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李凖先生档案资料收集利用实践为例,指出名人档案资料建设在坚持尊重所有权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立足于开发利用,通过档案编研和数字化等多种形式,提高名人档案的利用效果,充分体现名人档案资料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档案建设;档案利用;名人档案;李凖先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社会建设正逐渐从以经济为中心向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的思路转变。决策者逐渐认识到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地政府纷纷将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努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目前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建设名人档案、开发名人资源在国内档案界日渐得以重视并加强。
1 名人和名人档案
广义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泛指各行各业中能力崇高而备受景仰的人物[1]。名人档案则是指国际或国内著名的人物在其个人、家庭和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2]。社会名人创造的业绩和成就代表着当时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等各方面一定水平,正因如此,收集名人生平资料、建立名人档案,既是保存社会发展资料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和研究名人成就、弘扬高尚人格品质的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对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向社会展示某一地区、学科、领域、行业出现或产生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成就,从而提高该地区或行业领域的知名度,达到吸引投资、促进成果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目的。
2 国内名人档案建设和利用
目前,国内关于名人档案建设主要是收集整理建档和开发名人数据库两种形式。前者有:华中农业大学收集建立章文才、杨新美两位教授的档案[3]、武汉大学于2006年9月开始建立名人档案[4]、沧州市档案馆积极征集名人档案等。上述机构关于名人档案所做出的努力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抢救了一批珍贵的档案史料,极大地丰富了档案馆馆藏。后者有: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建设“临川文化名人数据库” [5]、天津图书馆开发的“天津名人故居”数据库[6]、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建设“东北林业大学名人数据库”[7]等。名人数据库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有利于档案实物的保存的同时,将名人多种档案形式通过网络予以展示,直观形象,受众面广,社会效应更为显著。目前,国内开展名人档案建设主要是档案馆(室)和图书馆,档案馆(室)的专业性较强,但限于人力和技术条件,名人档案建设开发利用效果均不及图书馆,尤其在名人资料数据库建设上,部分档案馆(室)在技术支持和应用能力上与大型图书馆相比有较大差距。
3 李凖先生档案资料的收集保护与利用
出生于洛阳的李凖(1928~2000)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剧作家,创作有《老兵新传》、《李双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代表作《黄河东流去》于1985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李凖先生作为新中国重要作家,是洛阳文化标志性人物,宣传李凖先生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生平事迹对弘扬河洛文化、激励后人有着积极的意义。洛阳理工学院长期注重开展地方文化研究,经与李凖先生家人多次协商,将李凖先生生前的写作用品和收藏品,包括文稿、书法作品、图书、奖章、证书、工艺品、桌椅、文具等共计600余件捐赠给学院。学院组织图书馆和档案馆人员对赠品整理建档,编目立卷,正式由学院保管利用。
学院专辟房间建设李凖先生纪念室,纪念室除了陈列捐赠用品外,还配有李凖先生生平简介、年谱、纪念摄影和重要作品,同时配置音像设施放映由李凖先生作品改编的电影,其中,仿李凖先生生前工作空间设计的“李凖书屋”和书稿专区成为纪念室的亮点。谢晋、陈忠实、张贤亮等李凖先生的生前好友为李凖先生逝世所作的悼辞、挽联也引人驻足。此外,图书馆和档案馆还组织技术人员开发李凖先生数据库,收录有李凖先生文学作品及改编的电影、编制的影视作品、书法、照片以及有关李凖先生的评论、新闻报道等资料。
李凖先生纪念室平时由图书馆管理并定期向师生开放,并随时接待校外来宾前来参观,以发挥档案资料的更大社会价值。参观人员在了解李凖先生生平和主要作品的基础上,感受李凖先生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对学院在保护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4 总结与思考
4.1 名人档案资料的收集要因人制宜,以满足开发利用为目标。并不是知名人物的所有档案资料都具备保存利用价值,名人档案资料的收集要因人制宜。收集名人档案资料要注重在创造良好的保管条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收集范围,以满足开发利用为目标。学院在确定并收集李凖先生档案资料之初,首先考虑名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同时兼顾档案资料收集的便利性。在确保档案保管安全的前提下,确定了以档案展示宣传为主的建设利用的方式方法,重在发挥李凖先生档案资料展示宣传的社会价值。
4.2 在保证重要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适当丰富档案资料,以提高开发利用的社会效果。单一的纸质名人档案很难完全满足利用的需要,这时,在保证重要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名人相关信息资料,以提高利用效果。学院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查找确定李凖先生生平主要事迹和重要文学活动,重在展示公众耳熟能详的社会活动和文艺成就。如纪念室除了展示李凖先生所获茅盾文学奖奖章外,将他的获奖感言展现在醒目位置。收集重要作品不同版本,以展示作品的影响力和持续性。放映由李凖先生小说改编或编剧的电影作品,让参观者通过影视作品进一步了解李凖先生的成就,感受李凖先生文艺作品的魅力。
4.3 尊重档案所有权人的意见,严格依法利用,是名人档案资料利用的基本保障。需要充分尊重“名人”及其捐赠者的意愿,完善规章制度,保护档案实物所有人的所有权,名人的肖像权、著作权、专利权等权益不受侵犯,使他们能够放心捐赠。在利用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保密法》规定,严格划定名人档案对外开放范围,维护档案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4.4 实现档案宣传形式的多元化是提高名人档案利用效果的有效方式。名人档案建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名人档案。为此,档案馆和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名人档案资料的利用效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名人档案网站,提供名人档案资料查询、复制、参观等日常性利用。同时,还应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丰富名人生平和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挖掘名人事迹的宣传利用价值,通过举办名人档案资料展览、编研相关著作、发表研究文章、编制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推进对名人档案资料的开发应用,最大效率地发挥名人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
总之,充分利用名人档案信息资源是做好名人档案建设的宗旨,深化服务是名人档案信息功能的体现。档案馆和相关部门要从指导思想上认识和明确名人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是服务,增强服务意识,实现由“重建轻用”向“建用结合”思想转变,通过强化名人档案资料的利用,在体现名人行业成就和社会贡献的同时,提升名人所在地区或单位的社会知名度,达到宣传教育和提高社会吸引力的综合效果。
注:本文是河南省档案局2012年科技项目计划《河南省文化名人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研究——以李凖先生档案为例》(立项编号2012-R-2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3354.htm
[2]《中国大百科全书》.
[3]许平安,葛桂珍.高校名人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6~118.
[4]胡丽清,陈燕珍.武汉大学名人档案的建立与发展前景[J].湖北档案,2010(5):18~20.
[5]胡光林等.“临川文化名人数据库”建设思路与实践[J].兰台世界,2008(3下):47~48.
[6]卜洁.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初探[J].图书馆学刊,2011(10):48~50.
[7]吴桂金.东北林业大学名人数据库的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1):42~43.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来稿日期:2012-11-09)
关键词:档案建设;档案利用;名人档案;李凖先生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社会建设正逐渐从以经济为中心向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的思路转变。决策者逐渐认识到充分发挥文化功能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各地政府纷纷将积极挖掘文化资源、努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目前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建设名人档案、开发名人资源在国内档案界日渐得以重视并加强。
1 名人和名人档案
广义上的“名人”,指一定范围内有高知名度的人,泛指各行各业中能力崇高而备受景仰的人物[1]。名人档案则是指国际或国内著名的人物在其个人、家庭和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2]。社会名人创造的业绩和成就代表着当时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文化等各方面一定水平,正因如此,收集名人生平资料、建立名人档案,既是保存社会发展资料的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和研究名人成就、弘扬高尚人格品质的有效途径。此外,通过对名人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向社会展示某一地区、学科、领域、行业出现或产生的重要人物和重要成就,从而提高该地区或行业领域的知名度,达到吸引投资、促进成果转化、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的目的。
2 国内名人档案建设和利用
目前,国内关于名人档案建设主要是收集整理建档和开发名人数据库两种形式。前者有:华中农业大学收集建立章文才、杨新美两位教授的档案[3]、武汉大学于2006年9月开始建立名人档案[4]、沧州市档案馆积极征集名人档案等。上述机构关于名人档案所做出的努力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抢救了一批珍贵的档案史料,极大地丰富了档案馆馆藏。后者有:东华理工大学图书馆建设“临川文化名人数据库” [5]、天津图书馆开发的“天津名人故居”数据库[6]、东北林业大学图书馆建设“东北林业大学名人数据库”[7]等。名人数据库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有利于档案实物的保存的同时,将名人多种档案形式通过网络予以展示,直观形象,受众面广,社会效应更为显著。目前,国内开展名人档案建设主要是档案馆(室)和图书馆,档案馆(室)的专业性较强,但限于人力和技术条件,名人档案建设开发利用效果均不及图书馆,尤其在名人资料数据库建设上,部分档案馆(室)在技术支持和应用能力上与大型图书馆相比有较大差距。
3 李凖先生档案资料的收集保护与利用
出生于洛阳的李凖(1928~2000)先生是中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剧作家,创作有《老兵新传》、《李双双》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其代表作《黄河东流去》于1985年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李凖先生作为新中国重要作家,是洛阳文化标志性人物,宣传李凖先生文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生平事迹对弘扬河洛文化、激励后人有着积极的意义。洛阳理工学院长期注重开展地方文化研究,经与李凖先生家人多次协商,将李凖先生生前的写作用品和收藏品,包括文稿、书法作品、图书、奖章、证书、工艺品、桌椅、文具等共计600余件捐赠给学院。学院组织图书馆和档案馆人员对赠品整理建档,编目立卷,正式由学院保管利用。
学院专辟房间建设李凖先生纪念室,纪念室除了陈列捐赠用品外,还配有李凖先生生平简介、年谱、纪念摄影和重要作品,同时配置音像设施放映由李凖先生作品改编的电影,其中,仿李凖先生生前工作空间设计的“李凖书屋”和书稿专区成为纪念室的亮点。谢晋、陈忠实、张贤亮等李凖先生的生前好友为李凖先生逝世所作的悼辞、挽联也引人驻足。此外,图书馆和档案馆还组织技术人员开发李凖先生数据库,收录有李凖先生文学作品及改编的电影、编制的影视作品、书法、照片以及有关李凖先生的评论、新闻报道等资料。
李凖先生纪念室平时由图书馆管理并定期向师生开放,并随时接待校外来宾前来参观,以发挥档案资料的更大社会价值。参观人员在了解李凖先生生平和主要作品的基础上,感受李凖先生对文学艺术的不懈追求的高贵品质,同时,也对学院在保护文化资源、弘扬优秀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4 总结与思考
4.1 名人档案资料的收集要因人制宜,以满足开发利用为目标。并不是知名人物的所有档案资料都具备保存利用价值,名人档案资料的收集要因人制宜。收集名人档案资料要注重在创造良好的保管条件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收集范围,以满足开发利用为目标。学院在确定并收集李凖先生档案资料之初,首先考虑名人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同时兼顾档案资料收集的便利性。在确保档案保管安全的前提下,确定了以档案展示宣传为主的建设利用的方式方法,重在发挥李凖先生档案资料展示宣传的社会价值。
4.2 在保证重要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适当丰富档案资料,以提高开发利用的社会效果。单一的纸质名人档案很难完全满足利用的需要,这时,在保证重要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名人相关信息资料,以提高利用效果。学院通过网络、图书馆资料查找确定李凖先生生平主要事迹和重要文学活动,重在展示公众耳熟能详的社会活动和文艺成就。如纪念室除了展示李凖先生所获茅盾文学奖奖章外,将他的获奖感言展现在醒目位置。收集重要作品不同版本,以展示作品的影响力和持续性。放映由李凖先生小说改编或编剧的电影作品,让参观者通过影视作品进一步了解李凖先生的成就,感受李凖先生文艺作品的魅力。
4.3 尊重档案所有权人的意见,严格依法利用,是名人档案资料利用的基本保障。需要充分尊重“名人”及其捐赠者的意愿,完善规章制度,保护档案实物所有人的所有权,名人的肖像权、著作权、专利权等权益不受侵犯,使他们能够放心捐赠。在利用过程中,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保密法》规定,严格划定名人档案对外开放范围,维护档案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4.4 实现档案宣传形式的多元化是提高名人档案利用效果的有效方式。名人档案建设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名人档案。为此,档案馆和相关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名人档案资料的利用效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名人档案网站,提供名人档案资料查询、复制、参观等日常性利用。同时,还应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工作,丰富名人生平和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内容,挖掘名人事迹的宣传利用价值,通过举办名人档案资料展览、编研相关著作、发表研究文章、编制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有计划地推进对名人档案资料的开发应用,最大效率地发挥名人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
总之,充分利用名人档案信息资源是做好名人档案建设的宗旨,深化服务是名人档案信息功能的体现。档案馆和相关部门要从指导思想上认识和明确名人档案工作的基本职能是服务,增强服务意识,实现由“重建轻用”向“建用结合”思想转变,通过强化名人档案资料的利用,在体现名人行业成就和社会贡献的同时,提升名人所在地区或单位的社会知名度,达到宣传教育和提高社会吸引力的综合效果。
注:本文是河南省档案局2012年科技项目计划《河南省文化名人档案收集保管利用研究——以李凖先生档案为例》(立项编号2012-R-2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view/3354.htm
[2]《中国大百科全书》.
[3]许平安,葛桂珍.高校名人档案收集工作的实践与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16~118.
[4]胡丽清,陈燕珍.武汉大学名人档案的建立与发展前景[J].湖北档案,2010(5):18~20.
[5]胡光林等.“临川文化名人数据库”建设思路与实践[J].兰台世界,2008(3下):47~48.
[6]卜洁.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初探[J].图书馆学刊,2011(10):48~50.
[7]吴桂金.东北林业大学名人数据库的建设[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6(1):42~43.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 来稿日期:2012-11-09)