创设直观形象较生动,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具有一叶知秋的效果。
3、用数据图表来创设情境:
10.统计图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有
①战争是人类文明的浩劫 ②两次战争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③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④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20.(8分)制作年代尺和探究主要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年代尺
材料二: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历史事件的一些关键词:
“五四风雷” “南昌枪声” “卢沟烽火” “开国大典”
(1)从材料二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胜利分别选出恰当的关键词。(2分)
(2)“卢沟烽火”点燃了哪场战争?把我国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时间标注在年代尺上。(2分)
(3)为A这一历史事件撰写一个合适的关键词,并说说它与“五四风雷”“南昌枪声”“开国大典”之间的联系?(4分)
特点:通过数字图表,能较好考查学生分析与归纳能力,具有考察学生思维力度的效果。
4、用文字材料创设情境:
8.2011年热播电视剧《宫》剧中女主人公晴川穿越时空来到了清朝。她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 ①在东北,大量人丁在建造万里长城;
②在西北,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③在西南,改土归流开始大规模推行;
④在中央,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8分)閱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4月24日,清华大学迎来百年校庆。百年来,清华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弘扬为国求学的传统,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人才,如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
材料二:在清华百年校庆的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希望全国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1)在清华建校的同一年,我国发生了哪场资产阶级革命?其最大历史功绩是什么?(2分)
(2)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三位科学家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哪些重大贡献?由此谈谈你对“教育为本”的理解(4分)
(3)对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希望,你打算怎么做?(2分,照抄本题材料不给分)
特点:通过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与要考察的背景知识有一定联系,而这过程就是考察学生思维的过程。
四、历史情境试题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试题编制存在设问不精练
14.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绍兴卷》
该题设问不精练,题干部分“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全可以不要,直接设问“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即可,而且考查学生的思维力度不够;
2、试题编制存在设问没有梯度,无法很好考查学生思维能力
《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杭州卷》
35.(共8分)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世界各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法
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的战争,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战争。
材料一:法西斯的暴行(图十,奥斯威辛集中营的被关押者;图十一,毫无人性的日本法西斯分子)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法西斯的“邪恶”表现。(2分)
⑵1942年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关键一年,请举出这一年影响战争走向的两件大事。(2分)
材料二:中国作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抗击了70%的日本侵略军,最终以3500多万儿女捐躯为代价,战胜了日本法西斯。
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3分)
⑷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领导人举行会议,讨论有关战后重大问题,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1分)
第35题2、3、4设问没有思维力度,学生无需材料即可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很大程度是考学生的记忆力,而非思维能力。
3、引用材料超出学生认知范围,难度较大:如《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杭州卷》:
10.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该题中所运用的材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领袖制、委员制”超出学生学识水平。
4、引用材料和设问没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如《2010年初中社会思品学业考试试卷·嘉兴卷》:
15、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之际巴黎举办世博会。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 来克星顿枪声 B 颁布《人权宣言》 C 攻克巴士底狱 D 波士顿倾茶事件
该题设问与与世博会的联系没有关系,过于牵强。
五、历史情境试题命题建议
1、编制的步骤:①研读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中的内容和要求;②确定测试的内容和目标(立意);③确定试题的题型;④草拟试题(立意、情境和设问);⑤反复修正试题(摩题);⑥制订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2、编制策略:(1)做好价值取向:①思想正确,正面引导;②人文气息,富有情趣;③能力立意,难易适应。(2) 试题的基本要求:①知识内容科学;②逻辑关系顺畅(理论逻辑、生活逻辑);③问题设置恰当(指向、回答的路径要明确);④语言表述正确。
3、编制技巧:
①角度选择——独辟溪径、独具匠心
②情境创设——合理恰当、富有情趣
③呈现方式——新型多样、生动活泼
4、时政热点的运用:(1)热点选择的三要素:热点本身、学科知识、学生实际。即关注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关注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百姓息息相关,且普遍关注;关注反映时代特征,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方面的问题。关注浙江和衢州的过去与现在,突出地方特色。(2)选用热点要创设新型情境,情景化要注意符合学生的特点,不要成人化。坚持价值导向,试题体现思维含量。
5、几点体会
①功底。教师要命好题,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要夯实专业基础,要多读书,丰富知识积淀,要关注社会,把握时代脉搏,拓宽生活视野;
②功力。教师要命好题,必须与研究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相结合。要认真钻研课标考标,要深入细致地研读教材,要琢磨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现状,要探索命题的规律和技术;
③功夫。教师要命好题,必须舍得下功夫。要化时间和精力,勤于思考,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捕捉到命题的灵感。要反复揣摩,不厌其烦地不断修正,才能逐步完善,命出一道较好的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