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至少包括语言文字训练、认知水平提高、经验积累等方面。笔者尝试从学生的生活体验、阅读储备、语言文字训练三个维度对序列化的习作教学体系进行初步探索。
一、关注体验以追寻生活与习作的聚合点———逐步优化转化方式
1. 寻求生活与习作循环相生的契合点。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组成。我们要极力整合、融通各项活动的内在联系,优化习作教学的方式,有目的地组织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新和说过:要提高写作训练的效能,就得对写作实践进行“仿真”,在写作训练中就得对现实中的写作情境进行虚拟,使写作训练的虚拟情境与写作的自然情境尽可能地逼近,方能学以致用。时下比较流行的做法有:课堂游戏作文、话题作文、每日百字作文等。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将学校生活倾注笔端时也就将学校生活融进了“习作生活”中。同时,学生又会带着思考回到生活中去进行观察体验。
2. 寻求生活与倾诉交相辉映的着力点。学生大脑记忆库中的表象越深刻就越易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也就越容易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近几年笔者尝试以《班级倾诉周报》为学生习作的交流平台。从五年级开始让学生坚持周一到周五每天写日记,日记篇幅保底100个字,上不封顶。写多写少全凭学生自己意愿(因为日记也可发表,所以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日记习惯)。周末写周记,在本周五篇日记中任选一篇进行扩写或改写。为提高学生习作、自改和互改的积极性,发表前略设门槛,激励学生用心修改好习作,然后我再权衡面上的习作情况择优予以发表。整个过程注意将学生表达倾诉的需求与冲动充分激发出来。正因为学生这一份自我实现的需求与冲动,很自然地将学生引领到习作的广阔空间———生活中去,逐步养成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抒写生活的习惯。
二、引领阅读可寻找知识与心智的平衡点———循序深化认知水平
1. 在佳作赏析中丰实知识储备。在学生课外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范例。无论是习作前还是习作后均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名家名作、学生优秀习作等,让学生在直接感受中逐步丰实各种文体与题材的写作知识储备。如:在学生学习人物语言描写时,引导阅读相关佳作,掌握语言描写时提示语的写作(中年段主要掌握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高年段主要掌握提示语中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描写)。
2. 在感悟思辨中提高心智水平。学生心智水平的高低对习作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就课外阅读方面来说,学生智能的储备需要一个相对较有针对性的阅读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阅读哲理性小故事、名人传记、经典名著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比照自己的生活,在感悟与思辨中提高心智水平。此外,笔者还尝试让学生写小说,每一期的《班级倾诉周报》上均有学生的连载小说,有校园生活类小说、科幻小说、探险小说等。学生的小说写得有板有眼,不但构思新颖,而且富有想象力。写小说与看小说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生活的感悟能力,心智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依托教材而寻求阅读与习作的迁移点———依序细化训练序列
1. 以单元主题为纲,整体把握训练点。在梳理习作训练点时,我们可以以各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为核心,整体把握单元主题,从“单元导语”入手,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寻求适于迁移的读写结合点。如,在执教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五组时,根据“习作五”和“小练笔”的要求,在单元习作训练前分别从本组课文中锁定读写结合点,进行有针对性、细致的写前指导。具体如下表:
2. 以教材语言为据,分步细化迁移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精彩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表达方式,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优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保障。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根据学段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遵循有序、有效、细化的原则,开发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资源,甄选读写迁移点。如:低年段学生写话多以童话体为主,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将自己喜爱的动物、植物和玩具人格化。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多寻找相关的迁移点。
总之,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很难通过某一方面的强化就能得以实现,习作教学高耗低能的局面更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的努力即可扭转。笔者尝试探索三维、立体的习作教学体系,旨在寻求小学习作教学有效的途径,为建构更科学、更系统的习作教学体系抛砖引玉。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
一、关注体验以追寻生活与习作的聚合点———逐步优化转化方式
1. 寻求生活与习作循环相生的契合点。学生的生活主要由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组成。我们要极力整合、融通各项活动的内在联系,优化习作教学的方式,有目的地组织各种人际交往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人际交往的经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潘新和说过:要提高写作训练的效能,就得对写作实践进行“仿真”,在写作训练中就得对现实中的写作情境进行虚拟,使写作训练的虚拟情境与写作的自然情境尽可能地逼近,方能学以致用。时下比较流行的做法有:课堂游戏作文、话题作文、每日百字作文等。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学生将学校生活倾注笔端时也就将学校生活融进了“习作生活”中。同时,学生又会带着思考回到生活中去进行观察体验。
2. 寻求生活与倾诉交相辉映的着力点。学生大脑记忆库中的表象越深刻就越易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也就越容易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近几年笔者尝试以《班级倾诉周报》为学生习作的交流平台。从五年级开始让学生坚持周一到周五每天写日记,日记篇幅保底100个字,上不封顶。写多写少全凭学生自己意愿(因为日记也可发表,所以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日记习惯)。周末写周记,在本周五篇日记中任选一篇进行扩写或改写。为提高学生习作、自改和互改的积极性,发表前略设门槛,激励学生用心修改好习作,然后我再权衡面上的习作情况择优予以发表。整个过程注意将学生表达倾诉的需求与冲动充分激发出来。正因为学生这一份自我实现的需求与冲动,很自然地将学生引领到习作的广阔空间———生活中去,逐步养成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抒写生活的习惯。
二、引领阅读可寻找知识与心智的平衡点———循序深化认知水平
1. 在佳作赏析中丰实知识储备。在学生课外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范例。无论是习作前还是习作后均可以引导学生赏析名家名作、学生优秀习作等,让学生在直接感受中逐步丰实各种文体与题材的写作知识储备。如:在学生学习人物语言描写时,引导阅读相关佳作,掌握语言描写时提示语的写作(中年段主要掌握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高年段主要掌握提示语中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的描写)。
2. 在感悟思辨中提高心智水平。学生心智水平的高低对习作的质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就课外阅读方面来说,学生智能的储备需要一个相对较有针对性的阅读体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导阅读哲理性小故事、名人传记、经典名著等。让学生在阅读中比照自己的生活,在感悟与思辨中提高心智水平。此外,笔者还尝试让学生写小说,每一期的《班级倾诉周报》上均有学生的连载小说,有校园生活类小说、科幻小说、探险小说等。学生的小说写得有板有眼,不但构思新颖,而且富有想象力。写小说与看小说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生活的感悟能力,心智能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三、依托教材而寻求阅读与习作的迁移点———依序细化训练序列
1. 以单元主题为纲,整体把握训练点。在梳理习作训练点时,我们可以以各单元的习作训练要求为核心,整体把握单元主题,从“单元导语”入手,关注每一篇课文的语言特点,寻求适于迁移的读写结合点。如,在执教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五组时,根据“习作五”和“小练笔”的要求,在单元习作训练前分别从本组课文中锁定读写结合点,进行有针对性、细致的写前指导。具体如下表:
2. 以教材语言为据,分步细化迁移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课文精彩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表达方式,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把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优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保障。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根据学段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遵循有序、有效、细化的原则,开发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资源,甄选读写迁移点。如:低年段学生写话多以童话体为主,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法,将自己喜爱的动物、植物和玩具人格化。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教学时应多寻找相关的迁移点。
总之,习作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很难通过某一方面的强化就能得以实现,习作教学高耗低能的局面更不可能通过一朝一夕的努力即可扭转。笔者尝试探索三维、立体的习作教学体系,旨在寻求小学习作教学有效的途径,为建构更科学、更系统的习作教学体系抛砖引玉。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高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