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核心内容。
关键词中技生、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核心内容。它不仅是各种素质养成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发展对其它素质的发展还有着很多的制约作用,甚至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中技生来说,在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方面表现出来的自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及乐观、豁达、进取、坚强、果断等品质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中技生正处于14~18岁之间,这段时间身心发展迅速,身体技能迅速健全,在心理上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最佳期,各种意识的觉醒、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就特别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这不仅关系着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未来一生的发展,也必将对技工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我这十几年的观察,有相当一部分的中技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困扰,影响着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技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胆小、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社会适应性差、人际交往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不灵活、青春期心理问题(如:孤独心理、空虚心理、青春期焦虑、早恋等)及说谎、考试作弊、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问题。中技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面广而复杂的。经过思考,我认为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
一、个人因素
1、随着中技生知识面的增强,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开始思考人生与社会,提出诸如:“人生的意义”、“生活理想”等类问题,但由于在认知方面又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弱点,看问题具有片面性、盲目性和表现性,有时只凭自己的感觉和情绪,个人的愿望和爱好或社会上的时髦观点来认识社会上的人和事,决定取舍,因而他们常被一些表象所迷惑,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反映在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上,有些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及时行乐、金钱之上、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思想侵蚀着他们的心灵。
2、步入青春初期的中技生,自我意思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主体意识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们在心理上、言行上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实际上则表现出较差的自主能力,他们尚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言过其实,当碰到理想和现实分裂之时,常使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厌恶、悲观、失望的病态心理,从而坠入自卑、焦虑、孤僻的困境。有的学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一些正确的教诲、道德准则、规章制度反其道而行之。还有的学生为证实自我价值的存在,不是通过积极的自觉的途径,而是通过惹事生非,寻求惩罚,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从而落入狼狈不堪的地步。
3、随着生理的成熟及性意识的觉醒,男女同学对自身的一系列的变化感到不安,对两性之间的关系感到迷惑。受性本能的驱使,渴望更多的了解异性,引起异性的注意,有些同学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有些学生陷入单相思的痛苦境地,还有些同学终日想入非非、不思进取,甚至有些学生做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学校教育的因素
1、一年级新生自我重新定位及目标的重新选择,新生活的重新适应,对学生带来诸多的压力和不适。如一位一年级新生说:“我从未离开过父母,单独远行住集体宿舍,有许多人际关系上的矛盾不知如何解决?”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毕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知自己能干什么?有的学生为要离开学校要进入社会而焦虑不安。
2、有些教师教育观念和意识的落后,师生关系很紧张,教师的反向教育:“如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对学生随意挖苦、讽刺、过界、给学生下定论等等做法,导致学识紧张、压抑、自卑、逆反……等。
3、对于中技生心理教育、引导及心理干涉手段少。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自我心理调试及训练方法,对于自我的心理不适不能及时疏导,从而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三、家庭及社会因素
1、现在的中技生有百分之八十来之于农村,现在国家各项政策已经开始向农村倾斜,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农村正在由贫困向小康转型,转型时期的农村环境趋于多元化发展,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缺乏精神食粮,也缺乏文化引领,这种变化导致农村孩子的心理呈现多元发展。 而且每个家庭孩子都比较少,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过分依赖、自我封闭、缺失动力、孤独无助 、不懂感恩 。再加上对新生活的适应,离家远行又没有亲人照顾,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寂寞、空虚的心理。
2、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良锈不齐,使学生是非观念模糊,不少学生对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认同程度降低,他们的道德心理上经常出现嫉妒、多疑、无所谓、不合群等异常现象。
由以上可见,中技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必须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就技校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1、课程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的素质结构,把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列入技工学校的教学计划,开设专门课程,这在时间上和内容上为学生心理素质给予了充分的保证。做到了教育经常化,知识系统化,使心理素质教育有序有效的进行。
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1)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让学生真正懂得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身体的疾病或残疾,而是要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懂得心理健康的意义。
(2)开发智慧潜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4)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通过介绍交往准则,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主动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举办心理讲座及座谈会,指导学生订阅有关的心理健康杂志,对于新一阶段大部分学生都要面临的心理问题,举办有针对性集体的心理讲座座谈活动。
各学科及教师协同教育
各学科教学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各学科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学生。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重视方法、指导减轻学生忧虑,引导学生多思考。同时,关注学生情绪及行为突变,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班主任更要关心学生,树立爱心,耐心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发挥好心理辅导员的作用。
开展适宜的外围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用丰富而又积极的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他们施展才华与合理的竞争,来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并得到自尊与自信。
2、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化校园,向学生推荐丰富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影视……
3、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要求学生去参加不同的工作,是学生把自己所学技能的检验和提高,加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国历来重视德育工作,有些人认为心理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这点要特别引起重视,其实心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内容上如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与人友好相处,遵守社会规则等是两者共同关心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而心理素质教育则是强调人际交往的技能,自信心的训练等,如对恐怖心理,焦虑心理的疏导是思想品德不能达到的。故对于心理素质教育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走上正规,并落于实处。
关键词中技生、素质教育、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核心内容。它不仅是各种素质养成的基础,心理素质的发展对其它素质的发展还有着很多的制约作用,甚至起着决定作用。对于中技生来说,在认知、情感、意志、需要兴趣方面表现出来的自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以及乐观、豁达、进取、坚强、果断等品质就是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具体表现。中技生正处于14~18岁之间,这段时间身心发展迅速,身体技能迅速健全,在心理上处于智力和能力发展的最佳期,各种意识的觉醒、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个性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就特别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这不仅关系着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未来一生的发展,也必将对技工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据我这十几年的观察,有相当一部分的中技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有一部分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困扰,影响着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技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胆小、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低、社会适应性差、人际交往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不灵活、青春期心理问题(如:孤独心理、空虚心理、青春期焦虑、早恋等)及说谎、考试作弊、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问题。中技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是面广而复杂的。经过思考,我认为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有这样几个因素:
一、个人因素
1、随着中技生知识面的增强,认知能力的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开始思考人生与社会,提出诸如:“人生的意义”、“生活理想”等类问题,但由于在认知方面又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弱点,看问题具有片面性、盲目性和表现性,有时只凭自己的感觉和情绪,个人的愿望和爱好或社会上的时髦观点来认识社会上的人和事,决定取舍,因而他们常被一些表象所迷惑,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这就反映在他们的人生价值观上,有些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索取,及时行乐、金钱之上、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思想侵蚀着他们的心灵。
2、步入青春初期的中技生,自我意思没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人感和独立意识逐步增强,主体意识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他们在心理上、言行上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实际上则表现出较差的自主能力,他们尚不能客观的评价自己,言过其实,当碰到理想和现实分裂之时,常使他们产生自我怀疑、厌恶、悲观、失望的病态心理,从而坠入自卑、焦虑、孤僻的困境。有的学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一些正确的教诲、道德准则、规章制度反其道而行之。还有的学生为证实自我价值的存在,不是通过积极的自觉的途径,而是通过惹事生非,寻求惩罚,以吸引他人的注意,从而落入狼狈不堪的地步。
3、随着生理的成熟及性意识的觉醒,男女同学对自身的一系列的变化感到不安,对两性之间的关系感到迷惑。受性本能的驱使,渴望更多的了解异性,引起异性的注意,有些同学对异性产生爱慕之情,有些学生陷入单相思的痛苦境地,还有些同学终日想入非非、不思进取,甚至有些学生做出了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给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二、学校教育的因素
1、一年级新生自我重新定位及目标的重新选择,新生活的重新适应,对学生带来诸多的压力和不适。如一位一年级新生说:“我从未离开过父母,单独远行住集体宿舍,有许多人际关系上的矛盾不知如何解决?”三年级的学生面临着毕业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知自己能干什么?有的学生为要离开学校要进入社会而焦虑不安。
2、有些教师教育观念和意识的落后,师生关系很紧张,教师的反向教育:“如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对学生随意挖苦、讽刺、过界、给学生下定论等等做法,导致学识紧张、压抑、自卑、逆反……等。
3、对于中技生心理教育、引导及心理干涉手段少。学生缺乏心理健康知识,缺乏自我心理调试及训练方法,对于自我的心理不适不能及时疏导,从而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三、家庭及社会因素
1、现在的中技生有百分之八十来之于农村,现在国家各项政策已经开始向农村倾斜,农村经济在快速发展,农村正在由贫困向小康转型,转型时期的农村环境趋于多元化发展,一部分富裕起来的农民缺乏精神食粮,也缺乏文化引领,这种变化导致农村孩子的心理呈现多元发展。 而且每个家庭孩子都比较少,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过分依赖、自我封闭、缺失动力、孤独无助 、不懂感恩 。再加上对新生活的适应,离家远行又没有亲人照顾,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孤独、寂寞、空虚的心理。
2、社会环境复杂多变,良锈不齐,使学生是非观念模糊,不少学生对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认同程度降低,他们的道德心理上经常出现嫉妒、多疑、无所谓、不合群等异常现象。
由以上可见,中技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必须用综合治理的措施。就技校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1、课程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课程结构决定了学生的素质结构,把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列入技工学校的教学计划,开设专门课程,这在时间上和内容上为学生心理素质给予了充分的保证。做到了教育经常化,知识系统化,使心理素质教育有序有效的进行。
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1)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健康意识,让学生真正懂得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身体的疾病或残疾,而是要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及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完好状态,懂得心理健康的意义。
(2)开发智慧潜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预防心理障碍的产生。
(4)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通过介绍交往准则,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促进学生主动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举办心理讲座及座谈会,指导学生订阅有关的心理健康杂志,对于新一阶段大部分学生都要面临的心理问题,举办有针对性集体的心理讲座座谈活动。
各学科及教师协同教育
各学科教学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各学科教师就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信任学生。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重视方法、指导减轻学生忧虑,引导学生多思考。同时,关注学生情绪及行为突变,及早发现问题、及早解决问题,班主任更要关心学生,树立爱心,耐心地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发挥好心理辅导员的作用。
开展适宜的外围活动
1、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
用丰富而又积极的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他们施展才华与合理的竞争,来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并得到自尊与自信。
2、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化校园,向学生推荐丰富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不看不健康的书刊、影视……
3、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寒暑假要求学生去参加不同的工作,是学生把自己所学技能的检验和提高,加强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我国历来重视德育工作,有些人认为心理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这点要特别引起重视,其实心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内容上如使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与人友好相处,遵守社会规则等是两者共同关心的。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而心理素质教育则是强调人际交往的技能,自信心的训练等,如对恐怖心理,焦虑心理的疏导是思想品德不能达到的。故对于心理素质教育应引起人们的重视,走上正规,并落于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