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举国上下热衷于谈论“中国梦”的时候,让我们来谈谈美国梦。不是搅局,是因为一部名叫《北京遇上西雅图》的电影在中国热映,并且不断创造压倒同期好莱坞分账大片的票房佳绩。
买红妹一出场,就让我想起孙楠。不是八卦,是因为买红妹出镜串场了《北京遇上西雅图》,而孙楠在十五年前不出镜就串场了冯小刚同样票房不俗的贺岁大片《不见不散》——演唱了影片中那首风靡大江南北的主题歌。两部票房丰收的电影,一部取景于西雅图,一部取景于洛杉矶,相差十五年,映照出的却是两代中国人不同的美国梦。
要说清何为“美国梦”,其实并不难:从施瓦辛格到李安,从马丁·路德·金到奥巴马,所有的励志故事都仿佛在为“美国梦”做注脚。但是要说清中国人的“美国梦”就相对比较难了,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国人有不同的诉求和不同的价值取向。十五年前,徐帆和葛优演绎的是单纯的爱情;十五年后,汤唯和吴秀波演绎的则是有争议的“小三儿”故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和海外落魄大叔的爱情故事。十五年前,千辛万苦来到洛杉矶的希望在此混出一片天的徐帆;十五年后同样千辛万苦来到西雅图的则是希望在此“生根发芽”的汤唯。当年在车行擦玻璃的徐帆和如今在月子中心颐指气使的汤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不仅是两代人,而且代表着两代中国女青年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美国梦想。十五年前的徐帆不可能了解今天的汤唯这样一掷千金和洒脱情感,同样今天的汤唯也不可能理解十五年前的徐帆那样含辛茹苦和执著爱慕。当第一代洋插队的中国人艰难困苦地打拼时,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十五年后自己的后辈可以大把大把地“拿钱砸”。这背后折射的是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畸形的社会价值观变迁。《北京遇上西雅图》最受媒体诟病的也正是这一点。
不同的时代自然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这也正是《不见不散》和《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样题材雷同的作品却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并昭示着不同的人物命运的原因。两代中国人,不同的美国梦,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也是不同的历史使命使然。为什么观众会为一个趾高气扬的“小三儿”会心一笑也会为一个出身阜外心血管医院的名医落魄海外感到扼腕可惜?这是只属于这个时代的默契,不可能呈现在十五年前。为什么观众可以接受海青那“白发魔女”的造型和惊世骇俗的同性之恋?也是因为十五年后的中国不复有当年的禁锢,如果在《不见不散》中有这样的情节,相信当年电影审查的尺度是不能容许的,更不用说面对观众了。
对比《不见不散》和《北京遇上西雅图》,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葛优和吴秀波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超级男星,演绎的却都是在美国混得不如意的善良郎君,而徐帆和汤唯的角色却天差地远。中国人的美国梦,看来是要分男女的。中国男人的美国梦,十五年来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女人的美国梦,与十五年前相比则堪称天翻地覆。这不是美国梦在变,而是中国梦已经梦见完全不同的内容。
所以,两代中国人与其说有不同的美国梦,不如说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在做着不同的中国梦。
买红妹一出场,就让我想起孙楠。不是八卦,是因为买红妹出镜串场了《北京遇上西雅图》,而孙楠在十五年前不出镜就串场了冯小刚同样票房不俗的贺岁大片《不见不散》——演唱了影片中那首风靡大江南北的主题歌。两部票房丰收的电影,一部取景于西雅图,一部取景于洛杉矶,相差十五年,映照出的却是两代中国人不同的美国梦。
要说清何为“美国梦”,其实并不难:从施瓦辛格到李安,从马丁·路德·金到奥巴马,所有的励志故事都仿佛在为“美国梦”做注脚。但是要说清中国人的“美国梦”就相对比较难了,因为在不同的时代国人有不同的诉求和不同的价值取向。十五年前,徐帆和葛优演绎的是单纯的爱情;十五年后,汤唯和吴秀波演绎的则是有争议的“小三儿”故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和海外落魄大叔的爱情故事。十五年前,千辛万苦来到洛杉矶的希望在此混出一片天的徐帆;十五年后同样千辛万苦来到西雅图的则是希望在此“生根发芽”的汤唯。当年在车行擦玻璃的徐帆和如今在月子中心颐指气使的汤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不仅是两代人,而且代表着两代中国女青年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美国梦想。十五年前的徐帆不可能了解今天的汤唯这样一掷千金和洒脱情感,同样今天的汤唯也不可能理解十五年前的徐帆那样含辛茹苦和执著爱慕。当第一代洋插队的中国人艰难困苦地打拼时,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十五年后自己的后辈可以大把大把地“拿钱砸”。这背后折射的是中美两国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更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背后畸形的社会价值观变迁。《北京遇上西雅图》最受媒体诟病的也正是这一点。
不同的时代自然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这也正是《不见不散》和《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样题材雷同的作品却产生于不同的时代并昭示着不同的人物命运的原因。两代中国人,不同的美国梦,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也是不同的历史使命使然。为什么观众会为一个趾高气扬的“小三儿”会心一笑也会为一个出身阜外心血管医院的名医落魄海外感到扼腕可惜?这是只属于这个时代的默契,不可能呈现在十五年前。为什么观众可以接受海青那“白发魔女”的造型和惊世骇俗的同性之恋?也是因为十五年后的中国不复有当年的禁锢,如果在《不见不散》中有这样的情节,相信当年电影审查的尺度是不能容许的,更不用说面对观众了。
对比《不见不散》和《北京遇上西雅图》,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葛优和吴秀波都是当时炙手可热的超级男星,演绎的却都是在美国混得不如意的善良郎君,而徐帆和汤唯的角色却天差地远。中国人的美国梦,看来是要分男女的。中国男人的美国梦,十五年来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女人的美国梦,与十五年前相比则堪称天翻地覆。这不是美国梦在变,而是中国梦已经梦见完全不同的内容。
所以,两代中国人与其说有不同的美国梦,不如说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们在做着不同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