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埃及作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伟大的影响。本文简单从埃及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埃及人对死亡的重视等方面,阐释古埃及人对永恒的追求,以及这一理念在古埃及的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的深刻体现。
关键词:古埃及艺术 永恒 地理环境
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文明社会在历史表层的第一次涌动。埃及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只有它,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岁月里——可能占人类历史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时间里,一直存在于其永恒理念之中;存在于天地之间坚不可摧的建筑理念之中。得天独厚的博大雄浑使埃及艺术成为神圣的艺术之源,没有它,可能也就不会有欧洲艺术和亚洲艺术。
长期积累下的完善法则使古埃及的艺术极尽完美,严格的传承使古埃及的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古代艺术的特色。古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法则:理脉贯通。这条法则似乎为整个民族的全部创造物所共同遵循,也正是这个法则使得古埃及的每一个艺术作品的效果都是稳定、质朴、和谐而永恒的。
埃及艺术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其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古埃及的地理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对称性,是古埃及艺术家思想的来源。每当一个神庙建成,墙壁上有刻就“我完全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建成的。没有增加一个细节,没有减少一个细节。”这种对过去传统规则的尊崇正是埃及人取得非凡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古埃及人对艺术法则的尊崇可谓是单调的,甚至在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之前,这块土地和这个民族凝滞及附着在坚不可摧的石像线条中。线条已把他们的历史明确记载下来。几千年岁月的蹉跎,这些生活在尼罗河沿岸的人们生生不息,辛勤耕耘。他们终日面对着荒芜的沙漠、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的土地、单一的地貌,和永远循环往复的季节、黎明的太阳、傍晚的月亮还有夜空中的星辰。人们年复一年的劳作,尼罗河每年周期泛滥,这些有规律可循的地理环境,使古埃及人迫切的希望铸造永恒,推迟死亡的降临。花岗岩经得起风吹雨打,土地埋藏着石化的森林,在干燥的气候里,废弃树木能存在几个世纪,风干的尸体不会腐烂。庞大的金字塔巍峨的对抗着沙漠。埃及人用这些永恒不变的物质抵挡消亡,追逐永恒。
古埃及艺术对永恒的追求,在信仰方面的体现就是对死亡的重视。因为永恒和不朽正是死亡的对立面。古埃及十分盛行的木乃伊制作就根源于古埃及人来世永生的信念。埃及人相信来世是永恒存在的,永生的信念是古埃及人信仰的核心和关键,是古老而久远的。人生彼岸的复活是信徒最主要的宗旨。在亘古不变的自然中,他们看到作为有机体的形态会死亡,但他们为生命想象出许多轮回复生。他们对永生的渴望也曾促进他们赋予自己的灵魂个体的永恒性,而他们所面对的现象的延续性则给他们造成灵魂永恒的假象。古埃及人相信死亡是对来世一种准备,故而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必须给死者修造秘密的栖身之所,并使得经过防腐处理的躯体能抵御自然力、猛兽,特别是人的伤害,必须让死者和他生前熟悉的物品一起合葬。古埃及人生来讲求实际,墨守成规,客观上也有助于保存他们的文明成果。尽管他们晚期经常遭受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对于古老的习俗还是信守不渝,尤其对宗教上的许多传统决不抛弃。古代埃及一直盛行厚葬之风,法老时代凡是能修起正式坟墓的埃及人,就会不惜钱财去办理他们认为“有死之年”必备的各种物品来装饰坟墓。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物的保存也大有裨益,尼罗河两岸大多是沙漠,每年很少下雨,随葬的物品在干沙覆盖下不会受到什么损害。在埃及几乎没有什么埋在沙里的珍宝会腐烂,就是挖出来最精致的雕刻品,也是完美如新的,干燥的沙土能永远保存一切。
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过在死者坟墓里放置随葬品的习俗,但从来没有一个像古埃及人那样生前就为死后的生活不遗余力地准备。对死后世界深信不疑的观念,使他们在告别尘世之时就把一切能用得上的物品连同他们的遗体一起埋入坟墓,以便在冥世继续享用。即使是在最为简陋的坟墓中,死者遗体身边也会摆放些陶罐、工具和个人用品。家境富裕的人们能够建造得起精致的坟墓,里面配置一些家具、供品和衣物。对于无法埋入坟墓的物品,古埃及人就代之以制作精巧的模型。五千多年来,古埃及人一直把他们文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和死者的木乃伊一起埋进天然防腐的沙土里。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得到有关古埃及文明一套较为完整的记载,使古代埃及文化的许多遗产保存至今。
古埃及艺术自成体系,但同样呈现出程式化和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里,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模式:人物的表现形式往往是行进式和坐式;突出法老的高大人物形象;人物的雕塑采用正面,塑造的人物,脸面呆板、冷漠。法老必须画得高大,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因为在古代埃及这样一个王权神授的国度里,法老就是在世的神,艺术作品表现法老的形象必须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根据实际看到的样子去塑造,必须把人神一体的君主表现得尽可能的充分和完美,让人们看到统治者的气质和风度,摆脱世间俗事。浮雕与绘画都配合以象形文字来说明古埃及人的陵墓、庙宇和纪念碑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在世界建筑艺术发展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纵观古代埃及的艺术,始终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伴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埃及人“永恒”和“不变”的信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创作观念和作品风格。贯穿于古代埃及艺术中的“常存的秩序”和“恒定的伦理”使其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埃及艺术已成为一种宁静、宽容、忍耐、温和、永恒、不求回报、不记得失的艺术,几千年来它就一直在那里静静的矗立着,影响着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
[2]迟轲主编.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江苏教育出版社
[3]金寿福.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M].复旦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古埃及艺术 永恒 地理环境
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文明社会在历史表层的第一次涌动。埃及艺术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只有它,在长达五千多年的岁月里——可能占人类历史的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的时间里,一直存在于其永恒理念之中;存在于天地之间坚不可摧的建筑理念之中。得天独厚的博大雄浑使埃及艺术成为神圣的艺术之源,没有它,可能也就不会有欧洲艺术和亚洲艺术。
长期积累下的完善法则使古埃及的艺术极尽完美,严格的传承使古埃及的艺术具有不同于其他古代艺术的特色。古埃及艺术最伟大的特色就是所有的雕像、绘画作品和建筑形式仿佛都遵循着同一法则:理脉贯通。这条法则似乎为整个民族的全部创造物所共同遵循,也正是这个法则使得古埃及的每一个艺术作品的效果都是稳定、质朴、和谐而永恒的。
埃及艺术理念的形成离不开其所处的独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决定着一个民族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审美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像人的皮肤一样,长久地保持下来并渗透到人们精神的各个领域”。古埃及的地理环境以及地形、地貌的一致性、对称性,是古埃及艺术家思想的来源。每当一个神庙建成,墙壁上有刻就“我完全是按照传统的模式建成的。没有增加一个细节,没有减少一个细节。”这种对过去传统规则的尊崇正是埃及人取得非凡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古埃及人对艺术法则的尊崇可谓是单调的,甚至在我们了解这段历史之前,这块土地和这个民族凝滞及附着在坚不可摧的石像线条中。线条已把他们的历史明确记载下来。几千年岁月的蹉跎,这些生活在尼罗河沿岸的人们生生不息,辛勤耕耘。他们终日面对着荒芜的沙漠、几乎没有什么明显变化的土地、单一的地貌,和永远循环往复的季节、黎明的太阳、傍晚的月亮还有夜空中的星辰。人们年复一年的劳作,尼罗河每年周期泛滥,这些有规律可循的地理环境,使古埃及人迫切的希望铸造永恒,推迟死亡的降临。花岗岩经得起风吹雨打,土地埋藏着石化的森林,在干燥的气候里,废弃树木能存在几个世纪,风干的尸体不会腐烂。庞大的金字塔巍峨的对抗着沙漠。埃及人用这些永恒不变的物质抵挡消亡,追逐永恒。
古埃及艺术对永恒的追求,在信仰方面的体现就是对死亡的重视。因为永恒和不朽正是死亡的对立面。古埃及十分盛行的木乃伊制作就根源于古埃及人来世永生的信念。埃及人相信来世是永恒存在的,永生的信念是古埃及人信仰的核心和关键,是古老而久远的。人生彼岸的复活是信徒最主要的宗旨。在亘古不变的自然中,他们看到作为有机体的形态会死亡,但他们为生命想象出许多轮回复生。他们对永生的渴望也曾促进他们赋予自己的灵魂个体的永恒性,而他们所面对的现象的延续性则给他们造成灵魂永恒的假象。古埃及人相信死亡是对来世一种准备,故而要把死者在来世所用的东西准备好,必须给死者修造秘密的栖身之所,并使得经过防腐处理的躯体能抵御自然力、猛兽,特别是人的伤害,必须让死者和他生前熟悉的物品一起合葬。古埃及人生来讲求实际,墨守成规,客观上也有助于保存他们的文明成果。尽管他们晚期经常遭受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但他们对于古老的习俗还是信守不渝,尤其对宗教上的许多传统决不抛弃。古代埃及一直盛行厚葬之风,法老时代凡是能修起正式坟墓的埃及人,就会不惜钱财去办理他们认为“有死之年”必备的各种物品来装饰坟墓。地理和自然条件对于古物的保存也大有裨益,尼罗河两岸大多是沙漠,每年很少下雨,随葬的物品在干沙覆盖下不会受到什么损害。在埃及几乎没有什么埋在沙里的珍宝会腐烂,就是挖出来最精致的雕刻品,也是完美如新的,干燥的沙土能永远保存一切。
世界上差不多所有的古代民族都有过在死者坟墓里放置随葬品的习俗,但从来没有一个像古埃及人那样生前就为死后的生活不遗余力地准备。对死后世界深信不疑的观念,使他们在告别尘世之时就把一切能用得上的物品连同他们的遗体一起埋入坟墓,以便在冥世继续享用。即使是在最为简陋的坟墓中,死者遗体身边也会摆放些陶罐、工具和个人用品。家境富裕的人们能够建造得起精致的坟墓,里面配置一些家具、供品和衣物。对于无法埋入坟墓的物品,古埃及人就代之以制作精巧的模型。五千多年来,古埃及人一直把他们文明创造的各种物品和死者的木乃伊一起埋进天然防腐的沙土里。因此,我们今天才能得到有关古埃及文明一套较为完整的记载,使古代埃及文化的许多遗产保存至今。
古埃及艺术自成体系,但同样呈现出程式化和对永恒与不朽的追求。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绘画作品里,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模式:人物的表现形式往往是行进式和坐式;突出法老的高大人物形象;人物的雕塑采用正面,塑造的人物,脸面呆板、冷漠。法老必须画得高大,占据画面的中心位置。因为在古代埃及这样一个王权神授的国度里,法老就是在世的神,艺术作品表现法老的形象必须按照“应有”的样子,而不是根据实际看到的样子去塑造,必须把人神一体的君主表现得尽可能的充分和完美,让人们看到统治者的气质和风度,摆脱世间俗事。浮雕与绘画都配合以象形文字来说明古埃及人的陵墓、庙宇和纪念碑的建筑风格和构造,在世界建筑艺术发展史上也是独树一帜的。
纵观古代埃及的艺术,始终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伴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埃及人“永恒”和“不变”的信念直接影响了艺术的创作观念和作品风格。贯穿于古代埃及艺术中的“常存的秩序”和“恒定的伦理”使其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埃及艺术已成为一种宁静、宽容、忍耐、温和、永恒、不求回报、不记得失的艺术,几千年来它就一直在那里静静的矗立着,影响着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艾黎·福尔.世界艺术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
[2]迟轲主编.西方美术理论文选[M].江苏教育出版社
[3]金寿福.永恒的辉煌——古代埃及文明[M].复旦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