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来,廊坊市坚持"形象建设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建设"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强市名城为目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城市容貌明显改观,成为河北省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并获得两项河北人居环境奖。同时,廊坊成为全国目前唯一通过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的中等城市。
几年来,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997年的29平方公里扩展到54平方公里,主市区、开发区、万庄新区"三点组团"格局已经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3平方米,日供水能力由10.7万立方米增加到19.1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市气化率达到91%,集中供热率达到90%。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3.2平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09天,其中一级天数40天,建成80个城市广场、公园和主题游园,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确立廊坊市的发展定位
现代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竞争。廊坊地处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之间,建市晚、底子薄、实力弱,形成"小马拉大车"。要想在大北京这一特殊区域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打造良好的中心城市平台,栽好梧桐树,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良好的中心城市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的文化层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按照差异化思维,我们不与北京天津比楼高车多,不与沿海城市比海水沙滩,力求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城市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和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明确了廊坊的城市定位,即"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努力把廊坊建成"生态环保城、科技教育城、会展旅游城"。
重规划设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在规划设计上舍得花钱。廊坊的规划设计,采用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聘请国内外权威设计机构和一流专家参与。这几年,仅规划设计费投入就达近亿元。其中,请中国规划设计院编制控制性详规,花了400万元;请德国GMP公司、香港何显毅建筑师楼和澳大利亚SI公司规划设计文化艺术中心,花了近2000万元。同时,充分尊重专家意见,广泛听取市民呼声,严格按程序办事。为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我市成立了市规划审批委员会和规划专业评审委员会,凡较大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必须报经两个委员会评审,使城市规划设计逐步纳入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在规划执行上不怕得罪人。坚持规划即法、执法如山,"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始终坚持把城市建设牢牢掌控在规划之下,比较好地体现了城市定位和规划意图。
比如,在主市区、开发区和万庄新区之间以及城市周边,实施了占地25万亩的"双环绿带"工程,规划建设了万亩精品园林绿化,以及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和新奥艺术大道、桐万大道等建筑景观组群,在"小三点"之间形成了绿化带、景观带,也是隔离带,较好地体现了"三点组团"的城市布局,体现了"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定位。
根据廊坊实际,旧城改造投入大、建设慢、效益低,居民和开发商不积极,政府也不划算。我们在规划修编中确定优先开发新区,然后运用新区开发积累的经验,在旧城重点地带治理改造了80条小街小巷,新建了一批广场和游园,使旧城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运用市场机制,做好经营城市大文章
城市建设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靠市场机制打破资金瓶颈,变"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为"干多少事筹多少钱",在经营城市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1998年以来,用3亿元的财政投资,撬动了150亿元的城建投入。
1、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活二级市场。一是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地产交易中心,对经营性用地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几年来,共出让275.8公顷,成交额近10亿元,政府获得纯收益5.2亿元,大部分用于城市道路拓宽改造和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等工程。二是以土地置换方式盘活存量。三是公益设施与开发用地捆绑拍卖。2000年,我市建成了占地31亩的绿岛广场和经营性设施,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管理经营者。为此,政府决定将广场管理经营权与可开发土地捆绑式拍卖出让搞小区,搞活了广场设施的经营管理,又开发了一个精品小区。
2、打造诚信政府,利用开发银行贷款。近几年,我市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从几千万元,到4亿元、7亿元,做到了借得来、用得好、还得上,以诚实、守信赢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看重。2003年4月,廊坊与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一起被确定为开行大额授信试点市,信用等级被评为AA+,成功拿到了100亿元的授信额度。
3、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化运作方式,先后建成市区新水源地、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104国道市区段改造等一批较大项目。以规划设计和投资招投标的方式,投资8亿元建成了全长5公里的新世纪步行街,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最繁华的商业街,每年可带给政府税收4000万元,政府不但没有拿钱,还换来纯收益2亿元用于市政建设。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了新奥艺术大道。投资40亿元的东方大学城,就是靠政府给一项政策,支持鼓励发展了一个产业,建起了一座7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目前,已有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40多所高校、6.5万名大学生入住。
4、市政公用行业放开经营。将原来政府垄断经营的城市燃气行业,交给民营企业开发经营,开创了我省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运营的先河。目前市区7万户居民用上了洁净、安全的天然气,既方便了生产生活,又净化了大气环境。另外,在拍卖城市道路保洁权、公共位置广告经营权、公交线路运营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5、公益设施管理市场化。将公益设施的物业管理服务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占地660亩、一期投资1.5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5年管护项目向全国招标,在参与竞标的9家企业中,最高报价向政府要管护费2500万元,由于引入了市场机制,最终荣盛物业公司以5年不向政府要管护费一举中标。
今后,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按照打造科技教育城、生态环保城和会展旅游城的目标,首先把"小三点(主市区、开发区、万庄新区)"建设好。重点是借助东方大学城、清华科技园等教育、科研园区,整合教育科技资源,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把开发区建成教育和高科技中心区;借助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大型项目,把万庄建成绿色休闲中心。
几年来,市区建成区面积由1997年的29平方公里扩展到54平方公里,主市区、开发区、万庄新区"三点组团"格局已经形成。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3平方米,日供水能力由10.7万立方米增加到19.1万立方米,日污水处理能力8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城市气化率达到91%,集中供热率达到90%。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23.2平方米,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09天,其中一级天数40天,建成80个城市广场、公园和主题游园,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确立廊坊市的发展定位
现代区域竞争,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竞争。廊坊地处京津两个特大城市之间,建市晚、底子薄、实力弱,形成"小马拉大车"。要想在大北京这一特殊区域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打造良好的中心城市平台,栽好梧桐树,增强吸引力,提升竞争力。良好的中心城市是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平台,既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改善市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的文化层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按照差异化思维,我们不与北京天津比楼高车多,不与沿海城市比海水沙滩,力求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城市特色,实现错位发展。经过大量调查研究、专家论证和社会各界广泛讨论,明确了廊坊的城市定位,即"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努力把廊坊建成"生态环保城、科技教育城、会展旅游城"。
重规划设计,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在规划设计上舍得花钱。廊坊的规划设计,采用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聘请国内外权威设计机构和一流专家参与。这几年,仅规划设计费投入就达近亿元。其中,请中国规划设计院编制控制性详规,花了400万元;请德国GMP公司、香港何显毅建筑师楼和澳大利亚SI公司规划设计文化艺术中心,花了近2000万元。同时,充分尊重专家意见,广泛听取市民呼声,严格按程序办事。为确保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我市成立了市规划审批委员会和规划专业评审委员会,凡较大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必须报经两个委员会评审,使城市规划设计逐步纳入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在规划执行上不怕得罪人。坚持规划即法、执法如山,"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始终坚持把城市建设牢牢掌控在规划之下,比较好地体现了城市定位和规划意图。
比如,在主市区、开发区和万庄新区之间以及城市周边,实施了占地25万亩的"双环绿带"工程,规划建设了万亩精品园林绿化,以及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和新奥艺术大道、桐万大道等建筑景观组群,在"小三点"之间形成了绿化带、景观带,也是隔离带,较好地体现了"三点组团"的城市布局,体现了"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定位。
根据廊坊实际,旧城改造投入大、建设慢、效益低,居民和开发商不积极,政府也不划算。我们在规划修编中确定优先开发新区,然后运用新区开发积累的经验,在旧城重点地带治理改造了80条小街小巷,新建了一批广场和游园,使旧城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运用市场机制,做好经营城市大文章
城市建设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我们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靠市场机制打破资金瓶颈,变"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为"干多少事筹多少钱",在经营城市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1998年以来,用3亿元的财政投资,撬动了150亿元的城建投入。
1、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活二级市场。一是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地产交易中心,对经营性用地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几年来,共出让275.8公顷,成交额近10亿元,政府获得纯收益5.2亿元,大部分用于城市道路拓宽改造和市文化艺术中心建设等工程。二是以土地置换方式盘活存量。三是公益设施与开发用地捆绑拍卖。2000年,我市建成了占地31亩的绿岛广场和经营性设施,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管理经营者。为此,政府决定将广场管理经营权与可开发土地捆绑式拍卖出让搞小区,搞活了广场设施的经营管理,又开发了一个精品小区。
2、打造诚信政府,利用开发银行贷款。近几年,我市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从几千万元,到4亿元、7亿元,做到了借得来、用得好、还得上,以诚实、守信赢得了国家开发银行的看重。2003年4月,廊坊与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一起被确定为开行大额授信试点市,信用等级被评为AA+,成功拿到了100亿元的授信额度。
3、基础设施建设推向市场。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化运作方式,先后建成市区新水源地、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104国道市区段改造等一批较大项目。以规划设计和投资招投标的方式,投资8亿元建成了全长5公里的新世纪步行街,昔日的臭水沟如今变成了最繁华的商业街,每年可带给政府税收4000万元,政府不但没有拿钱,还换来纯收益2亿元用于市政建设。由民营企业投资,建成了新奥艺术大道。投资40亿元的东方大学城,就是靠政府给一项政策,支持鼓励发展了一个产业,建起了一座7平方公里的现代化新城。目前,已有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40多所高校、6.5万名大学生入住。
4、市政公用行业放开经营。将原来政府垄断经营的城市燃气行业,交给民营企业开发经营,开创了我省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运营的先河。目前市区7万户居民用上了洁净、安全的天然气,既方便了生产生活,又净化了大气环境。另外,在拍卖城市道路保洁权、公共位置广告经营权、公交线路运营权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5、公益设施管理市场化。将公益设施的物业管理服务推向市场、推向社会。占地660亩、一期投资1.5亿元的市文化艺术中心5年管护项目向全国招标,在参与竞标的9家企业中,最高报价向政府要管护费2500万元,由于引入了市场机制,最终荣盛物业公司以5年不向政府要管护费一举中标。
今后,进一步拓展城市空间,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按照打造科技教育城、生态环保城和会展旅游城的目标,首先把"小三点(主市区、开发区、万庄新区)"建设好。重点是借助东方大学城、清华科技园等教育、科研园区,整合教育科技资源,加快高科技产业发展,把开发区建成教育和高科技中心区;借助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大型项目,把万庄建成绿色休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