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既有国际服务贸易壁垒的阻挠也有我国服务贸易自身发展失衡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优化策略的展望,旨在通过积极培育新业态推动各个领域均衡发展以及精准扶持等手段推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走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数据显示,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货物贸易。2012年-2019年,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速为4%,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速仅为0.36%。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合作的新引擎。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升,2019年国际服务贸易规模达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的24.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较晚。我国的服务贸易比重偏低、结构失衡、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目前,世界范围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对服务贸易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变得更加频繁,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立足于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优化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概述
“服务贸易”这一提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东京回合决议中,是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所签署的。1972年在美国的贸易法中正式出现了词汇“服务贸易”,1989年法律文献中提出了服务贸易。1995年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某一缔约国国内向其他任何缔约国国内提供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可以有互联网、电信以及邮电等渠道,服务内容上包括金融服务以及视听服务等。这种交付方式的本质为跨境交付,开展服务贸易的两个国家为交付的主体,其中一个国家提供产品,另一个国家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在跨境交付中,服务方可以向消费方提供咨询服务,例如信息服务或者法律援助等。在服务交易的过程中不涉及资本以及人力物资的流动,只需要远程通讯工具即可实现贸易的往来。
第二,某一缔约国向其他任何缔约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出国留学或者境外旅游等。这种方式为境外消费,在贸易中所提供的服务发生在服务提供方的境内。举例而言,A国旅游团队到B国参观旅游,那么所提供的旅游服务便发生在B国境内;甲国的政府和大学组织学生去乙国留学,那么乙国提供的留学服务便发生在自己境内。
第三,某一缔约国向其他任意缔约国通过具体化的服务来实现服务,包括投资、合作、设立独资企业或者合资企业,例如开设汽车生产厂、律师事务所等。这种服务贸易方式为商业存在,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服务提供方式,典型的案例为国际直接投资。服务国在消费国开设品牌分公司、大型超市商场以及外资银行等都属于此类。生产服务的一方通过注入流动资金的方式,在消费方国家开设企业为其提供服务,并以此来获得收益。
第四,某一缔约国的自然人向其他任意缔约国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方式属于自然流动。需要注意区分的是,商业存在是指服务方在消费方通过开设企业的方式提供服务,而自然流动属于个体性的行为,可以是短期的存在也可以是长期的行为。本文中所讨论研究的“服务贸易”即为上述内容。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但比重仍然偏低
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434亿美元,服务贸易的规模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仅相当于第一位美国的51.47%。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整体上来说服务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增长,剔除特殊年份2020年(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导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5.7%),1982年-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6亿美元上升至743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5%。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1982年的10.8%上升至2019年的14.44%,但比重仍然偏低。2019年,美国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的占比大约为25%。
2.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失衡,高端领域竞争力不足
从2019年的服务贸易结构数据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其中旅游贸易占比38.42%,运输贸易占比20.3%,其他贸易占据了剩下的份額。在服务贸易中,高附加值的新兴贸易产业所占的比重并不乐观,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仅占8.29%,知识产权使用费仅占5.53%。服务贸易产业的结构失衡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等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偏低,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旅游业、运输业和建筑业占比偏高。这种过度集聚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极易引发行业的恶性竞争,压缩贸易利润空间,而且会使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无法实现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以知识产权贸易为例,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进口额是出口额的5倍,我国在知识产权贸易方面是严重逆差。随着相关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我国在知识产权贸易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度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并不处于优势地位。
3.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
服务业的开放发展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都是有利的,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较小,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仅在6%-7%左右,严重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升级。例如金融服务业,由于过度的产业保护,极低的开放程度,导致其在服务贸易当中的比重仅为0.86%。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严重影响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国内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在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时候一般有两个标准:其一是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二是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从这两个标准来看,相较于2000年之前我国的服务业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我国的经济结构由依赖第一、二产业,逐渐向侧重第二、三产业发展。从201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已达47.4%,但是距离发达国家60%-80%的平均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除去总体水平上的不足,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导致过分依赖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竞争能力不足。
2.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协调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中央部委和关键部门承担,虽然在大的方向上能够保证国际服务贸易的稳步发展,但是面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具体要求,在管理执行环节仍然存在进步提升的空间。例如,中央和地方在制定国际服务贸易规章和政策时,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和差别,为执行和落实带来困难;服务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交叉不明确,行业发展容易出现垄断等。此外,在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标准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与国际接轨交流中存在困难。
3.服务贸易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国的服务贸易体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家将权力一定程度上下放给地方政府,但是政府和地方企业却往往不能遵照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使得供给侧的改革存在一定的阻力。例如过分重视现有的贸易基础,将政策和资金支持仍然侧重旅游、建筑、运输等传统行业,对新兴的服务贸易产业支持力度不够。同时服务贸易企业本身的管理发展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健全。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广告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为服务贸易领域提供了保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领域存在空白、体系尚不完善。
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受意识形态和国际竞争的影响各种贸易壁垒仍然存在,成为制约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市场准入限制,例如限制国外企业的投资、设置资本金额限制、征收准入税等;二是对人员国际流动的限制,例如规定企业人员必须为本国公民;三是针对服务商品制定不同的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的产品进入;四是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的障碍,例如不承认国外的学历、职业技能证书等。这些壁垒的设定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客观上的阻碍,唯有不断加强对话,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提升本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优化的对策建议
1.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拓宽服务贸易领域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撑,国内落后的服务业会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针对这一问题,必须提升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政府方面要加强重视,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给予服务贸易发展支撑。对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要做到稳中求进,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深化项目的发展,提高其中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力度,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例如大力支持文化、教育、信息以及金融等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除此之外,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政府要加大外交力度,拓展与世界各个地区国家的友好关系,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影响,拓宽与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领域,推动国内服务业水平的提升。
2.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
优化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结合我国优势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对于推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层面要加强对新兴服务业的扶持,在保证传统服务业发展优势的前提下,对资本密集型现代服务产业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进行有计划、有批次、有重点的发展,不断引导服务和技术的创新,提高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结构的转变。此外,要紧紧抓住新的服务业形式,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
鼓励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积极拓展数字服务贸易。新冠疫情催生了一大批数字服务贸易新业态,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办公、视频会议、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领域发展迅猛。因此,要积极挖掘具有“零接触”特征的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广泛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拓宽线上服务贸易边界。利用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大數据营销、电子支付、网络广告等数字服务贸易。对于这些新业态,国家要把握好发展的机遇,对新服务项目的研发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3.强化服务贸易管理,建立健全相关体制
就目前阶段而言,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对于服务贸易的管理模式为间接管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侧重于为企业提供优渥的软环境,通过宏观政策来实现引导,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干预企业的发展。我国在对外服务贸易的管理上大多数是政府垂直管理,由商务主管部门或其事业机构进行具体引导安排。这样虽然能够有效地调整国内服务产业以及对外贸易的宏观方向,但是也容易出现管理政策滞后或者滋生腐败的弊端。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借鉴西方的间接管理模式。首先,应当成立具有权威性的对外开放和宏观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中长期战略的制定;其次,明确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官方机构的职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对外服务贸易管理网络;再次,切实发挥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后,要加强对服务贸易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强化服务行业协会对整个市场和对外贸易的协调管理作用。
在新冠疫情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部分服务类企业会存在生存发展困难,对于这一问题政府在制定贸易管理制度时要给予特殊关照,帮助小型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制度引导服务企业的良性发展。 4.重视贸易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发展以及国内服务业结构的优化,离不开大规模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国家以及相关贸易企业要加强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本的博弈,但是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缺乏熟悉国际贸易服务的相关人才,尤其是律师、会计、企业家、金融家以及研究人员等高精尖领域的人才。针对这一现状政府要加强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承担起人才孵化的责任。第一,要加强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强化本国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引导国内企业与高校开展联合育人,培养理论和实践兼顾、创新和应用兼顾的多面手贸易人才。第二,要给予政策优惠,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为国内外服务贸易人才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促进贸易服务人才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第三,要做到留住人才,大力支持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和晋升机会,减少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流失。第四,要建立人才档案和激励机制,让有想法、有能力的行业人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并且得到相应的报酬和待遇。当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储备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时,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会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
五、結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以及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服务贸易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不论是在国际总体服务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还是总量都在逐年增加,应当从发展进步中及时总结经验梳理发展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存在。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贸易产业发展不足、服务贸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强调整和引导,从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重视贸易人才培养以及强化服务贸易管理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董展眉.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对外贸,2020(12):20-23.
[2]贝淑华,陈紫菱.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9(4):45-47.
[3]金龙布.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137.
[4]贺慧芳.北京市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5(33):116-118.
[5]蔡诚羡.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5):109-112.
[6]廖伟峰.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2(16):62-62.
作者简介:谢桂珊(1982- ),女,汉族,广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
关键词: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优化策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数据显示,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货物贸易。2012年-2019年,服务贸易的年均增速为4%,而货物贸易的年均增速仅为0.36%。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成为拉动全球贸易合作的新引擎。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持续提升,2019年国际服务贸易规模达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贸易的24.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较晚。我国的服务贸易比重偏低、结构失衡、国际竞争力不强,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目前,世界范围内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对服务贸易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变得更加频繁,为我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立足于当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我国国际贸易中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优化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服务贸易的内涵概述
“服务贸易”这一提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东京回合决议中,是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所签署的。1972年在美国的贸易法中正式出现了词汇“服务贸易”,1989年法律文献中提出了服务贸易。1995年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规定了服务贸易的四种方式,具体如下:
第一,某一缔约国国内向其他任何缔约国国内提供服务,在服务方式上可以有互联网、电信以及邮电等渠道,服务内容上包括金融服务以及视听服务等。这种交付方式的本质为跨境交付,开展服务贸易的两个国家为交付的主体,其中一个国家提供产品,另一个国家扮演消费者的角色。在跨境交付中,服务方可以向消费方提供咨询服务,例如信息服务或者法律援助等。在服务交易的过程中不涉及资本以及人力物资的流动,只需要远程通讯工具即可实现贸易的往来。
第二,某一缔约国向其他任何缔约国的消费者提供服务,例如出国留学或者境外旅游等。这种方式为境外消费,在贸易中所提供的服务发生在服务提供方的境内。举例而言,A国旅游团队到B国参观旅游,那么所提供的旅游服务便发生在B国境内;甲国的政府和大学组织学生去乙国留学,那么乙国提供的留学服务便发生在自己境内。
第三,某一缔约国向其他任意缔约国通过具体化的服务来实现服务,包括投资、合作、设立独资企业或者合资企业,例如开设汽车生产厂、律师事务所等。这种服务贸易方式为商业存在,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服务提供方式,典型的案例为国际直接投资。服务国在消费国开设品牌分公司、大型超市商场以及外资银行等都属于此类。生产服务的一方通过注入流动资金的方式,在消费方国家开设企业为其提供服务,并以此来获得收益。
第四,某一缔约国的自然人向其他任意缔约国境内提供服务,这种方式属于自然流动。需要注意区分的是,商业存在是指服务方在消费方通过开设企业的方式提供服务,而自然流动属于个体性的行为,可以是短期的存在也可以是长期的行为。本文中所讨论研究的“服务贸易”即为上述内容。
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服务贸易快速增长,但比重仍然偏低
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434亿美元,服务贸易的规模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仅相当于第一位美国的51.47%。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整体上来说服务贸易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得到快速增长,剔除特殊年份2020年(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影响导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5.7%),1982年-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6亿美元上升至743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约为15%。服务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从1982年的10.8%上升至2019年的14.44%,但比重仍然偏低。2019年,美国服务贸易在贸易总额的占比大约为25%。
2.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失衡,高端领域竞争力不足
从2019年的服务贸易结构数据来看,我国的服务贸易可以分为三大板块,其中旅游贸易占比38.42%,运输贸易占比20.3%,其他贸易占据了剩下的份額。在服务贸易中,高附加值的新兴贸易产业所占的比重并不乐观,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仅占8.29%,知识产权使用费仅占5.53%。服务贸易产业的结构失衡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知识产权服务等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占比偏低,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如旅游业、运输业和建筑业占比偏高。这种过度集聚于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现状极易引发行业的恶性竞争,压缩贸易利润空间,而且会使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无法实现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型。
以知识产权贸易为例,2019年我国知识产权进口额是出口额的5倍,我国在知识产权贸易方面是严重逆差。随着相关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加强,我国在知识产权贸易方面的支出将大幅度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高端服务贸易领域中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并不处于优势地位。
3.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
服务业的开放发展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都是有利的,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较小,服务贸易开放程度仅在6%-7%左右,严重影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和服务业的升级。例如金融服务业,由于过度的产业保护,极低的开放程度,导致其在服务贸易当中的比重仅为0.86%。由于我国服务贸易和服务业的开放程度低、管理水平落后,严重影响服务业的带动作用,使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三、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1.国内服务业发展不均衡
在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时候一般有两个标准:其一是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其二是从事服务业的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从这两个标准来看,相较于2000年之前我国的服务业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我国的经济结构由依赖第一、二产业,逐渐向侧重第二、三产业发展。从2019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占比已达47.4%,但是距离发达国家60%-80%的平均水平仍然有不小的差距。除去总体水平上的不足,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不均衡是制约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因素,导致过分依赖传统服务业,高附加值的新兴服务业竞争能力不足。
2.国际服务贸易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协调和管理工作主要由中央部委和关键部门承担,虽然在大的方向上能够保证国际服务贸易的稳步发展,但是面对《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具体要求,在管理执行环节仍然存在进步提升的空间。例如,中央和地方在制定国际服务贸易规章和政策时,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和差别,为执行和落实带来困难;服务业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交叉不明确,行业发展容易出现垄断等。此外,在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标准建设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在与国际接轨交流中存在困难。
3.服务贸易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我国的服务贸易体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国家将权力一定程度上下放给地方政府,但是政府和地方企业却往往不能遵照体制进行改革创新,使得供给侧的改革存在一定的阻力。例如过分重视现有的贸易基础,将政策和资金支持仍然侧重旅游、建筑、运输等传统行业,对新兴的服务贸易产业支持力度不够。同时服务贸易企业本身的管理发展机制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国际服务贸易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服务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进一步健全。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广告法》、《保险法》、《商业银行法》、《海商法》等重要法律法规,为服务贸易领域提供了保障,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领域存在空白、体系尚不完善。
4.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仍然存在
受意识形态和国际竞争的影响各种贸易壁垒仍然存在,成为制约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市场准入限制,例如限制国外企业的投资、设置资本金额限制、征收准入税等;二是对人员国际流动的限制,例如规定企业人员必须为本国公民;三是针对服务商品制定不同的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的产品进入;四是职业资格认证方面的障碍,例如不承认国外的学历、职业技能证书等。这些壁垒的设定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客观上的阻碍,唯有不断加强对话,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提升本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实现互利共赢。
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优化的对策建议
1.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拓宽服务贸易领域
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撑,国内落后的服务业会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针对这一问题,必须提升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全面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政府方面要加强重视,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给予服务贸易发展支撑。对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要做到稳中求进,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前提下,不断深化项目的发展,提高其中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与此同时,要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力度,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发展,例如大力支持文化、教育、信息以及金融等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国服务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除此之外,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政府要加大外交力度,拓展与世界各个地区国家的友好关系,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的影响,拓宽与沿线国家的服务贸易领域,推动国内服务业水平的提升。
2.优化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
优化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结合我国优势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对于推动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层面要加强对新兴服务业的扶持,在保证传统服务业发展优势的前提下,对资本密集型现代服务产业和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进行有计划、有批次、有重点的发展,不断引导服务和技术的创新,提高服务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结构的转变。此外,要紧紧抓住新的服务业形式,发展服务贸易新业态。
鼓励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积极拓展数字服务贸易。新冠疫情催生了一大批数字服务贸易新业态,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网络办公、视频会议、大数据分析、云服务等领域发展迅猛。因此,要积极挖掘具有“零接触”特征的数字服务贸易发展潜力。广泛应用移动互联技术,拓宽线上服务贸易边界。利用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大數据营销、电子支付、网络广告等数字服务贸易。对于这些新业态,国家要把握好发展的机遇,对新服务项目的研发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引导,推动我国服务贸易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3.强化服务贸易管理,建立健全相关体制
就目前阶段而言,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对于服务贸易的管理模式为间接管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侧重于为企业提供优渥的软环境,通过宏观政策来实现引导,一般情况下不会直接干预企业的发展。我国在对外服务贸易的管理上大多数是政府垂直管理,由商务主管部门或其事业机构进行具体引导安排。这样虽然能够有效地调整国内服务产业以及对外贸易的宏观方向,但是也容易出现管理政策滞后或者滋生腐败的弊端。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尝试借鉴西方的间接管理模式。首先,应当成立具有权威性的对外开放和宏观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中长期战略的制定;其次,明确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官方机构的职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明确的对外服务贸易管理网络;再次,切实发挥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最后,要加强对服务贸易行业协会组织建设,强化服务行业协会对整个市场和对外贸易的协调管理作用。
在新冠疫情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国内部分服务类企业会存在生存发展困难,对于这一问题政府在制定贸易管理制度时要给予特殊关照,帮助小型企业渡过难关,实现制度引导服务企业的良性发展。 4.重视贸易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的发展以及国内服务业结构的优化,离不开大规模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国家以及相关贸易企业要加强对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中,最主要的是人力资本的博弈,但是就目前阶段而言,我国缺乏熟悉国际贸易服务的相关人才,尤其是律师、会计、企业家、金融家以及研究人员等高精尖领域的人才。针对这一现状政府要加强政策和资金的引导,承担起人才孵化的责任。第一,要加强对教育和研发的投入,在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强化本国人才的培养;同时要引导国内企业与高校开展联合育人,培养理论和实践兼顾、创新和应用兼顾的多面手贸易人才。第二,要给予政策优惠,积极引进海外人才,为国内外服务贸易人才提供交流和互动的平台,促进贸易服务人才知识技能的全面发展。第三,要做到留住人才,大力支持国内服务业的发展,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和晋升机会,减少服务贸易领域人才的流失。第四,要建立人才档案和激励机制,让有想法、有能力的行业人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并且得到相应的报酬和待遇。当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储备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时,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会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
五、結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以及地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国际服务贸易总体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不论是在国际总体服务贸易中所占的份额还是总量都在逐年增加,应当从发展进步中及时总结经验梳理发展成果。但是由于我国国际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国内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存在。高附加值的新型服务贸易产业发展不足、服务贸易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才短缺等问题依然制约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和企业必须加强调整和引导,从加快外贸企业转型、培育服务贸易新业态、重视贸易人才培养以及强化服务贸易管理等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董展眉.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对外贸,2020(12):20-23.
[2]贝淑华,陈紫菱.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9(4):45-47.
[3]金龙布.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9):137.
[4]贺慧芳.北京市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5(33):116-118.
[5]蔡诚羡.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国际竞争力定量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5):109-112.
[6]廖伟峰.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商业,2012(16):62-62.
作者简介:谢桂珊(1982- ),女,汉族,广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